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功不抵过,3次为相的平原君做了2件错事,从此赵国的命已日薄西山

功不抵过,3次为相的平原君做了2件错事,从此赵国的命已日薄西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284 更新时间:2024/2/3 4:55:35

战国有四大公子。

他们分别是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此四人都是以“贤”著称,并且以养门客为比拼的标准,也就是说谁的门客多,谁的贤明就会比其他人更高一样,但是四大公子只是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但并不是说他们的贤能达到了君子的标准,所以他们的结局也并不一定就很好。

[var1]

春申君被小人杀死,孟尝君被齐国抛弃,信陵君被魏王质疑,相比较这三人的坎坷,似乎平原君的一生和结局要稍微好一点。

说起平原君,不少人会觉得平原君是真君子,但其实人的一生不能用同一个词语形容,年轻时的平原君可以说是真君子,但是平原君的中老年时期,却无法担当这个词语了。

以贤德闻名的平原君做了这两件事,让赵国丧失了与秦国争霸的实力。

功不抵过,3次为相的平原君做了2件错事,从此赵国的命已日薄西山。

赵奢对于赵国来说是难得的大才,阏与之战中,赵奢漂亮地打败了强大的秦国,赵奢因此被封为马服君,这也是马氏的先祖,马姓也是从赵奢始,但这样的一位大才一开始只是田部吏,那么发现他的是谁呢,是平原君。

赵奢收税收到了平原君的家里,但是他的家臣不愿意交税,赵奢就杀了平原君家里8个人,去找赵奢麻烦的平原君被赵奢说的心服口服,平原君觉得赵奢是个大才,就举荐给了赵王,发现人才不自己用,平原君在这点上要远远比那三位公子做得好。

[var1]

我们接着说平原君的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关于解救魏齐的故事,熟悉战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秦国丞相范雎就是差点被魏齐给打死,范雎做了秦国丞相之后,满脑子都是要报仇,于是乎,在秦王的压迫下,魏齐被魏国抛弃了,逃到了平原君那里避难。

得知魏齐前来投靠,平原君二话不说,就把魏齐给收下了,但是秦王和范雎哪里肯善罢甘休,于是就把平原君请去了秦国,想用平原君的自由来换取魏齐的人头,但是平原君还是拒绝交出魏齐,秦王就把平原君一直困在秦国,直到魏齐死后,平原君才得以重获自由。

田单原本只是齐国的一个最低级的官吏,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对于田单来说也是如此,田单的成名离不开五国伐齐和燕国乐毅连下齐国70余城,田单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以即墨为据点,逐步收复了被燕国占领的70余城,从此名声大震。

赵惠文王死后,赵孝成王继位,此时的平原君是赵国的丞相,但是新君即位总会有诸侯国想捞点便宜,燕国也不例外,就在此时出兵伐赵,于是乎平原居就为赵王建议,用城池换来齐国的田单,让田单带赵兵去打燕国,这一提议被赵王采纳。

[var1]

于是乎,赵王割了济东三城以及周边的城邑57座给齐国换来了田单,但是这件事让赵奢很愤慨,于是找到平原君理论,质问是不是赵国没人会带兵打仗了,质问其为什么不举荐自己为将。

平原君支支吾吾,无法驳倒赵奢,就只能用事实的结果来否定赵奢的建议:将军释之矣,仆已言之仆主矣,仆主幸已听仆言,将军无言矣(出自《战国策·赵策》),也就说,赵将军,你别说了,反正赵王都采纳我的意见了,你再说也没用,从此之后赵奢在赵国几乎就没露面过了。

战国末期,秦赵的长平之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此战之后,战国七雄再无人可以和秦国抗衡,秦国统一华夏,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长平之战爆发的原因,说起来很稀松平常,就是韩国的上党郡守不住了,就想着送给秦国,但是出了一个意外,韩王许地与秦后,韩国上党郡的郡守冯亭又把地献给了赵国,而赵国竟然接受了,于是秦国举兵进攻赵国,长平之战由此爆发。

[var1]

这件事和平原君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很大,赵孝成王就是听了平原君的话语才接受上党郡的,《战国策·赵策》记载: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

这句话是赵王召见赵胜和赵禹的时候,此二人的回答,意思也就是打仗还不到土地,现在有人送,不要白不要,看到德高望重的平原君都这样说了,那么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又怎么会拒绝那么大的馅饼呢。

平原君的第一件错事,放弃本国的名将不用,用城池换别国的将军,这是一招让常人无法理解的招式,这直接导致了赵国的名将赵奢再无仗可打,直接伤害了本国有才之士的心。

当赵奢义愤填膺,找到平原君理论的时候,平原君难道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吗,其实不尽然,他只是害怕这些有才之士会损害他们赵氏贵族的利益而已。

[var1]

平原君的第二件错事,直接导致了长平之战中赵国被坑杀和战死几十万赵兵,明明韩国的上党郡是一个不能接手的烫手山芋,明眼人都能看出,平原君纵横战国半个世纪,他会看不出吗?

赵王在询问平原君是否接收上党之前,还询问了平阳君赵豹,赵豹都明确表示了上党不能接,这个赵豹从哪点论都比不上平原君,他都能看出,平原君势必也能,只是他看出了赵王的心思,不愿意惹赵王不高兴罢了。

以贤德闻名的平原君做了这两件事,让赵国丧失了与秦国争霸的实力,功不抵过,3次为相的平原君做了2件错事,从此赵国的命已日薄西山。

司马迁曾评价平原君: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之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var1]

平原君贤为战国四公子,中晚年的时候,可以说利令智昏是对他最恰当的评价,他在赵国政坛混迹几近半个世纪,功劳不可被磨灭,但是四十万余人的性命,虽不是平原君直接害死的,也和平原君的建议脱不开关系,毕竟太史公都这样评价了。

战国末期的赵国,其实上层建筑已经垮掉了,赵国朝政完全被姓赵的人把持着,外人参与不进国家的管理,自然看不清一件事情的厉害,赵国的贵族又只顾自己的利益,赵国在他们的统治下,灭亡也是早晚的事。

有人说,平原君在秦国围攻邯郸时,还三金家财支持赵国打仗了呢,这总是一件义举吧,但假如邯郸真被灭了,那么平原君还能胜什么呢,对于平原君而言,功归功,过归过,不带感情色彩的看待一个人,才能真正的看清。

对此,您怎么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貌似弱小的韩国,为何位列战国七雄?“劲韩”之名不可小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国为何是战国7雄,战国时期韩国最弱吗,战国七雄之韩国的由来

    战国七雄是指秦、齐、楚、燕、赵、魏、韩的统称,其中韩国不论是疆域还是人口都称不上强大,却为何以“劲韩”之名位列七雄序列呢?这就需要从战国初年的韩国灭郑开始说起。[var1]郑国是春秋初年的中原霸主,到郑庄公时期达到了霸业顶峰,却因受制于地缘环境等因素,影响力有限,并未维持长时间霸业就衰落下去了。此后

  • 秦始皇残暴,如果多活20年,会不会跟隋炀帝一样成为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被历史黑得很惨,如果秦始皇不死能统治一万年吗,历史上秦始皇有一段耻辱的往事

    以秦始皇做的那些事儿,他就该是亡国之君,他的下场应该和隋炀帝惨。但是秦始皇还是比较幸运的,他是的时候,时机恰到好处,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他的名节,然而胡亥却替他承担了“无能败家”的恶名。秦二世即位的第一年就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大泽乡起义。秦朝末年的起义和隋末、元末的起义是一样的,都是全国性的大起义

  • 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能够达到李世民的水平,开辟大唐盛世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如果李建成当皇帝唐朝还会富强吗,历史上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实力,李建成当皇帝大唐会更持久吗

    我们假设,如果当初李世民没有发动兵变,而是让李建成登基称帝的话,那李建成能不能达到李世民的治国水平,开辟大唐盛世呢?在那个战乱的时代,只是刚好这个人遇到了这个机遇,才成为千古流传的将军。几个人的能力还真就不能影响江山的稳定。况且带病打仗,李建成也是一把好手啊!将军并非要冲锋陷阵,只要在中军运筹帷幄即

  • 刘裕篡位之后为什么不学司马炎厚待前朝皇族,而是将其诛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裕篡位杀尽前朝皇族,刘裕篡位历史记载,刘裕北伐是为了篡位吗

    刘裕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经常被人提起,主要的原因是身处东晋末年和南北朝交替时期,此时中原文明一片混乱,相对应的这段期间的风云人物也鲜为人知,但了解刘裕的生平经历,不得不佩服此人是当时豪杰、乱世英雄。桓氏从桓温开始就大权在握,谋划篡晋,桓温靠多次北伐不断积累政治资本,到了

  • 刘渊深受西晋朝廷的赏识,为何最后却要起兵攻打西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渊公示,刘渊与西晋的关系,西晋末年刘渊起兵时间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混乱时期,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这些人中有汉人,也有少数民族的英雄人物,而匈奴人刘渊便是其中之一。汉武帝时期,汉朝将领卫青和霍去病,带领着汉朝军队,和长期盘踞在中国北方,时刻威胁着汉朝统治的匈奴王朝,展开了三次激烈的战役: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漠南之战。三次战役之后,原本强

  • 他与李世民齐名,装疯卖傻36年,骗过天下人,登基后秒变千古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晚年最厉害的人,唯一打败过李世民的人,李世民和李元霸谁更厉害

    ?自古以来,伴随着皇权之争,各种算计、阴谋及杀戮不断上演,很多皇子为明哲保身,不得不装傻充愣,瞒天过海,祈愿当个逍遥王爷了却此生。说起特别能忍耐,堪称“装疯卖傻第一人”者,恐怕非唐宣宗李忱莫属了,他忍辱负重36年,骗过天下人,登基后,群臣才发现他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功绩堪比唐太宗!李忱,是唐宪宗李纯

  • 平定“安史之乱”的两个唐朝著名将领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军队,安史之乱唐朝的将领,平定安史之乱的唐朝将领有哪些

    说到平定安史之乱的唐朝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郭子仪。安史之乱后,郭子仪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两河(河北和河东)地区,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自此之后,郭子仪南征北战,为消灭安史之乱的叛军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对于另外一位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李光弼,却没有获得郭子仪一样的知名度。对于李光弼来

  •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而将司马家族赶进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炎为什么不杀曹奂,司马炎篡位曹奂的下场,司马炎逼迫曹奂让位

    古人相信因果,不赶尽杀绝,留下余地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但是到了刘裕这就不行了,魏晋以来的天下是世家门阀的天下,刘裕顶着个汉皇后裔的名头,但是实打实是草根出身。虽然经过东晋末年的动乱,世家门阀的控制力大不如前,但是其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觑,司马是虽然被赶下了皇帝位,但是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司马家已经和这些

  • 刘裕杀了六个皇帝,灭司马家全族,最终其子孙也被全部杀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裕为何灭门司马家族,刘裕杀六位皇帝灭了司马家族,刘裕为什么杀司马族

    题目中提到的刘裕是南北朝时期宋的建立者,他为了篡位夺权,杀了司马氏全族,但是没想到因果报应,最后他的子孙也被后来的萧道成杀光了。刘裕有个小名叫寄奴,相比背过课文的小伙伴们都听过他的这个小名,这个人可以说是创下了一个纪录,就是他一个人杀了六个皇帝,而且在他建立宋之后竟将司马氏全族杀光,他也算是开了诛杀

  • 唯有她能配得上“国色天香”四个字,她是迄今为止最美杨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女人的颜值,如能当得起这几句诗的夸赞,那是何等的美丽!而杨贵妃的美正如诗中所言。更有甚者;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失颜色,赞的正是杨贵妃。然而,作为唐朝最美艳的贵妃,作为唐明皇最宠爱的妃子,其风采只在传说中,后人想目睹其风姿,只能想象,只能靠这些当朝或后世留下来的文字去感知。扮演过杨贵妃的女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