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一个比较混乱的时期,此时位于汉朝与晋朝的一段过渡。据悉,在三国之中,曹操被称为枭雄,他定都于洛城建立魏国。直到公元265年,司马炎才废除魏元帝,建立了西晋,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懿为何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古稀之年才造反,他到底在畏惧什么?
司马懿是曹操的臣子,当时他们家族在朝中有大权。野史之中曾描述过司马懿,年轻时就有很大的野心。曹操在世的时候,就已经看出司马懿对自己有很大的威胁,这预示了司马懿要谋权篡位。不过,司马懿年纪轻轻就受人敌视,他为了能明哲保身,也只能够低调,不敢显示出自己的才能,因而司马懿在年轻时,虽然也曾想谋反,但却一直没有机会。
曹操不仅是一位枭雄,他手底下的有能力之人也有很多,所以司马懿根本没有显山露水的时机。此外,司马懿年轻时候的地位也很低,就算他有很大的才能,也无法在曹操面前施展出来。到了曹丕的时代,司马懿才受到重任。当时,司马懿站在与曹丕同一阵营,因此受到了赏识。此时,司马懿的官职一路上升,成为朝中的重要人物,所以司马懿不仅掌握着实权,还处理一些政务。在曹丕眼中,司马懿是一个可靠的人,要远胜过他的家人。
司马懿熬死了曹家三代人,也能说明他的寿命很长,在曹丕在死之后,发现身边的能够任用的大臣没有多少,他只能够信任司马懿,由司马懿来领兵。这时,司马懿才终于有了兵权。不过曹丕的下一任,曹叡却完全没有对司马懿有提防心理,更没有想过他会谋权篡位,只感念他对当朝做出的贡献,给他优待。
在为曹叡办事的时候,司马懿则非常的小心,他深知曹叡能重用他,也能够将他打发走。好在,当时曹叡很缺人才,司马懿又会领兵打仗,受到了重用,也没有受提防。不过,曹叡却也非常短命,因此最终司马懿成为了人生赢家。
此后,只留下了曹芳。曹芳年纪很小,此时司马懿手握大权,加之年迈,完全可以反击夺得权位,可他却假意退位故意让人放松警惕,趁着曹芳和曹爽外出的时候,发动兵变,夺得了政权。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年轻时他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只能按兵不动。此前司马懿也曾有过谋反之心,但却没有实力,因此只能够媳妇熬成婆,等到有能力的时候再予以反击。最终,司马懿熬在曹操三代人死了后,在古稀之年谋取皇位。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这话放在司马懿身上完全正确。司马懿前半生厚积薄发,积累了不少经验。司马懿手中握有大权,他完全有能力反击,所以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他便开始反抗,最终让自己大获成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在三国当中,有很多的英雄,或是英勇善战,或是有雄韬武略,但最终都没熬得过司马懿。想必,这魏蜀吴三位君主在世的时候,谁都没能想到,自己打得不亦乐乎,最终却让司马懿捡了个大便宜。最终。司马炎建立了东晋,标志着三国动荡时期正式结束,开启了晋朝新纪元。
纵观司马懿的故事,也能告诫我们,要提炼自己的内功以及时刻准备着,有时候不是我们没有获得机会,而是能力不够。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机会,但人们却往往抱怨生不逢时。
其实,并非是没有伯乐,只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能力不足,往往会和机会失之交臂。因此,我们可以先提升自己的内在水平,当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当机会出现时,都能够一举把握,走向自己的人生巅峰。如若不然,即便有了大好机会在自己眼前,没有能力把握,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参考资料: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