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常看到王公贵族这一阶级的人过着很好的生活,但百姓们却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古代又没有暖气,那古代的老百姓的是如何挺过冬天的呢?清朝的乞丐又是如何挺过北方冬天不被冻死的呢?
提起清朝,大家可能会想起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签订欺辱外交条约等相关事情,而清朝其实也是一个有过辉煌成就的王朝,只不过最后因没有赶上时代的洪流而落后于时代。清朝在经历过康熙盛世之后,曾遭遇过日落之后的漫漫长夜和低温的侵扰。此时的清朝落后于其他国家,且早已有预兆。
清朝对内实行的是儒学统治,儒学统治对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是有利的,但它部分又使得人们思想被束缚,只能一味地服从,没有自己的思想。且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他们自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认为地大物博,不愿和外国交流,故步自封不进步。
而世界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清朝就这样错过工业革命。
清朝的农业经济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小农经济对于清朝来说,是他们发展的根基,但是小农经济自身具有很多缺陷,比如说脆弱性、封闭性,因此清朝的落后是必然的。
而百姓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越来越苦,如果发生天灾人祸,对于他们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清朝的统治者在此时仍然做着自己天朝上国的美梦,也不尊重百姓,心中也没有百姓,更不关注平民百姓的生活,他们只在乎自己的税有没有收上来。
而在当时的北方,冬天格外的寒冷,虽然下雪的时候看起来雪景很美,但这冬天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有下雪的美,更有无穷的寒意。
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之中,如果没有任何防护的睡上一晚的话,那么一定会因为低温冻死。我们翻阅古籍,会发现历史上有不少因为天气寒冷,而自己没有又没有防护措施冻死的人,而他们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冻死在漫漫长夜。
清朝的平民百姓尚且,那清朝的乞丐又是如何保暖,如何保证自己的性命的呢?
这就要提到北京非常有趣的一个建筑——鸡毛房。为什么鸡毛房被称为鸡毛房呢,因为它满地都是鸡毛。对于那些流浪者和平民们来说,鸡毛房就是他们,在冬天的唯一的温暖。
清朝也不乏有大户人家,但大户人家并不在乎这些平民百姓的死活,他们可能有非常充足的木炭来保持温暖。但
对这些乞丐们来说,就鸡毛房才能让他们在漫漫长夜中度过,鸡毛房一般分布在北京城的边缘地带,一般只是一些非常破旧的小屋,人称“鸡毛房”,为鸡毛店或者火电子。
鸡毛房其实并不是特别大,它屋里也没有像普通的店面一样,有板凳等等,鸡毛房地上只有鸡毛。
有些人在进入鸡毛房之后,脱光衣服在鸡毛之中安然入睡,有些稍微讲究一些的,可能会在屋顶上挂一个鸡毛的四方盖子,等屋里的人都来齐,大家就把盖子放下来,盖住自己的身体。
可能会有人好奇,为什么人们不用棉花或者用被褥来取暖,
因为当时人们实在太穷,根本没有钱去买棉花被褥,鸡毛比较便宜。并且那些有心人如果真的看到棉花和被褥的话,可能会将其偷走,而鸡毛实在是没有偷的必要。但是鸡毛相对来说又比较温暖,所以对于人们来说,鸡毛成为唯一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对于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来说,鸡毛房是他们唯一的温暖,但一些现代人认为鸡毛房是私人或者公益集团供乞丐们取暖的地方。
其实关于鸡毛房的性质,至今还有待人们商榷。有本古籍中记载人们进出鸡毛房,其实还是要需要交纳一定费用的,虽然鸡毛房非常廉价,但是也并不是无偿的。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鸡毛房也算是一种非常简陋的旅店,并且鸡毛房里,人们拥挤不堪,卫生条件也不是特别好,可能还有各种各样的味道。但是对于当时的平民以及乞丐来说,这些都不是缺点。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够让他们度过漫漫长夜,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去处了。
而清朝统治者们在他们温暖的房间里做着天朝上国的春秋大梦时,平民百姓却只能在破旧脏乱的鸡毛房中度过漫漫长夜。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等级不同所导致的影响有多么的大。
参考资料:
《卖炭翁》
《小客店—鸡毛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