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一共有八个儿子,皇长子牛钮、皇四子(董鄂妃之子)早夭。顺治驾崩时,次子福全九岁、三子玄烨八岁、五子常宁四岁,六子奇绶二岁、七子隆禧一岁,最小的儿子永干才刚满月。实际上,当时能继承皇位的只有福全、玄烨、常宁三人,那为什么顺治就偏偏选中了非嫡非长的玄烨呢?
其一:满清的皇位传承,从来都没有立嫡立长的惯例。
从满清创始人努尔哈赤开始,满清的皇帝传位都是实行的亲贵公推制。努尔哈尔传位皇太极时,皇太极传位顺治,都是采用了公推制。包括康熙本人传位给雍正,也不是立嫡立长。自雍正起,皇位传承采用秘密立储的制度,但继位之君从来都不是嫡长子。所以说,立嫡立长并不是清朝皇位传承的首要条件。
其二:顺治驾崩前,能继承皇位的人选实在太少,只能在玄烨、福全、常宁当中三选其一。
顺治病危时,考虑到自己的儿子太小了,自己亲身经历告诉他,皇帝如果幼年继位,主少国疑、大权旁落、受人挟持的风险太大。顺治曾经一度想把皇位传给他的哥哥,但他的母亲孝庄太后不同意。孝庄太后和诸王亲贵们坚决要求顺治把皇位传给儿子,可是他六个皇子都还太小,只有玄烨、福全、常宁三个稍微大一点,常宁只有四岁,首先被淘汰出局。玄烨、福全年龄仅仅相差半岁,皇位只能在他们中间二选一。
其三:玄烨深受孝庄太后喜爱,生母佟妃家族背景强大。
顺治曾问福全和玄烨志向,福全说:“愿为贤王”,而玄烨说:“要效法父皇,励精图治”。顺治是聪明人,知道玄烨是孝庄一手带大的,感情极为深厚。听到两人的志向后,也知道了母亲孝庄意属玄烨。另外,玄烨生母佟佳氏,祖辈是和努尔哈赤、皇太极一起打天下的,功劳显赫,地位高贵,家族势力庞大、人才辈出。有玄烨生母背后的家族势力的支持,加上孝庄太后的制衡,他不用担心皇权旁落。所以他决定了由玄烨继承皇位。
其四:顺治惧怕天花,且因天花而死。而玄烨已得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这是玄烨一人独有的竞争优势。
玄烨年幼时得过天花,对这种“瘟疫”有终生免疫力。顺治的爱妃董鄂妃就是患天花而亡,他深知天花的恐怖。如今自己又患上了天花,在弥留之际,他认真考虑了汤若望建议,觉得皇位传给得过天花的玄烨是最保险的。
总结:顺治选择玄烨继承皇位,并不是心血来潮,确实经过了通盘考虑而做出的慎重决定。作为皇帝,选择接班人是一件极为重要也极为艰难的一件事。选对了,那就江山稳固、国祚绵长。选错了,那就山河崩塌、亡国亡种。顺治何其有幸,选中了玄烨,由此开创了清朝的康乾盛世,让中国的封建王朝有了最后一次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