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中,我们看不到卢植、朱儁,更看不到董卓和曹操,只有一个皇甫嵩,因为已经被设定成汉灵帝时期的宰相,所以挂帅出征便成了皇甫嵩的职责,跟很多同类型的评书讲述方式都一样,在招募义军的过程中,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带着简雍、糜芳以及三千多人马登场了,接下来的故事就直接让刘关张唱主角,简单到有些儿戏般,皇甫嵩就任命刘备为自己帐下先锋,他们兄弟便履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任务去了。这种设定,使得一场影响了东汉末世的黄巾起义,在《三国志平话》里就像横版过关游戏一样,一条直线,让刘关张从第一关打到最后一关,消灭最终boss张角,就算结束。
因此,刘备他们面对的第一关就是兖州城,说这里有50万黄巾军驻守,负责人是张角的两个弟弟,一个叫张宝,跟《三国演义》一样,另一个叫张表,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没有出现的人物了,但平话里也没有张梁,所以也可以把张表理解成张梁。他们哥俩分兵防御成掎角之势,城内30万兵交给张宝,城外一个叫杏林庄的地方,屯兵20万,张表就在杏林庄驻扎。刘备就带着手下3500人冲向了有20万敌人的杏林庄,而在大战中,连这3500人都没用上,直接被一个张飞包圆了。所以说,《三国志平话》前半部的主角是张飞,关羽只是个连台词都只有一段的“大龙套”,这也是读过平话的人公认的,甭管这设定合理与否,反正张飞就这么厉害。当然,传统评书这种故事有很多,罗成就经常扮演这样的“孤胆英雄”,更著名的还有差点灭了金兵主力的高宠。
所以,张飞一个人来到杏林庄20万大军阵前讨敌,根本不会出意外,只见张飞轮开一丈八的长枪,也就是丈八蛇矛的原型,舞成了一个车轮状,估计小说作者就是从戏台上找到的灵感,想当然地设定了,张飞大枪一转圈,靠近他的黄巾兵非死即伤,其他黄巾军被张飞的“神勇”吓坏了,只能没命逃跑,先跑回张表大营的士卒说,汉军调出六路主力出击,打得黄巾溃败,张表一看,也顾不上多问,带着20万兵马中剩下的残余,跑回了兖州城——如此故事,跟一场闹剧也没什么区别了。
在兖州城内,张表跟张宝介绍说,一个叫张飞的猛将势不可挡,张飞的大名也因此远扬,作为汉军主帅皇甫嵩自然也很高兴,领着刘关张继续往兖州发兵,到兖州城下,故事“照方抓药”,张飞还是主动请战,考虑到黄巾驻守坚城,张飞一个人想攻城有点不现实,于是刘备便建议张飞带些人马,就这样,张飞自信地喝一声:有没有想随我沙场立功的?第一声喊,七个人响应,再喊一声,又来三位,算上张飞,刚好是11人,一支足球队的数量,连替补都没有!随着张飞第三声喊,又有两人参加,加在一起,十三骑,而这种设定其实暗合评书中“十三太保”系统的,比如说李存孝,秦琼都是一样,这也是隐喻着张飞的超凡实力。但不管怎么说,张飞带着连一支足球队都不太够用的人手,就敢应战兖州城的四五十万守军?还是有点夸张过头了。
然而张飞就这样上阵了,在兖州城楼上,张表跟张宝介绍,说那个带头的将军,就是袭击杏林庄的张飞,如今就带这么点人来攻城,肯定有猫腻,估计埋伏在后面。张宝也对张表的说法表示认同,于是兄弟俩决定,不上当,闭门不出万事大吉。张飞更绝,一看骂阵骂不出来,干脆领着十三骑跳到护城河里洗澡去了,也别管这护城河的水质适不适合洗澡,反正小说就这么说的,这样一来,面对着“一支足球队”在自己家门口如此嚣张,张表实在忍无可忍,也不考虑之前定下的坚守不出策略了,直接率5000兵杀出城外,要趁张飞他们洗澡的时候,偷袭强敌。
张飞更明白好汉不吃眼前亏,带着12个人往回就跑,反正作者是没交代刘备与张飞的作战计划,但是刘备已经领一千兵马出来迎击张表了,刘备手拿双股剑,也是雌雄双股剑的雏形,跟张表大战,双方打了20回合不分胜负,突然间张表后方一阵大乱,原来是简雍带五百兵成功偷袭了张表,张表本来就心慌,一看这前有刘备,后有简雍,最怕的张飞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杀出来,只能选择逃跑,可他刚跑到树林边,关羽带着一千人从树林杀出,兄弟们合力把张表这五千人杀了个一干二净,打到天黑,张表总算退到兖州城下,谁知张飞就在吊桥边埋伏着,看张宝打开城门,放张表进城,张飞二话不说,直接把吊桥攻占,引着大军冲进兖州。
黄巾军五十万人就这么不可思议地,被刘关张几千人杀了一个干净,张宝还在战乱中阵亡,只剩张表回去,到扬州老巢找张角去了。其实在历史上,张角根本没拿扬州当过自己的大本营,但是张飞一个人都能踹营,率领一支“足球队”就能打垮五十万黄巾军,张角坐镇扬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扬州自然也成了刘关张兄弟横版过关游戏的最后一关,故事非常简单粗暴,张角率领着几十万大军,要给兄弟报仇,直接给张飞展开了白刃战,反正双方死伤多少没交代,只说张角在扬州阵亡,黄巾军就此被刘关张,准确的说是张飞一个人,靠勇武彻底清除。
单纯从对抗黄巾这么一个故事中,就已经可以证明《三国志平话》的粗枝大叶了吧?可能跟很多评书爱好者常听常见的袍带书相比,都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但不管怎么说,这终究是受到时代的限制,而且,也正是因为《三国志平话》水准偏低,这才催生出了《三国演义》这样一部不朽的名著,毕竟《三国志平话》也有一些细节故事,是被《三国演义》借用的。因此,从饮水思源这个角度上说,《三国志平话》虽然不能被称为经典,但也值得所有喜欢三国故事的人去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