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雍正的帝王心术有多恐怖呢,为了人心不惜牺牲孙嘉诚

雍正王朝:雍正的帝王心术有多恐怖呢,为了人心不惜牺牲孙嘉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47 更新时间:2023/12/12 2:57:24

雍正王朝电视剧之中年羹立下西北大捷之功,使雍正坐稳了皇位,称他为恩人。在年羹尧回京以后,可谓是一时风光无两,偏偏这时候孙嘉诚要参年羹尧,说年羹尧是奸臣,颇有一些冒天下之大不韪。孙嘉诚在这个时候参年羹尧,自然是碰钉子了,被雍正惩罚跪到外面求雨,以证明年羹尧是忠臣。孙嘉诚在外面是晒的奄奄一息,老十三去求情时,雍正却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朕要的是人心”。那么雍正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其实雍正这个做法很高明,孙嘉诚为什么受惩罚呢,因为他在这个时候称年羹尧为奸臣,雍正自然不能容忍,因为年羹尧刚刚立下大功,使雍正坐稳了皇位,雍正称他为恩人。孙嘉诚攻击年羹尧就是攻击雍正,背后的老八等人可是在等着看笑话,然后煽风点火呢。所以雍正惩罚孙嘉诚跪着求雨,是使老八等人没有机会趁机发难,保住了自己的颜面。同时孙嘉诚是清流的领袖,借机使年羹尧犯下众怒,使文官集团跟年羹尧这个武将进一步对立,将来好收拾文官的“人心,来对付年羹尧。

为什么宋安之这样说呢?大家看看年羹尧进京做的那些事情,先是对百官跪迎视而不见,后来又在大殿之内当着百官的面对雍正说道“他们只知道军令,不知道皇上”。一张保举的名单就有几百号人,被人称之为年选。年羹尧这何止是功高震主,简直是飞扬跋扈,不把雍正放眼里,雍正因为年羹尧的功劳,不能直接发难,只能晚上去找年羹尧的妹妹年妃发火,一个劲的喊“卸甲卸甲”。吓得年妃一直脱衣服脱到差点少儿不宜的地步,然后气冲冲的走了。年羹尧这个人不只是立下大功时就膨胀起来,早在九子夺嫡时期,年羹尧就曾有两次想要改换门庭,投到老八门下,最后被雍正是又敲打,又娶了她妹妹年秋月才将其稳住。在年羹尧担任大将军时,也不老实,雍正派老九和十名大门侍卫本来想监视老九和年羹尧。结果老九和年羹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将十名大内侍卫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不是伊兴阿的密折,雍正都看不出来年羹尧跟八爷党的老九勾结在一起了。ps:这个具体分析,宋安之很早之前就分析过,有感兴趣的可以私信哈。

年羹尧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跟八爷党的老九勾搭在一起,这可是犯了大忌。所以雍正在年羹尧回京之时就急匆匆的切断与八爷党的联系,首先雍正让老八这个总理王大臣下去大喊“百官跪迎”年羹尧,年羹尧跪了百官心里不服,肯定恨透了年羹尧。年羹尧不跪吧,更是得罪了百官,总之老八这么一喊,给了年羹尧一个皇帝才可以享受的百官跪迎待遇,是彻底将年羹尧推到自己对立面,两个人也就勾搭不起来了。ps:关于百官跪迎的分析剧情,很早以前就发过,感兴趣的可以私信宋安之哈。雍正在赏赐年羹尧时,就曾既是敲打又是捧杀年羹尧,当着群臣面说道“你为我大清立了大功,论理就是封你个王爷也不过份,不过自古以来异姓封王多没有好下场啊,朕这是爱护你,望你能体谅朕的苦心”。这么一说是想使年羹尧清醒一点,又使群臣嫉妒年羹尧,但对年羹尧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年羹尧之前的种种小动作,还有进京以后的目中无人和飞扬跋扈,其实已经是使雍正大为反感,已经想要卸磨杀驴了,但年羹尧刚刚立下大功,不能现在发难于他,更何况西北还需要年羹尧,所以雍正开始一步一步的来。借着罚跪清流领袖孙嘉诚求雨,其实是使百官进一步与年羹尧对立,为以后清算年羹尧打下基础。

在原著小说中,雍正罚跪孙嘉诚,是因为他有风湿之类的病,能预感要下雨了,所以罚跪孙嘉诚。但电视剧中并非如此,雍正就是想借着孙嘉诚这个事使年羹尧犯下众怒,好使年羹尧人心向背,说起来雍正也够心狠的,不过最后也好收场,等孙嘉诚晒晕倒了就可以不了了之了,没想到孙嘉诚运气好,跪来了雨。那么雍正为何不惜以牺牲孙嘉诚的风险,来使年羹尧人心向背呢?其实这时候就可以看出雍正想要除掉孙嘉诚了。为什么要除掉孙嘉诚呢,因为孙嘉诚是清流领袖,而且这个清流领袖还善于煽动官员,这不是要结党的趋势吗,换平常人来看,孙嘉诚这样,是个好官清官,换雍正这个皇帝的上帝视角来看,孙嘉诚是一个不利于统治的危险分子,还有结党的趋势,所以雍正留不得他。毕竟清朝之前的明朝,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党争误国,所以才那么快亡国的。清朝可不想走明朝的老路子,所以严禁官员结党,后来的科甲朋党案中,雍正更是公开说出朋党的危害,还说道自己不是明朝的万历,然后将清流领袖陆生楠、谢济世、李绂处斩。大家再看看孙嘉诚是怎么样的棘手。

雍正审孙嘉诚之时,问道说“谁让你参年羹尧的”?孙嘉诚的回答很有意思“是上天!今年春四月初至今直隶山东久旱无雨,您知道什么是原因吗”?雍正问道“什么原因”。孙嘉诚答道“根据我朝名臣于成龙推的易理,京师久早乃是朝中有奸臣,这个奸臣就是年羹尧”。说到这里,可以看出孙嘉诚这个人并不是鲁莽之人,他办事是有理有据,善于据理力争,哪怕是不惜顶撞皇帝雍正。雍正当然大怒了,说道“胡说,天道茫茫圣人难知,你这分明是在假借天象,攻击朝廷的功臣”。雍正这是在强调年羹尧是功臣,意思是他是功臣,所以我才包容他,你不懂吗。孙嘉诚继续据理力争,说道“自古奸雄功臣,哪个不曾有过功劳,曹操当年若不荡平张角,横扫诸侯岂能当上汉相。年羹尧西北之捷是有过功劳,但他的功劳,是耗尽了皇上您的心血和天下的财力才获得的,您比谁心里都清楚,现在国库里是前所未有的空虚啊”。孙嘉诚说到这里,甚至跪下来激动的拍打着大地,帽子都掉地上了。

雍正也清楚孙嘉诚说的句句在理,可年羹尧现在是刚刚立下大功,攻击年羹尧,等于是攻击自己,虽然自己很不爽年羹尧,可八爷党在一旁虎视眈眈呢,自己不能给人留下机会,所以并没有说话,而是一言不发的看着奏折。孙嘉诚继续说道“可是年羹尧他并不是这么想的,这两年他部署兵力围攻叛军,他挥金如土他草营人命,光是死在他手下的朝廷命官就有数十人之多,甚至连一省的巡抚也是说罢就罢,跋扈残忍令人发指,当时臣等没有参他,是因战事紧张以大局为念,只想他大战之后有所收敛,不料此人本性难移变本加历,前日进京百官跪迎,他居然高坐马上视而未见,昨日大殿之上又公然说出大军只知军令不知皇上的狂悖之言,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而且结党营私一张保荐的名单,光是同道一级的官员就有上百人之多,朝野称之为年选,这样的人不是奸臣,谁是奸臣?朝廷出了这样的奸臣,上天又怎么不会降下旱灾”。孙嘉诚说的是句句是理,而且可以看出孙嘉诚这个人不管攻击年羹尧的时机对不对,其实也是个心思缜密之人,一条一条的说出年羹尧的罪行,还说道之前没有参他,是以大局为重,所以现在才参他。简直是事事都站一个理字,这种人还真有可能结成朋党的。

可惜孙嘉诚并没有猜透雍正的心思,所以非要在这个时候攻击年羹尧,使八爷党做壁上观,自己当了出头鸟。雍正一时无语,开始耍起小伎俩了,说道“你有种你写,把你这些胡语乱语,都给联写下来”。随着雍正把自己的御笔扔下去,孙嘉诚只要一用御笔,就是僭越了。孙嘉诚牛脾气上来!说道“写就写”。这时候张廷玉出来救孙嘉诚了,说道“孙嘉诚这笔是你能用的吗”。其实是在提醒孙嘉诚。孙嘉诚马上反应过来,说道“微臣知罪了”。老十三又开始替孙嘉诚解围,说道“请皇上息怒”。又问道他“孙嘉诚你想作龙逢比干”?孙嘉诚回道“回十三爷,龙逢比干可是千古忠臣的楷模”。孙嘉诚说完以后,只见雍正的眼睛一亮,站在我们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孙嘉诚这种表现就是一个大忠臣。站雍正的皇帝角度来看,孙嘉诚这话很明显,就是不怕死,要成为那种比干式的大臣,甚至敢不怕死的顶撞皇帝来为自己博取清名,皇帝最怕的就是这种不怕死不受控制的清流官员了,这种人最善于煽动官员了。可以说雍正这时候已经对孙嘉诚起了杀心。

所以雍正说道“朕成全你,你不是说天旱是因为年羹尧是奸臣吗,你这个忠臣就到午门外,跪在太阳底下求雨去”。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孙嘉诚继续坚持的说道“臣愿往”。再看看最后孙嘉诚求来了雨,还是不依不饶的,继续带着清流官员,集体跪下,对着雍正一直说道“皇上皇上的”。还说着“苍天有眼”。分明是带动百官对雍正说道你错了,老天都在帮我,年羹尧就是奸臣,使雍正都有点下不来台。从这里可以看出,雍正的处理方式很聪明,对年羹尧已经有了杀心,但年羹尧刚刚刚立下大功,使自己坐稳了皇位,不能动他也不能让别人动他,不然八爷党就会跳出来搅乱局势了。正好这时候碰上孙嘉诚这个不知死活,还是个要结党的危险分子,所以干脆罚跪孙嘉诚去求雨,以被暴晒的孙嘉诚,来激怒清流在内的百官,使百官与年羹尧进一步分裂。如果晒晕或者晒死年羹尧,百官肯定恨的是年羹尧,晒不死的话,就继续了呗。果然年羹尧离京时,雍正派孙嘉诚跟着去西北管理财务,实为监督分权年羹尧,全然不顾飞扬跋扈的年羹尧,真的对孙嘉诚起了杀机,而后来孙嘉诚果然被年羹尧杀死。

孙嘉诚死后,清流结党的趋势被暂时打压下去,到了科甲朋党案,雍正再次处斩了陆生楠、谢济世、李绂,又一次将结党的趋势狠狠地压了下去。而雍正更是借着孙嘉诚的死,不着痕迹的煽动了清流官员乃至百官来攻击年羹尧,最后自己借势处死了年羹尧,没有落下滥杀功臣的罪名。可见雍正的帝王心术还是很高的。不得不说当皇帝也挺累的,既要防止年羹尧这种武将跟老八的八爷党勾搭,还要防止清流的官员结成朋党之势,更要面对老八的八爷党虎视眈眈,和孙嘉诚不分时候的搅乱局势之下,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真的是太累太累了。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第222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在征战过程中都占领过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蒙古国,成吉思汗

    他的名字你可能不熟悉,甚至是不认识,但是他的尊号你一定知道——成吉思汗,这个尊号的意思为“拥有广阔的海洋和四方领土”,所以对于成吉思汗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成吉思汗出生在其部落中一个较为有名的家族,他的父亲是统一蒙古赫赫有名的功臣,然而却遭到敌人残忍杀害。随着蒙古族逐渐壮大,威胁到了同样地处北方的女真

  • 奴隶制小国王妃被唐朝官员侮辱,此国怒而反唐,唐朝因此天翻地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奴隶制度,唐朝历史上的王妃,是谁灭了唐朝的王妃

    翻阅史书,纵观整个唐朝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唐朝的历史始终伴随着攻陷别国都城,灭掉别的国家的灭国战争。哪怕到了晚唐时期,虽然唐朝垂垂老矣行将就木,但是大唐的军队依旧所向披靡,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胜,甚至好多次都是灭国之战,消灭了整个国家。笔者今天要说的则是盛唐时期的一个事件,当时的唐玄宗已经昏聩不堪,唐朝

  • 中国古代最早的特工既不是西施也不是妲己,而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古代第一美女特工,古代最早的特工,历史上最早的女特工

    在我们一般人眼里,特工的工作既刺激又神秘。特工们呢,个个都身手不凡,无所不能。特工的训练一般有外语、心理学、格斗、风土人情、追踪与反追踪、建立并管理情报网。他们的工作主要是秘密潜伏、监听监控、窃取情报、阻击暗杀,也包括绑架。电视剧《楚乔传》特工的其他叫法有很多,比如特务、间谍、卧底、密探、细作等。但

  • 先秦:姜太公蒙面斩妲己之传奇与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姜太公妲己,姜太公真实事迹,关于姜太公封神的故事

    01妲己的来历 妲己是纣王的宠妃,她的来历在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今本竹书纪年》说:“九年,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国语•晋语》说:“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可见妲己应该是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她的部族应该是华夏大地上的一个小方国。因为遭到殷商的进攻,所以才把妲己作为礼物献给了纣王。

  • 《武帝纪·匠门》:武王合律使者能铸剑,铁汁不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莫邪剑,唐鲁光威《武帝纪·匠门》:武王合律使者能铸剑,铁汁不流。干部夫人莫邪问怎么办,干部说:以前我前辈欧冶子造剑的时候,用女人配炉神,就得了。莫邪闻言,一头扎进了火炉里,铁汁涌了出来,两柄长剑被铸了出来。男剑叫干将,女剑叫莫邪。 《吴越春秋合录内传》中,莫邪剪下头发,剪下爪子,扔进炉里。据我所知,

  • 韩国那么小,为什么还是战国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七雄韩国的实力,战国韩国强盛的原因,战国时期韩国有多强

    [var1]当时的战国,大的诸侯国还是有几十个的,比如鲁国、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等,小的诸侯国就更多了,已经没落的郑国、曾经辉煌的卫国、以及邹国、滕国等。韩国作为三晋之一,比起郑国、卫国、邹国等实力自然是超过他们许多,但是就巴国、蜀国以及鲁国来说,其实韩国的实力并没有比他们大很多。之所以成

  • 孔子都会犯“亲眼所见”的错误,作为职场人士更要时刻提醒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孔子谈职场论语,孔子经典语录关于工作,孔子金言10句

    饭煮好了,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孔子问:为什么?颜回涨红着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灰在锅里,沾染了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

  • 战国时最昏庸的4大君王,每位都昏庸到奇葩程度,简直就是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十大奇葩君主,战国最愚蠢的国君,战国中最窝囊的君王

    [var1]首先第一位是楚灵王,估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就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其实这句话可是非常有内涵的,因为楚王好细腰可不是喜好女人的细腰,而是喜好男人的细腰,可见楚王到底是有多么的奇葩,作为楚国君王的他竟然会喜欢男人的细腰,也着实是真的没有谁了。然而,楚灵王可不仅仅只是好男人的细

  • 在秦灭六国之战中,灭亡前的六国表现到底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灭六国时六国对策为何屡屡失策,秦灭六国历史简介,秦灭六国的具体全过程

    然而,随着周王朝的统治者们自己破坏周礼,使得天下进入了“礼崩乐坏”的时代,兼并战争频繁,到了战国时期,天下的诸侯国仅剩下十数个,而在这其中,齐国、楚国、燕国、秦国、赵国、魏国、韩国则是当时的强国,被称之为“战国七雄”。[var1]秦国,在进入战国时期时,因为君权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政变频发,秦国君位不

  • 大秦赋:荆轲的形象有了另外一种诠释,他装怂的表演骗过秦国君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荆轲图片,古今对荆轲的评价,荆轲死得有多惨

    [var1]其实这段故事,只要按照大家熟知的情节走,演员演技在线的话,就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大秦赋》的这段剧情给人的感觉有些另类,尤其是最后秦王当着众臣的面,和荆轲单挑的画面。[var1]要么秦王就一直在生死边缘慌张,要么秦王就一直冷静硬气,剧中这么刻画的话,秦王的形象有些分裂啊。明明等着卫士上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