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四十七年,废了太子胤礽,为什么又要在四十八年复立胤礽为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废了太子胤礽,为什么又要在四十八年复立胤礽为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756 更新时间:2024/2/28 13:14:59

再加上官方文献不便记载之太子胤礽的“男风”癖好,同康熙妃嫔的荒唐关系,终于让康熙皇帝忍无可忍,等不到返回京城便召集诸位皇子、王公大臣,公开宣布了废黜太子胤礽的决定。

只是,胤礽毕竟是康熙皇帝最为钟爱的皇子,而且已然身居储位长达30余年,这突然的变故势必会让已经56岁的康熙皇帝承受不住,出现了轻微的脑中风,一病不起。

根据《康熙朝起居注册》的记载:自太子被废,康熙皇帝“无日不流涕”,甚至连续六日“未尝安寝,涕泣不已”。但康熙皇帝对太子胤礽的失望依然未改,始终处在“不胜愤懑”的震怒状态。甚至在太子胤礽一度出现“忽似疯癫,备作异状,几至自尽”的可怜模样时,康熙皇帝依然没有具体的心疼表现。

很显然,初废太子时,康熙皇帝就已经对其彻底失望,彻底断绝了让其继位的可能。

可仅在太子被废的次月,康熙皇帝的心思便开始动摇,一再为胤礽的荒唐表现寻找客观理由,甚至还把已经崩逝多年的孝庄太后和孝诚仁皇后搬了出来。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康熙皇帝将胤礽所有的罪行开释并将其复立为太子。

看到这里,疑问出现了:

步入晚年的康熙皇帝虽然倦于政事、标榜仁政,做过很多对不起其“千古一帝”称号的荒唐事,但此时的康熙皇帝绝不昏聩,其英明睿智甚至较之青壮年时期更甚。那么,英明如康熙皇帝,明明已经对太子胤礽彻底失望,为何还会将其再度复立,继续给自己添堵呢?

这就是康熙皇帝的英明之处,就是康熙皇帝帝王心术的集中体现!

首先,“九子夺嫡”的混乱局面让康熙皇帝不得不这样做

其实,废黜太子胤礽会带来何种后果,康熙皇帝并不是不清楚,要不然他也不会包容胤礽长达20年之久。只是,诸位皇子对于储位争夺的激烈、残忍、无情程度却让康熙皇帝万万没有料到。

从皇长子胤禔“如诛允礽,不必出皇父手”的奏请,到皇八子胤禩背后隐藏的强大党羽势力,再到皇三子胤祉彻底引爆“喇嘛魇镇太子案”,让本就因为废黜太子而“无日不流涕”的康熙皇帝大受冲击,甚至出现了轻度脑中风。

在康熙皇帝随后对皇八子胤禩的处置中,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甚至“携带锁铐,亲自随行,以示同患之意”,胤禵更是同康熙皇帝发生了正面冲突,惹得康熙皇帝非要抽刀砍了这个不孝子。

总之,太子胤礽的被废让朝局登时进入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让康熙皇帝内心烦忧到了极点。再加上此时的康熙皇帝已经病倒,这都让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慌张。于是,如何尽快控制这混乱局面就成了康熙皇帝必须首先解决的头等大事。

如何才能控制朝局?斩断诸位皇子对储位的争夺!

如何才能斩断储位争夺?尽快择立太子!

可如果重新选择太子就又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其余皇子们会不会服气,会不会认可,会不会暂时放弃夺嫡之争?

除了废太子胤礽是“嫡出皇子”外,其余皇子虽然出身高低不同,但却同属“庶出皇子”,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拥有几乎完全相等的夺嫡机会。也就是说,除了废太子胤礽,康熙皇帝册立哪位皇子都会引起其它皇子的不满和不服,根本就谈不上压制混乱局面,甚至可能会引发新的、更为严重的夺嫡形势。

所以,废太子胤礽仍然是储君的最佳人选。至于废太子胤礽的罪行,康熙皇帝说他没罪,说他“行事颠倒、乃为鬼物所凭、魇镇所害”,谁还敢说个“不”字?

再者,“议举新太子”让康熙皇帝看到了新的皇权威胁

当然,康熙皇帝对于自己“复立太子”的决定能不能服众,也是心存疑虑,毕竟当初废除太子胤礽时,康熙皇帝给出了“朕所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付此人”的断言。如果擅自将废太子胤礽复立,岂不是自己打脸吗?

于是,康熙皇帝在数次表达对废太子胤礽的不舍和关心后,在明确给出废太子胤礽是被魇镇所害才会行事狂悖的态度以后,下发了一道“议举新太子”的谕旨。康熙皇帝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希望朝臣们能给自己一个台阶,复立废太子胤礽为储君。

但大学士马齐、刑部尚书阿灵阿、左都御史揆叙甚至连已经退休的老臣佟国维都错误领会了康熙皇帝的意图;或者早就暗中结党,想要趁机将皇八子胤禩推倒皇储位置;总之,“议举新太子”出现了一边倒的结果,皇八子胤禩成为了满堂朝臣一致认可的新任储君。

甚至,在康熙皇帝明确表达“胤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贱,宜别举”的态度后,朝臣们的推举结果依然没改变。

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朝臣错会上意,或者不给康熙皇帝面子的问题了,而是一股强大的党羽势力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康熙皇帝的皇权权威。对于康熙皇帝而言,对于任何一位帝王而言,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底线。

更何况,皇八子胤禩背后的势力如此强大,不管哪位庶出皇子成为新任储君,都做不安稳,甚至会直接引发宫廷政变。有鉴于此,康熙皇帝也只能暂时复立废太子胤礽,暂时压制这种不利局面,为自己赢得打压“八爷党”势力的时间。也就是说,一定程度上讲,康熙皇帝复立胤礽乃系一招“缓兵之计”,无奈之举。

最重要的是,康熙皇帝必须明确自己的绝对权威

除了上述两方面的考虑外,“议举新太子”事件中倍感挫败的康熙皇帝,必须通过某件事来重新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说白了,康熙皇帝必须用实际行动证明:有些事,朕虽然给出过“一唯公议,绝无偏私”的态度,但最终决定权和最终解释权仍旧掌握在朕一人之手。

也就是说,就算康熙皇帝果真有心立皇八子胤禩为新任储君,康熙皇帝也断断不会顺应朝臣所请,反倒会主动舍弃皇八子胤禩。更何况,“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的皇八子胤禩本就不是康熙皇帝中意的储君人选。

那么,康熙皇帝该如何才能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才是大清王朝绝对的一把手,权威不容任何人质疑和挑战呢?

反其道而行之,册立一位让所有人都不会同意的皇子为皇储,就能证明康熙皇帝的绝对权威。

于是,被康熙皇帝彻底打成一位废人,彻底失去地位和声望的废太子胤礽就成了康熙皇帝树立权威的最有效工具。

后记

不知是雍正皇帝后来删改,还是历史真相本就如此,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废的过程中,唯有当时的皇四子胤禛“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甚至被康熙皇帝评价为“居心行事,洵是伟人”。或许,早在这个时候,康熙皇帝便已经认定皇位继承人的最终人选。

不管如何,康熙皇帝复立太子胤礽都并非出自真心打算,而是鉴于当前局势做出的理性决定。事实证明,“九子夺嫡”虽然惨烈,但在康熙皇帝的有效控制下,到底没有发展成为兵戎相见的宫廷血案。这就是康熙皇帝的英明,其帝王心术,可见一斑!

更多文章

  • 光绪年间,康熙陵墓为何遭到雷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陵墓是被谁盗的,康熙皇帝墓被盗过吗,康熙陵墓真实事件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他生前英明神武,算是对历史有大功的人,他死后葬于景陵,不过景陵似乎常常有异灵事件发生,比如历史上景陵曾好几次遭到雷劈,首次关于康熙陵墓被雷劈的记载,是在光绪三十一年,为什么康熙的陵墓会被雷劈呢?根据史料记载,1905年,康熙的景陵突然燃起大火,连大殿也不能幸免,慈禧太后听

  • 嘉庆成为太子后,被乾隆带去祭拜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嘉庆做过太子吗,嘉庆坐上皇位的原因,嘉庆与太子的关系

    永琏是乾隆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在潜邸所生之子。雍正八年,永琏出生。“永琏”这个名字取得就富有王气,从字面意思看,就是继往开来,续写王图霸业之意。乾隆非常钟爱永琏,乾隆继位登基后,认为永琏是“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元年,永琏更是被乾隆秘密建储,立为皇太子。但令人可惜的是,这位皇太子虽然气宇

  • 刘墉之父,大清重臣,刘统勋究竟有多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墉父亲刘统勋活多大,刘统勋和刘墉,刘墉跟刘统勋的关系

    虽说在大众的视野中,这几个人的出场率一般都比较高,但这并不说明清朝没有其他更讲究的官员,刘墉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相比较刘墉,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刘统勋祖父两代为官,都是进士出身,可以说,打从一开始,刘统勋就生在了一个官宦世家,同样的,刘统勋的儿子,刘墉出生的环境更好,

  • 康熙王朝:孝庄凭什么信村姑送来的芨芨草可以救治昏迷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康熙王朝康熙和孝庄,康熙得天花吃的芨芨草,康熙王朝孝庄太后对康熙说一段话

    剧情回顾苏麻喇姑原来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孩,他的家人都在一场天花的瘟疫中去世,只留下她一个人在世界上。苏麻喇姑得到了孝庄太后的喜爱,把她留在了身边。苏麻喇姑这个名字就是孝庄太后给起的名字,她要苏麻喇姑照顾只有八岁的玄烨,既要把玄烨当作弟弟,也要当成主子。有一天,玄烨突然发高烧,而且昏迷不醒。原来是玄烨

  • 康熙去世后,为何陵墓连遭大火?原因一次比一次玄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熙陵墓全景图,康熙皇帝的尸骨还在棺材里吗,康熙的陵墓被盗了没

    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康熙的景陵突然被雷劈中了,然后着火了,当时慈禧太后被吓得不轻,她甚至觉得这是上天怒了,毕竟她架空了光绪帝,自己当了一国之主,或者这是上天对她的警告?不过这件事后来也不了了之了,到了1945年,景陵再次发生了火灾,这次据说是因为盗墓贼引起的,当时有一群盗墓贼探听到康熙陵

  • 号称亚洲第一的大清帝国北洋水师为什么会惨败ne1?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李鸿章与洋务运动要说北洋舰队,先来了解一下清朝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期洋务派开展的一次自强、自救运动。魏源《海国图志》里就曾提过“师夷长技以制夷”。晚清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国力空虚,内外交困。清廷统治者和一些官僚逐步意识到打开国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 康熙遗诏是真是假,雍正继位是阴谋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雍正继位诏书是康熙手写的吗,雍正和康熙的遗诏,康熙传给雍正的遗诏在哪

    这一点其实说实话就是一个荒诞的提法,同时咱们要明白一点,其实在当时根本没有这样的简体字的写法,在古代时候之后繁体字,从新文化运动之后,慢慢的才开始推行开了简体字,于的繁体字写法还是笔画有些多的,根本不会这样简单地写了三笔画就完事了,繁体字写法是“於”,看到这些字之后,这让雍正怎么改,除非重新将康熙写

  • 康熙晚年有“九子夺嫡”,而乾隆有17子,其传位为何却风平浪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子嗣一览表,康熙晚年与乾隆的关系,康熙有多少个儿子参与皇位争夺

    嘉庆帝青年时期春苑展书像。上面说的挺形象的,嘉庆最后能登顶皇位,第一要素就是好好活着,时间会为他扫除大部分的障碍,乾隆共有17个皇子,但到了立皇储时,已经死了10个,只剩下7个皇子活着,分别是4子永珹、6子永瑢、8子永璇、11子永瑆、12子永璂、15子永琰、17子永璘,这其中4子永珹和6子永瑢都过继

  • 康熙都说算了,吴三桂为何却仍要残忍地杀死永历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杀了吴三桂,康熙王朝吴三桂起兵康熙被骗,康熙王朝康熙平定吴三桂

    如此,你认为这样慎之又慎的康熙,你认为他会放过永历帝这位“反清复明”的精神支柱吗?留他一日,清朝就会乱一日,康熙怎可这么愚蠢呢?所以康熙绝对不可能会下这种愚蠢的命令。当然实际上在正史中的确没有康熙向吴三桂下达不杀永历帝的命令,仅仅只是在野史中偶尔出现过这样的记载。但是实际上这野史的记载也是不可信的。

  • 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抄家和珅,为什么15年后追悔莫及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嘉庆是如何处理和珅,和珅被嘉庆抄家时选择顺从的原因,嘉庆死后和珅去哪了

    和珅非杀不可嘉庆杀和珅一部分原因是不满和珅贪腐严重,俗话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贪官去除,和珅贪污的钱相当于15年的财政收入总和,嘉庆的腰包一下子就鼓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和珅权势太大,严重威胁了自己的地位,嘉庆在后来的奏折当中,提到“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实出于万不得已。”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