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初唐四杰王勃命运多舛,唐高宗为他说三声可惜,原因何在?

初唐四杰王勃命运多舛,唐高宗为他说三声可惜,原因何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700 更新时间:2024/1/16 23:42:29

确实,王勃年幼的时候,被当时人们称为神童,成名也比较早,可是去世也很早,写完《滕王阁序》不久,不到三十岁,就因为落水身亡,唐高宗听闻此事,为他连说三声可惜。如此有才华的王勃为何命运如此多舛呢?唐高宗李治虽然痛惜天才早逝,却不知道自己才是王勃命运多舛的始作俑者,这是为什么呢?

王勃出身为儒学世家,自小就受到很好的儒家思想的熏陶,自己又天生聪慧,因此,很早就参加科举考试,年仅十六岁就在朝廷中任职,是当时朝廷上最年轻的官员,可以说是少年得志,不久就被任命为皇子李贤府中的编撰,并为李贤的侍读,觉得李贤的敬重。然而一次无意中写了一篇玩笑的文章《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李治所厌恶,李治觉得王勃身为皇子侍读,比皇子年长几岁,应该规劝皇子好好学习,而不是玩物丧志,更不能写这样的文章让皇子之间产生间隙,因此事王勃被逐出王府,丢了职位。

此后,王勃的仕途就一直不太顺利,后来在任虢州参军期间,不知何故,杀死了一个叫曹达的官奴,因此犯罪,并因此事连累自己的父亲王福畴,王福畴受儿子连累,被贬为交趾县令,交趾在现在的越南境内,在当时是一个特别荒凉的地方,远离京城。王勃是一个大孝子,父亲因自己而受累,这件事对他打击非常大,他感到强烈的羞愧和自责。出狱以后,虽然朝廷宣布恢复他的职位,他已经心灰意冷,没有再入仕途了。

因为父亲被贬,王勃非常思念,便于公元675年沿运河南下,然后转长江西行,长途跋涉到越南去探望父亲。途经南昌的时候,正逢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滕王阁最早由滕王李元婴所建,因此命名为滕王阁,李元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亲弟弟,有人说他是一个很荒唐的人,虽然贵为皇子,行事却非常无赖,据说他无聊的时候会拿弹弓去射击路上行走的百姓,还会调戏下属官员的妻子。也有人说其实他是绝顶聪明的,这些无赖行为只是为了迷惑李世民,让自己的哥哥对自己放心,这样无赖的人肯定不会对他的政权造成威胁。

当时滕王阁已经破旧了,南昌都督阎伯舆便重修滕王阁,修好后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者为之题诗作序。王勃正适逢其宴,当时的王勃已经很有声誉了,在宴会中,王勃挥毫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在序文的后面还写了一首序诗。序诗中有一句为:“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诗中王勃有意少写一个字,就是把“字”字漏写了,写完后,就让侍者把文章呈了上去,自己便起身告辞离开了宴席。

众人看到王勃的序文,尤其是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无不赞叹,看到后面的序诗的时候,却发现诗中少了一个字,到底是什么字呢?周围的文人学者议论纷纷,有人说是“水”字,有人说是“独”字,莫衷一是,没有定论。于是大伙都派人去追问王勃,麻烦他告诉大家标准答案是什么。来人追到王勃的住处,见到他的书僮,书僮说道:“我家公子说了,一字值千金,要想知道是什么字,请拿千金来。”追赶的人赶紧回去禀报,众人一听,心想这王勃要这么多钱,不是敲诈么?都督阎伯舆转念一想,这个字必有妙处,不如就拿一千金出来,这样自己也能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阎伯舆亲自备好银子,率领众人赶到王勃住处,送上千金,王勃接过银子后,故意装着不解地问道:“大人为啥送这么多银子过来?”众人哭笑不得,便问他为什么要在诗中空一个字呢?那个字到底是啥?王勃故意惊讶地说:“没有啊,晚生怎么敢在诗里空字呢?”众人便问:“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这才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在场的文人学子听了,无不称叹,这个“空”字确实比之前大家猜想的都要妙。都督阎伯舆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后来王勃继续南下,终于到达越南,见到年老的父亲,虽然父亲也想叶落归根,早日回乡,却因为公务,而只能继续任劳任怨履行自己的职责。王勃见过父亲后不久便踏上归途,没想到当时正值夏天,南海上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身亡。王勃虽然身亡,可是他的《滕王阁序》却传到了长安。有一天,唐高宗李治看到了,当他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时,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再读到序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李治不禁感叹道:“好诗啊,这人作了一篇文章,竟然还能做出一首好诗,真是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可谓罕世之才!当年因斗鸡文放逐了他,是我的失误啊。”

后来高宗询问手下人,王勃近况如何?人在哪里呢?想召他回朝继续为官。这时候手下人告诉他,王勃已经落水而亡了。李治听说王勃已经过世,不仅长叹,连说三声可惜。是啊,如果李治当时没有因为一篇玩笑性质的文章放逐王勃,王勃的职业生涯肯定就要顺利的多,也不会那么早就在南海落水身亡了。可见,王勃多舛的命运始作俑者还是高宗李治啊。王勃虽然很早就去世了,但是他留下的千古名篇却永远被人吟诵。

更多文章

  • 从魏晋到唐朝,困扰无数多年的难题,被一个女人破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到唐朝复习资料,唐朝十大数学难题,古代唐朝未解之谜

    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第一个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了本质的区别,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使当时的战乱平息了,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武则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女性之一。但是让人无奈的是,在我们观看的影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将皇位传给李治?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把皇位传给李治,李世民本来是不打算将皇位给李治,李世民为什么要把李治传给皇帝

    其实并不是,李治只能说生不逢时,他夹在李世民和武则天中间,而且这两位在历史上的名声都是非常响的,更加显得李治是软弱无能的君主。其实历史上真正的李治并非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恰恰相反,真正的李治其实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选择他,是一个英明的选择。为什么呢?首先,李治是嫡长子,我们都知道,在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将皇位传给李治,要不然武则天就当不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则天与李治和李世民,李世民武则天李治是何关系,武则天对李世民和李治的态度

    李世民的儿子很多,但是说够资格的只有四个。分为两种,一种是嫡子:李承乾,李泰,李治。一种是庶子,但很有能力,比如李恪。但李恪生母是前朝之后。 所以,就算李世民选他,也会遭群臣反对。李世民总得来说,还是能纳谏如流的。 首先,立李承乾为太子,李承乾小时候,也是非常聪明的,深受李世民喜欢。很有当个贤君的样

  • 此人被李世民救了一命,后将大唐疆域扩大三倍,成唐代第一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十大名将李世民,唐代皇帝李世民的资料,李世民打下了哪些疆域

    这样的人在现代是没有人会任用的,在古代也是几乎没有机会被录用,但在大唐却有着一位非同一般的皇帝——李世民,他曾经在刑场之上救下了一名死囚,并不计前嫌地任用他。而这名死囚也未辜负李世民的救命之恩,为大唐开疆拓土,将大唐的疆域扩充了有三倍之多。这名死囚名叫李靖,与封神榜中哪吒的父亲同名。话说李渊当年蓄意

  • 唐朝十大名将,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24位名将排名,七哥侃历史唐朝名将,历史上真正的唐朝名将

    一是李靖,这个当之无愧,他著有多部兵书,灭萧铣政权、东突厥、吐谷浑,战功赫赫。二是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入侵。力挽狂澜,保住大唐江山。三是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攻灭高句丽。四是苏定方,北伐东突厥,夜袭阴山大胜利,西征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五是王忠嗣,几乎将盛唐所有敌人都挫

  •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为什么还能坚持150年才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发生了哪些变化,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统治150年吗,安史之乱后唐朝就衰败了吗

    可就是在唐玄宗晚年时候爆发的“安史之乱”,结束了盛世的延续,政权开始逐渐分裂。可是既然政权很不稳定,可为什么唐朝在这之后还能延续一百五十多年的统治?“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执政期间,一共八年时间,主要是由安禄山指挥领导的。唐玄宗早年凭借先主打下来的基础,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是晚年的唐玄宗渐渐变得昏

  • 曾与六位帝王纠缠不清,唐太宗向她炫耀功绩,却被她一句话堵住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太宗个人功绩,唐太宗的历史功绩概括,唐太宗对后世的功绩

    萧皇后本为西梁公主,因为出生月份不吉,被寄养在亲戚家。杨坚在为儿子选妃的时候小有波折,经卦象指引,最终决定让儿子娶了萧皇后。婚后几十年,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感情很好,萧皇后也一直在为杨广出谋划策,深得杨广喜爱。可惜杨广登基为帝后逐渐变得昏庸无道,百官多有怨言,萧皇后明白自己无力回天,便只能认命。不久后

  • 唐太宗放400名死囚回家探亲,为什么他们一个都不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太宗放390名死囚回家,唐太宗与360名囚犯的死亡约定,唐太宗和390名死囚的死亡之约

    但实际上并没有,他们探亲完后,一个个都重新回到牢房。那么,他们为什么都不逃跑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你以为这些人跑得了?但凡有一个跑的那估计当场就死翘翘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走到哪都没有用,也许你觉得古代在深山老林里一钻就完事了,那么家人妻小还要不要?就算没有,那么古代的山林里面可不是像现在一样安全

  • 唐太宗临死前,为什么要把他的军师流放到偏远地方?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太宗的军师,唐太宗去世的历史记载,唐太宗去世的原因

    首先,体现出了君王的政治手腕,李世民是一代雄主,唐朝的建立多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在经历玄武门事变之后夺得帝位,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大唐的后世建立的盛世奠定基础。但是,我们总说,有一个强悍的老爹,可偏偏遇上子不霸气的儿子,这种历史上出现案例太多,在李世民众多的儿子中,也有作为的儿子,可惜过早的已经被李

  • 唐太宗在位时,为什么不早点除掉武则天?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太宗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李世民在位时为什么不除掉武则天,唐太宗武则天的资料

    太宗皇帝属于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那种人,对什么预言并不是特别相信,只相信自己的实力,在他身边也有着奇女子,诸如长孙皇后等等,即使看出来武则天的能力与手段,也只会认为是长孙皇后一类的女人而已,压根就没有想到会颠覆大唐江山,如果太宗知道了,还不把武则天大卸八瓣呀。那个时候的女人还是依附于男人的,并不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