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大量少数民族迁移进长城,像凉州地区就是胡汉夹杂的地区,在东汉末年常常发生叛乱,朝廷在此驻有重兵,很多武将都是平叛出身的。而董卓的崛起,正是代表着西部武将人集团兴起。像董卓要出发去洛阳前,他跟韩遂、马腾已经达成同盟。董卓为凉州人,所以姑且称这集团为凉州集团。
而讨董的关东诸侯,袁绍、袁术、袁遗都出身四世三公的家族,曹操父亲曹嵩曾坐到太尉,其他韩馥、张邈、桥瑁、孔伷、张咨、刘岱、王匡都是士大夫阶级出身,这些士大夫阶级的,都是从乡举里选制度出来,由中央指派任官,他们与董卓这种从底层发展起来不同。
关东诸侯这些东汉末的知识分子们,他们打从心底就看不起董卓这些武人,视之为匹夫。这不是董卓以为解除党禁,大量启用党人为官就能收买的 人心。凉州这个地方东汉末年常有叛乱,战乱自然能安心读书的人就少,像著名的谋士贾诩,他只是地方小吏,连参加乡举里选的资格都还没有。凉州本地出身的士大夫少,所以凉州集团是以武人为主。因此董卓纵然大权在握,他也必须依靠王允、士孙瑞这些士人的原因就在此。
纵然是武人集团间,彼此也有斗争。王允、吕布诛董,说穿了就是并州人和凉州人的斗争。王允与吕布都是并州人,王允靠着同乡情谊拉拢吕布,共谋策划杀董卓,两人能成功刺董,凭的就是原来丁原的并州军,像参与刺董的李肃也是并州人。
董卓死后王允对凉州兵的态度举棋不定,没有听取吕布和其他人的建议,即时赦免凉州兵,又杀掉蔡邕,长安因此谣言满天飞,说王允要杀尽所有凉州人使得十万凉州兵人人自危。结果李催、郭汜干脆先把军中的数百并州兵都杀了,带着十万凉州兵杀回长安。吕布失守长安,是因为城内巴蜀的士兵反叛,内乱而城陷。
李傕攻陷长安后,活捉王允,但他担心同为并州的人的左扶风宋翼、右冯翊王宏,两人会起兵反对他,没有马上杀了王允。以朝廷的名义,召回两人,等两人回朝,连同王允三人一起诛杀。历史是由知识分子书写,而东汉末的知识分子都是那些关东名士的亲朋子弟,他们的政治立场和利益是一致,与董卓一党的李催、郭汜,自然就会被放大镜般检视作为,然后竭尽所能地强调他们大逆不道的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