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著名典故“将相和”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廉颇、蔺相如最终结局如何?

著名典故“将相和”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廉颇、蔺相如最终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838 更新时间:2024/1/16 23:46:10

[var1]

到了春秋末年,原本的十一个世族只剩下了智、赵、韩、魏四家,其中智家势力最为强大。于是,韩、赵、魏三家共同消灭智家,并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分别建国,这便是“三家分晋”。三家当中,赵国曾一度成为东方最为强大的国家,而廉颇、蔺相如则是赵国强大的重要保障。作为“将相和”故事的两大主人公,他们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廉颇与同为赵国将领的李牧,以及秦国将领白起、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而《史记》中关于他战绩的最早记载,是在燕伐齐之战中。周赧王元年(前314),齐国趁燕国内乱大举进犯,国君燕王哙、太子平遇害。随后,赵武灵王将燕王哙庶子送回燕国即王位,这便是燕昭王

[var1]

为了一雪前耻,燕昭王四处招贤纳士,成功将名将乐毅招揽到了麾下。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乐毅以燕国上将军、赵国相国的身份率领燕、韩、赵、魏、楚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并且连下七十余城,缔造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在这场战役中,廉颇作为赵国将领率军大破齐军攻取阳晋,其勇猛令诸侯们敬佩不已。

回国以后,廉颇官拜上卿,一时间风头无两,但当时还仅仅是宦者令缪贤门下一个小小门客的蔺相如很快就要夺走他的风头。燕伐齐之战后不久,秦昭襄王致信赵惠文王,表示愿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珍藏的美玉和氏璧。和氏璧的价值当然远超十五座城,何况秦王并不一定真的能够兑现承诺,但秦强赵弱,赵王只得应允了下来。

[var1]

为了防止秦王出尔反尔,此前名不见经传的蔺相如自告奋勇前往秦国出使。来到秦国,秦昭襄王得到玉璧后丝毫不提城池之事,蔺相如便以指出玉上瑕疵为由讨回玉璧,并作势要将其撞碎。随后,他又看出秦昭襄王只是假意承诺,于是派随从暗中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自己随后全身而退。

第二年起,秦将白起数次出兵攻打赵国,夺取了不少土地。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打算专心对付楚国的秦昭襄王邀请赵王在渑池见面并举行会盟。在廉颇、蔺相如的劝说下,赵惠文王同意前往,席间蔺相如又凭借过人的机敏化解了秦王折辱赵王的企图。连续两次立下功劳后,蔺相如被拜为上卿,且地位在廉颇之上。

[var1]

于是,秦相范雎使出离间计,散播廉颇作战不力,而能让秦军害怕的只有赵括的流言。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尽管熟读兵法,但并没有实战经验,可赵孝成王听信流言,竟然让他取代廉颇担任主帅。据《史记》记载,当时病重的蔺相如在得知这一安排后立刻劝谏道:“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然而,赵孝成王没有理会蔺相如的劝告,执意重用赵括,结果就是秦国赢得长平之战,相传秦将白起更是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五万,奠定了自己的威名。大约在这一时期,蔺相如因病去世,而廉颇则在被罢免的数年后才得到再度起用,并率军攻取了魏国的繁阳。同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这位新王刚一即位就罢免了廉颇,导致后者直接转而去了魏国。

[var1]

数年后,赵国国内人才凋敝,赵王想要邀请廉颇出山,又担心后者太过年老,便派出使者前去打探。然而,这个使者却被奸臣郭开收买,在明知廉颇仍有余力的情况下回禀说廉颇难以任用。后来楚国迎廉颇为将,但他仍在为不能报效赵国而郁闷,始终未能建立功勋,最终于寿春去世。当初支撑起赵国的廉颇、蔺相如一个报国无门,一个因病去世,倒也着实令人唏嘘,如果有他们二人在,就算是横扫六合的秦始皇,或许也得晚上几年才能实现统一吧。

更多文章

  • 商鞅这个人一心一意为了秦国,最后难逃车裂之刑,不可谓不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商鞅为何受车裂之刑,大秦帝国之裂变商鞅车裂视频,商鞅兵败车裂的主要措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来了一个首度大一统国家。他统一中国不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跟历代先君的努力息息相关。 我们经常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孝公时代。距离秦始皇统一中国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此人施行的商鞅变法对秦始皇大一统奠定了极大的基础。秦孝公时期,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

  •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这4个根本原因是秦国变法成功的基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商鞅变法真的很成功吗,商鞅变法有何厉害之处,商鞅变法对秦国起到了哪些作用

    [var1] 一、商鞅变法汲取了李悝变法的经验 在商鞅变法之前,李悝在魏国进行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魏国在战国初期成为七国第一,李悝功不可没,但是后面魏国富了之后,国君慢慢沉迷

  • 春秋战国打仗都不缺粮,为何鱼米之乡的诸葛亮,却次次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要知道,战国七雄并不是都生活在鱼米之乡的地区。当时真正的鱼米之乡并不多。而益州却是一个真正的鱼米之乡。诸葛亮在给刘备进行军事规划的时候,之所以选择益州,就是因为益州是天府之国,有沃野千里。总之,战国时期很多地方都不怎么出产粮食,但是在历史记载中,并没有战国很缺粮的记载。而诸葛亮生活在鱼米之乡,他的北

  • 春秋战国时,楚国连出四位明君,却依然被秦国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战国楚国的明君,楚国十大明君,楚国三位明君是谁

    [var1]一首先,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楚声王六年(前402年),楚声王被“盗贼”所杀后,熊疑继承王位,为楚悼王。楚悼王在位时,魏国、韩国、赵国这三晋已经崛起,并且经常联手进攻楚国,这给楚悼王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正当楚悼王一筹莫展的时候,魏国名将吴起来到了楚国。对此,楚悼王用人不疑

  • 春秋战国,除白起外,也许此六人亦能堪称战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国十大武将,战神白起图片,春秋战国时期综合实力最强的名将

    [var1]我国历史上有位著名的兵圣。他就是春秋时的名将孙武。这位孙兵圣武力值肯定不能与猛张飞相提并论,但他一生却没有输过。孙武最出色的地方就是辅佐小吴国一口气差点消灭了强楚。楚国是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它占据了周代一大半的地盘,带甲超过60万。可是吴国只出动了不到10万人的大军就几乎把楚国灭了,

  • 春秋:宋殇公的腹心之疾与开启中原之乱的“东门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殇,宋以后中原为何衰落,春秋时代宋襄公七年后发生了什么

    [var1]宋殇公的心腹之疾宋殇公就是继承了宋穆公国君之位的公子与夷,他是前任国君宋宣公的儿子。对于父亲把国君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叔叔而没有传给自己,宋殇公当然是不满意的。做了那么多年的太子,到头来登上国君之位的却是别人,换了谁都高兴不起来。但木已成舟,他也没有办法。“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如果与夷

  • 春秋“四大美女”之文姜的一世孽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诸侯之妻为啥都有个姜字,文姜野史,文姜传奇故事

    [var1]文姜这个文姜,可是当时的风云人物,她相貌出众,远近闻名,是诸侯间公认的美女。再加上齐国是春秋的诸侯大国,许多想和齐国联姻的诸侯都对她垂涎三尺。文姜还有个和她同样美貌的姐姐叫宣姜,堪称当时的齐国双璧。看来齐僖公这个人,应该长相还挺帅,不然哪生得出这么美丽的姐妹花来?[var1]宣姜宣姜被卫

  • 是广东广西人继承秦国血统,还是陕西人继承秦国血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陕西人有秦国血统吗,秦国人的后裔,秦国后代分布图

    [var1]兵马俑然而,秦朝只经二世而亡,项羽于巨鹿之战攻灭秦军主力二十万,项羽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杀抢掠,大举屠杀秦国贵族官僚集团,大火焚阿房宫,三月不灭,终失关中父老心。最后败于刘邦。秦朝的灭亡战争对于秦国的人口是大大的折损,秦国不过区区五百万人口,灭六国已经折损不少。秦始皇帝之前还派遣大军

  • 山东出土竹简,揭开孙膑虚伪的真面目,难怪会被庞涓刺字挖膝盖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膑之死真相大揭秘,孙膑真实历史,孙膑的膝盖骨怎么被庞涓割掉的

    [var1]孙武和孙膑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最为著名的两个军事家,他们用兵如神而且最后都功成身退,没有落下“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可以说是当时最为传奇的两个人物。而他们同时还是亲戚关系,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本来这件事情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因为疑古思潮的兴起,很多人开始怀疑孙膑和孙武其实是同一个人。不过好在

  • 战国时大秦名相范雎,他一出手战国四大名将就倒下两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四大名相范雎,战国范雎简历,战国时期的秦国范雎

    [var1]不过,范雎虽然功勋卓著,但很多人都不喜欢他,甚至是讨厌。原因很简单,范雎心胸狭隘,睚眦必报,全然没有上位者应有的雍容气度;其次,范雎为人,所献之策多为阴招、损招,令人防无可防;最主要的是,战国四大名将中就有两个被他陷害过,白起更是直接死于他手。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