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庆《宁国府志》的一处错误

嘉庆《宁国府志》的一处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986 更新时间:2024/1/6 2:19:53

第1154期

嘉庆《宁国府志》卷十四记南陵县寺观,有:

开化寺,在县北二里,唐为安贤寺。水池围绕,松萝郁茂,旧名谢家池。杜牧诗:“谢家池上安贤寺,面面松窗对水开。莫道闭门防俗客,爱闲能有几人来。”

显然,嘉庆《宁国府志》的这则史料出自《南陵县志》,嘉庆《南陵县志》卷四《营建志•坛庙》记曰:

安贤祠,在开化寺后,旁为谢家池。杜牧诗:“谢家池上安贤寺,面面松窗对水开。莫道闭门防俗客,爱闲能有几人来。”

《宁国府志》与《南陵县志》的记载虽略有出入,但其基本意思一致:唐时,南陵县有座安贤寺,杜牧曾来此游赏,并作有诗。嘉庆《南陵县志》卷十五《艺文志》直录此诗,题为“安贤寺”。

然遍查杜牧的《樊川文集》,并未录有此诗。杜牧曾于大和四年(830)随沈傅师至宣城,任宣歙观察使幕,大和七年(833)离宣城,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之辟,为淮南节度判官,充监察御史里行;开成二年(837),杜牧再入宣歙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充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开成四年(839)离宣赴京。杜牧两度在宣为官,前后凡五年有余,完全有可能多次去过辖下的南陵县,游历过安贤寺。那么,这首《安贤寺》诗是不是杜牧的佚诗呢?

其实不然。北宋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卷九、吕希哲《吕氏杂记》卷下、江修复《江邻几杂志》(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五引),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吕祖谦《皇朝文鉴》卷二十七、嘉泰《会稽志》卷七,均明确指出这是吕夷简的《天花寺》诗,只是字句略有不同。其中,吕希哲、吕祖谦均为吕夷简后人,其言当可凭信。

贺家池上天花寺,一一轩窗向水开。

不用闭门防俗客,爱闲能有几人来。

贺家池,即绍兴的镜湖。天花寺,一称天华寺、天华院,“周广顺三年建,号无碍浴院,至道二年十一月赐名天华院。”(乾隆《绍兴府志》卷三十八)吕夷简庆历元年(1041)致仕后,“常慕东南山水佳胜,寓雁(荡)山”( 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九五),《天花寺》诗当作于此时。

那么,吕夷简的这首《天花寺》诗,怎么会挂在杜牧名下呢?

北宋蔡宽夫《诗史》:“江邻几言‘孟郊死葬北邙山’,非退之诗也。‘贺家湖上天花寺,一一僧窗向水开。不用闭门防俗客,爱闲能有几人来。’此吕文靖诗也。”(阮阅《诗话总龟》卷二十九引)可见早在北宋时,吕夷简此诗已经被冠在别人名下了,只是《诗史》中没有明言其人为谁。

到南宋时,龚颐正编《芥隐笔记》,已经明确将其归入杜牧名下:

诗中用“爱闲”字。多病爱闲,始见《南史•王俭传》,乐天有“经忙始爱闲”,刘梦得有“功成却爱闲”,杜牧之有“爱闲能有几人来”。

或许杜牧确曾作过“爱闲能有几人来”之句(这可能是后人将此全诗归入杜牧名下的根本原因),吕夷简作《天花寺》诗直用其成句,亦未尝不可,若是四句全用,那就不是借用,而是盗窃了。清人平步青在他的《眠云舸酿说》诗话里论及“爱闲”之典时说:“杜紫微‘爱闲能有几人来’,俱用其语,吕文靖题《天花寺》诗又用紫微,……则文靖直盗窃小杜,文裕考之未广也。”(《霞外攈屑》卷八)这就不免过于武断了,吕夷简好歹也是北宋名臣,断不会犯此低级错误。文裕,即陆深,明代诗文大家,去世后谥号“文裕”。他在《春风堂随笔》里,也是把《天花寺》的著作权归属吕夷简名下的。平步青讥讽陆深“考之未广”,殊不知正是他自己才有此毛病。

《南陵县志》嘉庆以前的版本笔者未见,不知其内容沿袭情况。从《宁国府志》的编纂情况来看,嘉靖《宁国府志》卷四只是说:“开化寺,县北二里,唐时建,旧名安贤。古诗:‘谢家池上安贤寺,面面松窗对水开。’”并未直陈此二句为杜牧诗。万历《宁国府志》卷五:“开化禅寺在县北二里,唐为安贤寺。水池围绕,松萝郁茂,旧名谢家池。有诗云:谢家池上安贤寺, 面面松窗对水开。不用闭门防俗客, 爱闲能有几人来。”也未系明作者为杜牧。紧随其后,编者已怀疑此诗与南陵无涉:“余尝于别籍中见此诗云‘贺家池上天花寺’,非此寺也,存之备考。”可惜的是,万历《宁国府志》的编者没有加以系统的考证,后人也未对此语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到了编写嘉庆《南陵县志》《宁国府志》时,直接坐实全诗作者为杜牧了。

其实北宋以来,将吕夷简《天花寺》诗系在他人名下的,不止仅有此例。如,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卷十五,就收有明初人木青的《太素轩》诗:“盘陀石畔看云屋,一一轩窗面水开。不是避门妨俗客,爱闲能有几人来。”除首句不同外,后三句完全抄袭吕诗,只是不知道是木青本人作伪,还是后人传抄致误。

吕夷简画像

上世纪八十年代,复旦大学陈尚君先生在编辑《全唐诗续拾》时,也未加考证,即据民国《南陵县志》卷四十二,将此诗辑为杜牧佚诗(见《全唐诗续拾》卷二十九)。钱锺书先生在阅读《全唐诗续拾》后,即加按语指出:

《老学庵笔记》载吕夷简《天花寺》诗,明本书袭之,牧翁不知,选入《列朝诗丙集》。此诗亦吕诗作贼,徐氏为所欺耳。(《钱锺书手稿集》第十册)

钱老之意,正是因为吕夷简借用了杜牧“爱闲能有几人来”的成句,才使后人完全将《天花寺》的著作权归到杜牧名下。古人由于条件的限制,在诗文的传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就需要后人细心的考订,否则,即使学富五车如钱谦益辈,亦难免“为所欺”了。

(作者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更多文章

  • 同样给皇帝下跪,为何清朝官员要甩两下袖子?原来背后这么多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官员下跪前为何要拍两下袖子,清朝皇帝下跪为什么要甩袖子,清朝皇帝向太后下跪

    我们先来看清朝的崛起。他们来自于女真,属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当时女真族的穿着打扮深受胡服的影响。对于胡服,历史上是有记载的,马背上的民族是非常适合穿胡服的,这种衣服的袖口非常窄,比较适合拉弓射箭,而且整个衣服也比较修身,利于骑马。很多穿胡服的满人,在表达忠心时,都会挽下他们的袖口(因为袖口的名字叫

  • 二十多岁的吕布,三十多岁的吕布,四十岁的吕布,武力相差有点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吕布和小吕布,肉吕布和一刀流吕布,吕布的个人武力有多恐怖

    然而和黄忠不同,黄忠是越老越厉害,长沙之战62岁时用两石弓,汉中之战70岁时能拉三石弓,75岁时还随同刘备伐吴(当然这是演义中的说法,其实黄忠在刘备伐吴前已经去世);吕布则是年轻时候纵横无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武力退步比较明显,简单点说就是:二十多岁的吕布,三十多岁的吕布,四十岁的吕布,武力相差有点

  • 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如果带上诸葛亮会不会就避免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夷陵之战刘备拒绝带上诸葛亮,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诸葛亮哪去了,夷陵之战刘备带诸葛亮还会失败吗

    夷陵之战,根本的起因是他二弟关羽被东吴弄死了,他要兄弟被杀之仇,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借报仇夺取荆州,既是私仇也是国家发展部署,战争打的就是粮饷,所以把诸葛亮留在蜀国,筹措战斗所需要的粮草至关重要。后来荆州被东吴所得,关羽也被擒被杀,刘备在得知关羽死后,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坚决要征讨东吴,最终导致夷陵之战

  • 杀死张郃时,诸葛亮意识到自己中计,叹息道:此人难对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诸葛亮对抗曹魏的时候,他的兵力不多,只能用计取胜。灭张郃是第四次北伐的事情了,当日诸葛亮撤退的时候,张郃本不打算追赶,可是司马懿却强迫他去追。张郃虽然知晓其中的道理,可是他也不得不听从司马懿的指挥。当他追到木门道的时候,果然中了诸葛亮的埋伏。结果被伏军乱箭射杀。诸葛亮治军严谨,凡是都会留一手,他料

  • 手握十万大军,控制一半疆土,韩信为何对刘邦言听计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信迟迟不出兵协助刘邦原因,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完整版,韩信为什么帮刘邦夺得天下

    项羽派使者跟韩信商量三分天下,韩信却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一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也就是说韩信感念刘邦知遇之恩,不肯背叛刘邦,韩信最大的追求就是当一个诸

  • 三国中裸衣战马超的猛将许褚,为何曹操死后就消失匿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马超战许褚谁赢了,许褚与马超什么关系,许褚战马超完整版视频

    在早年的时候,他组织了一支平民军队,为的就是能够抵抗敌人的干扰。后来因为一系列的原因,使得他跟随到了曹操的麾下。在曹操去世后,这位大将也很是伤心,毕竟主公是赏识他的人,也是有恩于他的人。所以在后来他也一直很是感激主公当年的知遇之恩。裸衣战马超这个故事其实并不是历史上的,而是小说“演义”中的改编。故事

  •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三国奇才,为何百姓心中诸葛亮能千古流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司马懿穿女装戏弄诸葛亮,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大哭,正史上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强

    第一、权臣相处之道的典范因为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古代什么职业最危险?不是君临天下的皇帝,不是位居东宫的太子,也不是六宫之主的皇后,而是独揽大权的辅政托孤大臣,自古以来凡居此位者结局大多只有两个,一种是直接造反推翻皇帝自己上位,另一种则是被皇帝镇压灭门。诸葛亮开创了权臣相处的第三个结局

  • 三国里曹操的堂弟,跟随曹操征战一生,晚年却败给朱桓,郁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桓武视频,定远知县朱桓,朱桓被杀是历史事实吗

    跟随曹操,征战天下东汉末年,战争天天有,就看你想不想打,曹操也是刚刺杀完董卓,可惜没有成功,于是一路逃回来老家那边,他老家这边一些同姓中人和夏侯氏一起招兵买马,其中早期的曹仁就聚集了几千人在淮河、泗水那里打打游击,适逢曹操回来之后和家里这些弟兄说了自己的想法,于是曹仁也是二话没说,戴上了自己的上千手

  • 三国张颌和“五虎上将”里的四位单挑过,后期成了无敌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郃三国后期几乎无敌,张郃和五虎上将交手,三国时期张郃和张郃是一个人吗

    战乱年代,活着就是最大的无敌。张郃熬过来“五虎上将”,熬过了其他“五子良将”,熬过了东吴的太史慈、甘宁等人,他当然就是无敌的存在。再说张郃本来武艺就好,原来属于“河北四庭柱”的存在,与颜良、文丑同一个级别。按游戏的武力值来算,张郃应该是95左右。并且最可怕的是张郃还统帅能力出众,还会不断学习,不断自

  • 如果曹操活到80岁,司马懿还敢造反吗?看专家如何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的隐忍如果没有司马懿的隐忍,司马家族又如何能得到曹魏的政权呢?没有司马懿的韬光养晦,司马家族又如何能坐山观虎斗,最终得到整个天下呢?而司马懿权力欲望的开始,源于曹丕在位的时候,曹丕相对于他的父亲曹操,并没有继承那种果断,那种多谋,所以从曹丕上位后,司马懿心中的天下大计,就开始规划了。轻举妄动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