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忽必烈居功至伟,任用汉人,为何元朝不足百年而亡?一点令人发指

忽必烈居功至伟,任用汉人,为何元朝不足百年而亡?一点令人发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596 更新时间:2024/2/3 2:50:11

从二十九岁开始,忽必烈收拢的人才除幕府旧臣以外,就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有识之士,仅仅载入史册的就有六十多人。在忽必烈众多门客谋士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原土地的汉人名儒,他们为忽必烈征讨四方、平定天下,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元大都的设计和负责者刘秉忠,劝说忽必烈和平占领大理的姚枢,在忽必烈不确定是否停止战争,回去争夺蒙古汗位时,上奏《班师议》的郝经,这些都是忽必烈政治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当然忽必烈也不是只器重汉人,他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西域集团,里面有阿拉伯人、回族人、女真人,这些人里面有战功显赫的名将,也有精通算计的理财家,还有精通儒学的文学家。

13世纪时期,中国历史陷入政权并立的局面,民族意识划分严重,忽必烈想要征服富庶的南宋王朝,当他询问汉人幕僚赵复的时候,赵复坚决不肯为忽必烈出谋划策,理由是南宋是他的父母国,没有带领他人征伐父母的。

1259年,蒙古帝国的大汗蒙哥在战争中意外去世,忽必烈马不停蹄地赶回漠南,单方面宣布继承蒙古汗位。此后的蒙古人不仅统一了中原大地,还将西藏、满洲、中西亚联为一体,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成为一种主流,蒙古帝国的影响是具有深远性的。

1271年,忽必烈听取刘秉忠的意见,改国号为大元,大哉乾元的意思,随即挥师南下攻打羸弱的南宋王朝。历史对两宋王朝的主流评价是懦弱窝囊,可正是这个不被看好的汉人王朝,在三百多年的战争中苟延残喘,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生命力。蒙古军队耗费六年时间才攻破南宋的军事防御重镇襄阳城,打开了进攻南宋的大门,后来的征战毫不费力,轻而易举。

1279年,崖山海战过后,南宋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身亡,自此元朝统一了历代中原王朝的土地。前面提到过,忽必烈单方面宣布继承蒙古汗位,由于不是在真正的漠北草原举行仪式,蒙古贵族对忽必烈的合法性始终保持戒备。直到蒙古部分贵族拥护忽必烈的弟弟阿不里哥上台,忽必烈不得不面对残酷冷血的事实,要想名正言顺地做蒙古大汗,亲弟弟阿不里哥是摆在他面前最大的一道障碍。兄弟相残的局面在帝王家族并不少见,忽必烈的衣袖染着阿不里哥的血,步履稳健地踏上蒙古第五代大汗的位置。当元朝正式建立后,忽必烈转身一变成为蒙汉各族上层分子的形象代表,作为蒙古贵族的一员,忽必烈始终站在维护蒙古人特权的立场上。

因此即使忽必烈在进行改革时,依旧会下意识地保留蒙古旧制,而不是像北魏孝文帝那样,将鲜卑人尽数汉化,实行汉学教育。忽必烈的改革具有变化性和适应性,他在金朝故地上实行的是金朝的制度,而在南宋故地上则是实行南宋的制度,漠北和漠南一带地区,忽必烈继续沿袭着蒙古帝国的制度。

作为大元帝国的统治者,忽必烈不是博爱的圣人,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蒙古大汗,因此忽必烈有义务捍卫蒙古人的特殊利益。这是忽必烈没有成为圣贤君王的关键因素,忽必烈将征服的地区视作统治异族的地方,同时将它看作蒙古人瓜分利益的宝地,他大力推行民族等级政策,坚持民族压迫,将数量最多的南宋子民列为最下等。

无论是政治还是法律,南人所受的待遇都要远远低于蒙古人,这是忽必烈的一大缺点。忽必烈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既不是传统的蒙古君主,也不是开放包容的天下帝王,在他身上保守和创新是对立的,也是相互交融统一的。

在蒙古军队还没有攻打南宋的时候,忽必烈的主要特点是革新,他亲近能力卓越的汉人和西域人,同时看重那些“贱民”的提议。可当一统天下的时候,忽必烈的保守思想逐步替代创新思维,他敛财残暴的一面逐渐暴露出来,原来簇拥在忽必烈身边的汉人知识分子不是被排斥,就是因冒犯圣言下狱处死。

忽必烈在镇压阿不里哥叛乱、南下灭宋以及平定各地人民反抗斗争时,数次大规模的战争需要大量钱财来补充军饷,因此他下令加重各地赋税,加大力度搜刮民脂民膏。元朝左丞相阿合马就是通过理财弥补国库亏空取得忽必烈信任的,由于阿合马推行元钞、增加盐税等一系列敛财行为,元朝的国库再一次充盈。但阿合马的行为也招来大臣不满和百姓的普遍怨恨,最终阿合马被大臣王著设计暗杀。早年征战的顺利和疆域的扩大,让忽必烈再一次滋生出更大的野心,他将对外征服视作历代蒙古大汗神圣伟大的事业。

忽必烈率军先后对毗邻元朝的国家发起战争,日本、安南、缅甸、占城深受其害,为筹集巨额军费,沉重的赋税让元朝百姓苦不堪言。

自1283年至1289年,赋税最重的江南地区,光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就发生了四百多起。忽必烈的中年时期是烦躁不安的,面对数不胜数的流民暴动,他开始反思起自己的行为,并尽量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禁止蒙古贵族无节制地圈地,阻碍农业生产。忽必烈的晚年生活是孤独痛苦的,最钟爱的妻子察必永远离开了他,这让忽必烈痛不欲生,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察必对他每一步规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察必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察必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粉丝,他希望丈夫忽必烈可以效仿这位天可汗,用仁爱平等的目光去招抚四方百姓,而不是以武力去征服他们,为此察必每天都会派汉儒进宫为忽必烈讲一些唐太宗的事迹。察必意外去世后,南必成为忽必烈的继任正妻,这是察必临终前指定的继任者,忽必烈不让察必留下遗憾和伤心,只好同意了察必的请求。三年后,忽必烈最宠爱的儿子真金英年早逝,这让刚从妻子去世阴影里走出来的忽必烈,再一次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真金是忽必烈和妻子察必的孩子,为能够培养真金继承帝王大业,忽必烈亲自挑选从蒙古文、汉学到佛教、理财各种方面的著名人物,担任太子真金的蒙老师。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也遭受了妻子和爱子双重去世的打击,倘若两位王朝的开国皇帝共诉衷肠,不知该是什么样的心情!个人的不幸加上对外作战的失败,让忽必烈心灰意冷,朝廷上下充满阴郁肃穆的气氛。沉重的压力让忽必烈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他将所有的寄托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宫廷晚会上来,煮羊肉和烤全羊是忽必烈每天必吃的美味佳肴。鸡蛋、藏红花拌生菜,烤薄饼和糖茶,再配上色泽光艳的葡萄酒,沉湎在暴饮暴食里的忽必烈身体每况愈下。

1294年,蒙古帝国的主人忽必烈离开了这个让他悲喜交加的世界,按照蒙古贵族的下葬习惯,没人知道他将会埋葬在哪里。人们只记得有一位试图适应汉族习惯的蒙古大汗,在他八十年的岁月里做出了许多努力。

而虽然依靠汉化实现了统治,元帝国却在建立不足百年迅速亡国,这也都与忽必烈遗留下来的分级制度,沉珂的赋税与骄奢淫逸的皇室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尤其是对人进行人为 的划分等级屠杀“贱民”,更是令人发指。

参考资料:《元史》

更多文章

  • 张无忌怎么死的?朱元璋并没有杀他,四个版本给出不一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怎么干掉张无忌的,朱元璋会杀张无忌吗,历史上是张无忌传位给朱元璋的吗

    张无忌还有很多其他的技能,比如他跟医仙胡青牛学习医术,可以说是身负很多技能。这就是张无忌逍遥快活的前半生。最后他为了抵抗元军,更是联合了明教还有很多有识之士。张无忌的前半生也是干遍了大事情,小有名气,那么他又是怎么度过他的后半生呢?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就是朱元璋杀了张无忌。因为我不是张无忌的话,朱元

  • 倚天中此人只是配角,朱元璋对他却言听计从,曾为他亲笔树碑立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在倚天屠龙记中出现过吗,朱元璋对倚天屠龙记的评价,张无忌朱元璋谁最厉害

    这个虚实结合并不是虚景和实景的结合,而是虚构的人物和历史真实的人物相结合,让这两个人物之间发生故事,不仅让历史具有了可看性,还让本来是虚构的故事增添了很多现实主义色彩。就比如说在倚天中竟然出现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而朱元璋在明教也就是一个打酱油的,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个人物则是朱元璋整个仕途的神秘人物

  • 倚天中最厉害的乞丐,和朱元璋是对手,以一己之力险些毁掉武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无忌朱元璋谁最厉害,倚天屠龙记朱元璋,倚天屠龙记里面有出现过朱元璋吗

    而在倚天世界中的这个背景下,明朝即将诞生,所以倚天的后半段就和改朝换代产生了关系。一说到明朝的开端,一定会想到两个人物,一是朱元璋,二就是陈友谅。这两人可以说都是心机深重,而朱元璋在明教可谓是扮猪吃老虎,借助明教的力量,等到他上位之后,便开始了大力的打压。但陈友谅此人更加的有心计,因为他凭藉自己的力

  • 此人才是明初第一军事天才,可惜被朱元璋给软禁起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军事能力分析,明朝朱元璋的军事实力,朱元璋军事才能和徐达比谁厉害

    朱文正有多厉害,单说这两条就可以知道。朱元璋曾经任命朱文正为大都督府的大都督。知道明初体制的人都清楚,大都督府是总管军事的最高机关,打天下的时候,军事机关就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可见,朱元璋已经把军权交托给侄儿。还有一点就是在朱元璋跟张士诚和陈友谅决战的时刻,是朱文正死守洪都城80多天,拖住了陈友谅的

  • 面对强敌,刘邦、李世民都愿意和谈,为啥崇祯却一条路走到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崇祯与刘邦,李世民点评刘邦,刘邦能打过李世民吗

    明朝末年之所以出现越打越乱、疲于奔命的超级乱象,只因那是一个看似无解的恶性循环:后金造反、势不可当;朝廷要打仗,就得训练军队、准备大量的物资和军饷,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但朝廷国库空虚,崇祯又搞不定高官地主,于是就加重对老百姓收税。为了省钱,甚至还撤掉了全国的驿站,结果逼出了一个李自成;雪上加霜的是,

  • 武王灭商时纣王本可不败,商朝还有十万大军,可惜纣王过于自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商朝纣王简介,商纣王简介及生平事迹,商纣王巅峰时期

    商朝这个朝代也是风雨飘摇。不仅迁都了很多次,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迁都就是盘庚迁殷。本来商朝还是苟延残喘的状态,这一迁都就由衰转盛。百姓安康,经济也开始复苏。不光是经济,百姓也安居乐业,文化更是高度发展。商朝迁都的地方叫做殷,所以商朝还有个别名叫做殷。当时商朝国土面积也很大,按照如今的地图来看,从辽宁到

  • 武王伐商的四场硬仗,第二战全是外援,最后一战后他才是真正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武王伐商,一张图看懂武王伐商,武王伐商有多厉害

    在小说中描写的就是势力如日中天的西周,联合了一些反对商王朝的诸侯讨伐帝辛的过程。那里面记载的帝辛是一位残暴不仁,荒淫无道的君主。但我们根据一些史料可以了解到,起码帝辛继位之初是一位具有开拓疆土的帝王。只不过殷商内耗,加之连年征伐使得国力衰弱。所以说,当时西周伐商是一个势力上升的新兴国家,推翻一个日薄

  • 周幽王点燃烽火欺骗戏弄诸侯,真的只是为了博取美人褒姒一笑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幽王在戏弄诸侯时褒姒为何要笑,周幽王和褒姒哪一年相遇,周幽王和褒姒是什么关系

    周幽王是西周的末代君主,公元前781年,周幽王死后,他的儿子即位,即为周幽王。周幽王即位的时候,西周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也许是破罐子破摔,周幽王在位期间,任用善于阿谀奉承、急功好利的虢石父为上卿,加重了对老百姓的剥削,民怨沸腾,各种社会矛盾急剧锐化,国人的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对外征伐失败,对内政

  • 西周建立后为何要分封诸侯国?古人真的很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周是怎么分封诸侯的,西周分封哪些诸侯国,西周统治者为啥要分封诸侯

    西周建立后,实行了一项重大的决策,那就是分封诸侯国,也叫做“建国”,即把除了周朝都城以及周边地区以外的其他土地全部划分为一个个诸侯国,让周朝的同姓宗族子弟、异姓功臣宿将、以及神农、尧舜禹和商汤等先王的后代去治理,比如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公被封在卫国,功臣姜子牙被封在齐国,夏禹的后代东楼公被封在杞国等等,

  • 射日的影响不是后羿,而是大羿?很多人都弄不清他们的差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简单说说羿为什么要射日,射日和后羿谁厉害,从后羿射日的动作可以看出什么

    大羿的事迹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大羿的事迹。大羿在五岁时就被父母抛弃在深山,自己一个人在深山中生活了十多年,练就一身出色的狩猎技术,尤其是箭术,更是无人能敌。在帝尧时期,他成为尧的专属箭师,被帝尧封在商丘这个地方。在商丘,大羿碰到了美貌的嫦娥,二人结婚生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后来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老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