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初大诗人高启,为何会被腰斩?

明初大诗人高启,为何会被腰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895 更新时间:2024/3/7 14:46:52

明朝初年的大诗人高,为何会被腰斩?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人物的一些经历,才能跟刘基媲美,一度投靠张士诚

1:个人的一些经历,是明朝初年著名的大诗人,才能跟.刘伯温媲美

高启所生的那个年代正可谓是元朝末年英雄辈出的大动乱时代,刚开始的时候家境比较富裕。很快只因父母双亡,没过多久便家道中落。十几岁的时候便有读书过目不忘的本事,生性机敏有大智慧。精通历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跟宋濂,刘伯温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于此同时,跟杨基,张羽等人并称“吴中四杰”,经常把他们跟初唐四杰相比。可想而知此人名气之大,只可惜逐渐有了读书人的一个通病,生性高傲自负。这种人往往想要在职场有所作为难上加难。

2:张士诚出身盐商打下江山自称吴王,高启有幸在其手下做事情

我们都知道高启是现在的江苏苏州人,原来张士诚的老巢就是在那里。他出身盐商世家,靠着贩卖私盐起家很快打下了苏州,成为长江流域的一代霸主。老好人形象出身的张士诚对于人才往往是不拘一格,这些人往往是优劣不一,有的极具才能往往不被重用。身边都是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以黄蔡叶三人为首。高启十六岁的时候被张士诚请去担任幕僚,仅仅过了数年后他便厌倦了官场的险恶,从而借故离开。

3:高启跟周仲达的女儿一见如故,很快便成为了他的女婿

20岁之前高启还未曾娶妻子,在古代完全可以叫单身狗。 命运不是不给你机会,很快这机遇便降临在高启身上。高启住宅不远处居住着一个人,这个人叫周仲达。年轻的时候一度中过举人,他有一个人非常漂亮的女儿。据说有一次不幸得了一场大病,类似于瘟疫(实际上这是他故意编纂的)。身为邻居有着好心肠的高启前去探望他,都说高启是大才子,不知道这个称号是不是名副其实,倒不如现在来考考他。

当即掏出一副图让他来应对,没想到只过片刻便做出一副诗出来。周仲达多么精明的一个人,很快便从诗文中了解到高启现在还是单身,应该也是看重了自己的女儿。古代讲究门当户对,如果高启能成为他的女婿,想必自己脸上有光。数天后安排他跟自己女儿见了一场面,很快二人一见钟情成双成对了。爱情美好丰收的同时,也让他的名声扩散开来。

第二:朱元璋时期担任重要官员,武将的话点醒了他,高启因作诗被腰斩

1: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一度担任重要官员,奈何想要离朱元璋而去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能够打下天下,除了自己有过人的本领之外,不管是谋臣还是武将都是个顶个拔尖的强。能容纳这么多人才,说明自己还是有一定的胸襟。听闻江苏苏州一代有高启这么一个贤才,洪武元年朱元璋刚刚建国让高启担任翰林院编修,这样的才能深受朱元璋赏识。一度担任明朝皇子的老师,“元史”便是由他和宋濂等人主持编纂的。洪武三年的时候,朱元璋想提拔他为户部右侍郎。无奈他辞官回乡,本就疑心重的朱元璋,让他对高启产生了不满的想法。

2:武将的话点醒了朱元璋,文臣鬼点子很多,实际上开国后武将不受重用

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要用到许多武将,坐天下的时候这些武将往往会失去作用,文臣往往得到皇帝重用。这就让一部分武臣心生不满之愿,有一天朱元璋在跟一群淮西子弟聊天的时候:“张士诚这个人是个大好人,没有想到这么受大家欢迎。”这群武将当头的就说:“陛下您可千万不要被这些文臣给蒙蔽了双眼,史书记载士诚者,小人也。”原来张士诚不是叫这个名字,还是这些文人给取的。人家张士诚对他们这么好,背后还用三言两语挖苦张士诚。据说此刻开始,对文臣猜忌心颇重。

3:苏州府连年动乱,明初修复府邸,高启“上梁文”挖苦老朱,遭到诛杀

元朝末年连年动乱的缘故,十几年后朱元璋开创了一个崭新王朝。为了日后江山社稷考虑,制定了许多利民的好政策。苏州府连年遭受战火侵扰,许多地基不稳。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自然要把这一问题解决,责令苏州府知府魏观妥善处理此事。大文化人高启为此写了“上梁词”,无奈被身边的监察御史所告发,其所说的“虎踞龙盘"其心可诛。本来朱元璋就对高启尤为不满,下令斩首魏观。判处高启腰斩之刑。

结束语: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有两面性,包括我们评价高启也好,朱元璋也罢。他们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高启固然被杀的有点惨。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这样的文化人通过词语如此明显讽刺当朝皇帝,历代封建统治者所不能容。高启在这个问题上很明显没有处理好,魏观被杀让老朱有点后悔。后面都是由朝廷送其归乡入葬。

标签: 高启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一统天下的是秦朝,而不是西周和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朝,西周,历史解密

    当中国这个概念开始在人们的认知世界开始发芽的时候,“天下大同”的世界观开始入住读书人的梦想。而这都远远没有真正物理意义上的“统一天下”来得早。没错,早在公元前221年,中国完成了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大秦帝国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国。但为何只听过“统一天下”的嬴政,却没听过“统一天下”的姬发或者

  • 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是怎么出现在历史舞台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闽国,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说到闽国的建国者,福建当地人想到的肯定是王延翰、王延钧兄弟争夺帝位,王延钧胜利后,建国号闽。其实他兄弟二人只是小喽啰罢了,只是算是官二代,最后为了权利互相伤害并决出了高下。如果说谁才是闽国的缔造者,那离不开他二人的父亲和大伯,也就是王潮与他的弟弟王审知。王潮、王审知一家,祖上世代为农民。唐朝末年,天

  • 刘禅给五虎上将追封的谥号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刘禅,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能继承王朝基业的天子,都是老皇帝根据他的实际行动的品行与智慧评判选出。其实,刘禅既然能够继承大业,他多多少少也是会有一定能力的。众所周知,谥号是后世皇帝对已经死去的大臣的评价,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三国后期,蜀汉的开国五虎上将已经全部去世,刘禅已经执掌政权,但是,五虎上将是十分受蜀

  • 那些为皇帝效力的臣子,为什么下场无比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鞅,秦朝,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大概存在过五百多位的皇帝,这些皇帝经历不一,其中一些人更是创造了不朽的功勋。但其实他们创造的辉煌与自己身边的能人志士的贡献是绝对分不开的。比如刘邦在没有登帝之前还只是一个街头混混,没有人能够尊重他,但是就在各路人马的帮助之下,他成功打败了官二代项羽,顺利的建立了大汉王朝。总之

  • 关羽如果没有丢失荆州的话 蜀汉最后能统一中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蜀汉,历史解密

    对蜀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假如关羽没有大意失荆州,蜀汉的结局是什么样的?蜀汉会一统中国吗?很难,因为关羽镇守的荆州实际上只有三个郡,哪怕关羽没有丢失荆州,刘备集团的实力依然远远弱于曹魏政权。蜀汉集团的实力与曹魏相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难听点说,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 王原祁:清代杰出画家,四王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原祁,清朝,历史解密

    王原祁,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卒。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观政于吏部、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任直隶顺德府任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任县)知县,地当九河下流,滏漳诸水复久壅塞,腴田变为污渚,圪刘累泊等处,即古大陆泽为患,尤

  • 后唐灭前蜀之战:李存勖两个月便灭了前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后唐灭前蜀之战,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前蜀是由王建建立,其疆域包括现今的四川、甘肃东南部和陕西南部,历时仅十八年便灭亡了。前蜀的疆域中多山地,且蜀道是出名的易守难攻,前蜀位于这个远离中原战乱的环境中,为何却仅仅坚持了十八年便灭亡了呢?前蜀的开国皇帝王建出身很是贫困,家里原来是靠卖饼为生。唐末大乱后,王建为了谋生,开始走私私盐贩卖。后经一

  • 两宫之争是怎么回事?孙权为什么赐死自己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权,东吴,历史解密

    赤乌十三年(250年),吴大帝孙权突然下令废黜孙和的太子位,并赐死自己的四儿子孙霸,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东吴两宫之争”的结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所谓两宫之争,是指孙权晚年的时候,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但是,他的四儿子孙霸,却同样对太子位虎视眈眈。于是,孙河与孙霸之间,便开始了

  • 刘邦本打算学周朝定都洛阳吗?为什么最后选择了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汉朝,历史解密

    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实际上就是说,谁先攻占咸阳,灭了秦国,谁就可以当秦王。最后是刘邦率军一路过关斩将,突入关中,秦二世素服出降,秦国灭亡。按照楚怀王的约定,那么就应该是刘邦当秦王。所以,刘邦入关之后迅速约法三章,恢复秩序,就是准备当秦王的。因为这时候的整体局势就是以楚王为盟主,战国末期被

  • 春秋时期的蔡国:因为公主改嫁改出亡国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蔡国,春秋,历史解密

    蔡国是很“菜”的国家,位于河南的上蔡一带。中原有几十个小国家,比如管、蔡、霍、鲁、卫、毛等等,当初分封时,是很神气的,大都是西周王族家门的子弟(全都是姬姓)才能分到这样的好地方。但是这点土地,他们越来越守不住了。反倒是分封得远的异姓国家,比如齐国、楚国、越国、秦国等等,地盘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