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两朝为何会多次征讨高句丽呢?

隋唐两朝为何会多次征讨高句丽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794 更新时间:2024/2/13 11:53:45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或战或和,全都取决于各自的国家利益。在华夏文明的历史上,很少出现不惜以自己亡国为代价灭掉他国的情况,隋唐四位帝王争先恐后攻打高句丽是很特殊的存在。高句丽诞生于公元前37年,此时的中原为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开国君主高朱蒙是扶余人。高句丽建国后,中原长期处于混战状态,他们正是趁此机会崛起。对于版图扩张,高句丽非常的执着。

“秋八月袭取辽东西安平”、“冬十月侵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秋九月南侵带方郡”,取得了原本属于中原王朝对朝鲜半岛北方的统治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时,高句丽扩张的势头越来越猛:南征百济、北讨契丹夫馀、占领了属中原的玄菟、乐浪两郡,将辽水以东的大片土地全部纳入了自己的版图。面对高句丽的扩张,中原王朝并非看不见,只是无暇顾及而已。

隋文帝统一后,于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发兵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但是陆路隋军遇上大雨和瘟疫、水路隋军在海上遇到大风,死伤十之八九,不得不放弃进军。高句丽婴阳王高元见势,立马给了隋文帝一个台阶,他上表时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也就坡下驴,“待之如初”。因为这次攻打高句丽并未取得进展,所以我们详细讲一下,隋文帝之后的三位帝王征高句丽的过程。

一、隋炀帝征高句丽

隋炀帝杨广先后三次攻打高句丽,分别是在大业八年(612年)、大业九年(613年)和大业十年(614年)。因为年少就领大军征战,所以隋炀帝自视甚高,执意御驾亲征。第一次出征,隋炀帝举全国之力,征调作战部队1133800人,用作后勤补给运输的民夫则是其2倍!但由于隋炀帝的指挥失误,这次出征,以隋朝的惨败告终。第二次出征时,被杨广逼死的杨素之子杨玄感造反,征高句丽也无功而返。

第三次出征时,隋朝国内已经出现了众多的农民起义。鉴于前两次出征的惨败和无功而返,这次还未出征,隋军士卒就大量出现了逃亡。到了出征的日子,调集的部队也没有到位。得知高句丽的日子也不好过,来护儿请求趁机向平壤进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面对隋军的兵力,高句丽王高元遣使请降。当然,这不过是他惯用的缓兵之计。当年第一次开战时,高句丽多次利用诈降赢得时间准备防御工事。

深知高句丽意图的来护儿虽然看透了,但是杨广却执迷不悟,下令班师回国。这第三次出征,终于以隋炀帝的“全面胜利”宣告结束。当然,隋军和高句丽心里都清楚,赢的只是杨广一人。高元“臣服”后,并未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俘虏的大批隋朝百姓也不放还。后来有中原人到高句丽时,见“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因为隋炀帝的大规模用兵,且无功而返,隋朝内部的各路起义,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余地了。大业十四年(618年),隋亡。

二、唐太宗征高句丽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属国新罗遣使入朝,指控高句丽欲断绝其入唐朝贡的通道。李世民闻讯遣使令高句丽停战,被拒后下令发兵高句丽。次年,李世民派张亮率兵四万,李勣率兵六万,向辽东进军。因为出征规模小,所以对百姓的负担也远小于隋炀帝时期。李世民调兵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让百姓自愿报名。李世民说:“朕今征高丽,皆取愿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邑,岂比隋之行怨民哉!”

贞观十九年(645),李勣军抵幽州。李世民前去慰问,却发现了有许多百姓不登记就私自随军参战的。他们“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李世民很高兴,但没有允许他们这样做。早在逐鹿中原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就是一位杰出的统帅。此次出征高句丽,李世民不仅御驾亲征,而且还调集了大唐的众多名将,此战也是薛仁贵的成名之战。战争的的结果毫无疑问:唐军大获全胜!

唐军缴获的战马、牛等不计其数,还将一部分高句丽人迁到了唐朝境内居住。直到深秋时节,因为气候变冷使得人马难以久留,再加上粮草所剩无几,才班师还朝。虽然大获全胜,但李世民认为:他没能灭了高句丽,所以算不上胜利。事实上唐军的战果远大于战损,不管怎么算都是唐军获胜。此后唐军采取偏师骚扰的策略,让高句丽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大大消耗了高句丽的国力,为后来唐高宗灭掉高句丽打下了基础。

三、唐高宗灭高句丽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大唐属国新罗,新罗王遣使向唐求援。但在此后的五年内,唐军只是小规模的出击。直到显庆五年(660年),百济仗着有高句丽撑腰,大举入侵新罗。新罗王的求援请求传到唐廷后,唐朝派出苏定方和刘伯英等,率水陆大军十万之众出征百济。面对来势汹汹的唐军,百济举全国之兵抵抗,却无济于事。同年,百济亡。

唐灭百济只是杀鸡儆猴,高句丽才是真正的目标。显庆五年(660年),唐朝派契苾何力、苏定方等大将分兵进攻高句丽。次年,唐军44000余众并回纥诸部藩兵剑指平壤。七月,苏定方大破高句丽军,兵围平壤城。九月,契苾何力率领另一支唐军渡过鸭绿江,斩首高句丽军三万级。高句丽没了新罗,在海外还有另一个盟友——倭国。唐将刘仁轨所部在白江口4次大破倭军,“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没有了盟友的高句丽再也没有实力抵抗唐军,平壤城被围困一个多月后,高句丽王高藏投降,高句丽亡。唐灭高句丽后,分其境为9个都督府、42个州、100个县,以薛仁贵领兵两万镇守。高藏被俘后,连同贵族富户一同被迁到了中原各地。其余臣民有的入了渤海国,有的入了突厥和新罗。立国705年的高句丽,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四、总结分析

为什么隋唐4位皇帝,特别是隋炀帝,不惜以赌上国运也要攻打高句丽呢?甚至被后世誉为千古明君的唐太宗,也是等国力恢复以后,立马发兵高句丽。高句丽做错了什么?这么惹中原王朝嫌?其实在了解高句丽的一些基本情况后会发现:中原王朝和高句丽之间,只能活一个。自公元前37年建国,到公元668年亡国,高句丽这一政权的寿命达到了705年!这是隋唐两代国祚加起来的两倍还要多。

当然,隋唐不需要理由就攻打高句丽,并非是因为它存在得太久了,而且其对中原王朝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高句丽的农业、渔猎经济并重,手工业发达,是具有极大竞争力的区域大国。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高句丽控制着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中北部。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铁矿、铜矿等金属矿产众多。向西越过了大兴安岭就是蒙古草原,那里的游牧民族拥有着众多的马匹。

通过农耕和渔猎,高句丽能够实现人口的快速增长。开采铜铁等矿产,可以打造大量的武器和盔甲等众多战争装备。如果再获得马匹,一直规模庞大的骑兵部队就能够建立起来。以上众多条件,都指向了一个结果:高句丽拥有实现兵强马壮的条件。虽然在面对中原王朝的多次进攻中,高句丽也并非以强大的军事实力硬碰硬取胜。根据学者推测,在唐朝时,高句丽的常备军数量已经达到了60万之多!

自西汉时期建国之后,一直到东汉,高句丽的影响力也都不算太大。东汉朝廷还没意识到高句丽的危险性,自己就先乱了。从汉末,历经三国两晋、再到南北朝,中原一直处于混乱。西晋短暂的统一,也并没有来得及处理高句丽。直到隋文帝再次统一天下,为隋炀帝积攒下足够的家当后,隋朝终于对高句丽下手了。由于隋炀帝的一些失误,他没能成功灭亡高句丽,反而加速了自己的亡国。

隋末农民起义后,中原再次陷入动乱,直到唐高祖李渊再次统一。由于长期的大规模混战,中原的人口锐减,国力也急剧下降。直到唐太宗开“贞观之治”后,迅速恢复了国力,再次展开了对高句丽的军事行动。最终,唐高宗完成了父亲和诸位长辈的夙愿。对中原王朝来说,高句丽就是身边的一头老虎。自己强大时,它会乖乖的。可一旦自己病入膏肓,难免它不会咬你一口。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17世纪中叶的明朝,没能成功解决掉后金。最终后金这只老虎,趁明朝病入膏肓时,把它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很明显,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以及唐高宗,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他们不惜代价、一代接一代也要灭了高句丽。的确,高句丽并没有做错什么,但却选错了建国的位置。正因如此,中原王朝和高句丽之间,只能活一个!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的“梳洗之刑”到底是什么刑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梳洗之刑”到底是什么刑罚?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古代的刑罚真的可怕又残忍,手段也是千奇百怪。如欧洲最惨绝人寰的24大酷刑、古代日本惩罚女囚的12大酷刑真实的梳洗之刑可并没有名字这么温柔,它并非类似于梳洗这种的温柔死法,更不是漂亮的小姑娘梳妆打扮,而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比之凌迟处

  • 婆罗门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东南亚的?又是怎么在东南亚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婆罗门教,印度教,历史解密

    关于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传入缅甸和东南亚各国的时间问题,中外学者们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众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中国学者段立生认为婆罗门教大约于公元前1、2世纪首先传入柬埔寨然后遍及东南亚各国;中国学者黄心川认为婆罗门教大约于公元前后由印度的阿萨姆进入上缅甸,再由缅甸传入湄公河流域;缅甸学者敏悉都认为婆罗

  • 关张二人出身一般,为何武艺会如此出众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当中,会武功的武将有许多,要说到其中最能打的武将,莫过于关羽和张飞,俩人同为刘备效命,成为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二,可以说是给刘备打下了蜀汉江山。不过后世却有人对他们的功夫产生怀疑,他们一个卖枣的,一个杀猪的,他们的武功都如此之高,但是他们又没有跟别人拜师学艺,为何他们的武功却是天下顶尖呢?首先天

  • 唐朝以胖为美是真的吗 杨贵妃的体重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对杨贵妃体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代真是以胖为美吗?杨贵妃的真实体重到底有多重?唐代以胖为美,所以大家都以为受宠的杨贵妃一定是个胖子,但其实事实并不一定是这样,杨贵妃也许并不是个胖子。有些专家曾经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对杨玉环的体重进行估计,在得知估计结果后人们才发现杨贵妃其

  • 有关于朱执信暗杀的相关消息有哪些 他的墓地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广东,烈士,历史解密

    朱执信烈士于1885年10月12日出生在广东番禺。朱执信的家庭环境优越,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诗词学者,母亲更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出身。良好的家庭环境使朱执信从小便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成为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一位重要人物。不过,最后朱执信却惨遭杀害。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朱执信暗杀的相关消

  • 第二次函谷关之战是什么结果?对秦国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函谷关之战是前318年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的战争。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变法图强,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

  • 武则天作为皇帝身边有那么多的男宠 武则天为何没有生下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后宫,历史解密

    对武则天和后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武则天后宫肯定是“佳丽三千”,期间为何没有传出怀孕的消息?能够当上皇帝的女人可见一斑,但是在坐上那把皇椅之后,也意味着她需要放弃很多平常女人所正常拥有的东西,其中之一便是爱情。当成为君王后,对于女人来说,儿女私情就如

  • 如何评价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的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燕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说起战国七雄,大家都有印象,但是相信很多人对其中燕国这个国家没什么印象,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战国搅屎棍。说起燕国,它可是姬姓国,可谓根正苗红。武王灭商后,把他的弟弟姬奭封于燕地,历史上称为燕召公。到了战国,燕国是唯一一个跻身到战国军事豪强的姬姓国,也算为老姬家保留了一点面子。可是这个七雄之一,有点

  • 西汉文帝对刑制进行了哪些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西汉文帝对刑制进行了哪些改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西汉文帝是汉高祖的第四子,是继汉高祖、汉惠帝、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帝刘弘之后,汉朝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稳定宗室、封开国功臣之后,使吕氏之乱后造成的混乱局面得到了稳定,轻徭薄赋,温良节俭,使汉朝的国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被称为“古之仁君”

  • 古代有哪些新奇却没流传下来的发明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并不是任何一种发明,都能够获得普及,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发明都能改变人们的生活,让人们获得更好的感受。现代有很多看上去很有意思,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用处的发明,其实在古代也有类似的发明,古人也发明过很多听上去让人非常好奇,但是实际上既没有流传下来,也没有太大作用的发明。明朝初年,有一个叫陶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