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阳明的亲身经历告诉你,职场具体做事的人,为什么总得不到重用

王阳明的亲身经历告诉你,职场具体做事的人,为什么总得不到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728 更新时间:2024/2/23 23:43:27

但是在大明正德朝的职场生态里,王阳明的状态是一个“只知道死干活”的“救火队员”。

虽说王阳明的入仕方式也没有和别人不同。也曾是弘治年间进士出身,也担任刑部主事。但因为上书救戴铣,而得罪了权监刘瑾,被发配到贵州龙场驿丞,半路差点还被灭了口,若不是王阳明也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可能就牺牲在了电视剧的第一节里了。

但是正是因为他对真理得孜孜以求,使得他无论被放在什么恶劣环境里,他都不抱怨,而安安心心做事;无论怎样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烂摊子,他都能收拾得妥妥帖帖。

因此,“会做事、能做事的王阳明”就永远在做事或者在去做事的路上。因为在贵州的龙场和后来的江西庐陵县呆过,所以王阳明很快被兵部尚书王琼赏识。

王阳明被派到南中各地(南安、赣州、汀州、漳州)去平叛。当地盗匪横行十余年,连州结郡。特别是到任之前就听说,赣县的主簿都战死了,可见形势有多危急。但是这些都影响不到王守仁,他去了以后,仅仅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就把为患数10年的匪患给平了。

王阳明的这种平叛的能力,就被正德朝廷视作其“职场价值”。

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的时候,王阳明恰好也在江西。王阳明在江西,就活该宁王朱宸濠倒霉了。王阳明靠收留散兵游勇和一些渔民,结果就平叛成功了。

按道理获得这样的不世之功,应该加官进爵,甚至进朝廷中枢了。但是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正德皇帝朱厚照不但啥都没有赏赐给王阳明,还叫王阳明把宁王朱宸濠给放了,自己来抓一遍,最后把功劳让渡给自己“镇国公朱寿”。

面对这种格局和情形,王阳明意识到局势的微妙和凶险,称病回家了。估计再主动提平宁王叛乱是谁的功劳的事儿,脑袋都有可能不保了。

以上就是王阳明在正德朝悲催的职场生涯。

有能力的人本质上是不会缺乏机会的。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寻找自己的盟友,嘉靖帝朱厚熜果断地向王阳明投来了橄榄枝。

朱厚照死后,内阁首府杨廷和迎立了朱厚熜。朱厚熜明白自己想要坐稳位子,必须要把杨廷和这帮老家伙扳倒。而要扳到内阁的这帮老家伙们,自己必须要有盟友。但是像杨廷和这种职场老鸟,关系网遍布朝廷,要动他何其艰难?

很显然,朱厚熜和他堂兄朱厚照不一样,他更明白王阳明的价值。王阳明是一个实干家,有能力;而且他这个人有最大的特点,在朝廷内他不结党。

要说与杨廷和抗衡,王阳明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角色。更何况,在“儿子能不能认自己的亲爹?”这个问题上,王阳明的态度是“哪有不让儿子认自己的亲爹的道理呢?”这就够了。

嘉靖表彰了王阳明擒贼平乱的大功,不准请辞,给他加官进爵,先升为南京兵部尚书,然后逐步又加封王阳明为新建伯,准予世袭。可以说朱厚照欠王阳明的,朱厚熜都主动给兑现了。

但是出乎嘉靖意外的事情是,朱厚熜投之以桃了,却并未见到王阳明报之以李。

嘉靖虽然刻意地将王阳明架到了杨廷和的对立面。但是王阳明并没有像平叛那样百战奇谋,冲锋陷阵。

王阳明不但没有加入论战的行列,扛起嘉靖希望他扛起的大旗,而且还对“大礼议”颇有微词。

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旧尘。——《碧霞池夜坐》

连杨廷和自己都觉得这个曾经力挽狂澜的牛人王阳明权斗的段位实在太低,甚至都不用自己出手,就轻松被自己拿下,留下一脸尴尬的嘉靖。

事实上王阳明不是不懂嘉靖的意思,也不是不会权斗,只是他自身拒绝进入那个圈子。

他们并不知道,王阳明写那首诗时的真实心态。王阳明不是不会权斗,只是他不热衷于权斗;他不是对“大礼议”无所谓,更不是斗不过杨廷和。

只是他不知道自己斗赢了杨廷和,嘉靖掌权后,对天下百姓又什么好处?一个热衷于权斗的君王,即便花式玩法,赢了群臣,那又能怎样?照样要输掉民心。所以在王阳明的眼里,朱厚熜和朱厚照谁更聪明,更懂权谋,没有太大意义。

结果嘉靖也因此逐渐疏远了王阳明,还好此刻的嘉靖还没有能力乾纲独断,否则想想夏言的结局吧!

王阳明还是对平叛的活儿比较感兴趣。嘉靖6年,广西的思恩和田州又发生叛乱。王阳明被授任为两广总督兼广西巡抚负责平叛。嘉靖7年11月,王阳明因肺病去世于归途。

参考书目:《明史·列传八十三 王守仁传》

《王阳明心学全书》

更多文章

  • 明朝的这个组织,连东厂都惧怕它两分,朝廷官员见了都要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有几个人不怕东厂,史上最神秘的明朝组织,明朝军事机构设置

    说到明朝的特务机构,肯定最熟悉的就是东厂、西厂、锦衣卫这些组织机构了,影视作品中的这些特务机构,权势很大,而且这其中的争斗也是很复杂的。不过明朝还有一个组织,比这些特务机构更加可怕,明朝的这个组织,连东厂都惧怕它两分,朝廷官员见了都要下跪。这个机构就是内行厂,内行厂的出现是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之后的了。

  • 明代古墓棺中惊现活体蟑螂,之后又发现“瑞士手表”真是古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古墓惊现瑞士手表真相,古墓发现瑞士表,古墓发现的诡异物件

    这不,在广西就发现了一座十分独特的古墓,主要是墓中的棺椁是用“三合土”密封起来的,这还不算什么,之后竟然在古墓中还发现了一块“瑞士手表”。令各大专家惊叹不已。在古代是没有水泥的,而修路和建地基都需要十分坚硬的材料,所以“三合土”是最好的材料,然而“三合土”用在古墓中这还是首例。因为“三合土”的结构独

  • 明末拢共存在三股势力,如果朱元璋掌控南明,能否重振大明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如果朱元璋在明末能翻盘吗,如果朱元璋在南明会怎样,让朱元璋带领手下去明末能救国吗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去掉所有浑水摸鱼的虾兵蟹将,比较显眼的也就三股势力,一是满清,此时皇太极在位,多尔衮和鳌拜等猛将也都在状态,八旗虽然人数不多,但由于一直和明朝边防部队过招,这时候的战斗力也是一直在线。二是李自成,此人是农民军中的佼佼者,早些年的八大王经过几十年明军的层层筛选,也就剩下了李自成和张

  • 明朝留都南京的“六部”是怎么回事,又有哪些权限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南京六部与北京六部区别,明朝六部的位置,明朝中央机构六部

    为了能够安抚南京的那些老百姓们,为了减轻都城迁徙的压力,所以保留了南京的六部。明朝时期的镇区规划,两京指的就是南京和北京,而北京的行政区被称之为北直隶,而南京则是南直隶。一、朱元璋时代就不是很满意,南京作为首都在朱元璋时代就一直不太满意,在南京作为首都,曾经多次去往北方去寻找一个能够迁徙的地方。因为

  • 唐朝最执着诗人,三年写了两句诗,他的作品你应该读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诗人当中最欣赏谁的诗,唐朝最有名的诗人的诗,唐朝一生只留下5首诗

    贾岛插图贾岛经历 贾岛出生于范阳一个平民家庭,因为家境不好,所以早年曾当过和尚。还俗后,他多次参加科举,却屡试不第。所以他的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 他一生不爱与人交往,唯有孟郊被他视为挚友,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孟郊的诗喜欢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所以被人称为“诗囚”。而贾岛诗歌荒凉、枯

  • 秒杀花木兰、武则天、甄嬛、杨贵妃的史上最强大女主——妇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唯一能超越武则天的女人,武则天杨玉环甄嬛,武则天杨贵妃花木兰

    花木兰剧照甄嬛传剧照无法企及的身份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作为商王武丁的王后,又是军事家、政治家、将军。这是作为女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无仅有的一位。除了率军作战的尊贵王后身份外,妇好还掌握着商王朝时期的祭祀占卜之典,经常主持祭祀活动。从出土的甲骨

  • 唐朝的流鬼国,堪察加半岛,何时并入俄罗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时的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现状,明朝占领过堪察加半岛吗

    根据唐代史册对流鬼国的记载:“其北至夜叉国,余三面皆抵大海”,起码可获知两点信息,第一该国位于夜叉国以南,第二这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而夜叉之所以被称为“夜叉”,是因为当地居民世代以渔猎为生,平时喜欢把海象的牙齿作为饰物挂在唇下,远远望去便如长着獠牙的“夜叉”一般。综合唐史的点滴记载,我们已经可以确

  • 跟现代大不同 唐朝离婚协议温情包容风雅(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人新婚恩爱,一旦离婚则可能水火不相容,而唐朝人离婚则比较温情包容。大唐的离婚协议书,竟然如此温情而风雅。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一批唐代文献,里边保存着不少唐人的“放妻书”(离婚证书),基本内容如下:凡为夫妻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恰似鸳鸯,双飞并膝,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二

  • 玄武门之变,李靖保持中立,为什么李世民还这么信任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死前为何要杀掉李靖,李靖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的地位,李世民和李靖开战谁能赢

    我们都知道最后是李世民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登上了皇位,而李建成也在政变中死亡,李建成的集团自然是土崩瓦解。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王府的人都得到了重用,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大部分人都是原来秦王府的人,而李靖在当时并不是秦王府的人,也不是李建成的人,也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为什么李靖仍然得到重用呢?在李世

  • 【原创】河南偃师唐恭陵-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儿子李弘墓被盗了吗,武则天李弘墓地,唐朝李弘墓

    唐恭陵位于洛阳以东四十多公里的偃师缑氏镇附近,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长子李弘的陵园。李治接武则天入宫后,经过权力斗争,斗败了王皇后和萧淑妃,武则天成为皇后,立五岁的李弘为太子。二十三岁时李弘与李治武则天出行洛阳,突然去世,李治追封李弘为“孝敬皇帝”,葬在了洛阳附近,并亲撰《孝敬皇帝睿德纪》碑立于陵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