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为何会在垓下丢弃十万楚军只带八百骑突围?真相悲情

项羽为何会在垓下丢弃十万楚军只带八百骑突围?真相悲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958 更新时间:2024/1/19 10:05:10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虽然是婉约派的代表,但是她的这首《夏日绝句》至今读起来仍然豪气冲天,力透纸背。不过李清照对项羽有点误会,因为项羽不是不肯过江东,而是真没办法过江东。当然,这个误会的产生不怪李清照,只能怪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给项羽安排了一个乌江自刎的结局。

项羽之死其实充满悬疑,这个悬疑从垓下之战就开始了。垓下之战是一场兵力悬殊的决战,项羽的兵力有十万,《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到:“项羽之卒可十万。”刘邦的兵力是多少,史书并未给出具体的数字,但我推测至少应该有八十万。首先韩信的兵力有三十万,《史记·高祖本纪》对此有详细记载:“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其次,刘邦作为韩信的领导,兵力不会少于韩信。而且刘邦只会在兵力数倍于项羽的前提下才敢独立追击项羽,所以推测刘邦的军队至少为四十万。再次,彭越长期在后方游击项羽,且曾攻下项羽二十余座城邑,兵力应该有十万。所以,汉军在垓下投入的总兵力应该至少有八十万,对楚军的兵力是八比一。

即使汉军以多击寡,依项羽的性格和能力又何所惧哉!之前的巨鹿大战与彭城大战,项羽那一次不是以少胜多。特别是彭城大战,项羽带领三万精锐骑兵大破刘邦所率领的五十六万联军,《史记·项羽本纪》写到:“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而垓下之战,虽然项羽被击败且被围困,但兵力至少还有八万,怎么会因为听见“四面楚歌”就带领八百骑兵突围而弃大军不管呢?我说项羽在垓下大战失利后兵力至少还有八万是有根据的,因为《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如果项羽只剩下八百骑兵,灌婴斩首的的这八万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既然项羽至少还有八万兵力,以项羽的性格和能力怎么会因为听到四面楚歌就心理崩溃,然后自己带着八百骑兵突围,任由这群龙无首的八万楚军将士被灌婴宰割?显然司马迁记载的内容不符合情理。

项羽不是一个小肚鸡肠而不识大体之人。项羽对齐国田氏兄弟有很大的怨恨,一方面是齐国田氏兄弟不肯发兵助项梁,造成项梁兵败被杀。史书记载“田荣者,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以故不封。”“章邯果败杀项梁,破楚兵,楚兵东走,而章邯渡河围赵於钜鹿。项羽往救赵,由此怨田荣。”另一方面是田荣与田横两兄弟老在西楚的东边给项羽搞事情。就是这样的关系,当韩信攻打齐国时,项羽仍然派龙且救援齐国。《史记·田儋列传》写到:“楚使龙且救齐,齐王与合军高密。”项羽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在整体军事战略上他并没有以私废公。由此可见,项羽连齐国田氏这样的冤家都不愿意抛弃,又怎么会抛弃八万楚军将士?所以,项羽根本就没有带八百骑兵突围!

如果项羽没有带八百骑兵突围,那就不会有后来的乌江自刎。纳尼!难道项羽不是在乌江自刎而死的?恭喜你,答对了!首先,我们来看看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是怎样安排项羽乌江自刎的。“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突围后先是迷路,后是被骗,最后到了东城。然后在东城给他的属下表演了斩将,刈旗的好戏,还用眼神吓退了赤泉侯杨喜。大家要知道垓下在今天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城在今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境内。项羽这一南撤,用今天最短的公路里程数统计,项羽也跑了近150公里,真可谓人疲马乏。

然后项羽对他的属下说了一句话:“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在这一句话后,司马迁突然毫无征兆地把镜头对准了乌江边,项羽就突然出现在了乌江边上。同时出现的还有乌江亭长和那艘小船。我们要知道乌江在今天安徽和县,从定远县到和县,今天最短的公路距离也有160多公里,请问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司马迁什么都没有说,他要不无话可说,要不就做了剪辑。

项羽到了乌江边上本来就是要准备渡乌江,《史记·项羽本纪》写到“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但是在乌江亭长一番话后,项羽就放弃渡江了,这个剧情反转也太大了吧!如果按照司马迁所描述,项羽丢弃大军不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杀到了乌江边上,结果突然顿悟而自杀,这个剧情实在太脑残!如果你信了,说明你偶像剧看多了。更奇葩的事情出现了,按照《史记·项羽本纪》所记载,项羽向南突围时只有八百骑,但是按照《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所记载,此时乌江边上的项羽又有了一万二千人。“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从这段史料可看出,项羽死后灌婴还俘虏了楚军左右司马和楚卒一万二千人。这个事件与场景是连续的,这一万二千人只可能出现在项羽自刎的乌江边上。

更有意思的是整部《史记》提到项羽是在乌江自刎的内容仅出现在了《史记·项羽本纪》中,其他所有章节内容均未提到项羽乌江自刎一事。而且就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章,司马迁对项羽死亡地点也发生了自相矛盾。他在此章最后写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中最后又点出项羽是死在东城。但大家容易被前面项羽乌江自刎的悲壮所吸引,往往没注意这一点。所以,综上所述,项羽肯定没死在乌江,更谈不上自刎!

东城,这个地名在《史记》中出现的次数远超乌江。特别是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东城出现的频率堪比《亮剑》中的“平安县城”。项羽其实就是死在东城,不是自刎,而是力战而死。因为篇幅有限,我把司马迁留在《史记》中的证据做个简略的展示: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史记·项羽本纪》:“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吴房侯,以郎中骑将汉王元年从起下邽,击阳夏,以都尉斩项羽,有功,侯,七百户。”“赤泉侯,以郎中骑汉王二年从起杜,属淮阴,后属灌婴共斩项羽,侯,千九百户。”以上的材料都说明项羽最后死在东城,而且是力战而死,不然史料中不会出现“追杀项羽东城”、“共斩项籍”、“斩项羽”等字眼。说实话,垓下之战,项羽只是失利,损失兵力并不多,十万大军元气尚在。东城决战,才是决定楚汉命运的最后一战。

真实的历史场景应该是:项羽垓下之战失利被困后,带领全体楚军将士向南突围,且战且退。汉军大军尾随攻击,并不断修补包围圈,其中灌婴所部一马当先。当项羽率领楚军达到东城时,已经人疲马乏,却又被汉军再次死死包围,项羽决定带领全军死战。在激烈的战斗中楚军被人数众多的汉军斩首了八万人。但是项羽和身边仅剩的万余士兵并没有放弃战斗,决心与汉军血战到底。就在此时,项羽被吕马童认出,吕马童高呼:“那个人是项王,项王在那边。”汉军将士在此起彼伏的“杀项羽者封万户侯”、“斩项羽者封王”的巨大声浪下,全部都朝项羽方向奔去,全部家伙都朝着项羽身上招呼。项羽再厉害,他也是人,而不是神,所以最后在汉军包围中力战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项王死后,汉军出示项王的头颅,楚军最后剩下的一万余将士顿失斗志,痛哭不已,被迫向灌婴投降。所以才有灌婴“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一说。因此,项羽不是不肯过江东,而是他根本没有机会走到乌江边上。

为什么项羽之前能以少胜多,而这次却不能让历史重演?此一时彼一时也!第一点,当年刘邦虽然五十六万输给了项羽的三万,但那个时候刘邦所领导的是诸侯联军,说穿了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而这个时候刘邦所率领的汉军,战斗力已经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得到了质的飞越,不可同日而语。第二点,韩信的加入。这点不用多说,中国人都知道。第三点,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楚军断粮已久,基本上是饿着肚子和汉军开战。对于楚军粮食问题,《史记·项羽本纪》清楚明白地写到:“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楚军人数比汉军少,吃得没汉军饱,再结合前面两点,被汉军斩首八万已经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所以,项羽这次不能让历史重演,而只能奋英雄怒,力战至死!

乌江自刎只是司马迁的文学遐想,并非历史真相。班固评价司马迁:“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钱钟书更是直言不讳地说:“古史记言,大半出于想当然,司马迁善设身处地,代作喉舌而已。”至于司马迁笔下项羽在乌江的最后一战,其实是项羽在东城力战而死的最后写照:“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这样的项羽才是人,这样的项羽才是英雄,这样的结局才更悲壮。如果让这样的英雄真的过了乌江,后面可能还真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更多文章

  • 马超的遗书中为什么称曹操为孟德,不称呼曹贼?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马超曹贼,曹操与马超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曹操与马超的故事

    马超是东汉名将马援之后,是名门望族,人家是官了好几代,自小也是很有教养滴,轻易也不会爆粗口,实是曹操送其父兄去侍奉先帝,气极所至。当岁月流逝,人之将死,名利看淡,买了机票,马上要西天旅行,去黄泉那个地方见家人,才知道死亡才是永恒,一切人都得有死那一天,原来自己是可以与家人团聚滴,自然把原先因家人的死

  • 韩信用兵如神,1万军队就敢打20万敌军,关键还打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信用兵有多精准,韩信用兵真的厉害吗,韩信用兵能力

    韩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其在楚汉相争中的作用非常巨大,要不是韩信最后帮助刘邦攻打项羽,恐怕刘邦最后是战胜不了实力强大的项羽的。韩信在用兵方面神出鬼没,在那个时代是无敌的存在,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韩信用兵多多益善。韩信在大兵团作战和奇袭作战,还有整体的军事战略计划方面都在同时期军事将领中出类拔萃

  • 难怪诸葛亮死后,刘禅查他家底后会大怒,换做谁看了也受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大怒,诸葛亮死后刘禅做了哪些事,诸葛亮死后刘禅是怎么对待的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决定性战役时,用错了人,让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镇守街亭,马谡失街亭被斩后,第一次北伐失败。接着,诸葛亮连续五次北伐,曹魏这边,每每派出司马懿,都能化险为夷。就在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因为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中。这第五次北伐,也一样失败。诸葛亮死后,还发挥

  • 马超明知马腾是曹操的人质,为何他还敢联合韩遂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马超与韩遂,马超和韩遂有什么关系,韩遂和马腾的关系

    马超战败后,他迅速兼并陇上诸郡县,汉中的张鲁也派出将领杨昂来帮助马超,再加上马超自己的声望,他迅速集结了一万多人,攻占了凉州刺史韦康所在的冀城。然而韦康并不愿意效忠于马超,于是派出阎温秘密出城,向夏侯渊求救,只可惜阎温还未跑出地界线,就被马超发现并派兵追上。马超希望阎温能帮助他攻下冀城,但阎温并不畏

  • 飞将军李广这么厉害,为何到死都没有被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广最后封侯了吗,李广封侯失败的原因,李广不能封侯的三个原因

    第一,李广政治眼光短浅。在七国之乱爆发时,李广跟着周亚夫一起出征,本来已经立下汗马功劳,回去之后说不定就可以封侯了,但李广却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他接受了梁王的封赏。七国之乱本来就是中央和地方你死我活的斗争,在这种敏感时期,竟然接受敌人的封赏,可以说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行为。所以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汉景帝并

  • 马超如此勇猛之人,为何没有为蜀汉立下什么功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蜀汉马超实力排行,马超在蜀汉排名多少,马超对蜀汉的贡献

    想必大家伙都知道“前表吕布,后表马超”这句话吧!吕布乃是三国第一猛将,而马超则是和吕布齐名,以此说明马超也是三国的猛将。实际上,马超不仅仅只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更是一位有勇有谋的统帅。马超曾在潼关之战中略施了一条小计,便差一点将曹操斩杀。由此咱们不难看得出来,马超绝对乃是一名非常完美的将领。不过让

  • 马超张飞对决200回合后,马超为何用铜锤砸张飞?原因很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马超跟张飞谁更厉害,马超与张飞的绝招,马超和张飞谁的武力值更高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马超和张飞斗都是五虎上将。猛张飞历来与关羽被人誉为万人敌,而锦马超则是西凉的神威天将军。后来在关羽准备挑战马超的时候,诸葛亮给关羽回的心中,也证实了马超果然是一员猛将。但是根据三国演义一书的描写,到底锦马超和猛张飞谁的实力更胜一筹?书中原本已有答案,只是可惜我们一直都在忽略最重要

  • 项羽使用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当上了西楚霸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项羽是如何当上西楚霸王的,项羽建立的西楚王朝,三十六计与项羽有关的是哪些

    三十六计中的借尸还魂最早的出处是元代的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其含义就如同字面上的理解一样,是一个神话传说故事,但是在三十六计中,借尸还魂的意思更加复杂,复杂程度小编也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随便去网上搜索,结果一看就知道。那么今天小编就来带广大网友一起来了解下当初项羽是怎么借尸还魂,是怎么借的尸,

  • 马超为什么不发兵救败走麦城的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超和关羽生死相搏的话谁会赢,马超能打过关羽吗,关羽败走麦城时张飞为什么不来救

    公元219年,吕蒙与陆逊精心策划了一个死局,关羽必然在临沮被俘,无处可逃。先看大势:公元217年,刘备率大军北上与曹操战于汉中,直到219年才取得惨胜,这导致汉中以南,荆州以西兵力空虚;紧接着,219年关羽率军北上发动襄樊之战,又导致荆州本地兵力空虚,门户洞开。对荆州念念不忘的孙权感到,收回荆州的历

  • 韩信能出川而诸葛亮出不了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当年韩信能够率军出川,打败项羽,最终帮助刘邦统一全国。而诸葛亮尽管前后经历了五次北伐,可最终的结果是,他不但没能统一全国,甚至连出川往前挺进一步都没能做到。同样是从四川出发向中原进军,为何韩信能够成功,诸葛亮没能成功呢?韩信之所以能够出川,完全是出其不意。当刘邦被项羽封在偏远的汉中的时候,刘邦在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