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起夺取了秦国河西之地后,如果再接再厉,是否可以灭了秦国

吴起夺取了秦国河西之地后,如果再接再厉,是否可以灭了秦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571 更新时间:2024/1/20 3:45:27

因此这个时候的魏国,完全可以称之为是战国时期最强诸侯国。吴起变法,给魏国训练了5万魏武卒。他利用这些人马,将秦国摁在地上摩擦了很多年。

尤其是河西之战时,吴起带着5万魏武卒,将秦国河西500里的土地都给拿下了。将秦国这一票马仔都给赶进了函谷关,几十年不敢探出头看看。

[var1]

一、吴起的离开,成为了魏国的伤痛。

攻占河西之地以后,魏国在这里设立了河西郡,而吴起则担任起了河西郡的第一任郡守。这是赤裸裸的挑战有没有?

把人家的地盘给占了,还在人家的家门口嘚瑟。秦惠公气得聚集了50万大军,发兵攻打魏国的阴晋。

结果吴起带着5万没有立过战功的人马,又跑去阴晋将秦国50万大军摁在地上胖揍了一顿,从此秦国就老实了。

就在魏国把秦国一顿胖揍以后,魏国出现了麻烦,因为吴起老兄被迫离开了魏国。所谓的魏武卒失去了最高统帅。

没了主帅,不光魏武卒的战斗力受到了损伤,而且还让魏国暂时没了战略方向,这是很要命的问题。

函谷关的确难以攻克,但是这不代表秦国不可以被灭掉。只要吴起还在,那么魏国灭亡秦国就是有希望的。

但是魏国没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在千钧一发之际,放过了秦国,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将来秦国会对他们做什么。

[var1]

二、魏国继续打,有机会灭了秦国吗?

吴起离开魏国,绝对是魏国巨大的损失。这个时候的秦国勉强有了喘息的机会,但是想要复仇,似乎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事情。

很多人就替魏国打抱不平啊,因为如果这个时候吴起再接再厉的话,那秦国铁定是要亡国的了,那么果真是这样吗?

在不考虑外在因素的前提下!以吴起和魏武卒的战斗力来说,秦国当时压根就扛不住。攻打函谷关的确压力很大,但是不代表没机会打下来。依我看,只需要有足够的兵力,拿下函谷关问题不大,更何况主帅是没打过败仗的吴起呢?

拿下函谷关以后,那秦国可就彻底完蛋了。当时咸阳城还没建好,魏国大军便能够长驱直入,直奔雍城而来。

雍城被破后,那秦国麻烦就大了,因为他们的宗庙祭祀都会遭到毁坏,秦国相当于就灭亡了。剩下的残兵败将,对吴起来说,压根就不是什么事儿了。

[var1]

三、魏国需要考虑他国眼红的问题。

其实魏国这么一个诸侯国,是无法将秦国一口吞下去的,为啥?因为灭国之战,一定会引起其他诸侯国们的反对。

要知道,山东六国之所以一致打压秦国,主要是因为秦国过于强大,而且有灭亡他国的倾向,压制秦国就能够保住自身的安全。

可问题是,如果对象换成了另外任何一个诸侯国,其实结果是一样的。秦国强大了就打压秦国,魏国强大的时候,自然也会打压魏国。

[var1]

这就是为什么魏国吞不下秦国的原因,那个时候的魏国主要战斗力,就是吴起所带领的魏武卒,其他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是不值一提。

所以说在魏国攻打秦国的时候,本着保护弱者的原则,其他五国一定会参与进来,攻打魏国的大后方。

等到魏国大后方遭受攻击的时候,你说吴起还能坦然地在秦国境内驰骋吗?当然是不能的!因此吴起只能撤回来支援魏国,那灭亡秦国的计划就泡汤了。

[var1]

四、魏国处于四战之地,不适合发动灭国大战。

历史选择秦国完成灭国大战,那是有原因的。因为秦国背后没有多少威胁,最大的威胁义渠国在宣太后时期也被灭了。

所以说秦国发动灭国之战,是没有后顾之忧的。反观魏国,那可是顾虑重重了。你比如说魏国的北边是赵国和燕国、南边有楚国、东边有齐国、西边有韩国和秦国。你说他能干啥?

四面八方都需要防守的情况下,魏国根本就抽调不出大量兵马来对付秦国。所以魏国完成不了灭国大战。

唯一的机会就是吴起一鼓作气,在最短时间内让秦国屈服。但是这种几率是很渺茫的,毕竟秦国人都是比较有斗志的,虽然打不过,保存有生力量,还是做得到的。

一旦吴起和秦国陷入了持久战,那么对不起,灭国大战就打不成。因为四战之地的魏国,一定会遭受其他国家的趁虚而入。

[var1]

总结:历史选择了秦国,是从综合因素去考虑的。

地理位置是秦国的重要特点,他们占据了关中之地,又有巴蜀作为依靠。这种险恶的地形,使得秦国不容易被灭亡。

连吴起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想必战国之中,也没有其他人能够办成这件事了。接下来就是看秦国的表演了。

秦国人遭受了欺辱,自然想要复仇。而复仇之心,才是商鞅变法的根基所在。如果没有被吴起摁在地上摩擦的那些年,秦孝公压根就不会对商鞅变法下如此大的决心。

所以说,魏国抢走了秦国河西五百里之地,对秦国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坏事。至少给秦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而这种子发芽长大以后,就是魏国被碾压的时候了。

参考资料:《史记》

读历史,首选《史记》,因为这本书,不光记载了大量历史,而且文采斐然。

更多文章

  • 齐国最优秀的三名公主,下场一个比一个惨,她们的不幸是谁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齐国三个公主谁最好,齐国公主一览表,齐国三大绝世公主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位公主,齐文姜、齐宣姜和齐庄姜。文姜和宣姜是一对姐妹花,庄姜是她们二人的侄女。这三位公主个个貌美,才情兼备,但结局却不尽如人意,每一个都遭受了命运无情的安排。出身高贵,明艳动人,她们各有各的悲剧。[var1]齐宣姜是三人中命途最坎坷、最悲惨的一位。她和齐文姜是齐国国君齐僖公的女儿,在

  • 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文姜,和齐襄公啥关系?她为何要害自己的丈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姜与齐襄公有孩子么,春秋战国的四大美女,文姜齐襄公什么关系

    不过文姜的出身要比西施强得多,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千金小姐,她老爹是齐国国君齐僖公,异母哥哥是著名的齐襄公和齐桓公。可以说这姑娘从小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让文姜闻名天下的,可不是她的出身,也不是他的美貌,而是她和哥哥齐襄公之间的一段虐恋。好家伙,感觉捧了一个春秋大瓜有没有?我们切开来看看这个瓜香不香。[v

  • 刘先银经典点说《三国演义》诸葛亮新官上任三把火,哪三把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新官上任三把火,汉语成语,拼音xīn guān shàng rèn sān bǎ huǒ,比喻新上任的官总要先做几件有影响的事,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和胆识。新官员上任后,常常做出几件事以表现自己的才干和革除时弊的决心,过后也就一切如旧。说白一点,就是给人下马威,让众将军心服口服。这里的"三把火"是比喻,

  • 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攻蜀国?不是不灭,时候未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死后司马懿还没攻打蜀国吗,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不灭蜀汉,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终身不伐蜀

    这看起来似乎有点奇怪,失去诸葛亮的蜀汉,实力大不如前,如果司马懿此时强攻蜀汉,肯定会取得极大的战果,蜀汉也许提前灭国。哪怕一时不能在军事上打垮蜀汉,也能引起其内部动荡,从政治上加速它的灭亡。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司马懿终身不攻蜀汉?原因并不复杂。从主观来说,司马懿的第一目标在曹魏而不在蜀汉;从客观来说

  •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了辅佐刘备,而不是实力更强的曹操或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曹操孙权谁最厉害,诸葛亮为何辅佐刘备,怎样评价曹操孙权刘备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数千年来,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化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一个让人们万世景仰的楷模人物。但是,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英雄辈出。刘备虽说是汉皇后裔,但是此时早已没落。而纵观诸葛亮的家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

  • 他一招让项羽起疑,与其说他是谋士,不如说他是阴谋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项羽手底下谋士排行榜,谁是项羽的得力谋士,项羽对武将和谋士态度

    陈平这个人说来也有趣,比起其他人他不算有什么大本事的人,但他仍然是刘邦身边不可缺少的人物。比起其他人陈平并不擅长什么谋略,他擅长的就是一些阴招,比如时不时阴对方一把,让对方怎么死都不知道,陈平就有这样的本事。要说到此人的阴险就要说到一件事,他小小的一招就让项羽起了疑心,赶走了身边最有利的助手,并未损

  • 楚汉战争中的消耗战,刘邦以自己作为“诱饵”,牵制项羽楚军主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战,楚汉战争中刘邦跟项羽的人物分析,楚汉战争刘邦能打败项羽吗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这四年时间,刘邦的汉军在面对项羽的楚军时,几乎“与敌既溃,逢战既败”。所以,很多人都记得,刘邦为了逃命险些抛弃了自己一子一女,自己的父亲和妻子也被项羽俘获。到了荥阳之战时,如果不是纪信舍死忘生,估计刘邦就会成为项羽的阶下之囚。所以,很多人对于楚汉战争的总结是,汉军屡战屡败,最终在垓

  • 专业敛财户王莽的第一次货币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莽第三次币制改革,王莽四次货币改革图片,王莽的十大改革

    在王莽摄政时,为了削弱汉朝的旧族势力,在居摄二年也就是公元7年开始的第一次货币改革,《汉书食货志》曰,在五铢钱之外,另铸了三种大钱与五铢钱并行,分别是大泉五十,重十二铢,每枚值50枚五铢钱,契刀五百,每枚值500枚五铢钱,一刀平五千俗称金错刀,每枚值5000枚五铢钱。契刀与错刀主要的目的是搜刮黄金,

  •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夏侯玄手握10万重兵,却为何会选择等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懿杀夏侯玄了吗,司马懿为什么反叛夏侯玄,司马懿是如何兵变成功的

    公元249年,在洛阳的曹爽、曹曦等一众人率领士兵前往高平陵为先皇扫墓,而在曹爽离开没多久,司马懿就发动了此次政变。司马懿找到了郭太后并联合她一起来铲除曹爽在当时的专横政权。那时候恰逢郭太后被曹爽强行迁移到永宁宫,而郭太后已经是对曹爽心生怨恨了,这次有机会能够扳倒他自然不会放过,所以就答应配合司马懿,

  • 他是蜀汉从崛起到灭亡的见证者,却因为一句话被世人所歪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廖化,能力真的有如此不堪吗?关二爷的能力普遍得到认可,尤其是千里走单骑的豪气和勇气,更是备受后人所推崇。但是,历史上并没有关羽走单骑的事迹,而是发生在廖化身上。建安24年,荆州被东吴所袭击,关羽兵败被杀,廖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向东吴投降。但是,廖化是身在吴营心在汉,一心思念他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