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的识人术:这七道题,都是考验,通过一个,就会被重用

诸葛亮的识人术:这七道题,都是考验,通过一个,就会被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585 更新时间:2024/3/3 14:41:10

也就是说,被诸葛亮重用或赏识的人才,都出自这里。因为诸葛亮为筛选人才,专门设置了七道考题为考验,能通过一个便会被重用。下面结合着事例,看下到底是哪七道考题。

其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这句话重点在“是非”这两个字,因为诸葛亮这里,都是家国天下层次。故而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就是说:被考察之人,其是非观,必须是要以蜀汉为重,以蜀汉的利益为出发点。具体例子,便是邓芝!

邓芝本事东汉名将邓禹之后。刘备占据益州后,发掘出来了他,成为广汉太守。但跟诸葛亮的关系,最初很一般。公元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蜀汉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邓芝主动找到诸葛亮,坦言道:“如今的皇上岁数还小,但局面却很危机,我们应尽快调整跟东吴的关系,重孙刘联盟。”诸葛亮二话没说,就指定邓芝出使东吴,去完成这个任务。

由此邓芝在蜀汉内开始了升跃,并在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出任中监军,同赵云一起兵出箕谷。显然,邓芝进入到了诸葛亮的核心圈了。而参考他的发迹,正是因邓芝出色完成了这第一道考题。

其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这个重点考察的应是文人或智谋之士们随机应变的能力。经典的例子便是秦宓

秦宓是文人狂士,刘备发起夷陵之战前,武将中赵云阻止,文臣里他反对。对赵云,刘备绝不为难,对秦宓刘备可就动了杀心,亏得诸葛亮求情,这才保下了秦宓。

但秦宓敢跟刘备顶牛,指出刘备错误,却给诸葛亮留下了深刻印象。故而当孙刘联盟重启,孙权派舌辨牛人张温为特使,前来蜀汉时,诸葛亮就让秦宓,来对付东吴特使张温。

由此发生了三国中著名的一次嘴炮大战。张温问:天有脚吗……天有脑袋吗……天有姓名吗等等刁钻问题,都被秦宓一一妙答过去,让张温赞佩非常。

其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这道考题,是诸葛亮为封疆大吏等有实权人物布置的。最著名的却是个失败案例。《三国演义》中,刘备取西川时庞统遇难,急调诸葛亮入川,暗示让关羽镇守荆州。这时,诸葛亮便出了这类题,问关羽:面对曹操和孙权,怎样才能保住荆州?

关羽答案是:曹操来了,我揍曹操,孙权来了,我打孙权。诸葛亮当时就后悔了,因为关羽答错了。但碍于是刘备指定,只得劝告: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可惜,关羽最终还是“大意失了荆州”。

至于历史中的实例则更是著名,就是马谡!马谡一直跟着诸葛亮,被诸葛亮当成接班人培养,必然诸葛亮经常出这类题考马谡。比如,诸葛亮南征时,马谡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等。可惜马谡说得好,却做不好!搞出了失街亭,最终被诸葛亮挥泪斩首了。

所以,千万不要只听一面之词,更要注重实地考察,看看被考察人,到底是不是如赵括或马谡这类,只会耍嘴皮子的把式。不然,损失可就大了!

其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马谡失街亭,虽使马谡被杀,同时也让诸葛亮发掘出了一位,不识字的将才,这就是蜀汉后期,重量级的大将:王平!在马谡兵败逃跑后,在如此巨大的祸难面前,王平临危不惧,率领一千多人,吓阻住了曹魏名将张郃进攻的脚步。

随后王平从容收拢逃亡兵士回归。由此,王平进入到了诸葛亮的圈内,斩杀马谡,提拔王平。这次诸葛亮没看走眼,王平在蜀汉后期,堪称是蜀汉不可逾越的一道屏障,尤其是大败曹爽,保住汉中那一战,王平是首功!

其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所谓酒后吐真言,这个考题在如今,依然被采用,毕竟酒后除了吐真言外,还有一个“酒后乱性”的大问题。所以一位酒醉后,依然能保有节操的人,其定力是可想而知的。受到重用,那是理所应当。

至于诸葛亮这方面的例子,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张飞大战严颜时,得知张飞还是醉酒后,反其道而行之,亲自给张飞送来美酒,里面却用蜡丸包着一张纸条,上书:酒能败事,亦能成事。张飞得意非常,还是诸葛亮懂我。最终张飞用酒醉这种办法,骗出严颜,取得了胜利。

其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所谓,手莫伸,伸手必被擒。虽说人都是追逐利益的,但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论是谁,只要见利忘义,最终无不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那些手握权力的人,几乎无不因此最终惹祸上身,输得更惨!

所以,诸葛亮这第六条,就不举例了只说一句:廉才能生威!有了威,才能履行职责,成就自己的人生高度。

其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所谓人无信不立!至于诸葛亮的例子,其实就是他劝刘备杀刘封

刘封拒绝援助关羽,致使关羽兵败荆州被杀,造成了蜀汉不可挽回的损失。虽刘封有诸多理由,可他身为刘备义子,却辜负了刘备对他的期望,这就失去了做人的信誉。并间接证明了,刘封心里藏着小算盘呢。

故而诸葛亮用刘备百年后,无人能制约刘封,恐引起“帝位之争”劝刘备杀之,完全是出于公心,是刘封咎由自取,失去了做人的信誉,纯属咎由自取。

更多文章

  • 母亲去世后,徐庶已再无牵挂,为何他却没有选择回到刘备的身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小说中,徐庶是因母亲写信给他,才无奈辞别刘备,但其实那封书信是擅长书法的程昱模仿徐母的笔迹所写。徐母得知徐庶因为她而离开刘备后,便斥责了他一顿,并选择了自尽。按理说,母亲去世后,徐庶已经再无牵挂了,可是他却没有选择回到刘备的身边,而是留在了曹营。那么,徐庶的能力有多强,为何不愿再归刘备呢?在小

  • 刘备死前千叮咛万嘱咐,诸葛亮不相信,之后损失惨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死前和诸葛亮说的话,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刘备在死前对诸葛亮说了什么

    刘备所说的这件事,正是不能够重用马谡。刘备走后刘禅继位,诸葛亮官拜蜀汉的相国。诸葛亮为了完成先住刘备的遗志,便率领着蜀汉大军进攻魏国的属地。第一次北伐期间,蜀汉大军一路高歌猛进,凭借着诸葛的奇谋,前期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当魏国的曹睿得知前方战事后,便派出魏国第一大将,张郃率兵来援。据《三国志》中记载,

  • 刘备打仗为何从不带上诸葛亮?分析原因后,感叹刘备识人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攻打吴国诸葛亮为何不帮刘备,刘备的识人能力,刘备识人用人之道

    刘备在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后说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如鱼得水”正是后世对两人君臣关系最高的称赞。不过两人的关系真如世人说的那样亲密吗?但翻开史书,刘备生前带兵打仗时,诸葛亮没有带在身边,他也没有单独领兵的记录,《三国志》记载:“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是很优秀吗?为何刘

  •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什么打不了胜仗?姜维八个字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打姜维,姜维刘备,刘备死后诸葛亮又活了多少年

    刘备去世以后,阿斗也就成为了诸葛亮接下来需要辅佐的人。然而阿斗并不是一个聪明人,在阿斗小时候时刘备心怀天下,所以经常是南征北战,也无心教育自己的儿子。同时阿斗也不像其他的皇子一般,整天跟随自己的父亲四处征战,而他又不懂事,所以导致他从小童年就是颠沛流离的生活。再加上当年阿斗流落战场,要不是因为赵云的

  • 刘备造了八口宝剑,分给五虎上将,为何说两人没有分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八口剑都赏赐谁,刘备五虎谁的功劳最大,刘备的宝剑

    刘备的战剑首先刘备自己称了帝,自己肯定也拥有一把宝剑。当然除了自己,刘备也给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分了一把宝剑。自己的三个儿子与自己血脉相连,如今自己称了帝,自然也不会怠慢自己的家人。所以由亲情上来说,三位儿子也一定会有宝剑。其次就是刘备的两位兄弟——关羽和张飞。关羽和张飞和刘备的情谊自然不用多说,自他

  • 刘备身边地位最高的臣子,不是诸葛亮,更不是关羽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张飞刘备厉害吗,刘备身边最厉害的将领,刘备和关羽张飞谁的关系最好

    相信不管看没看过《三国演义》,这桃园结义大家是都很清楚的,刘关张三兄弟的故事流传至今是完全有道理的。但是要知道在正史之中,这刘关张三人并非在桃园结过义兄弟,只是相互之间十分亲密,亲到睡觉都必须在一个床铺之上。关羽张飞二人之于刘备可谓是无可或缺的,他们陪着刘备投靠过公孙瓒,也和刘备一起讨伐过黄巾军。在

  • 楚汉之争时期,虞姬究竟是什么人,她与项羽之间有何纠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虞姬与项羽,历史上有项羽和虞姬吗,项羽老婆虞姬个人资料

    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项羽临死都在顾念虞姬虞姬奈若何,项羽这个爱美人也爱江山的大将军,在情感方面更有真实性。一方面项羽想要摧毁秦国势力,但另一方面在战术上项羽并没有小觑秦军,项羽还是非常重视秦人威胁的。项羽分封了降将在原来的领地为领导者,比起刘邦来更有人情味,通过渗透的方式逐步管理,试图安抚降服人的民

  • 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除了程昱以外,还有一人看破不说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在发动赤壁之战之前,可以说是做足了充足的准备,实力是大大的增强,北方都已经被曹操平定,收归了很多其他的队伍,有袁绍、吕布、张绣、刘表,曹操的军事实力是空前的强大,也使得当时东吴的大都督周瑜使用了一连串的计谋来对付曹操。曹操的为人,一生精明狡诈,聪明程度异于常人,按理说想要骗过曹操不是很容易的一件

  • 汉献帝退位后,一直安然无恙,可刘备为何要为他发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刘备却在公元221年,在刘协还在世的情况下,就为他举行了一场规格极高的葬礼。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公元221年初,曹丕在经过相关的部署与准备工作下,成功逼迫刘协退位、籍此成为了一名统治者。当时有传言称刘协在这过程中已经被其所杀害,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刘备便为他举

  • 刘邦为什么后悔杀了韩信 现在就告诉你,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邦为何杀韩信,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完整版,历史上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

    刘邦其实并不嗜杀。早年的时候,他对人才其实是非常宽容的。尽管他嘴里骂骂咧咧,但是他从来没有拒绝过人才,也很少杀人。也正是因为他有这样一副胸怀和性格,天下的人才,才会背弃项羽等诸侯,集中到他这里。大家都知道刘邦这个人不会自以为是,刘邦这个人唯才是举,刘邦这个人能容忍,连仇人都能容忍,所以大家都赶来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