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国的演技真的太好了,在海瑞进谏之后,他撇下嘴角说自己知道的太晚了,现在没办法了。后悔、委屈、孤独都在他的嘴角展露无遗。记得前面嘉靖说过自己年少丧父,还没什么兄弟,只能把身边的奴才当成家人。但是又在皇帝的位子上,身边人带着尊带着敬带着畏惧的感情始终和亲情不一样。可能他修仙,远离朝政的“自闭”和总把国库的钱当成自己的钱的这种“自私”多多少少有些为自己找补。总之,他没能在其位谋其事,也没能居安而思危。海瑞则是极其无私,散发自己所有的光芒和力量想为万民谋事,但是却辜负了自己家里人。
海瑞总是强调“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以说明朝治国之本是“民”。历朝历代多数的治国之本皆是这个。说是治国之本,其实就是封建君权的总结,就是一个故事。故事信之则有,不信则无。作为这个故事的践行者,皇帝需要对此有信念感,才能让自己的臣子乃至万民相信。
治国是一项合作,大家的心往一处想,劲儿才能往一处使,大概就是这么简单一个道理。所以从小皇帝就要学习四书五经,群臣也是参加了考试考过这一套说辞才能进入朝廷与皇帝合作。私以为嘉靖的问题就是他不相信这个故事。他信“无为而治”。但是他也太相信了。汉文帝说自己“无为而治”,但也亲民爱民,所以相当于是言行不一,却在用身体践行“民为重”的治国真理。嘉靖就是什么都不管,再用这套说辞来粉饰自己的“无为”。
说到底,他的这一套故事不适合管理这个国家。他的“实践”或是对祖宗先辈的挑战失败了。但封建制度之下,因为一个人的失败就能带来整个王朝的失败,甚至是整个华夏民族从那时候起就开始走下坡路,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缓过来。我在想君是什么,或者皇室是什么,他们相当于人的心脏,统一调配身体的营养输送给各处,是资源的再分配者。现在的每个政体都有一套自己的资源再分配宣言,类似厨子都说自己这么炒菜更好吃。但是对于菜来说,只有被炒的份儿。所以我不是很在乎阵营和主义,只希望在其位者谋其事,能对自己的故事有信念感,并把这套信念感传送下来,便可安居乐业。嘉靖和嘉靖一朝的臣子都以为自己是资源的收集者,轻视了身体其他部分的作用。一搔一痒,一病一痛,王朝之体摇摇欲坠。
想起前段时间刚完结的权游,当时看的时候觉得架构宏大,波云诡谲,现在看来只不过相当于几个国家争夺权力,真正的权力的游戏还远远没有开始。权力便是集中并分配资源的力量,权游也只是刚把这权力换了主。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让我回忆起来之前看的《明朝那些事儿》,一代一代臣子崛起倒下,在权力的漩涡里被卷着走,觉得又精彩又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