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时期,瓦剌和倭寇为何不联合夹攻明朝?

明朝时期,瓦剌和倭寇为何不联合夹攻明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352 更新时间:2024/1/26 1:56:16

一开始,瓦剌并非是蒙古人,或者说,蒙古人并不认为瓦剌是自己人,在蒙古帝国兴起到元朝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与蒙元成吉思汗系通婚,是成吉思汗家族统治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灭亡后,瓦剌积极参与草原诸部的战争,强盛一时。公元1414年,明成祖朱棣北征蒙古,与瓦剌战于忽兰失温,将其击败,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受明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

到明正统十四年时,瓦剌太师也先因封贡问题进攻大同、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兵亲征,最终于土木堡全军覆没,皇帝也被俘虏了,这就是明代历史上最大的耻辱“土木堡之变”。

但也先死后,草原上再没有出现过一位霸主,直到鞑靼(蒙古)的小王子,也就是达延汗的出现。达延汗征服了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统一了漠南蒙古,瓦剌被迫移师西北地区。

事实上,自也先和他弟弟死后,瓦剌就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分裂,对于明朝而言,从1455年也先在内忧外患下被杀之后,就再也不算是威胁了。明朝中后期主要的敌人,主要是鞑靼,也就是中央蒙古喀尔喀,短暂的达延汗时代也没有持续多久,漠北蒙古就再也没有统一过。

瓦剌很强么?其实并不然,他短暂的辉煌只停留在了也先时代,瓦剌一直希望统一蒙古,比如一直不把自己当初蒙古人的——鞑靼部,也就是喀尔喀蒙古,毕竟人家喀尔喀才是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所以,也先他爹脱欢迎立了鞑靼的君主脱脱不花为大汗。脱欢挟天子以令诸侯,击败阿鲁台,最终干掉了阿台汗,重新掌握了蒙古高原。

此时的瓦剌看似强盛,其实内部矛盾也不少。首先,瓦剌的首领是也先他们绰罗斯家族,而他们名义上的大汗是从鞑靼“迎”来的黄金家族的脱脱不花。这样一来瓦剌就已经不是原来的纯粹的瓦剌部族,而是有了鞑靼人的加盟,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人帝国。

显然鞑靼人是不愿意看着瓦剌人掌权的,而瓦剌人又希望取道黄金家族成为草原的主宰,双方之间的矛盾,从瓦剌再次兴盛从开始就为日后埋下了衰落的隐患。

土木堡之变瓦剌的胜利,并不是其实力所导致的,纯粹就是明朝指挥系统的问题,后来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也充分说明了,即便是全胜时期的瓦剌,想要让明朝服软都是不现实的事情。

攻明无望的也先,致力于整顿内部,想要取代脱脱不花成为草原的大汗,击败脱脱不花后,僭称“大元田盛大可汗”,最终被其部下阿剌知院暗杀,也先死后,瓦剌逐渐衰落,鞑靼的达延汗后来居上,无奈之下瓦剌退出了蒙古草原西进,再无与明朝交手的机会。

至于东海边上的倭寇,他们连正规军都算不上,根本就不是以国家名义进行军事活动的。实质上,他们只是日本战国时代,战败的大名家落魄武士,以及在国内活不下去的平民们漂泊在海上以抢劫为生的海盗,组织松散,势力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劲。

之所以从明朝建国以来一直威胁沿海地区,是因为明朝海岸线那么长,到处设卫所也防不住倭寇们跟海商勾结,直驱内陆啊。到了嘉靖时,东南卫所已经不堪任用,完全没有战斗力,所以才会出现几十个倭寇深入浙江无人可挡的局面。

他们也没有野心进攻明朝,只是为了生存劫掠而已,真要打堂堂正正的战阵,是根本无法与当时明朝边军相抗衡的。只是其“劫匪”的身份使得其机动性很强,跟游击队一样,没有细致的情报工作,是根本没有办法找到他们的老巢和行动目标,所以才会长期为患。

至于万历时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的野心,最终不也葬送在了朝鲜么?

两个都不属于当时亚洲比较强的势力,也都处于不同的时期,瓦剌强的时候,日本还在“十分友好”地跟明朝进行朝贡贸易,毕竟利润惊人,回报率高,没道理自不量力跟明朝过不去,至于倭寇,身份虽然是日本人,但并不是日本官方的势力,日本政府也管不住。而这些倭寇本身也没有什么政治野望,谈不上联合瓦剌,瓦剌人也看不上这些打游击的盗贼。

而等到日本战国时代结束,丰臣秀吉做政府明国的春秋大梦时,瓦剌已经四分五裂,各奔东西了。

更多文章

  • 明朝百姓最仇恨的清军将领,不是皇太极,也不是多尔衮,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多铎是豫亲王,即多尔衮的同母弟,他有个外号叫"杀人狂魔",作为努尔哈赤的第15个儿子,多铎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虽然他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没有两位兄长皇太极、多尔衮那么高,可多铎作战勇猛,军事能力突出,是清朝当世名将,却也最令明朝百姓痛恨。1629年,多铎就追随皇太极进攻山海关,后来又逼迫祖大寿投降,

  • 李自成打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三个条件说开了,其实就是要地盘,要名分,要军饷,假如这个是李自成真心的要求,说明他当时有可能并没有做好夺取整个天下的打算,但这些可能挽救北京城的条件崇祯又为何不答应?第一:崇祯是个不愿意背负责任的皇帝,答应李自成的条件,不管李自成是否真心,崇祯都必须背上割土失地

  • 梁山泊108将中,被宋江坑得最惨的不是晁盖,应该是张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梁山上晁盖和宋江势力,宋江和晁盖在梁山谁有威望,晁盖和宋江到底谁厉害

    后来宋江、戴宗前来说情,张顺才放了李逵,四人便结为好友,这时宋江便开始套路张顺了,四人重新回到酒楼做下,作为顺序可排名论大小,宋江是首座无话可说,戴宗是次座,按理说张顺应该是第三座,可宋江却表示按照年龄顺序排作为,结果李逵反而坐在张顺之前,张顺成了小弟。要知道当时李逵是什么身份,他原本是杀了人,逃到

  • 靖康之耻,宋徽宗究竟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靖康之变宋徽宗的年龄,宋徽宗 之耻,靖康之耻宋徽宗死得有多惨

    被押解回金国的京师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南白城)。沿途,金军官兵在饮酒作乐时,常常强迫宋徽宗和宋钦宗像侍从一样侍立一旁,他们的两位皇后则像歌姬一样唱歌跳舞助酒。普通的嫔妃宫女,则经常遭到金军士兵的调戏,多名未婚女性因此怀孕。靖康二年(1127)正月时,金将翰离不曾专门颁布了一条针对女俘的命令,即“元有

  • 野史传闻,戚继光曾斩子立威,此事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戚继光野史,斩将立威,戚继光斩子立威

    戚继光斩子这个故事,主要依据的来源是第二十八卷〈戮子〉记载:根据上面两则,民间的戏曲和传说中,传闻着戚继光有次打仗,他命其子戚印为前锋探路。戚印出发不久,遇上迷雾,视线不清使他迷路,他任务未达成,就撤退回营。戚继光得知后,怒其违反军令,下令将其斩首。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在福建、浙江一带,还有号称是戚继

  • 靖难之役时梅殷手握四十万大军为何按兵不动,谁也不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梅殷个人资料简介,梅殷的祖籍,驸马都尉梅殷

    靖难之役后期,朱棣绕过济南、徐州一线,直扑南京。建文帝猝不及防,所有人都认为朱棣只有打通济南、徐州,才有胜利的可能。绕过徐州就犯了兵家大忌,孤军深入没有后援就是最大的问题,所以建文帝这边也就没有防范。这理论上确实没有错,但是朱棣的这次战争和其他战争不一样。朱棣不是为了攻城略地,而是要夺取皇统。朱棣认

  • 靖难之役后,朱棣是如何对待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棣如何对待朱标的妻子儿子的,朱棣靖难怎样对待朱标的,朱标不死朱棣能认命吗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战争历时四年,公元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但是不管朱棣怎么粉饰,事实上,他都是一个篡位者。因此,朱标一脉的子孙,对他来说都是威胁,没有例外。当朱棣确立对明朝的统治以后,他对大哥朱标的子嗣们,基本是抱着斩草除根的态度去处理的。最是无情帝王家,每个朝

  • 明朝兴衰的转折点:此人登基当皇帝后,辽东清兵迅速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辽东军事转折点,朱由检登基后辽东发生哪些大战,崇祯皇帝登基时辽东情况

    朱翊钧从小就非常聪明,六岁时就被封为太子,他的母亲李妃对他十分严格,每天天不亮就叫他起来读书,一旦读书犯困了,就让他跪下反省,在如此严格的教育环境下,加上张居正这位名师指点,所以朱翊钧从小被培养得很不错,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有一次,父皇穆宗得了一匹好马,便在宫中驰骋玩耍,朱翊

  • 明朝朱元璋为什么不将帝位传给燕王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被封为燕王,燕王朱棣与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和燕王朱棣

    刘三吾是知识分子,你问他谁当储君,他当然只推荐自己的同类。他头摇得像拨浪鼓:“立燕王绝对不行!如果立燕王,那么秦王、晋王怎么办?皇长孙朱允炆四海归心,大家都拥护他,您可以安心睡大觉。”文官们拥护朱允炆,因为他是文人,是大孝子又是大好人,上台后能实行文明德化之治,而不是军事化的高压独裁。朱元璋的统治太

  • 明英宗复辟后为什么杀于谦?不杀于谦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于谦和现代于谦,于谦父亲用狗砸于谦脸上完整版,周九良叫于谦干爹于谦承认吗

    如果明英宗不杀掉于谦的话,在于谦的帮助下,明朝会越来越好,而自己没有什么用,最终是导致了明朝的越来越衰弱。于谦不仅是靠着他非常强硬的气节,更重要的是他是非常有才能的大臣,千古难得。于谦真的是不应该死,不能够被明英宗当成乱臣贼子而杀死,这是历史上非常令人痛心的一幕,要是他能够真正的活下来的话,历史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