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杨广去世后,萧皇后的最终下场如何?

隋炀帝杨广去世后,萧皇后的最终下场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695 更新时间:2024/1/21 16:10:14

自古以来,红颜多薄命,在封建时代,有很多的女子被掩盖在历史的尘埃之下,而有些女子的名字则被记载下来。其中就有一位萧皇后,她是隋朝炀帝杨广的皇后。

纵观萧皇后的一生,命途多舛,那么在隋炀帝宇文化及杀掉之后,萧皇后去了哪里?他的最终下场又如何呢?

萧皇后的出身非常的高贵,可惜的是她在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时间里面出生,萧皇后出生在江南,父亲是西梁的孝明帝,母亲是张皇后。

按理说这样一位嫡女肯定会受到宠爱,可是在萧皇后出生之后,她就被叔叔收养了,不是因为孝明帝养不起这位女儿,是因为当时的江南认为二月出生的孩子不吉利。

对于普通百姓人家倒也没什么,可是萧皇后出生在皇家。

如果不出现意外的话,萧皇后将在自己的叔叔家长大,可惜的是叔叔一家一年后就去世了,萧皇后又被自己的舅舅收养,当时的舅舅家虽然是皇亲,但是家境贫寒,萧皇后在这里也需要干一些家务活。

萧皇后嫁给杨广也有点戏剧性,当时的杨坚独孤伽罗给杨广找对象,就在梁国皇室中寻找,可是一看什么生辰八字,都不合,双方也都不太满意。

于是萧皇后被从舅舅家接了回来,经过测算之后,发现萧皇后和杨广非常的合适,至此萧皇后成为了杨广的晋王妃,并且一直陪伴着杨广,直到他去世。

杨广和萧皇后在一起的时间里面,非常的恩爱,后来他们有了三个儿子一位女儿,这让萧皇后非常的高兴,当萧皇后直到杨广想夺位的时候,她充分当起了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那个时候萧皇后对自己的婆婆和公公非常的孝顺,这让独孤伽罗对她也十分的有好感,不仅如此,小时候的经历使得萧皇后身上有了一技之长,医术,虽然谈不上十分的高明,但也是她的一个加分项。

公元六百零四年,隋文帝杨坚驾崩,杨广当上了皇帝,而萧皇后也正式从太子妃成为了皇后,从此母仪天下。

在我们的认知当中,基本上都会觉得杨广是一个暴君,可是对于萧皇后,杨广却非常的疼爱,尽管有时候萧皇后总是在她耳边唠叨,劝他多做好事,虽然杨广很烦,但也从来没有把萧皇后怎么着过。

在杨广当皇帝的那些岁月中,杨广带领着萧皇后走遍了大江南北,在三征高句丽失败之后,萧皇后随着杨广三下江都,开始了躲避的生活,确实是躲避。

当时的杨广经历了突厥人的雁门之围,内心非常的不安,他想回到江都,这个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只有在这里,杨广才能睡得安稳,为此他特地让宇文化及来保护他。

公元六百一十八年,宇文化及除掉了杨广。皇帝都死了,谁还会在乎一个女人呢,况且还带着几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萧皇后在宇文化及的乱军当中四处躲避,后来宇文化及战败,河北的窦建德把萧皇后接了过去。窦建德是一个好人,虽然他最后失败了,可他就是一个好人。

在窦建德这里,萧皇后和子女们终于可以吃上一顿饱饭了,当时身在突厥的义成公主听到了萧皇后的消息后,就把萧皇后接到了突厥,义成公主是杨广的妹妹,和萧皇后的关系非常的“好”。

在东突厥的部落中,萧皇后过着人在屋檐下的生活,那种酸楚也许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感受的到吧。

公元六百三十年,李世民率领着大军灭掉了东突厥,把萧皇后接了回来,如果按照辈分的话,萧皇后是李世民的婶婶。

从江都事变到被李世民接回,萧皇后辗转了十二年的时间,在这十二年的时间里面,她的生活比小时候还要辛苦,其中更多的则是心酸。

乱世之下,一个弱女子就算曾经贵为皇后又能怎么样呢。

可能李世民也觉得很亏欠自己这位婶婶,所以对她礼遇有加,只要是萧皇后提出来的要求,李世民一概满足。萧皇后就这样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后的十七年。

纵观萧皇后的一生,小时候没有父母的疼爱,长大后离开自己的家乡,嫁给了杨广,开始了皇家的夺权斗争,在后来杨广去世,她开始了人生中最黑暗的岁月。

至于最后在唐朝生活的那十七年的时间,我不知道萧皇后过得开心不开心,我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刻,萧皇后会想起曾经的往事吧。最后送给大家半句话,往事不堪回首。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深爱此女,她却在婚后与和尚私通,高宗继位后赐她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太宗最宠爱的女人,唐太宗最宠爱的四个公主,唐太宗最喜欢的妃子

    高阳公主生性活泼,在许多性格方面都与她的父皇李世民很像。因此她虽然是一位庶出的公主,但获得的恩宠却丝毫不亚于太宗那些嫡出的公主。高阳公主成年后,唐太宗安排她下嫁给一代名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房遗爱长得高大威猛,一表人才,是当时长安城里著名的“高富帅”,所以这也算是太宗为爱女精挑细选的夫婿。婚后最初一

  • 玄武门之变时,箭术一流的齐王为何连着三箭都射不中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是如何取胜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啥会赢

    唐朝建立后,李渊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二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李家父子齐心协力推翻隋朝,李建成主内,李世民主外,唐王朝终于建立,由于秦王李世民常年指挥作战,手握唐朝兵权,而李世民又绝非等闲之辈,他与李建成的斗争从唐王朝建立后就越来越明显。终于,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

  • 王皇后家世显赫,却被武则天取而代之,她使用了哪些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是怎么杀王皇后的,历史上的武则天和王皇后,王皇后和武则天谁厉害

    王皇后剧照王皇后如此显赫的家世背景,即便李氏皇家也得留三分薄面,但王皇后在与武则天的皇后争夺战中竟然一败涂地!这件事在历史中分量很重,史称“废王立武”。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过,这件事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武则天登基为帝。“废王立武”已不仅仅是皇帝后宫的是是非非,而成为了皇帝与士族之间权力的争夺;成

  • 唐朝一女乞丐,被大将军纳为爱妾,皇帝得知后:入宫陪朕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纳小妾,唐朝正二品大将军,唐朝平民纳妾的规则

    张红红的名字听起来很像是一个小家碧玉,其实她的出身很惨。张红红生活在唐代宗年间,家里非常穷困,为了生活张红红和父亲一起来到京城长安,父女二人在长安的街头,一边卖唱一边要饭,是一个以歌喉糊口的女乞丐。如果找这样下去,张红红和父亲要么要不到饭饿死,要么像《水浒传》里面的金翠莲一样被土豪抢夺,成为金丝雀。

  • 这3位隋唐顶尖猛将,都不在李世民麾下,若得其一早就统一天下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四大猛将,李世民时期的唐朝大将都有谁,李世民有哪些厉害的武将

    王朝更迭中很多人都喜爱隋唐之争。 当时隋朝虽已是强弩之末,但却发动了有力的一击,面对隋朝濒死之苦,唐朝高祖李渊带着儿子李世民积极应战。李世民作为“天策大将”,有一颗杀气腾腾、血肉之心。 他为贤下士、纳谌入流吸引了大批人才,为父亲李唐夺回隋江山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隋唐交替的时候有三位顶级上将,可惜这

  • 原创帝国的陨落:为了西晋昙花一现?实际上司马炎也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炎和西晋的关系,司马炎与西晋历史,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

    而历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奠基,司马炎才最终称帝的西晋帝国明显属于后一种。一、西晋开国的畸形政治局面两种模式的优劣也十分明显。一种模式的优势是可以取得一个相对团结、清明的政治局面,但劣势是反对的人很多,要成功很难。第二种模式恰恰相反,在获得了权力之后,走个形式相对容易,但劣势也十分明显,如

  • 德国4000万价格出售唐朝67000件文物,但是中国却一件都没有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顶级文物图片,唐朝5大国宝级文物,唐代十大珍贵文物

    这艘船但是被一位德国的人发现了,根据他的人说,是当时有一位人给德国的这位作指导,就是这样,德国的这位商人把自己的商场给卖掉了,局势为了找到当时失落的这一艘船。当时的时候为什么中国的人不去打捞呢,是因为那个时候大家的经历都想到怎么去挽救这样的损失,都没有心思去打捞,就算是打捞当时中国的技术还是很落后的

  • 历史上谋权篡位的人很多,为何唯独晋朝司马氏被后世很多人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氏篡位立晋的过程,司马氏篡位的真实历史,司马氏为啥要篡位

    但是到了现在很多的在当时被认为是奸臣的都被认为不是,比如新朝王莽,大部分都认为他其实并不是什么大奸之人,他的王朝之所以会那么快的灭亡,不在于他有多昏也不在于他有多暴,只是他的那些改革操之过急,引起那些王公贵族的反弹罢了。再不如曹操,我想不用多说现在很多都很喜欢曹操,都认为他代汉是正确甚至希望他能统一

  • 历史上的狄仁杰是怎样的人?与武则天有染是否属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狄仁杰与武则天的关系,武则天和狄仁杰有何关系,武则天秘史狄仁杰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狄仁杰出身太原狄氏,是少数民族的后裔。早年以明经及第,之后就沉浮宦海,一生中多次起落,在京在地方都担任过多个官职。他颇明法律,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 封建王朝历来的因果关系:家乱则国祸,那么八王之乱怪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八王之乱形成的影响,史书记载八王之乱,平定八王之乱原因

    公元三世纪末到公元四世纪初,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是中古史上之一大变局,直接导致初生的西晋政权灭亡,间接影响中国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格局。西晋宗室诸王在在赤膊上阵争权夺利中各自引进匈奴、鲜卑等外援为助力,本想着驱狼吞虎,没想成引狼入室,从此开启外族势力长期留驻汉族祖地——中原、关中等地区的民族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