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帝辛和苏妲己剧照
其实在真正的封建历史上,导致“殷商亡国”的这个“锅”纣王不想背。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因为我们的脑海中之所以会不由自主的就浮现出这样的场景,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封神榜》这个以殷商为背景的神话故事实在是太出名了,这个神话故事将公元前1600年建立政权的商朝神话的无以复加,甚至已经达到了让我们的潜意识会不由自主的相信这个神话故事,而不是真正的历史。
无论是黑龙化身的商纣王,还是狐狸化身的妖后苏妲己,亦或者是有着通天之能的姜子牙,甚至包括一个普通的先锋官,都很明显的具有着神话气息。
但是问题就在于殷商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第二个朝代,而且还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历史太过于久远,远到无限接近于“三皇五帝”尧舜禹的那个时代,就好比有人说尧舜禹只是普普通通的凡人,但是又有人说尧舜禹是神仙转世之体,你会相信哪个?
结果不必说,相信相信后者的人会更多一点,因为那已经不只是中国历史文化开源鼻祖了,其所代表的意义,在我们现代人的心中,已经成就了一种精神传承般的存在。
所以《封神榜》也正是借着“三皇五帝”的这个东风,同时又由于史料记载太过于稀少,这才达到了如今的这个高度。
那么真实的历史上,“殷商”的灭亡如果不是因为“纣王暴政”的话,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顾名思义,就是“殷商王朝”建立之初,这殷商的前身,其实就只是一个隶属于大禹麾下一个无名无姓的小部落,但是这个部落却在洪水肆虐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一个能人“契”,勤奋好学,精通天文地理,而且还协助大禹治水有功。
据 《 史记·殷本纪 》中说:“契兴于唐虞 大禹 之际”,“契长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仍命契为司徒”。
既然有功,那大禹自然是要赏的,于是给了“契”一个司徒的职位,也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教育部长,但是在当时,只是负责传授一些祭祀以及农业生产技能等等,同时也赐给了“契”的部落一个“商”的名号。
殷商玄鸟图腾
另外关于这个“契”,还有着一个很厉害的传说。
据《诗经·玄鸟》中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意思就是这“契”乃是天命玄鸟转世,也就代表着火的化身,大家想啊,在那个到处都是洪水猛兽的时代,一个火种所代表的意义可想而知,那是生命的化身呀!
所以呢,“契”也就凭借着大禹给的教育部长职位,以及这个玄鸟化身的名号到处宣扬自己有多厉害,自己就是上天派来帮助下界的子民的,从而暗中发展起自己的势力,放在今天的话来讲,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神棍”呀!
但是那时候却并不是只有“契”一个人在建立政权,比他更早的“夏朝”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所以“契”以及他部落中的人也就只能悄悄的在暗中发展势力,虽然很多人都因为契玄鸟化身的身份跟随了他,却也是不敢明目张胆的造反的。
夏桀壁画作品局部
幸运的是,夏朝的统治者“桀”太过于残暴了,遇到不服他的人只有一个手段,那就是武力镇压,到处掠夺财富美女,各种高压手段层出不穷,但是呢,让“桀”没有想到的是,他管辖下的子民却并没有因为他所施展的高压手段而妥协,反而闹得更厉害了。
于是经历了多年的暗中发育,早已有了一定规模的商朝便在这个时候趁机占了出来,在“商汤”的带领下开始了“起兵伐夏”的征程,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鸣条之战”。
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征战之后,“ 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商朝正式建立,起初,统治者还能吸取前朝的教训,并没有采用前朝奉行的高压政策。
而是“ 以德立威,厉兵秣马,使临近部落纷纷归附”
但是时间一久 ,商朝强盛到了一个“阀值”,再加上统治者又更迭换代了几波后,弊端就开始出现了。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自 中丁 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到了殷商的第十位君主“中丁”之后,因为“中丁”的意外身亡,殷商王朝的那些皇室子弟内部就开始爆发起各种各样夺权事件中,这一乱,就乱了近百年,也就是后世的“九世之乱”,原本强盛的殷商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纣王帝辛剧照
一直到公元前1075年,晚商时期“纣王帝辛”接替了王位之后,他已经是商王朝第31任君王了,短短五百年,换了31个王,可想而知,殷商的权利争夺有多激烈,国力能强盛才怪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纣王依旧坚持想要改革,他一改以往重用那些世袭贵族为统治集团的做法,反而是提拔一些出身比较低微的“小臣”来辅助他进行统治,就好比史书中有据可查的飞廉、恶来、费中、左疆等人。
由此可见,纣王帝辛是想要一改殷商的衰败颓势的,而且他也确实是做到了一部分,疏远了统治阶层的贵族集团,让自己的统治更加的稳固,另外大肆开疆拓土,起兵伐夷,而且还成功了,将殷商的版图扩张到了淮水一带,为文化的传播起来不可磨灭的作用。
但是纣王帝辛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他重用小臣,并起兵伐夷,但是却错误的估计了这些出身低微的小臣的能力是否能达到辅助他统治的地步,而且也错误的估计了国库的储备,不经意间就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周武王姬发剧照
百姓有了怨言,那自然就要反抗,数百年的反抗情绪的积攒,也终于在纣王帝辛这一代爆发了,周武王顺应民意牝鸡司晨,率军起兵讨伐帝辛,最终纣王兵败牧野,身死道消。
上文三点给大家讲述了殷商的兴衰过程,很明显就能看出来,殷商存在的这五百年,纣王帝辛作为末代君主,其在位时间也就仅仅30年左右,而且还使殷商的疆域进一步的扩大了,虽然不排除是透支国力所换来的结果。
但是也不能否认这也算是一个功绩吧?毕竟中丁之后,殷商内部的“九世之乱”就乱了近百年,而且殷商国力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走向了衰败之路,等到了纣王帝辛的手里,就已经不再是强盛的殷商了,所剩的只是一个外强中干的躯壳罢了。
另外,或许大家会拿纣王暴政的事情说事,诚然,暴政确实让纣王不得民心,但是大家别忘了,在殷商时期,那时候的社会可是“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正儿八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那样的条件下,难道你要统治者阶层去和奴隶去讲人权吗?更别提纣王帝辛还是皇室子弟,一个传承了17世31任的最高统治阶层,他会为了一个奴隶而去收敛自己的言行吗?
所以说,殷商的灭亡,其实与纣王帝辛的暴政并没有直接的关联,真正的原因,早在纣王帝辛上任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纣王在这里所起到的作用,顶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加速殷商灭亡”的“导火索”,仅此而已,但是后世的传说,却把亡国的这个“锅”,就这么硬生生的扣在了纣王帝辛的头上,至于其本人,肯定是不愿意背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