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人吃隋朝粮,短命的隋朝只有38年,哪来的这么多的粮?

唐朝人吃隋朝粮,短命的隋朝只有38年,哪来的这么多的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787 更新时间:2024/2/6 16:08:06

杨坚当上皇帝之后实行南下灭陈朝的计划,结束了中国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国家稳定之后他就一心致力于农业发展,并且创造性地颁布了均田法,使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

图片:杨坚称帝剧照

隋文帝的一生创下了很多辉煌业绩,然而他偏偏在选择继承人上犯了糊涂,他放着智勇双全的太子杨勇不用,最终选了喜欢做表面文章的杨广继承帝位。

杨广登基之后极尽奢华,尤其是他为了享乐(也有说是为了南北经济往来)修建的隋唐大运河,全程有2000多公里,但是仅仅花费了两年时间便完工了,其中耗费的人力与物力可想而知。

即便隋炀帝如此挥霍,历史上依然流传着“唐朝人吃隋朝人的粮食”这种说法,短命的隋朝真的这么豪气吗?隋朝哪来那么多粮食?

图片:晒谷子剧照

一、唐朝人吃隋朝人的粮食

1.隋朝耕地面积广阔

历史上关于“唐朝人吃隋朝人的粮食”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但是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毕竟隋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短命王朝,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不可能积累如此多的粮食。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还要从隋文帝登基称帝说起,隋文帝深知,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存在过统治者奢侈而国家长治久安的情况,因此他称帝之后依旧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勤俭的习惯。

他要求后宫妃子不许用华丽的首饰装扮自己,而对于士人来说想要打扮的话,用铜铁骨角简单装饰一下就可以了,万不可在身上装扮珠玉。一面是厉行节俭,另外一方面则是开疆拓土,在隋文帝统治的二十年时间里,国家耕地面积突破了五千五百万公顷,如此广阔的耕地面积,为国家积累了无以计数的粮食。

图片:广阔的耕地面积剧照

2.创造性的发明粮食存储办法

为了更好的储存这些粮食,隋朝时期开始对以往的粮食储存方法进行改进,形成了一种更为科学的粮食存储办法。根据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表明,隋朝的粮仓一般都用红烧土作底,然后在粮仓里填上黑灰、木板、干草和席子等防潮物品。

除此之外,还在粮仓内部刷上了大约两毫米的桐油隔绝潮气,粮仓的防潮和耐存储能力极大提高。倘若将这些粮食从隋朝放到唐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由此看来说“唐朝人吃隋朝人的粮食”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不过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存在,作为隋朝的第二代皇帝,隋炀帝在败家方面可谓是花样百出。他曾经创下过一夜临幸三十位宫女的记录,除了沉迷于女色之外,他还喜欢到处游玩,为了游玩方便会在全国各地大肆修建宫殿,所需费用动辄就是以“百万”计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隋朝的粮仓简介

3.经历过隋炀帝的挥霍之后,依然粮食满仓

隋文帝在位时期辛苦攒下来的财富,到了隋炀帝时期却被极尽挥霍,然而即便如此,在隋炀帝时期依然能够见到诸如回洛仓“周回十里,穿三百窖”这样的大场面。

假若每个粮仓里能够装下粮食八千石,光洛口仓这一个地方就有三千个这样大小的粮仓,粮食数量可想而知。隋朝统治期间,在重要据点都会有粮食存储,就拿上文中提到的回洛仓以及单洛口仓这两个粮仓举例,它们的粮食存储量大约在两千万石以上,大约相当于元王朝每年所收粮食的一倍。

这样的粮仓在隋朝时期随处可见,尤其是鼎盛时期,出现了家家户户粮满仓的情况。唐朝贞观年间国力强盛,不过宇文泰在见到唐朝时的盛景时不禁感慨,这番所谓的盛世之景,依旧无法和隋朝相媲美,由此可见隋朝的富庶境况。

据《贞观政要》记载,隋朝时期的粮食存储,能够供整个国家运行五六十年毫不费力。元朝的史学家曾经感慨:古往今来敢称国内富有者都无法和隋朝相媲美。看来隋朝虽然只享有三十八年国祚,却成为后世都羡慕的富庶王朝。如此一来,大慧不禁想要提出一个疑问:短命的隋朝,哪里来的这么多粮食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回洛仓遗址

二、隋朝哪来那么多粮食

1.繁重的苛捐杂税

对隋朝历史深入研究就会发现,伴随着隋朝粮食满仓的盛景背后是繁重的苛捐杂税。隋朝时期的人口统计是一年要进行一次的,而且要求非常严格,家中老小一律要登记在册,这就意味着每年都在增加交税人口。

除此之外,隋朝还想出一个增加赋税的办法,他们要求成年男女必须早早成婚,否则就要增加交税数额。新成家的夫妻们则需要另立户口,成为新的一户。

从这个办法实行以来,隋朝的人口就在不断增加,国家永远不用担心没有人从事生产。人多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交税的家庭也越来越多,由此隋朝的税收量不断提高。

除了正常的交税之外,隋朝的百姓还要承担繁重的地租。具体来说,就是朝廷将没人认领的荒地强制分给老百姓,谁家人口多分到的地就多,相应的,需要提供的租金也就更多。这些经过层层盘剥后得来的收入,最终都会归入国库。

图片:百姓纳粮剧照

2.藏富于国

正是因为老百姓将财富都交到了国家那里,这才促进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尤其是对外战争方面凸显出来强大的优势。国家当然没有忘记这些为国作出贡献的老百姓,提出了“义仓”的理念,说白了,就是将百姓们交上来的粮食先放在国家的粮仓里,如果出现重大灾情的时候,再拿出来供老百姓食用。

这种想法是好的,不过早在隋文帝统治时期,就打着“老百姓不知道节省会造成粮食严重浪费”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将这些粮食的管理权交给了手下的州县长官们。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些“义仓”打着为老百姓好的旗号,背地里做的却是劳民伤财的事情。特别是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期间,更是加剧了对于老百姓的盘剥。

再加上此时天灾频发,百姓们饿到连树皮草根都吃光了,此时那些说着为老百姓管理“义仓”,灾难时为他们解忧的州县长官们却防老百姓像防贼一般,生怕一个不小心让他们把粮食抢了去。

一边是百姓们流离失所,另外一边却是隋炀帝带着大臣们夜夜笙歌,如此鲜明的对比背后是血淋淋的覆灭现实。隋朝末年由于百姓难以负担如此繁重的赋税纷纷揭竿而起,最终推翻了隋朝统治,进入到了历史上另外一个繁盛时期:唐朝。

图片:受灾的百姓们剧照

三、隋朝灭亡带来的

唐朝建立之后,隋朝的一切就如过眼云烟一般消失殆尽,隋朝虽然灭亡了,却留给了后来统治者一个深刻的启示:与其藏富于国,不如让人民真正富裕起来。

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所在,如果只是单纯的国家富有,人民却长期的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国之根本就不稳定,那么国家动荡是迟早的事情。倘若使人民得到实惠,社会就会安定团结,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也就此提升。

隋朝相较于唐朝来说更加富裕,但是隋朝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却被唐朝坐收渔利,剖析其深刻原因就是唐朝统治者们深谙治国之道,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这才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大中之治的盛世之景。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更多文章

  • 纸张取代竹简,那些竹简去了哪里?隋唐时期的处置办法很惊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从竹简到纸张的历史演变,古代竹简和纸张的区别,竹简是怎样存在的

    时间毁坏了竹简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在几千年之前,中国大地的环境是十分之好地,那个时候的中国几乎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和动物。这样地中国拥有取之不尽的竹子,所以中国人写字使用竹简也不用担心竹简地材料会使用枯竭,这也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前使用竹简而不被抛弃的重要原因。但竹简始终有许多缺点,比如竹简就是十分笨重,使

  • 正史趣闻:刘备与赵云同床眠卧,李世民将尉迟敬德引入卧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尉迟敬德图片,尉迟敬德真实实力,刘备跟李世民谁厉害

    窦琮是李渊的小舅子,也是李世民的舅舅。窦琮在隋朝犯了法,只能去太原投奔姐夫李渊。李渊收留了窦琮,李世民却跟舅舅关系不好。俗话说:“娘亲舅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舅舅的身份非常重要。外甥娶妻,舅舅坐上席。外甥分家,舅舅写分家书。年轻的李世民,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反正就是跟舅舅窦琮不睦。突然有一天,

  • 古代穷人如何过冬?杜甫发明的这一招,当今社会仍旧很实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穷人怎么过冬,旧社会穷人是怎么过冬,旧时穷人过冬

    根据史料记载,古代千年的世纪里,气温并非一成不变的,历史上有三个小冰河时代,比如在明朝时,中原大地几乎普遍达到零下十多度,这是让人非常震撼的。早在春秋时期,人们为了取暖就发明了一种工具,叫做"燎炉",可以把木炭放进去取暖,不过只有贵族才能享用,普通人用不了。到秦汉时期,古代皇宫拥有更高科技的取暖设备

  • 此女一生经历超越吕雉,直追武则天,百姓同情她,史学家却痛骂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和吕雉,历史上有比吕后更残忍的女人吗,吕雉和武则天身高对比

    吕雉是刘邦的皇后,她一开始嫁给刘邦时,只是个农村少妇,后来被项羽俘虏,成了敌人的女囚,再后来刘邦救她出来,刘邦称帝后她成了皇后,刘邦死后她成为汉朝的统治者,虽然吕雉一生的经理颇为传奇,但历史上还有一位女子,一生的经历比她更加传奇,她就是羊献容。说到贾南风,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她是历史上的丑女之一,而且

  • 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八大功臣,只有三人得以善终,其他人下场都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玄武门之变的功臣排名,玄武门之变中的九大将军,玄武门之变的主要人物及故事

    唐朝江上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所以他手下上的文臣武将着实不少,自然有许多人支持他,并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这些人后来都得到了不少赏赐,但得到奖赏不代表他们就能得到善终,在玄武门之变中,有八个人功劳最大,但这八个人中,只有三个人得以善终。长孙无忌: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凌烟阁第一个功臣,玄武门之变中

  • 王昭君去世后,匈奴人对她做了什么?莫高窟一幅壁画看了让人心疼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莫高窟和王昭君的关系,王昭君在匈奴的真实生活,王昭君嫁的匈奴在今天哪里

    昭君出生于长江三峡名叫秭归的普通民家中,由于相貌出众则以民间女的身份被选入后宫。虽说昭君貌美如花,但在宫中就不得不讲宫中的规矩。传闻昭君由于不愿意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十分气愤便在给昭君画像时把昭君的面容画得十分丑陋,汉元帝看后龙颜大怒,恰逢匈奴前来求亲,一气之下就把昭君赐给了前来求亲的呼韩邪单于。

  • 武则天82岁被逼退位,为何无人找她秋后算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侍御史傅游艺顺势拉开了武则天登基的序幕,傅游艺先是上奏请求登基,后是上演百官百姓“心连心”的苦情剧,请求武则天称帝。武则天面对众人该如何是好,如果拒绝岂不是不随民心,所以武则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和儿子李旦商量。李旦对于母后的“请求”自然是“心甘情愿”的,毕竟是自家人,而且是自己的母亲。此时李

  • 武则天为何把江山还给李家?因为狄仁杰一番话,让她觉察1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最后为什么把江山还给李家,武则天死前把李家还给了谁,武则天死前为什么要把皇位给李家

    事实上,武则天也不是只有功劳,同样她也是有不少缺陷。首先便是她登临地位这件事情,武则天身为女子,可以走上这个位置,自然是因为先皇的宠爱以及当时李氏的衰落,在政权交替之中,虽然武则天做得很好,却依旧是动荡不已,在她在位期间,骆宾王便是曾聚集众人反抗她的统治。至于武则天的另一点过失,则是在她当皇帝的期间

  • 此人反对武则天被害死,蒲松龄把他写进聊斋,并给他配了一名仙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蒲松龄杀武则天的凶手,聊斋武则天,一代妖后武则天的故事

    书生十分惊讶地说:"我是个穷书生,病得快要死了,姑娘别开玩笑了。"不料这美丽女子说:"我是说真的,让我先给你治好病吧。"书生说:"我没钱治病,不劳姑娘费心了。"女子说:"我治病不要钱的。"说完就把手贴在书生肚子上,不一会儿书生要感觉内急,就急忙跑到厕所,不料从茅厕出来后,整个人精神十足,大病真的痊愈

  • 马嵬之变中禁军为什么一定要杀死杨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贵妃是怎么被杀的,马嵬之变简介,马嵬埋玉

    天宝十五年(即为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唐玄宗慌忙带着爱妃从皇城西逃到了巴蜀之地,这时候跑到了一个叫做马嵬驿的地界儿,终于大军得以修整喘口气,但听闻叛军马上又至的消息后,玄宗准备接着跑路,但是这个时候跟随的将领们却不肯定在随着玄宗走了,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马上处死专权误国,败坏朝纲的杨国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