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书上不会告诉你,纸上谈兵的赵括,也许是为长平之败背锅

历史书上不会告诉你,纸上谈兵的赵括,也许是为长平之败背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372 更新时间:2024/2/6 11:01:35

赵括是赵国的将领,而赵括最著名的一战就是长平之战,当时是他代替廉颇指挥的,最终导致赵国打败,秦国取胜,从此赵国再也没有力量和秦国相抗衡,秦国统一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在昌平之战中,赵国损失了大约45万人,其中五万人战士,40万人被白起给坑杀。

括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日:“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赵国损失了45万人,赵国真正的元气大伤,在赵国国内能看到的不是白发老者,就是黄发稚子,赵国这个自赵武灵王以来崛起的大国,终于退出了强国的舞台,再也无力和秦国抗衡。所以长平这一战堪称是秦国的国运之战,而长平之战则是在赵括的手里失败的,甚至有人将战败的责任全部归罪在赵括的身上。

原因不外乎是赵括改变原来的老将廉颇坚守不出的策略,而且他本人只是一个会纸上谈兵的嘴上将领,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所以纸上谈兵也成为嘲笑赵括的一个专有名词了。

[var1]

那么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真的一无是处,真的在长平之战中错误百出,他真的要为长平之战负全部责任吗?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

长平之战的起因是秦国攻占了韩国野王,韩国十分恐慌,于是韩国向秦国求和,并且割让上党给秦国,但是上党郡守郡守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赵王也接受了上党郡,并派出了廉颇驻守上党郡。

秦国看到自己到嘴的肥肉就这样被人给截胡了,自然不愿意了,这是韩国割让给我的土地,你们赵国胆子不小,这是面子问题,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当然不止是面子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上党简直太重要了。

“俯瞰中州,肘臂河东、并州,则谓晋国咽喉也”。

上党在春秋时期就是晋国的咽喉地形十分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晋国能够扼守秦军东出,所依赖的即是上党天险。

[var1]

上党地区号称天下之脊,东部依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为界、西部依太岳山和中条山与晋南(也称河东)接壤,是一块高原盆地的地形,而上党的西边,秦国的军事重镇安邑,过了上党就是赵国的邯郸平原,一旦秦国占据上党那么赵国都城邯郸将会暴露在秦军的攻击之下,战略态势将会非常被动,这对赵国意图与秦军争雄一统天下战略目标是一个重大打击。

所以无论对于秦国还是赵国来说,上党地区都不容忽视,上党为秦国所占据,可以威胁赵国和魏国。上党在赵国的手中,那么赵国就可以遏制住秦国的东出,两国对上党都势在必得,特别是秦国。

秦国见到赵国接受了上党,立刻出名攻打。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初,秦昭王又命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军队攻打并占领了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亡到赵国境内,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接应上党的百姓。

驻守长平的是赵国名将廉颇,在同年的4月秦将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率军对秦军展开进攻。赵国军队击伤了秦军的侦察兵,秦国军队的侦察兵斩杀了赵军的裨将茄,第一次交锋秦国胜。

两个月后,王龁率军再一次进攻,秦军英勇无比,打败了赵将廉颇,斩杀赵军四名都尉,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二樟城和光狼城均被秦军攻占。此后赵军筑起围墙,不敢出来应战。

秦国军队发起强攻,攻占下赵军西边的营垒,斩杀赵军两名都尉,赵军连续失败,廉颇率军败退至丹河东岸,修筑壁垒,赵军自此怯缩不战。因此,赵孝成王对于廉颇畏惧秦军、久拖不决颇为不满,几次派人责备廉颇!

[var1]

其实廉颇的战略没错,坚守不出,秦国就会被拖垮。而赵孝成王责备廉颇不仅仅是因为廉颇不出战,而是因为赵国拖不起,大军驻扎不动,粮草每日花费不少,同样的秦军也耗费不起。但是秦国的境况比赵国要好点。

授首先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后,奖励耕织,人人种粮的积极性很高,国内粮食重组。

其次,秦国早在秦惠文王时代就取得了蜀地,那里可是粮仓呀,所以秦国能无敌于天下,一方面靠的是秦军和先进的武器,更要靠粮草,供应大军。

所以说在粮草方面秦国还能拖,但是有一点他也担心,在这里对峙万一其他国家趁机去攻打秦国,那就麻烦了,所以秦国也想速战速决。

但是廉颇无论赵王怎么说,就是不出兵,秦国也着急了,立刻派人使反间计,使人在赵国散布谣言:并散布传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这个谣言一起,加上赵王也有换将的心思,国中其他将领他也不放心,于是他决定换上赵括出战。

当赵王问赵括能不能击败秦军的时候,赵括说道:“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这话不知道是赵括太狂还是太自信,赵王听了立刻换掉廉颇让赵括代替廉颇。

[var1]

公元前260年农历七月,赵括统率二十万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那么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并不是,赵括到了长平之后,他做了一下几件事:

一、更换部队将领

赵括到了前线军中之后,实地调查了一下军队的情况,更换掉了一些将领。看到没有,他是根据实际情况换了一些将领。也就是说赵括是知兵的。

二、改变军中制度

廉颇是战国时期的名将,但是这个名将在面对秦军的时候屡次失败,这不仅仅是战斗力的问题,还有军中制度的问题,赵括到任之后改变军中制度,这能在当时也是符合情况。

三、改变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进攻秦军

赵王让赵括来就是扭转战局的,怎么去扭转战局,靠坚守肯定不行了,唯一的就是改变之前的策略,不再去坚守,只能去主动进攻秦军。

所以说赵括这三条在当时也算符合情况,不要说廉颇的坚守,那根本没有意义,要知道长平之战这几乎是关乎着国运之战,坚守不出也会影响士气,这也不是赵国希望看到的。

现在我们说当时赵括根本不要用赵括取代廉颇,赵括也不应该出击,其实赵括在当时主动出击十分符合情况,他本身就带来二十万援军来的,有决心和秦军一战。

要说赵括没有能力,那是胡扯,从秦军的举动也可以看出来他们对赵括还有赵军有忌惮,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命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同时令军中严守换帅秘密,有走漏消息的格杀勿论,如赵括真的那么无能的话,秦国何必暗中派白起来,还要保密?

赵括真的那么无能,秦军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小心,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而且赵括的策略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遇到更为强大的白起,这一位人屠,一生几乎没有败绩。

而且秦军成功的截断了赵军的粮道,将赵军团团围住,赵括在率军突围的时候战死,赵军群龙无首,最终投降,被白起给坑杀!

而秦军后来包围邯郸的时候,白起说秦军经长平之战死伤过半,不太合适出兵。从这话就可以看出,赵括不是个窝囊废,还是有真材实料的,没点能力,如何能摧毁虎狼之师的一半军力,所以赵括能力还是有的。

长平之战使得赵国失去了国运,国内青壮劳力严重不足,兵力更是捉襟见肘,在秦军保卫邯郸的时候,全靠魏国和楚国救援,所以说赵括在长平失败简直断送了赵国,这总要有人来负责吧。

[var1]

当初是赵王接纳的上党,这是战争的起因,又是他想要换的廉颇,但是这些错误不能让一个君主来背吧,加上国内此时也有怨言,自然要有一个背锅的人,此人就是已经战死的赵括,毕竟他人已经死了,也算为赵国做了一件好事吧。

更多文章

  • 三国众星陨落的一年:蜀国失3位大将,吴国死了大都督,魏国更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吴国所有人物大全,三国蜀国从哪里开始衰败的,三国各大武将死亡时间

    东汉末年的三国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动乱时代,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导致了天下的大乱。整个东汉末年几乎都是在烽火连天的日子中度过的,历史上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群雄争霸的日子。正是这样的历史,让我们认识了迅速崛起的魏、蜀、吴三国,同时还让我们结识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位首领。到了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三国演

  • 马其顿军队和秦军如果遭遇,秦国会不会被征服?不,秦王会很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别再吹嘘秦军大破马其顿方阵,马其顿与秦军哪个厉害,秦军能打过马其顿方阵吗

    [var1]当年,亚历山大每次远征的队伍虽然都不多,特别是在公元前331年10月1日著名的高加米拉一役中,亚历山大仅率领着精兵4.7万人,硬是在平原上“平推”了20万波斯大军。此战,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波斯军队,被亚历山大的“长矛”杀得溃不成军。此后,波斯帝国就失去了和马其顿再次大战的能力,从而导致了

  • 魏璎珞病危时,才说出富察皇后当年的遗言,乾隆听后罢朝五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璎珞保守一生的秘密便是,是富察皇后让她陪在乾隆身边辅佐他帮助他,让他成为一代明君。因为富察皇后知道魏璎珞聪明,一定可以做到,而魏璎珞将富察皇后看作自己的亲姐姐,对她传授自己的学识感激不已。富察皇后的遗言自然不敢怠慢,璎珞陪伴皇上走过数十年,对她宠爱无比,而且南巡之后更是将其放在心尖上。在璎珞生命走到

  • 大明灭亡后,为何太子一直被杀一直被抓,仅康熙一人就杀了十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熙二次废掉太子,明朝唯一被杀的皇帝,康熙废除太子完整版

    杨起隆组织的人并不多,大多是一些:明朝遗民、反清义士、清军叛徒、流寇强盗。他们中有真心复兴大明的;有反抗清廷的;也有渴望改变命运的投机分子。要想将他们团结在一起,并不容易,“朱三太子”就是最好的办法。杨起隆自称“朱三太子”后,忠于大明的人满意了;反抗清廷的人有了信心;连一些投机分子也看到了希望。因此

  • 和珅将金银制成冬瓜,小偷潜进库房只能干瞪眼,可惜防不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和珅查金子,和珅真人照片,和珅纪晓岚搞笑片段

    和珅在大家的印象之中的和珅是来自于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但是事实上和珅不是一个大胖子,她的长相在当时算是清秀的,根据野史记载,和珅和乾隆的相貌是十分相似的,看到一个跟自己长得很像的人,乾隆当然会心生好感,再加上和珅能言会道,就更加讨皇上的欢心了。真实和珅和珅很有才华除此之外,和珅还十分有才华,为

  • 民国农民捡到一国宝,400元就卖掉了,结果古董商转手卖了100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民国十大稀有文物,民国最珍贵的文物,民国最厉害的古董

    于是艾某便把它弄回家去,将上面的水草和泥巴都洗干净,这才看到了这件铜罐子的全部面貌。它和民国时期老百姓日常用的罐子都不一样,这个罐子真是蛮大的,高有快1米了,重估计也有六七十斤,上面雕刻有很多精美的花纹和文字这东西一看就不简单,但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于是艾某就把它放在家里了。但在路边捡到这么一件奇

  • 纪晓岚小传:被乾隆戏称为“娼优大学士”的“铁齿铜牙”纪晓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纪晓岚虽然爱吃猪肉但身材很消瘦,关于纪晓岚的故事,铁齿铜牙纪晓岚4纪晓岚逛青楼

    【1805年2月14日】纪晓岚小传 :被乾隆戏称为“娼优大学士”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纪晓岚,1724年7月26日出生,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名纪昀,字晓岚。4岁,纪晓岚开始启蒙读书,6岁参加童试,便考得第一名,被人称为“神童”。1747年(23岁),纪晓岚参加乡试,以第一名解元夺魁。1754年

  • 和珅被赐死时,拿出乾隆留的“保命遗诏”看到三个字后自缢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和珅被嘉庆给查办的时候,在和珅家中查出了大量金银珠宝,总价值大约有八亿两,相当于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和珅一倒家中的万贯家财都是嘉庆的了。这一下就变得富庶起来。和珅之所以能够在百官中混的如鱼得水,是因为和珅深谙为官之道。和珅的贪污不是单纯的为了自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他家中的这些银

  • 民国第一清官,辞官回乡遭打劫,土匪打开包裹后跪送他30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民国时期的清官,民国廉吏,民国安徽将军晚年被管家骗

    张难先,字难先、号义痴,湖北沔阳人。他出生于1874年,去世于1968年,所以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从张难先记事起,看到的就是中国被侵略、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社会现状。所以他认为,惟有革命才能救中国。1904年,张难先赶赴武昌,参加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从事反清活动。起义失败后,

  • 和珅为何要在赈灾的粥里放沙子?乾隆都说好,如今获世界肯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和珅赈灾为啥往粥里放沙子,历史上和珅赈灾在粥里撒沙子,和珅和乾隆第一次对话

    灾情古代老百姓最害怕的就是天灾,由于古代科技水平比较低,人类在面对天灾的时候显得非常无力,有时候一个省的人都会大批量的饿死,不得不从周围的地区调集粮食来赈灾。通常一个地方遭遇灾情,都会及时上报给皇帝,皇帝下令开仓放粮。在乾隆年间,曾经发生过很多次天灾。乾隆虽然也及时下令发放救济粮,但每次放出去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