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越剧四大名旦之一:赵瑞花的生平简介

越剧四大名旦之一:赵瑞花的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980 更新时间:2024/1/17 18:20:25

赵瑞花,著名越剧演员,代表曲目有《叶香盗印》、《六月雪》、《方玉娘祭塔》和《孟丽君》等。

赵瑞花 (1912年-1982年)女,汉族,演员、教师。浙江省嵊县孔村人。12岁进第一副女子越剧科班学艺,工花旦。因身材矮小,特穿着定制的半高跟靴,踮起脚尖苦学苦练基本功,成为与施银花、杏花齐名"三花"之一,尤以《龙凤锁》之金凤、《双珠凤》之秋华两角广受观众青睐。1924年1月,随科班来上海演出,后随该班改名的"女子的笃班第一舞台"在浙江演出5年多。1932年与魏素云(小生)领衔组成"瑞云舞台",在宁波演至1938年,后因战乱避难到上海演出。1940年因结婚短期辍演后又重新登台,与人搭班演出于老闸、通商、同乐、天潼、金门等戏院,虽年仅30,却已"老牌名旦"的称号。1941年某日,在上海南京东路新新公司屋顶的"新新玻璃电台",为普善山庄募捐,直播演唱《叶香盗印》和《方玉娘哭塔》,一次即获听众捐款1 000多银元,可见其号召力之强。其唱白特点为咬字准、吐字清、发音嘹亮,且从不倒嗓。唱腔以质朴明快的〔四工调〕为基础,糅入嵊县牧歌小调,唱来凄清婉转,真挚动人。《叶香盗印》为其成名杰作,拿手戏还有《六月雪》之窦娥、《孟丽君》之孟丽君、《盘夫索夫》之严兰贞、《方玉娘哭塔》之方玉娘,均为其拿手好戏。对戏曲同行虚心学习,日夜两场间稍有空隙,常急步前往别家戏院观看京剧旦角戏或越剧姐妹们演出,以资借鉴。1953年参加振奋越剧团,任主要演员。60年代初,应聘至浙江省艺术学校任越剧班教师。

艺术生涯

1924年1月,随科班去上海演出,后随该班改名的"女子的笃班第一舞台"在浙江演出5年多。1932年与魏素云(小生)领衔组成"瑞云舞台",在宁波演至1938年。1935年,聘请著名编导李小楼新编《唐僧出世》,并向京剧学习,采用机关布景,一改"一桌二椅"传统模式,使人耳目一新。以后又编演新戏《三门街》,连满两个多月,在甬被誉为"越剧皇后"、"新戏开拓者",成为与施银花、王杏花齐名的"三花"之一。后因战乱避难到上海演出。1940年因结婚短期辍演后又重新登台,与人搭班演出于老闸、通商、同乐、天潼、金门等戏院,虽年仅30,却已有"老牌名旦"的称号。

1941年某日,在上海南京东路新新公司屋顶的"新新玻璃电台"为普善山庄募捐,直播演唱《叶香盗印》和《方玉娘哭塔》,一次即获听众捐款1000多银元,可见其号召力之强。她的表演感情饱满、真切细腻。其唱白特点为咬字准、吐字清、发音嘹亮,且从不倒嗓。唱腔以质朴明快的[四工调]为基础,糅入嵊县牧歌小调,形成拖腔短二拍的唱腔,风味独特,别树一帜,唱来清丽婉转,真挚动人。《叶香盗印》为其成名杰作,其余如《六月雪》之窦娥、《孟丽君》之孟丽君、《盘夫索夫》之严兰贞、《方玉娘哭塔》之方玉娘均为其拿手好戏。《龙凤锁》之金凤、《双珠凤》之秋华两角也广受观众青睐。她演苦戏以情动人,催人泪下;演情爱戏以神抓人,情意绵绵。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看她演出后赞不绝口,亲笔题词"越中之杰--赵瑞花"。可她还是向戏曲同行虚心学习,在沪日夜两场间稍有空隙,常急步前往别家戏院观看京剧旦角戏或越剧姐妹们演出,以资借鉴。

1947年,她与妹妹赵月花共组"瑞月舞台",为提高演出艺技与质量,不惜重金聘歌剧出身的朱国辉为新戏导演,聘"紫云班"出身的俞林华为武戏师傅,又聘同门师兄金喜棠为老戏师傅,小剧团竟有此举实为少见。1953年参加振奋越剧团,任主要演员。60年代初,应聘至浙江艺术学校任越剧班教师,培育了首届越剧班陈天贶、张兰珠等一批优秀旦角。

女子越剧第一副班中著名的旦角演员

人们常把她与同科的施银花、屠杏花并称为"三花"。但也有人认为应该与施银花以及比她们稍迟的王杏花一起并称为"三花"。因为"三花"是指旦角,屠杏花是演生角的,不在"三花"之列。

赵瑞花十一岁那年,进了施家岙越剧史上第一副女子科班,当时,她年纪小,不识字,个子又矮,品貌也很平常,就是嗓音宏亮。矮尼姑师傅分配她唱旦角。她自知条件不如别的姐妹,就来了个笨鸟先飞,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用心记住师傅口授的"赋子"和各种动作。串红台时,她扮演《龙凤锁》中的"豆腐西施"金凤姑娘,和《双珠凤》中的丫环秋华,得到了观众的赞誉,都说:"孔村那个小花旦,日后会出山"。 赵瑞花在这副科班一直演了五年多。

在施银花离团后,她从二肩旦升为头肩旦。这时她已经成为一个出色的旦角演员了。她功底扎实,演出逼真,脸上有戏,眼中有话,加上嘹亮悦耳的金嗓子,在演唱时巧妙地把嵊县的民间小调糅合其中,唱腔如行云流水。不久她便在绍、甬、杭、沪等地出了名。 赵瑞花为人诚恳,戏德很好。尤其她对后来人倍加关心、爱护,至今尚为家乡人所称颂。赵瑞花成名后,应聘在后来成立的戏班里当"客师"。1931年初,她受"群英凤舞台"之请,任"客师"三个多月。

据至今尚存的"群英凤舞台"《总清》载:她于1931年1月22日(农历庚午年十二月初三)到班,5月4日(农历辛未年三月十八)离开。继而她被"高升舞台"挖走,演出于宁波兰江戏院,与筱丹桂、商芳臣、贾灵凤、张湘卿等搭班。在任"客师"时,从不以师傅、名角自居,她不仅认真演好自己所饰的角色,为年轻演员做出样子,而且毫无保留地和小姐妹们交流演技。她总是亲热地称小辈演员:"妹佬,乖,你一定学得会!"这话竟成了她的口头禅。李艳芳、筱丹桂以及后来与她搭班的竺水招等都曾得赵瑞花的热情扶持,后来成了著名的演员。

共建"瑞云舞台"

1932年冬,赵瑞花和魏素云共建"瑞云舞台",这个戏班没有老板,由演员自己管理,按底分分报酬,是越剧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姐妹班。许多越剧新秀都出自瑞云舞台,除竺水招外,还有商芳臣等。1934年,商芳臣进班后,赵瑞花支持她发挥特长排演孙悟空猴子戏,并采用机关布景,在越剧舞美改革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标签: 赵瑞花民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朝诸侯国:虞国的建立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虞国,周朝,历史解密

    虞国,也称北虞,春秋时期诸侯国,位于山西晋南,国君为姬姓,都城遗址坐落在中条山脉最低平最开阔之处的平陆县古城村。虞国,周初武王所封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省南部夏县和平陆北一带。始封君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仲雍的曾孙虞仲(排行第二,受封于虞,故曰虞仲)。公元前六五五年被晋国所灭。前655年,虞国君贪图晋

  • 关羽最大的官位是汉寿亭侯,这个封号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关平,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关羽的大名,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故事精彩纷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220年夜走麦城,则是英雄末路之战,一路突围至临沮,此地距离蜀汉大本营益州不过一二十里,却遇上东吴偏将马忠的埋伏,力战不屈

  • 掌握大权不可一世的赵姬,最后郁郁寡欢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姬,春秋,历史解密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这一年,秦军一直进攻赵国,经过艰苦奋战,秦军已经把赵国军队打的差不多了,所以秦军想立刻将赵国消灭。接下来的这一仗秦军并没有很轻易的取下赵国,赵国的国君知道这样下去必输,所以大臣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决定要杀掉之前抓住的秦国的人质。这个决定做出来以后,被异人的师傅吕不韦得知了,他就想

  • 南北朝时期的前赵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前赵,十六国,历史解密

    公元313年,石勒攻克邺城,石勒把邺城重新修葺,巩固,作为自己新的根据地,晋朝先后派刘演,温桥攻打石勒,均败北而归,大英雄刘琨的侄子刘启也被活捉,但石勒很感念刘琨当年的送还母亲的恩情,把刘启安置的很好。这也许是石勒农民性格的质朴吧。公元318年,前赵暴乱,石勒以讨伐勒准为借口,陈兵五万进兵平阳,但平

  • 饥饿的日本百姓闯入皇宫和御膳房,引燃星星之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日本,二战,历史解密

    1943年4月20日,东京的移动讲演队正在宣传国民储蓄,为国存钱。说白了就是快把你们藏的金子银子拿出来,不然国家就撑不住啦!下面的听众倒是不少,却都是小孩子。两年多后,日本投降,别说什么钱,饭都吃不上了。1946年,发生了几件大事。这年5月12日,25万人聚集在皇居前广场,向天皇施压,要求他出面解决

  • 凤凰山海战发生于什么时候?过程及结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凤凰山海战,近代,历史解密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国民党军队在浙东沿海骚扰活动更加频繁,经常在沿海航道抢劫来往商船。为保障航运安全,1954年2月1日,海军温州巡逻艇大队副大队长王耀月(山西人,原陆军第22军副营长,南京军政大学毕业)率2中队(中队长张家麟)的509、510、511、512四艘黄埔级53甲型护卫艇奉命由鳌江驶往大

  • 杨宝森有哪些作品?其艺术特色及唱腔唱法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宝森,民国,历史解密

    杨宝森(1909年10月9日-1958年2月10日),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其主要作品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定军山》、《四郎探母》等。其1958年逝世,享年49岁。艺术成就杨宝森一生执着于自己的审美理想 ,全心全意的以自己的舞台实践诠释京剧的经典名作。许多作品像《洪

  • 赵匡胤提出迁都,为何会遭到群臣的反对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赵匡胤,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是一位文韬武略的皇帝,但他一直有一块心病,那就是定都之事,开封其实并非他心目中理想的建都之地,为什么赵匡胤提出迁都招致群臣以及赵光义的反对呢?其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在完成北征后驾崩,病逝前他将赵匡胤任命为殿前都点检,令其掌管殿前禁

  • 曹氏宗族人数众多,为何会被司马家取代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曹魏有曹家和夏侯两大家族, 为啥还让司马家篡权了?曹操和夏侯惇两大家族的后代之中,有才华的人几乎都短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我们先来看看曹操的直系后代,作为风流的君王,曹操的子孙很多,光载就有25个之多,而其中颇有才华的人物,当时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等等,这些人在三国时期,是

  • 古代镇守边关的将领手握大军,为何却很少造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张居正,历史解密

    古代的时候,哪个守边疆的大将军,手底下不都得有不少的兵啊,将军有这老些兵,他直接往京城杀去,那京城肯定挡不住啊,他们为啥不造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古代镇守边关的将领,敢不敢造反,是由自己的利益决定的。若是他的利益受损,甚至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他们肯定会选择造反的。在古代的时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