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宋仁宗真的有能力,为何北宋还会出现“冗兵冗费”的现象?

如果宋仁宗真的有能力,为何北宋还会出现“冗兵冗费”的现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89 更新时间:2024/1/24 4:05:00

首先介绍冗兵、冗费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冗兵、冗费:

冗兵

1、冗兵造成严重的国家财政负担。

冗兵就是士兵的数量太多了,为什么士兵会这么多?

从宋朝立国开始,宋太祖用杯酒释兵权,收了地方政府各武将的兵权,改由中央政府养兵、管兵、练兵、调兵,彻底解决了藩镇之弊。不但如此,国家雇佣职业军人服兵役(禁军)+雇佣普通人员服劳役(厢军)减少全体国民的沉重的兵役负担,使得更多人能从事生产,这是伟大的历史的进步。同时国家财政也要负担庞大的军费。

宋的首都开封处于平原地带,无险可守,北方契丹胡马三天就可以到黄河岸边。为了防备契丹,首都东京汴梁需要大量的禁军进行拱卫。另一方面与西夏接壤的几个地区互相不能呼应,每个区域都只能独立面对西夏进犯,所以需要大量军队保护本路的边境安全。所以从真宗、仁宗两朝开始开始大规模增兵。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三司使王拱辰所言:“太祖时兵十二万,太宗时十八万,章圣(真宗)时四十万”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仁宗庆历年间增至禁军八十万,加上厢军四十五万,共计一百二十五万。

各时期大宋禁军人数

大宋是历代最富裕的王朝,财政收入远迈汉唐,甚至超过后来的元明清。据北宋管理财政的三司使蔡襄记录,财政总收入的六分之五都用于军费上,冗兵极度消耗着国家财政资源。

北宋三司使蔡襄奏·“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忠惠集》卷一八《国论要目·强兵》

2、为什么会冗兵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士兵?而且这么多士兵怎么还打不赢西夏?其实大宋除了正常军事需要进行招兵外,也经常在灾年为了防止灾民动乱,将青壮年招入军中。但士兵数量膨胀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吃空饷”问题,因为名义上大宋一百二十五万士兵只是兵籍数量,实际数量并没有这么多。存在大量的空额,武将集团通过这些空额掏空了国家军费。

“吃空饷”是指武将利用虚构的士兵名单获取军饷,从而中饱私囊。比如一万人的部队实际只有六千人,剩下四千人是虚构的,用来领朝廷的军饷。有空饷就代表士兵的实际人数和兵籍册上的人数是不相符的。

比某禁军,听说三千敌军来袭,便点出五千兵马迎战。可上了战场,却发现五千兵马是兵籍册上的数量,实际只有三千多士兵,再去掉其中老弱病残的,就只剩下不到二千。那还打什么战?

北宋建国初期军队“吃空饷”问题并不严重,但到了宋仁宗一朝,军队中吃空饷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腐蚀着大宋的军事体制。《宋史》记载:

“皇祐间,马军以四百、步军以五百人为一营。承平既久,额存而兵阙,马一营或止数十骑,兵一营或不满一二百。而将校猥多,赐予廪给十倍士卒,递迁如额不少损。”

——元 脱脱《宋史》卷一百四十七

从《宋史》看出北宋禁军标准马军四百人、步军五百人为一指挥,但在仁宗时期,实际情况是马军一指挥仅数十人,而步军不满一二百人,空饷的数目高的惊人。

北宋常备军数量庞大,但因为“空饷”,军籍册上有其名而无其人,北宋禁军战斗力越发低下。更有甚者,为了防止朝廷检查,出现了冒名顶替的假士兵。禁军兵籍管理弊窦丛生,已经是大宋军制中的毒瘤了,给北宋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冗费

大宋虽然富甲天下。除了冗兵、冗官占去大量的财政支出外,各种内外费用与日俱增。

对外岁币成为朝廷负担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元 脱脱《宋史》

仁宗朝,对辽国的岁币从真宗时期每年三十万增加到了每年五十万,对西夏也开始岁币外交,宋朝每年赐给西夏白银五万两、绢十三万匹、茶两万斤,并且逢年过节再给西夏白银二万二千两、绢二万三千匹、茶一万斤。所以大宋每年岁币可以算得上"费累百万”。

大宋不允许皇亲国戚也就是宗室人员掌握实权或外出为官。既然不允许宗室自力更生,那么就需要财政拨款进行赡养,开国时期宗室仅仅几十人费用并不高,但随着宗室子孙不断繁衍,人数也不断增加,付出的费用自然每隔一代成倍增长。仁宗、英宗年间仅仅用于养宗室成员的固定开销每年达八十四万贯,这个数量与每年辽、西夏岁币的总额差不多,这还不算平日里宗室成员婚丧嫁娶等赏赐的费用。

冗官、冗兵、冗费带给大宋的是积贫、积弱,大宋经济繁荣远超汉唐明清是没错。可惜,经济增长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政府开销的增长。这个时候大宋是一个贫穷的富国。经济发达,政府财政亏空。

宋仁宗改革尝试

宋仁宗前期是太后刘娥垂帘听政,仁宗皇帝不掌握实权。仁宗亲政后面对三冗造成的积贫积弱,当然也想锐意进取,进行改革。他将范仲淹富弼调回中枢,进入权力核心。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主导改革相关事宜;富弼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协助范仲淹开展改革。又提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参与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改革派提出改革纲领,即《答手诏条陈十事》,包含10条改革措施,分别是:

1、明黜陟: 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 官员升降从看资历升迁改为看政绩升迁;

2、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即限制大官的恩荫特权,防止他们的子弟快速升官担任国家要职。

3、精贡举: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把原来进士科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明经科只要求度死背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这样更能培养实用的人才。

4、择长官:朝廷派出得力的人往各路检查地方政绩,奖励答能员,罢免不才;选派地方官要通过认真地推荐和审查,以防止冗滥。

5、均公田:即均职田,是北宋地方官的定额收入之一,但分配往往高低不均。范仲淹提出朝廷均衡一下官员的职田收入,督责他们廉节为政;

6、厚农桑,即重视农业生产。要求各级政府,兴修水利,大兴农利,并制定一套奖励人民、考核官员的制度长期实行。

7、修武备,即整治军备。范仲淹建议在京城附近地区招募强壮男丁,充作京畿卫士,用来辅助正规军。寓兵于农,实施这一制度,可以节省军费。京师的这种制度如果成功了,再由各地仿照执行。

8、减徭役:官僚地主阶级隐田很多,大宋又不限制土地兼并,造成大宋户口数减少,这样人们赋税更加的繁重。范仲淹提出户口太少的县裁减为镇,可以合并的部门统一为一个部门,裁剪多余的吏员、杂役回去农村。这样不但减少朝廷开支,又增加了农业劳动力。

9、覃恩信:赏罚分明。恩威并施。加强凝聚力。

10、重命令:要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

庆历新政希望通过“整顿吏治、以农为本”来使国家走向富强。在范仲淹的主导下,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然而,古今中外所有的改革,都会损害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1045年2月,随着范仲淹颁发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被废除,范仲淹、富弼、韩琦等改革派的主要官员被赶出京城,一年多的庆历新政宣告结束。

从领导庆历新政上看,面临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宋仁宗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领导能力,导致改革半途而废。主要表现在:

仁宗对变法的困难准备不足,没有做好应有准备的情况下,就用范仲淹进行改革。

宋仁宗缺乏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关键时刻、面临困难时刻,没有坚定站在改革派一边。而是被群臣所支配。

结语

北宋出现冗兵、冗官、冗费导致积贫积弱的问题来自于北宋的制度,并不是宋仁宗亲政之后出现的,但宋仁宗在亲政后主导的庆历新政却仅仅十几个月就半途而废也体现了宋仁宗并没有表现出历代明君雄图大略的治国能力,致使改革失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把刚刚登基的赵构换成朱元璋,历史会怎么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构和朱元璋,赵构和朱元璋比如何知乎,朱元璋为什么传位给赵构

    北宋暴毙之后,天下人心惶惶。宋高宗赵构畏敌如虎,哪里有丝毫的“亮剑”勇气?不仅赵构如此,在南宋小朝廷上也是悲观主和派占据着上风。岳飞等主战派所以还能获得施展才能的空间,乃是由于金国人根本就不鸟赵构,金人认为他们可以一鼓作气荡平江南统一天下!没办法,赵构才只得暂时启用岳飞等“中兴四将”抵抗金兵,以求达

  •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为何老师从来不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光砸缸救的那个小孩是谁,司马光砸缸的时候救的孩子是谁,司马光砸缸所救的小孩

    但司马光这个故事可不是瞎编的,历史上确有其事,听完还是会觉得舒心。司马光七岁砸缸救的人是上官家族的小孩叫上官尚光,正史上关于上官尚光的记载很少,只有上官家家谱中记载了这件事。上官尚光并不是这个孩子原本的名字,本名已无从查起,只知道孩子的父母是极好的人,为了感激司马光救命之恩把孩子的名字都改成了上官尚

  • 水浒传里面高俅都能当太尉,皇帝怎么想的?他们到底是干嘛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水浒传里高俅是怎么成为太尉的,水浒传高俅当上太尉的原因,太尉高俅

    人们的“人情算盘”客观上给高俅铺好了道路其实高俅在一开始,不过是个普通人罢了。他一开始其实只是个喜欢踢球的贫困户,整天在京城里里外外瞎晃悠。但从高俅认识了苏轼,到成为苏轼的小秘书,到认识驸马爷王晋卿,再到后来成为端王宠信的近臣,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算盘打得好,结果给高俅铺了路。为什么那么说呢?因

  • 宋朝最有作为的帝王,却是空有一番抱负,最终输得一塌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最强帝王,宋朝最硬气的皇帝,宋朝最有才华的帝王

    这位皇帝就是宋朝的第六位皇帝,著名的宋神宗赵顼,提起宋神宗,不得不提的就是王安石的变法,就是靠着宋神宗的支持,这样看来,宋神宗还是一位比较有为的皇帝的,奈何空有一番抱负,仍然没有改变宋朝三冗的局面,这就很难了。宋神宗赵顼的父亲宋英宗赵曙,虽然仅仅在位四年,但是对于赵顼的教育还是很到位的,但是赵顼可能

  • 宋朝疑案:太祖与弟弟饮酒后离奇身亡,有人看到太祖举起了玉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四大疑案,宋朝开国疑案纪实全集,宋朝历史上的千古疑案

    神秘死亡的宋太祖,众人纷纷猜测他是死于弟弟赵光义的谋杀。宋太祖死后仅一天,赵光义便迫不及待的登上了皇位,面对群臣的质疑,前朝宰相赵普拿出“金匮之盟”,说明赵光义继位是杜太后的意思。而真相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杜太后死亡的那一天。杜太后生病时,单独召见了太祖和赵普,与二人立下“金匮之盟”,为免去皇帝年龄

  • 宋朝到底怎么了,为何后人会认为“北宋无将,南宋无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为什么有北宋和南宋之分,宋朝为何会分成南宋和北宋,宋朝为啥分北宋南宋

    北宋无将——赵匡胤军人出生,兄弟二人灭了一群割据的军阀,怎么会无将?说无将,其实是因为北宋一直提冲文官治国,武将是被压制的。赵匡胤很清楚自己兵变起家靠的是什么,所以才会在建国后有著名“杯酒释兵权”。不是北宋没有利害的将领,而是北宋不待见武将,是有一套完善的体系压制住了武将。而军人的社会地位也是非常低

  • 宋江性格懦弱胆小,矮脚虎王英都欺负过他,为何被好汉们集体拥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江王英多高,宋江与王英的故事,王英捉宋江做醒酒汤

    宋江第一次暴露出来自己窝囊的本性是在遇到矮脚虎王英的时候,当时王英的手下将宋江抓到了山寨,绑在柱子上准备剖腹挖心来给燕顺、王英等人做醒酒汤。临死前的宋江说“可惜我宋江今天要死在这里。”这句话刚好被燕顺等人听到,他们听说这是他们非常崇拜的宋江,赶紧让宋江放了下来。燕顺携带着王英和郑天寿三人,对着宋江不

  • 朱元璋23年没敢动的人,他儿子打了一顿,皇帝大怒:你敢动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对他的子孙后代有多好,朱元璋是怎么对待他的几个兄弟的,朱元璋的几个儿子谁的实力最强

    这个皇帝就是朱元璋,其实在中国古代帝王之中,朱元璋应该说是优秀的,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逐渐的成为了统治一个大帝国的皇帝,朱元璋的能力可见一斑,因为深知治理天下的艰难,因此在位三十多年,朱元璋从来都不敢懈怠。尤其是对于一些倚仗权势,骄纵不法的人,更是深恶痛绝,对于一些贪官不惜采用一些残酷的刑罚,使

  • 宋朝最厉害的进士榜单:出了3个宰相,状元反而不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著名进士榜,宋朝最厉害的进士,宋朝时期的全部进士名单

    太平兴国五年庚辰科(980年),被称为宋朝最厉害的进士榜单。这个进士榜单里名臣云集,走出了3名宰相。相比之下,状元反而不出名,存在感很低。哪3个宰相呢?他们分别是李沆、寇准、王旦。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河北省邯郸市)人,生于947年,考中进士时33岁,年纪算是比较大了。李沆属于大器晚成,但官场之路

  • 宋朝周侗到底有多厉害,岳飞真的是他的弟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岳飞与周侗的关系,历史上周侗和岳飞是师生关系吗,历史上周侗教过岳飞吗

    可以看到,周桐与岳飞确有师徒之谊,并且十分深厚,周桐死后,岳飞经常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到他墓上祭奠。当然,岳飞以后为国出征,不会每个月有时间亲自来,也可能叫人代为祭奠。那么岳飞跟周桐学习了什么功课呢?记载得很清楚——学射,而且得到了周桐的真传“尽其术,能左右射。”左右都能开弓,那是很厉害的射术,以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