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是个比较好的字眼,所谓“威德刚武曰壮”,倒也符合关羽的一生。可这个“谥”字,却是一个恶毒的字眼,所谓: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伤害别人,嫉贤妒能,做人不讲究仁德,欺压良善等这些行为,都叫“缪”。
“壮缪”这个词,合起来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关羽虽雄壮威武,但却是一个没有仁德,欺压良善,嫉贤妒能的人。所以,刘禅这岂止是讨厌关羽,基本上已经达到“恨”的地步了。
且,对比被《三国志》称为略逊于关羽的,蜀汉第二号大将张飞的谥号:桓侯。关羽这个谥号就更没法看。桓,就是“辟土服远、克敬动民”,意思是说,张飞是位开疆扩土,威震四方的人物。那么为啥刘禅这么讨厌关羽?概况说来,就是因关羽干了三件事,一件比一件让刘禅闹心。
一、关羽投降过曹操
“关羽降曹,复归刘备”这个事件,虽被《三国志》也好,《三国演义》也罢,都称赞为一桩“忠义千秋的美谈事”。但对于蜀汉第二代帝王的刘禅来言,显然就变成了关羽的一个污点事件。
刘禅不是刘备,他哪里切身体会到过,三国初期的纷乱复杂?而对蜀汉故去的有功大员们,追封谥号这事,又事关蜀汉国体等,所以关羽投降过曹操,就让刘禅心理非常不舒服了。
故而树立蜀汉榜样,自然就不能突出关羽。于是张飞便成了代表,且张飞还是刘禅的老丈人身份。这样一来,等于在刘禅时期,张飞借助刘禅之力,终于压过了关羽。
但就是不知道,倘若这哥俩地下有知,会怎么看刘禅。估计连张飞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只能无奈说道:“孩儿不懂事,二哥别跟他一般见识!好歹他也是我老张的女婿,俺老张给二哥赔礼了。”
二、关羽远离蜀汉中心
关羽虽被刘备倚重,把荆州交给了他。但这也就造成了,在刘备取西川后,关羽客观上远离蜀汉中心。而刘备取西川后,又启用了许多刘璋旧部,这等于是重新搭建了班子。关羽这一下子,就吃大亏了。
因为关羽的影响力,事实上被削弱了。这其实也是为啥,在刘备封四方将军时,关羽拿黄忠说事,言称:耻于跟老卒为伍。费诗连忙代表刘备,再次确认关羽的地位:你跟刘备是不可分割的,刘备就等于关羽,关羽就等于刘备,你咋这么自掉身价?
但这件事,必会传回西川,并传到刘禅耳朵里。对于关羽到底有多牛,他对蜀汉有多重要?刘禅根本没有啥切身体会,他自然会对关羽产生一种厌恶感:你不过是我老爸手下的战将,凭啥敢这么牛?
再加上关羽容易得罪人,因此一直都存在着“反关羽”的势力。比如廖立就公开说道:关羽空有其名,领兵作战没有正确的办法,就知道由着性子到处乱撞!这种“反关羽”的言论,随着关羽丢失荆州而开始,到刘禅时期已成了气候,自然也影响了刘禅,让他对关羽闹心不已!
三、为刘备背锅
关羽兵败荆州被杀,堪称是最影响蜀汉的那件大事。只因这一件事,就牵连到了刘备发动夷陵大战,又因兵败而命丧白帝城,差一点就亡了蜀汉。且对于刘禅来言,最让他闹心的是,因关羽之过,还使他失去了两位亲人。
刘备、张飞之死,都会被刘禅记在了关羽身上。虽站在客观角度分析,关羽不应对此负主要责任。但对刘禅和当时的蜀汉内部来言,却不能成立!因为,那将损伤老爸刘备和老丈人张飞,在蜀汉的地位。
比如,关羽在荆州之战时,刘备全程无动作、无援救,这个怎么解释?且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难道真仅仅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这些事,刘禅必须要找到一人来完全背锅,好让老爸刘备撇清责任和错误。所以只能是关羽了。故而,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刘禅需要关羽给老爸刘备“背锅”。
正是因这三点原因,使得刘禅追封关羽为“壮缪侯”,公开表达出了对关羽的讨厌。从而,才出现了这桩奇葩的事件——堂堂后世武圣关羽,却有一个“恶毒”的谥号,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