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驰道、建长城、行郡县、北击匈奴、南拓百越、覆灭六国,使得中国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制度,至此中国便以一个统一体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此后2000多年,统一成为共识。
这样的功绩不得不说真是无人能及,属于开创一个时代。中国之所以是中国,就是因为百代代行秦政法,可见嬴政自高明与深远。即使是这样的帝王,也难断自己的家务事。对于自己的母亲与太监私通,并产下两子,让其难堪。
只不过在处置最终叛乱的嫪毐之后,对于自己的母亲,经过愤怒之后,还是选择再次原谅她。这其中是因为母子情深,还是放下曾经的旧怨。其实从湖北发现的出土竹简就能看出问题,不是秦始皇自愿放弃,而是其中涉及到那个时代的伦理道德观,即使是始皇帝也不能轻易触碰。
一、私通之后的叛逆
始皇帝嬴政可以说是经历比较悲催,出生地就是被流放到赵国为质子,算是替自己的父亲背债。在异国他乡唯有母亲赵姬是自己的依靠,两人相依为命度过那段最艰难的岁月。直到其父亲子楚继承王位,嬴政才回到秦国,结束流浪生涯。
只不过其母亲并不是一个安分的良人,其本身就是歌姬出身,为吕不韦爱妾。后被嬴子楚看上,而吕不韦想要政治投机,为此把自己的女人献给嬴异人。直到嬴子楚死后,两人还保持私通的关系,而吕不韦不想自己的仕途荒废,就此中断两人的私通。
为防止赵姬捺不住寂寞,而开始为其招揽男宠,嫪毐就是被选中的幸运者。因为特殊能力,而通过假宫刑,成为赵姬的专宠。只不过胡乱作为后,还产下孩子,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淫乱后宫只是私情,而有孩子则成为威胁嬴政的王位隐患。
嫪毐后续行为与膨胀,甚至是起兵叛变,这都是帝王忌讳的地方。这其中赵姬并没有自己的立场,而是顺从嫪毐的意见,也造成母子二人的隔阂。嬴政对于女人的不信任,与自己的母亲关系很大。
这可能也是嬴政回来的悲哀,也造成大秦继承人问题与二世而亡的弊端。母亲的默许。嫪毐的放荡与反叛,自身处境的尴尬,以及后续谣言的传播。对于嬴政都是最大的威胁,为此其不惜以身犯险,也要平定叛乱。
二、秦王严惩之后的处罚
最终占据大义与正统,嬴政开始全方位地吊打叛乱,嫪毐这个作死小能手也被五马分尸,即使是两个孩子也没有放过,直接处死。就连自己的母亲也被幽禁在雍城,不得相见。可见嬴政的愤怒值有多高。
只不过后来群臣进谏,而在经过一番博弈后,嬴政最终还是决定原谅自己的母亲,把她接回王宫,母子团聚,这场闹剧才最终结束。这件事情的结果看似简单,其实背后还是有着当时的时代烙印。
三、因世情而原谅自己的母亲
直到湖北出土的竹简记载,才能明白先秦时代的民风世情,知道赵姬的过错并不能算是大过,在当时并不算有伦理纲常。在出土的《奏谳书》就曾提到这件事的类似案件,那就是丈夫死后,与男子私通。
这件事被定为正常事件,不触碰社会禁忌,因此并没有处罚。而嬴政母亲出轨,也只是丈夫死后,再次私通,算不上违背伦理纲常。为此当时群臣才有谏言,最终始皇帝不得不妥协。这就是先秦时代,伦理束缚感并不严厉,各方面相对开放。
始皇帝也不得不为世情所困,只能选择顺从。可见任何事情都有当时的规矩,强力破坏只能适得其反。而赵姬的行为确实不能过度责备,但是却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情,而怀有孩子,这是最大的问题。
结语:毕竟身份地位不同,得考虑影响。任何事情都有限度,何况是一国太后,国之表率。嬴政不仅是帝王,还面临母亲私德问题而造成政敌的打压以及身份不明的问题。这就是愚蠢母亲给自己的孩子带来的后遗症。
但嬴政不愧是千古一帝,即使再不情愿也能够最终妥协世情。只不过他在另一方面的反击,也是一种情感宣泄。那就是一生不立后,可能就是母亲留给他的阴影,让其一生都不能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