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本名药师,出身于隋朝贵族家庭,舅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从小就经常和舅舅探讨兵法。后来李渊准备造反时,被李靖发现征兆,准备向隋炀帝告发,不巧道路受阻,等到到达扬州时,李渊已经成功了。李渊听说了李靖的事,就想当场杀死他。李靖当场大喊“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博得了李渊的好感,再加上李世民的旁边说情,才逃得性命,自此李靖正式加入李氏集团。李靖一生南征北战,用兵如神,在战场上几乎没有什么败绩。
武德三年,李靖被派去平定江南。李靖率领部队,与萧铣对峙,李靖抓住李孝恭与冉肇则战斗的时机,率领八百精兵,袭击冉肇则,又在险要处设伏,一举歼灭敌军,俘虏五千多人,得到李渊的重视。
武德四年,李靖被李渊任命为行军总管,作为李孝恭的副手,但实际上主要负责平定江南的军事行动。李靖趁长江涨水,萧铣军防卫松懈的空挡,顺流而下,打了敌军措手不及。而后更是迅速进军夷陵。面对敌将文士弘和他的数万人军队,李靖又是抓住战机,亲率一支军队大破敌军,而后乘胜追击、包围了江陵。随后,有先后打败敌军中杨君茂、郑文秀等人军队,最后逼得萧铣投降。
武德六年,辅公祏谋反,李靖再次配合李孝恭出征。敌军势大,军中大多将领都认为应该避其锋芒,而李靖认为避其锋、而击其中,必然引来前后夹击,到时战况一旦焦灼,对唐军极为不利,不如迎难而上,虽然开局艰难,但最后胜利是必然的,这样比较稳妥。
后来战况果然和李靖预料的一样,在艰难攻克敌人强点后,战事变得一马平川,很快平定了江南地区。当时江南地区有人口六十万户,而武德年间,全国只有二百万户左右,换言之相当于大唐百分之三十的人口,是由于李靖而稳定了下来,这对于唐初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言了。
武德八年,李靖任行军总管,领军剿灭入侵的突厥。当时其他路唐军都战况不利,而李靖军却没有损失,李靖得到了唐高祖的赞扬。武德九年,突厥人再次来犯,李靖迅速率兵断敌后路,使吉利可汗无功而返。
贞观三年,突厥内部发生变故,草原遭遇暴风雪。李靖仅率骑兵三千人,就直扑东突厥,设计招降了康苏密。贞观四年,李靖又进攻定襄,一举解决了突厥寇边的问题。唐太宗说:“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这次战役后,吉利可汗派使者向唐朝谢罪,这时李靖又认为唐朝派去回使,吉利可汗必定放松警惕,趁这个机会,可以出奇兵,一举歼灭突厥。按照李靖的战前思想,这一战,知道唐军仅距离汗帐十五里,吉利可汗才发觉,结果被唐军擒获。
贞观八年,李靖再次挂帅,歼灭来犯的吐谷浑。李靖率队深入敌境,大破吐谷浑,吐谷浑投降,为唐军向西扩张,清除了障碍。但是就是这样一员悍将,却一生很不得唐高宗和太宗的信任。李靖对峙萧铣时,李渊嫌李靖进展缓慢,想要杀他,后来李靖平定了江南,李渊对李靖说的也是,“凭着这件功劳,以前的事既往不咎”(《旧唐书》)。
等到李世民继位,更是几次差点以谋反罪杀了李靖。李靖四年征战东突厥期间,曾经有人弹劾他“纵容下属,烧杀抢掠”(《旧唐书》),后来李靖大破东突厥,李世民还引用隋朝史万岁的典故,敲打李靖。面对皇帝的猜疑,贞观七年,六十四岁的李靖,向太宗请求告老,太宗欣然同意,还表扬了他。
等到贞观八年,由于吐谷浑犯边,不得不再次起用李靖时,又有人诬告李靖谋反,后来查明为诬陷,李靖才得以洗脱。等到李靖教侯君集兵法,侯君集认为李靖教的不好,又诬告他谋反。直到李靖七十多岁了,李世民还用征高句丽来敲打李靖。
纵观李靖一生,无论是江南水战、漠北骑兵战,还是打吐谷浑的高原战,李靖都能从容应对战而胜之,是一员全地形作战的优秀将领。两代皇帝对李靖又用又防,但几经波折,仍是对李靖的依赖战胜了猜疑,最后李靖位列“凌烟阁”,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