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为何不怕重蹈北宋的覆辙,从而选择“联蒙灭金”?

南宋为何不怕重蹈北宋的覆辙,从而选择“联蒙灭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633 更新时间:2023/12/10 19:32:38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的是,南宋的这个“联盟灭金”战略确定,可以说是南宋十分正确的选择。不同于,北宋时期宋徽宗的好大喜功,“联蒙灭金”实际上是南宋朝堂,根据对现实局势的考量,而做出的一个重大决断。这是因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立马就引起了南宋方面的重视。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南宋也进入了同蒙古的暧昧期。以至于,在窝阔台时期,南宋最终决定实施“联蒙灭金”战略,并因此,在短时间内得以收复寿、泗等州。那么,我们就跟随着历史的线索,来了解下南宋做这个战略决断的原因。

我们在提到这个战略的时候,便不得不提到发生在百年前的“靖康之耻”。正如成吉思汗所说的“宋金世仇”一样,“靖康之耻”一直都是悬在南宋君臣头上的一把利刃。而且,南宋此前对金国发动的北伐,很大程度上,也都有着“君父之仇”的影子。由此可知,这样一个灭金雪耻的机会,南宋自然不会错过,这也是为何南宋都与蒙古帝国保持一定联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事关南宋存亡的大事,南宋君臣自然不会凭借个人情绪来做出决断。如果我们尝试深挖这段13世纪的历史时,便能发现,这中间实际上还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当时,金朝的皇帝金哀宗南宋皇帝发去信函,在信中大发唇亡齿寒之理,根据史料记载则为“灭国四十,夏亡及于我,我亡及于宋。”由此可见,唇亡齿寒的道理,南宋方面并非不了解,可是南宋依然选择了“联蒙灭金”,实际上也是慑于蒙古骑兵的兵锋。

“联蒙灭金”战略确立前,金朝的覆灭,实际上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虽然,金朝此前凭借着“关河防线”,曾一度遏制住了蒙古大军的南进步伐,可这也仅是在拖延覆灭的时间。对于蒙古大军的所向披靡,南宋方面并非一无所知。而根据后世学者的研究,南宋在选择“联蒙灭金”的时候,也有些许无奈的色彩。并且,南宋对这个战略的确定,也是三峰山之战金军精兵良将,损失殆尽后,所确定的。

其次,南宋选择最终站在蒙古大军这一边,同金朝对南宋的过分欺压,也有着很大的关系。除了金朝要求南宋岁岁纳贡称臣外,金朝皇帝在灭亡前,还动了这样一个战略。这个战略便是“取偿于宋”,这个战略的意义在于,金军既然无法同蒙古大军对垒,那就从弱小的南宋那里得到补偿。于是,当时的中原大地形成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当蒙古大军横扫黄河以北的时候,金朝则屡屡派出大军伐宋。这样的情况下,金朝无疑将南宋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历史就是这样,看起来“联蒙灭金”战略重蹈了此前的覆辙,可实际上,我们透过历史的迷雾,便能发现,南宋在做这个战略决断的时候,有着诸多现实的考量。虽然,这之后的“端平入洛”给了蒙古大军以灭宋的口实,可这也只是提前了蒙宋战争的时间而已。

更多文章

  • 汉景帝为什么能平定七国之乱,建文帝却摆不平靖难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景帝平七国之乱了吗,汉景帝几岁平定七国叛乱,假如汉景帝没有平定七国之乱

    汉景帝刘启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本来是个没有继承权的儿子,可惜汉文帝四个儿子夭折,才轮到刘启继位。生于深宫大院,青少年时代的刘启是个纨绔子弟,脾气暴躁、性格冲动,一次与吴王刘濞的儿子下棋,一言不合发生争执,刘启抄起棋盘就向对方砸去,结果失手砸死了。刘濞的父亲刘仲是刘邦的二哥,出了这样的事,汉文帝赶紧向

  •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在云南有支30万的部队,为何一直都没调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靖难之役成功的原因,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去了哪里,靖难之役建文帝为什么会失败

    在云南的这个军队为沐家军,其领导者为沐英。沐英原本是一个年仅8岁的流浪儿,后来被朱元璋收为了义子,因此沐英对朱元璋可谓是忠心耿耿。在后面的日子里,沐英跟随朱元璋一同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是明朝不折不扣的开国功臣,也是朱元璋的心腹。明朝建立之后,沐英为朱元璋平定了多次的战乱,其中便包括了西南

  •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占尽优势,却为何还是败给了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靖难之役始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为了应对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自北平起兵,历时三年,终于攻克了京师南京,成为了明成祖永乐皇帝,而原本的建文帝也在宫中的一场大火中而不知所踪。关于朱允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到目前为止已经没有权威的资料了,因为朱棣在靖难之后,将朱允炆的资

  • 刘邦、朱元璋等出身社会底层的混混,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开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与朱元璋谁最厉害,刘邦和朱元璋的开国难度谁更大,朱元璋和刘邦谁能成为布衣天子

    但是也有几个开国皇帝是出生于社会底层的草根,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和家族背景,基本就是一个社会的小混混。如汉高祖刘邦出身普通平民,从小游手好闲,却能够率众揭竿而起建立大汉王朝。明太祖朱元璋世代都是贫农,为了生存曾四处流浪乞讨,甚至做过和尚。最后却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还有如宋武帝刘裕、蜀汉刘备、后梁

  • 朱允炆八十万大军,为何败给了朱棣的八百王府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允炆为何至死不用30万大军,朱棣与朱允炆兵力,朱棣王府三卫多少人

    1398年,朱元璋的嫡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年号建文,朱允炆当了皇帝以后,一改他爷爷朱元璋的政治作风,实行了宽仁的治国政策,重用大量的文臣,平反了很多受到朱元璋牵连的冤假错案,客观的讲朱允炆和他的亲爹朱标一样,是一个宽厚仁慈的君主。朱元璋留下的政治遗产朱元璋为了能够保证自己家业得到安稳的过渡,在位期间

  • 刘邦、刘秀、朱元璋三位开国君主,哪位个人能力居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刘秀朱元璋谁厉害,朱元璋和刘邦谁当上皇帝最困难,刘邦朱元璋是最厉害的吗

    *刘邦的用人是人人称道的,也可以说,天下也是通过萧何韩信张良为核心的人才团队取得的。至于用人之外的才能,乏善可陈。自己带着三十万大军出征匈奴,还被围困在白登山,差点回不来。*至于文武兼备上,朱元璋是比不上刘秀的。刘秀武能上马带兵,与王莽主力的昆阳决战,就是以少胜多的典范,刘秀居功至伟。谈文论道,刘秀

  • 为何有人说朱元璋是玉帝下凡呢,因为地府鬼差很多都是朱元璋任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深度解析朱元璋,朱元璋是不是真的脚踏七星,朱元璋在朝天宫的传说

    关于城隍庙,很多人以为古代就有了。其实不是的,在明朝之前,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到了明朝之后,城隍的性质就开始改变,就好比我们玩游戏一样,玩惯了宋朝背景的麻雀飞青天,再玩清朝为背景的一品官老爷

  • 朱元璋登基后大杀功臣,此人却可以幸免于难,背后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朱元璋到底有没有大杀功臣,朱元璋的功臣有哪些没被处死

    大家都知道,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最后李渊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了李世民,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其实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的一天,形势就已经开始开始发生变化了。在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里面,就很详细地记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在玄武门兵变之中,李世民的第一目标竟然不是李建成也不是李

  • 朱元璋登基后做3天乞丐,回去后杀害7名大官,罪名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所杀功臣名单,朱元璋登基后杀的人,朱元璋登基后杀了哪些旧臣

    姜子牙之所以为周朝死心塌地,还是被周文王的诚心给感动了。当时72岁的姜子牙在江边钓鱼,可是用的却是直钩,正是这一不同寻常的钓法,吸引了周文王的注意。周文王同姜子牙交谈之后,发现他是个人才,想把他招纳麾下。不过姜子牙却让周文王背他一程,说自己老了,腿脚不好使,周文王背了姜子牙八百步,姜子牙对周文王说,

  • 朱元璋去拜佛问:朕要下跪吗?方丈回了八个字,保住全寺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问方丈要下跪吗,朱元璋去少林寺要跪拜吗,朱元璋为什么要三跪九拜大礼

    同样强大昌盛的唐王朝皇帝身边也有着卓越的能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一聊玄武门之变发生时,唐高祖李渊身边那些将士,以及他们不同的命运。在唐朝发生的这场事变可以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次事件的主人公以及他的三个儿子命运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如此,陪伴在李渊身边的陈书达,裴寂,萧瑀三个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