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奕的能力显然要高于道光,无论是文治方面,还是武功方面,道光的能力都要稍逊之。道光唯一比奕强的,就是他会演戏,有一个好师傅。但恰恰就是这么一点点的优越,让咸丰赢得了皇位。
道光虽子嗣不少,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活下来的子嗣共有六位:皇四子咸丰、皇五子奕誴、皇六子奕訢、皇七子奕譞、皇八子奕詥和皇九子奕譓。彼时,这六位皇子中,道光最钟意的就是咸丰和奕訢这两位皇子,咸丰“长且贤”,乃是嫡子,也很仁孝;奕訢“天资颖异”,能文能武,虽是庶子,但清代皇位的传承向来是“讲贤不讲嫡”,看中才能,而非嫡庶。
最初,道光在咸丰与奕訢两人之间,是摇摆不定,犹豫不决,不知该立谁为好,咸丰贤,奕訢能,对道光而言,立谁都可以,立谁都与王朝基业无害。
但是,道光最终是选择了才能稍逊一筹的咸丰。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在于咸丰比奕訢更会装,有位好师傅在他背后告诉他怎样才能赢得道光的欢心!
彼时,咸丰的师傅杜受田深知咸丰的才识、谋略皆不敌奕,要想以条陈时政和骑马习武取胜,继而谋取皇位,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此,要想谋得皇位,杜受田认为只能是另辟蹊径,以巧取胜。而在当时,咸丰唯一能胜过奕訢的,就只有孝,只有以仁孝之心取悦于道光,咸丰才有机会赢得这场夺嫡之战。
事实上,杜受田赌对了,最终咸丰就靠着他那精湛的对道光的仁孝的表演,赢得了他的欢心,继承大清皇位。
在当时,杜受田给咸丰的夺嫡计策,就是三个字“使劲哭”。反正无论比武,还是比文,都比不过奕訢,那么还不如不比,以哭来赢得道光的欢心。
比如,某次道光召来咸丰和奕訢问政时,奕訢是慷慨陈词,回答的是条条鞭辟入里。而问及咸丰时,茫然无知的咸丰就照着杜受田所教,是直接跪地痛哭,当道光问及他时,咸丰就又照着杜受田的话,说道:“皇阿玛病得这么重,儿臣哪还有心思管天下政事,只求皇阿玛能早日康复”。道光听到这样至诚至孝的话,那就是只剩下感动,早就把问政之事抛之脑后。
再比如,某日,道光带着诸皇子狩猎,想看看诸皇子的武功如何!这时咸丰又是故伎重施,他深知自己的武功比不过弟弟们,所以又是以哭代武,是一箭不发。而后,当道光问起他时,他又是可怜兮兮的说道:“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大意就是我不忍伤害那些畜生的性命,这实在是有伤天和。道光听到这句话,那就由衷的感动,大笑道:“此真帝者之言!”。
就这样,在咸丰日复一日的表演下,道光深信他是一位性忠纯的皇子,会是一位仁厚的皇帝。由此,咸丰战胜奕訢,成为大清储君,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然,咸丰能力虽比不上奕訢,但从他之后登基施政的表现来看,他也不失是一位好皇帝!
咸丰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早已腐朽不堪的朝政进行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文宗初基,东南糜烂,天下岌岌。朝廷怀恐惧之意而出之以端简,百官慑于大难之骤兴,瞻顾却立”,他重用汉族官员曾国藩、胡林翼等,依靠其训练指挥的团练武装,成功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罢斥了道光朝贪位保荣的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奸臣,继而整顿早已糜烂不堪的官场风气。
但是,咸丰虽有心重整大清江山,但其平凡的才能却不足以支撑他的雄心,正所谓“有心无力”。此时,清朝是内有叛军,外有列强,即使是康熙、雍正再世,也未必能应付得了,更何况是才能低下都咸丰呢!咸丰数十年的励精图治,最终却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这只能说是时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