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定方大器晚成,终成世之名将(下)

苏定方大器晚成,终成世之名将(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737 更新时间:2024/2/4 10:41:02

唐皇李治最念念不忘的就是攻灭高句丽,设想了一个新的战略,先攻灭高句丽南部的毗邻之国百济,以此为跳板,进攻高句丽,届时唐军从辽东、百济,上下夹攻,再加上海军拦腰登陆,中心开花,必能一举拿下高句丽。

李治遍数当今上将,苏定方最为突出,还有攻灭西突厥的奇功,是灭亡百济的不二人选。李治召见苏定方,问道:“我要攻灭百济,你看需要出动多少兵马?”

最近几年李治年年派兵侵扰高句丽,对其国进行破坏骚扰,满朝文武都知道李治一心灭亡高句丽,苏定方更进一步,早已分析过,先灭亡百济的可能性,故而对李治的提问,胸有成竹。苏定方答道:“需千艘战船,十万兵马。”

李治皱眉,跨海作战比起陆路远征的耗费,还要增加数倍,苏定方所说,比自己预计的多出了一倍。李治说道:“百济只是小国,京畿重地的驻军不过二三千人,即使紧急动员,最多上万而已,何以需要这么多兵马?”

苏定方答道:“若是攻破都城,擒获国王,五万兵马足矣。但这些兵马却不足以威压全国,让百姓臣服,一旦大军撤离,反叛之火会死灰复燃。”

李治想起了秦始皇灭亡楚国的故事,和现在情景何其似也,苏定方就好比秦始皇的老将军王翦,自己可不会犯秦始皇的错误,遂决定满足苏定方的要求,让其挂帅出征,并任命左监门卫大将军刘伯英为副,左卫中郎将王文度、右卫中郎将刘仁愿、给事中刘仁轨等为大将。(王文度曾是程咬金挂帅征讨西突厥时的副帅,因“假传圣旨”被免职,现在被重新用。)

李治还采取远交近攻之策,与百济邻国新罗联合,封新罗国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夹击百济。

660年三月,苏定方十万大军乘船从东莱郡出发,跨越黄海,直抵熊津江口(今韩国锦江)。百济军据熊津江口拒守,唐军先锋抢滩登陆,上岸结阵,与百济守军展开激战。后续唐军船队正逢涨潮,源源开到,一时扬帆盖海,无比壮观。百济军抵挡不住,死伤数千,唐军顺利攻下了熊津江口,取得了稳固的立足点。

苏定方攻灭百济

苏定方令刘仁轨率兵二万镇守,自己迅即率领主力向百济首都泗沘城(今韩国扶余)进发,唐军势大,沿途攻城拔寨如摧枯拉朽。

百济国王被唐军吓破了胆,委任二子扶余泰为京师大都督坚守都城,自己率领太子扶余隆逃往北境去了。

新罗国王金春秋派遣太子金法敏率领三万从陆路攻入百济,在泗沘城下与苏定方回师。二国大军将泗沘城团团包围,水泄不通。

京城军民见国王逃跑,气愤不已,军心涣散。扶余泰为重振军心,自立为王,立刻举办了简单而正式的登基仪式,当场册封阶下百官,对军中干将更是擢升数级。全城军民重新有了主心骨,军心复振,人人行动起来,加紧布防。

苏定方巡视泗沘城,听到城内号鼓响亮、人声嘈杂,感觉到城内充满活力,士气高昂,再见泗沘城的城墙高大结实,心中焦急,此城难攻!

苏定方得知守护北面城门的主将是百济太子之子扶余文思,苏定方派降将结成楠前往说项,结成楠对扶余文思说:“你叔叔僭越登基,假如真能将唐军击退,守住都城,你叔为巩固皇位,必将你父子杀害。”

扶余文思听了害怕:“那该如何是好?”

结成楠再说:“唐军主帅苏定方已经向我保证,你若打开城门投降,不但包你父子安全,还可免于屠杀城内百姓,你此举也是救民于水火啊。”

扶余文思打开北门投降,苏定方大军进入北门后,在城楼及四周插满唐军旌旗,兑现了承诺,并没有一股脑全面进攻,而是派人招降扶余泰。

北门突然失陷,使得扶余泰失去防守屏障,若是再行顽抗,就是以卵击石,全城百姓都得陪葬,扶余泰只能率领百官到苏定方帐前投降。

此后,唐军和新罗兵马各自分头出击,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唐军一直攻到北境,高句丽不敢收留百济国王父子,被唐军擒拿,百济灭国。同年七月,苏定方上书朝廷,奏表灭国经过,为将士们请功。

李治接到苏定方的奏书大喜,苏定方果然不负朕望,仅用一百多天就灭亡了百济国。当然,灭亡百济只是自己全盘计划中的前戏,正戏现在可以开始了。李治在朝会上宣布,兴兵四十万,兵分三路全面进攻高句丽。时间紧迫,李治让朝臣们全部以此为工作核心,调兵遣将,筹集粮草。

661年初,唐军各路大军出动,杀奔高句丽。此次会战,唐皇李治是总设计师,制定的方案是:各路大军长驱直入,汇聚平壤城下,攻克京城,此乃剜心战术。(李治本想亲自出征,被皇后谏止。)

苏定方领兵十万、程名振六万、萧嗣业四万,从辽东方向攻入高句丽。契苾何力领兵六万出海,目标浿水河(大同江),然后逆流而上,进攻平壤。刘伯英领兵七万,从百济出发向平壤进攻,实施上中下三路夹攻。新罗也由太子金法敏挂帅,出兵三万攻入高句丽,这样一来,攻打高句丽的总兵力已达三十六万。

高句丽境内的辽东城被李世民焚毁后就没有重建,整个辽东地区十多年来不断被侵扰,满目苍夷,已经构不成太大威胁。苏定方、程名振、萧嗣业率领的三支唐军按照原定计划,快速进军,沿途并不攻打坚城,顺利在鸭绿江畔会师,并迅速开始搭建浮桥。

苏定方、程名振、萧嗣业三人商议军情,苏定方说道:“我军来到鸭绿江畔,已经深入高句丽境内八百里了,鸭绿江下游五十里是重镇乌骨城,上游百里是国内城,都有上万兵马,在我们身后有磨米城、盖牟城、新城等众多城池,我们是身处险地呀。”

程名振说道:“我军一路行来没有遇到有规模的抵抗,但沿途见不到居民,处处坚壁清野,说明敌人已有准备,是故意避其锋芒。我建议在鸭绿江开始布置防线,以保护我军身后,维持战略纵深。”

苏定方和萧嗣业都深以为然,此次会战有一个尴尬之处是,没有设置全权节制诸军的统帅,看来李治虽然没有亲征,还是想坐镇京城全权指挥,但从配置兵马数量上来看,李治对苏定方寄予厚望,所以苏定方必须作为攻打平壤的主将。

程名振知道此点,慨然道:“我愿意率领三万兵马守护鸭绿江浮桥及沿线,另三万兵马归苏将军率领进攻平壤。”

程名振是资历和岁数最老的老将,主动出来拥推苏定方,如此顾全大局,令苏定方大为感动:“有程将军守护后方,我心安矣。”

苏定方攻打高句丽

苏定方大军渡过鸭绿江,行程五百里,遥见平壤城池。沿途依然是坚壁清野,不见人烟,苏定方心知,敌人一定是已经明了我军意图,在平壤城严阵以待了。果然,敌人在平壤城的东面二十里马邑山上部有重兵,在平壤城南五里也扎有大营。浿水河是从东而来穿进城池,拐弯后从从城南流出,然后西行流入大海。城外的这二处大营,分别守护平壤城外东南二处码头,与平壤城守望相护。要想攻下平壤,首先得拔下这二颗獠牙。

八月,契苾何力和刘伯英的兵马先后到达平壤,与苏定方会师。唐军三军用命,将士齐心,先是攻克马邑山,随后又拔除了城南大营。

九月,唐军完成对平壤城的四面包围,开始做攻城准备。平壤城是高句丽仿照汉朝的长安城建造的,城墙高达十米,城外还有二十米宽五六米深的宽大护城河,比起辽东城来还要高大得多,故而守军们信心十足。

唐军挖断了护城河的水源,开始冒着箭雨填埋护城河沟。苏定方看着每日进度焦急盘算,照此进度,十月中旬才能填埋完护城河,那时攻城器械也已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发起总攻了。苏定方知道攻打坚城乃下下策,但敌人抱团紧密,无隙可乘,我军千里奔袭,不能持久,更有圣上催逼,只能不计伤亡进行强攻。苏定方不禁暗暗叹气,不知道攻城伤亡多大,粮草上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敌人是否会有援军。所有的变故都不在自己掌控范围内,这仗还怎么打?!更恼火的是自己不是统帅,却不得不操统帅的心。

十月十三日,护城河初步填埋完毕,眼见冬季即将到来,苏定方与众将商议,得出一致结论,必须立刻开始强攻,不能再耽搁了。

唐军开始总攻,契苾何力负责从西面进攻,刘伯英负责攻打南面,苏定方和萧嗣业负责北面和东面,唐军从四面同时攻打。几天下来,唐军伤亡惨重,没有丝毫破城迹象。苏定方心急如焚,出面叫停,众将都认为继续强攻,只会白白损兵折将,共同商议决定,暂停攻城。

通过这一轮急攻,已经看出敌人城池坚固、众志成城,只能围困拼消耗了。苏定方提醒道;“寒冬将至,各军要抓紧多砍伐树木,准备充足的取暖木材,以应对寒流袭来。”幸好,平壤地区山林众多,不缺木材,众将士们开始砍伐树木,都有事情忙碌。

唐军粮草告急,苏定方等将领联名上书,向朝廷要粮。

唐皇李治接到唐军没能攻下平壤的消息,已是骑虎难下,只好再进行最后努力,加封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统筹攻打平壤事务,任命任雅相为浿江道行军大总管,调拨大军一月粮草,渡海增援。这是李治能拨给的最后一批粮草了。

堂堂大唐帝国何以到了如此捉襟见肘的地步?只能说是李治过于急功近利了,连续四五年,年年大举用兵:

656年,程咬金远征西突厥。

657年,苏定方再次远征西突厥,擒获可汗阿史那贺鲁。

658年,程名振、薛仁贵率兵进攻高句丽,破敌三万,斩首二千五百级,凯旋而回。

659年,苏定方再次远征西域,在葱岭(帕米尔高原)地区击败铁勒、朱俱波和谒般陀三国联兵,擒获敌酋都曼。

660年,苏定方渡海攻打百济,同年灭国。

661年,唐军总攻高句丽,兵围平壤。郑仁泰、薛仁贵率兵征讨回纥。

(注:苏定方四年灭三国的壮举,就是指 657--660年间的三次出兵。)

661年北漠大草原的回纥、同罗、仆固部族叛乱,郑仁泰、薛仁贵领兵征讨,杀伐过重,使之骚乱扩大。李治不得已,紧急从平壤调回契苾何力和萧嗣业,安抚草原,并下令苏定方撤军。

662年二月,苏定方撤兵回国。此次攻打高句丽,可以说是两败俱伤,高句丽耗尽了底气,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李治只顾盯着高句丽,却被吐蕃趁虚而入,吞并了东吐谷浑。

六、屏障西疆

东吐谷浑地处青海,与西域和高句丽不同,就在唐朝的眼皮底下,吐蕃吞并东吐谷浑,好比有人挥刀堵到家门口一般,对大唐构成严重威胁。但此时国库告罄,李治暂时无力出动大军,遂委派苏定方为安集大使,前往被吐蕃威胁的西线布防,授予节度诸军之权。

苏定方临危受命,在吐蕃东面的鄯州、河州、洮州、岷州、松州,组建西部防线,阻止吐蕃东扩。(李治还任命郑仁泰为凉州刺史,都督五州军事(沙洲、瓜州、肃州、甘州、凉州),共抗吐蕃扩张。)

苏定方布防西线

667年,苏定方去世,终年七十三岁。李治下诏,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

更多文章

  • 李靖灭突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靖平定西突厥,李靖大战南梁40万大军,跟随李靖灭突厥五路大军的都有谁

    公元626年八月八日,玄武门之变后两个月零四天,权力斗争的最大失败者李渊不得不放下心中的骄傲,将他手中最后的皇帝名号拱手让给了李世民。正当李世民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来自北方的敌人,强大的突厥再次兵临渭水河畔,此时距离李世民继承皇位才不到二十天的时间。是战,还是和?和就是降,只不过说出来好听罢了。李世

  • 东晋为什么会出现“鄂州动而天下乱,鄂州定而天下安!”奇葩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东晋有多乱,宋代鄂州取代荆州地位原因,东晋南迁后的统治政策内容及评价

    叛军之所以能够节节胜利,绝不是因为他们神勇无敌,而是因为门阀士族割据的西晋帝国无暇南顾,此时打破旧秩序实在是太容易了,就是在一帮荆楚流民的冲击下,仅仅维持了百年国运的西晋就这样走向了消亡。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必然会建立,但是要建立一个以士族门阀为核心的新秩序就很难了。随着西晋帝国的统治秩序崩溃,

  • 狄仁杰劝武则天“归宗唐柞”,太原文化公园写错字,将帝位变草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1000多年前,发生在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期归宗唐祚的典故,在1000年后写到狄仁杰文化公园的牌匾上,却因为一个错别字将原意完全扭曲,将帝位变成了草木,本来是传承历史文化讲传奇故事,经曝光后却成了语言文字的反面教材。太原热心市民纠错断案,为武则天狄仁杰洗冤,不怪游客眼力好,只怪公园没文化。唐朝宰相狄仁杰

  • 荆州刺史(11)王敦:在东晋22位荆州刺史中,是首屈一指的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国荆州刺史,东晋历任荆州刺史,三国时期荆州各郡太守

    (摄影:李欣)荆州刺史(11)王敦:在东晋22位荆州刺史中,是首屈一指的权臣余大中王敦(266-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人。建武元年(317年)曾任东晋荆州刺史。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善于清谈,迎娶晋武帝司马炎的爱女襄城公主,支持晋惠帝司马衷复位。与堂弟王导一同辅佐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

  • 窦建德和李世民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与窦建德,窦建德李世民什么关系,隋唐窦建德与李世民的关系

    隋唐更替之际,李渊建立了大唐,李密代表隋朝旧部势力,窦建德称河北王,王世充称河南王,这四方势力呈四足鼎立之势,彼此相互制肘,唐王李渊为了大唐的基业,派李世民出兵先讨伐河南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本想坐收渔翁之利,但在谋臣的建议下,还是决定出兵支援王世充,结果没想到半路上被李世民擒获。窦建德被生擒之后,

  • 秦琼患病,太医治了一年还找不到病因,李世民:他的苦心只有朕懂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得知秦琼之死,李世民秦琼病故,李世民请太医给秦琼看病

    张须陀率主力随后掩杀,大破卢明月叛军,卢明月仅率百余名骑兵逃走。此战过后,秦琼成了远近闻名的勇将。两年后,秦琼随张须陀征讨瓦岗军。张须陀轻敌冒进,中了李密的埋伏,最终战死,秦琼率隋军残部依附了据守虎牢关的裴仁基,一年后跟随裴仁基归降了李密。李密知道秦琼勇武过人,对他委以重任,让他统领内军,保护自己的

  • 司马家族的结局:当年对曹魏多狠,后来被刘裕灭的就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家族多久被刘裕所杀,司马家族和曹魏的关系,司马家族被刘裕灭门罪有应得

    你看司马懿多能忍,坚持到老才发动兵变。他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也同样心铁,尤其是司马昭。不过,司马家族估计没能想到最后会败在刘裕手中。曹操曹操出生在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而曹腾是东汉大臣,前后侍奉过四代皇帝,善于举荐才能贤士,且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在朝中颇有名望。曹嵩借着曹腾的关系门荫

  • 他用461套四合院的钱,买下李白唯一传世书法真迹,如今估值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寸土寸金的社会,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只为了一套房子,又有多少相爱的人因为一套房子分道扬镳。如果你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拥有一套房子,是多么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事。在北京除了房子之外,还有四合院这种形式的居住型建筑物,要想在北京买一套四合院,那得需要上亿的资金,这样让人望而却步的价格,但他用461套四合

  • 李白此诗仅16字却价值连城,遭历代帝王疯抢,如今十人九不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最顶尖的一首诗,李白罕见诗,李白最昌盛时期的诗

    不过也正是由于李白的诗作质量都非常高,同时数量也极为丰富,如《静夜思》、《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所以这也让我们很难在他那众多的诗作中分出高下,但是想要分辨出李白最具有“价值”的一首诗确实非常明显的,那就是《上阳台帖》,之所以如此,并不仅仅是因为这首诗的艺术价值非常高,而

  • 唐朝有个地痞无赖,草草埋葬亡父时碰到龙穴,三十年后成为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皇帝的荒唐事件,唐朝皇室最惨的三种人,唐朝盛世重要人物

    王建,字光图,许州舞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舞阳,王建还尚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出了名的小混混。根据《新五代史·前蜀世家》记载,偷牲口、贩私盐等这些不光彩的事情他是信手拈来。虽然王建不是无恶不作的那种人,但是偷鸡摸狗的事做多了也不免受人鄙夷和议论,并且王建因为在家中排行老八因此人送外号“贼王八”。我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