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都会将雪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给我们留下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和诗作。而古人眼中的雪,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比如韩愈便曾经在2月下雪之时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春雪》。
《春雪》唐代: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都已经到了新年了,但是却看不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初的时候,我才惊奇的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似乎也嫌弃这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在庭院的树木之间穿梭。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当然,韩愈最为擅长的并非是诗词,而是散文,不过从这首简短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其写作功底之深厚。
这是一首看似简单,但是却构思新巧的作品。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点名了写作的时间和作者感慨的东西。在这里的新年,指的是阴历正月初一,是立春到来的时候,也标志着春天的来临。
然而,在这样一个原本应当迎来芬芳鲜花的时间中,却见不到花的影子,让经历了吗,漫漫长冬的人们,心中开始焦急不已。而一个“都”字,便将这急切的心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二月初指的也是农历的二月,一般对应着我们如今的三月份或者四月份的时候,此时一般是百花绽放的时期,而作者突然惊奇地发现了小草发芽,感到非常惊喜,也开始于春天的正式到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表面上是描绘有雪而无花的状态,但是事实却是人的情感的抒发。人们在焦急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内心急躁,但是却没有任何的行为。但是白雪却似乎更加着急,它埋怨春色来得太晚,委屈地在院中飞舞,抒发自己的急切之心。
其实在这里,春雪代指的是作者的心情,更加希望春天早点到来的,并非是白雪,而是他。只不过,作者能够在春日里,看到这春雪,心中还是有无限的欣喜的,因此才能够用拟人的手法却揣摩春雪的内心,揣摩春雪的举动,从而把春雪刻画得如此美好而有灵性。
世事难料,谁也不知道未来的每一天是如何,有些时候,人们长期处于寒冬之中,看不到春天的光明,心中焦急无比。但是韩愈还希望用这首诗告诉人们,虽然寒冬很长,但是在这漫长的冬日中,还是有不少让人可以获得小欣喜的事情的,因此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你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旧唐书》、《唐诗宋词鉴赏》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无风却起念、无风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