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左宗棠逝世后,李鸿章送了一副挽联,左宗棠家人看后松了一口气

左宗棠逝世后,李鸿章送了一副挽联,左宗棠家人看后松了一口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867 更新时间:2024/1/25 21:23:44

我国清朝末期朝廷昏庸黑暗,慈禧太后时常任性办事,在她六十岁时,为了过好自己的六十岁生日,不惜耗空国库也要修建颐和园,哪怕当时已经有了日本入侵的威胁,她也不放弃这些表面工程,使得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和张之洞的汉阳铁厂这些真正对国家社稷有利的东西却没有资金支撑。

虽然清朝当时的政治趋向愈发沉重,但是也有很多英明的大臣还在苦苦支撑着黑暗的朝廷,他们都是真正为国家百姓考虑的人,就比如说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还有一个大臣名为左宗棠,他和前面三位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关于左宗棠,可以说他就是一位民族英雄。

左宗棠少年有大志,仕途一波三折,所做所为皆是真切为国考虑

左宗棠在1812年出生于湖南,从小就天资聪颖,并怀揣大志,可以说是年少就有着宏伟的志向,在他四岁时,就跟随着父亲去了长沙读书,15岁时也就是道光七年,他就中了长沙府试的第二名,不幸的是,他的母亲也正是在这一年病重,左宗棠因此放弃了院试。

没过多久,其母亲就因病而逝,在为母亲守孝期间,他读了很多书,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历史、地理、军事、水利等等,这些书为他后来的发展都提供了很大的作用,1829年起他就一直在阅读这些书籍,以后的很多决策也是依靠了此时的知识积累。

1830年,左宗棠的父亲去世,在丁父忧期间他拜访了学者和实务派官员贺长龄,左宗棠得到了国士的礼仪接待,过了一年,左宗棠进入了城南书院读书,贺熙龄也就是贺长龄的弟弟,他成为了左宗棠的老师,对自己的这个学生,他报以很高的评价,也正是在这一年,左宗棠又进入了湘水校经堂上学,他平日里勤奋努力,在一年的考试中七次位列第一名。

不过在后来的生涯中,左宗棠却多次落第,在1832年到1838年这六年里,左宗棠落第三次,在1835年他考中湖南省第十五名,却因为超额最终仅为"誉录",左宗棠不甘心屈就,于是就弃官返乡了,在家乡的这段时间,左宗棠为了养家糊口去做了家教,在这段时间里,他依然潜心研究学术。

1848年左宗棠因发大水而救济乡邻。他心里装着的都是百姓,也是在这一年,胡林翼林则徐推荐了左宗棠,虽然左宗棠最终有事没有赴任,但是林则徐记住了他,过了两年,林则徐约左宗棠在长沙相见,他们彻夜长谈,谈及政治局势、古今历史等等,林则徐夸赞左宗棠是"绝世奇才"。

1852年太平天国军队围困长沙,左宗棠接受了巡抚张亮基之聘,开始保卫大清之路,左宗棠的决策全数正确,他分析了战场局势,排兵布阵,最终使得在此僵持三个月的太平军撤兵,他的一生功名也从此开始。

后来的左宗棠职务一路升迁,在他任职期间,为天下百姓做了许多事情,在带兵打仗、施政布财方面也颇有成就,他一生清廉为官,最著名之事便是收复新疆,当然他的功绩不止于此,但已是很多人的遥望不可及了。

同为晚清名臣,为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但同时也是死对头

清朝还有一位名臣,很多人肯定也都听说过他的名号,此人就是李鸿章,他创办的北洋水师在当时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他也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他深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要想清朝强大,就要把硬实力发展起来。

在他的一生当中,和左宗棠有不少重合的地方,比如他们都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也都参与了洋务运动,李鸿章从小也十分聪慧,六岁就进入书屋学习,先后拜在李仿仙和徐子苓两位名师门下,道光二十年也就是1840年,此时的左宗棠还处于失意之中,李鸿章就已经考取了秀才。

李鸿章一生仕途顺利,若不是清朝晚期统治者太过腐败,他一定要扬名立万,在历史上不会留下一丝污点,可惜慈禧太后的无理取闹,使得他付诸心血的北洋水师因为无法筹集资金,最终变得落后,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这对于李鸿章来说是莫大的打击,只能说这样的一位名臣真的是生不逢时。

左宗棠也是差不多的,他们都生错了时代,左宗棠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而起家,他在闽南彻底剿灭了洪杨之乱,后来去征战西北地区,收复新疆,这样的功绩,谁看了不说一声好?他为清朝做了太多事,可惜朝廷从未善待他,即使如此成就,也只封为二等恪靖侯。

李鸿章和左宗棠若是生在惜才的君主时代,定是历史上被代代相传赞扬的人,也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二人虽都是贤能之人,但是却也是对头,李鸿章有淮军和北洋水师,左宗棠有楚军和南洋水师,哪一个不是对立的?

最终是李鸿章夺得了胜利,左宗棠似乎在功绩上更胜一筹,但是成王败寇,淮军才是最后成为清朝武装力量的部队,在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的军队就已经遍布天下,就连北洋水师也要名气更盛,在多场战役中都是主力部队。

但是楚军的境遇却急转直下,直到最后甚至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政治上,他们是敌人,但是在国家的立场上,他们也是伙伴,如果不是只能择其一,两人定是最好的朋友,李鸿章和左宗棠是即将崩塌的清朝大厦的顶梁柱这是事实,但他们不和,也是事实。

左宗棠死后,李鸿章送上挽联,表达了深深的惋惜之情,背后都是心酸

李鸿章的功绩被后人仰望,但是因为他签订过太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所以也被后人所不齿,认为他这是在卖国,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评价也变得越来越客观,李鸿章的事迹被翻出来,大家也开始理解了他的选择,这都是无奈之举而已。

李鸿章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是一个裱糊匠,这句话不无道理,因为在清朝这座即将崩塌的大厦上有许多缺口,最终弥补之人也都是李鸿章,他知道清朝必将破灭,但是他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一直在苦苦支撑。

但是左宗棠的想法却与他不同,虽然他也知道清朝撑不了多久,李鸿章维护的是清朝的核心,他签订了各种条约,让一点地,赔一点钱,他以为如此能够让对方停战,他想要保留的是这个清朝,于他而言,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便是改朝换代。

可是左宗棠并不这么认为,如果有一支革命军可以彻底改变如今的局面,他一定会大力支持,因为他想要救国,既然现在的朝廷腐败黑暗,那么如果能够出现一只带领国家走向更光明未来的势力,大概他并不会坚守在腐朽的清朝面前。

在中法战事上,两人一方主和一方主战,在收复新疆之事上,两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这都体现出了他们在政治上的巨大分歧,但这影响的只是他们的政治立场,并不包含私人感情,在左宗棠死后,李鸿章送上的挽联就可以看出他对同样贤能之人的惺惺相惜。

左宗棠死的时候是悔恨的,他希望自己能够再多活几年,虽然救不了清朝,但是至少要从西方手里多争取回一些利益,二人用不同的方法维护这个摇摇欲坠的朝廷。左宗棠死后,其家人就十分担心长期不和的李鸿章会来找麻烦。

后来李鸿章也确实找上了门,但是目的只能为了送一副挽联,两人在政治上有斗争,在心中其实都认可对方的人品和实力,挽联的最后一句是"为天下惜公",其实左宗棠去世,李鸿章定也是十分难过,毕竟真心为这个朝廷的人,又少了一个。

结语:

李鸿章在时间的冲刷之下开始洗去冤屈,不得已签下了那些条约,只是希望对方能够因此收手,他想要维护清朝,维护百姓,如果换一个人,或许损失的权益更多,在签订条约时,李鸿章据理力争,却没法得到洋人的半点让步,他的内心也是煎熬的,这样的一份辛酸,只因他生于这个时代。

左宗棠同样如此,虽然他的形象在人民心中一直都是高大伟岸的,后人对他的敬仰和爱戴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但是对于他来说,他还有许多遗憾,虽然清朝已经几近破灭,但他还是抱着一丝希望,想要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他们二人,都是那个时代真正的英雄。

更多文章

  • 大清亡了109年,多尔衮后人仍在做王爷梦,选妻标准沦为后世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后人如何评价多尔衮,历史上的多尔衮有没有后代,后人怎么评价多尔衮的传奇一生

    皇太极死后,他的儿子顺治帝即位,由于顺治只有6岁不能亲政,多尔衮就为摄政王在顺治身旁辅政,1644消灭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为清朝统一做出巨大贡献。多尔衮的一生颇为传奇,与豪格争夺皇位、与孝庄皇太后的暧昧关系直到如今都被人津津乐道,不过多尔衮有关的传说里并没有提到他的后代,直到2007年有个自称是多尔衮

  • 外国人拍的慈禧葬礼:阴兵阴将开道,规格堪比帝王,图7让人胆寒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真实的葬礼,慈禧出殡的老照片,慈禧葬礼图片欣赏

    1900年以后,似乎为了体现自己要革新的印象,慈禧建立起了所谓的“照片外交”,请了几位驻华公使的家属,和她们一起进行合影,然后送给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内等西方官员,以此来体现自己“开明”的一面。而到了1908年11月15日,慈禧和光绪相隔一天,相继去世,也引发了极大的轰动,但是慈禧和光绪的灵柩一直停

  • 孙中山找张作霖借兵借钱, 张作霖爽快答应, 但唯独有两个字不能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依然处于军阀割据混战的一盘散沙局面。而这其中又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实力最强,控制着北到山海关南至江西湖南的大片地区。1921年2月,孙中山派人来到东北,希望游说张作霖合作。没想到张作霖很爽快的答应,他明确表示:“现在国家成了个烂羊头,孙先生是开国元勋,谋国有办法。”有了这一良

  • 天国的重击:太平天国与浙北的大移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如今在浙江北部湖州长兴、安吉等地,不仅分布着当地的主要方言吴语苕溪小片,还存在着很多外地方言岛,如河南话、安庆话、平阳话、温州话、江北话、建德话等,这些外地方言岛的形成与太平天国运动密切相关。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很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历时十四年之久,波及到清朝东南半壁江山,太平天国在定都南京

  • 她是清朝唯一活活累死的皇后,宠冠六宫,生下一子三个月便封亲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最受宠的皇后是谁,清朝亲王一览表,清朝最著名的几个皇后

    关于董鄂妃的来历,官方史料记载非常简单,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然而通过研究清宫史料,结合一些笔记杂说可知,这位在清朝历史上宠冠六宫的妃子来历并不简单:第一种说法称董鄂妃是江南名士冒辟疆之妾董小宛。这种说法经过专家的研究,已经被彻底否定了,因为董鄂妃与董小宛生活的年代并不相同,董小宛与

  • 她是第一位去美国的清朝女子,被美国人当怪物看待,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第一个去美国的人,被卖到美国的清朝女人,清朝人移民美国

    而之后,大量的华人也来到了美国谋生和打工,但是一直到40年后,才有一名女性出现在了美国的土地上,她的名字叫做梅阿芳(Afong Moy) ,是第一个去美国的清朝女子。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欧美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精力去进行娱乐上的消遣,而最风靡欧美的,自然要属于马戏团文化,

  • 宋庆龄为何要与保姆同葬,却不愿和孙中山合葬中山陵?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宋庆龄与孙中山“生则同衾,死则同穴。”是对恋情最美好的希冀。从相识到相恋,从爱情到亲情,两个没有血缘的人,却依靠着相爱,缔造了精神上的血脉。这是恩爱,既有相濡以沫的恩,也有白发偕老的爱。人们不止要活着的时候长相厮守,还贪心的想在死后那漫长到近乎无穷无尽的时光里继续相依。所以人们都希望埋葬到一起,好像

  • 嫉恶如仇的鲁迅先生,为什么从来没批判过慈禧一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想必许多读者心中都会认为她是一个极为手段阴狠的人,清朝的覆灭与她脱不开干系。的确,不仅是平民百姓,文坛上的许多嫉恶如仇的文人也都曾对慈禧有过猛烈的口诛笔伐,但是在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同样对封建腐朽势力极其厌恶的文学巨匠却从未对慈禧有过任何微词,这个人便是鲁迅先生。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一生都嫉

  • 在明朝时碌碌无为,投降清朝后便大放异彩,崇祯:你们是在演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崇祯如何翻身,明朝的崇祯是怎么样的人,明朝崇祯的历史地位

    要说历史上出卖国贼最多的时期,当属宋朝末年与明朝末年,特别是明朝末年,人心思变,不少人争先恐后的投降满清。其实历来卖国贼都是不被认可的,哪怕是你投降之后立下了汗马功劳,人家也会对你嗤之以鼻。利益相交,利尽则散,等你身上已经榨取不出利益了,他们自然会将你除去。北宋被金国灭亡之后,金国便在原北宋故土上立

  • 她10岁嫁给雍正,和雍正相爱40多年,是雍正一生最爱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最宠爱的五个女人,雍正最爱的人有哪些,雍正一生最喜欢的女人是谁

    孝敬宪皇后,姓乌拉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父亲是内大臣费扬古。这费扬古小时候曾被皇太极养于宫中,康熙年间受到重用,曾担任过步军统领(九门提督)一职。其实,乌拉那拉氏与雍正是有血缘关系的,她的母亲爱新觉罗氏是穆尔祜的女儿,穆尔祜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孙子,褚英乃努尔哈赤元妃佟佳氏所生。而雍正的祖母孝康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