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之中,留下了非常的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比如说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等。如果想要了解的话,恐怕还需要花上几年时间才能够将其钻研透彻。那今天这篇文章就选取历史当中的一个小故事来为大家剖析一番。不知道大家对于赵括有没有了解呢,如果说没有他想出来的纸上谈兵,廉颇是否还能够击退经过的军队?
[var1]
其实赵括并非是纸上谈兵之人,如果说当时廉颇听从了赵王的命令,带领着士兵跟秦国军队决一死战,那么我认为结局肯定会比赵括的结果更加的糟糕,有可能还会将赵国陷入亡国的窘境当中。在我们查阅了相当多的历史资料之后,我们发现赵括其实是一个非常有勇有谋的人,在被比自己军事力量强数倍的秦军包围后,还能够坚挺46天之久。在围困当中后勤断粮断水,已经达到了食人肉的地步,但是军心却稳若泰山。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也毫不畏惧,歼灭了秦国一半的军事力量。并且在历史之上,赵括还将白起打得落花流水,让他仅仅是听到赵国二字就瑟瑟发抖。在几千年的历史之中,有勇有谋的将士们并不少见,但是像赵括一样立下过无数奇功的勇士还是屈指可数。
[var1]
赵括被秦国围攻之后便命令兵分四路,然后轮流攻击,以攻带守的策略,让他一战成名,并且在本次战争当中他还斩杀了秦国至少40万的士军,这种战绩在当时的时代也能够堪称奇迹了。或许很多朋友们会指责赵括的本次行动的失败,但是我们也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两个国家的军事力量相差的如此之大,就算将军神勇无比,那或许也是回天乏术。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站稳脚跟,除了要有好的领导人之外,还需要各种人才的补给,并不是有一方面成功就能够高枕无忧的。
[var1]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廉颇的军事才能。
1.对阵同一时代秦国以外的国家所向披靡。
在历史上的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名将率领着军队去讨伐齐国。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攻占了阳晋。这一次战争也是廉颇首次带军出战。如此出色的战绩让他在军中名声大振,并且还被拜为上卿,将相和之后,又一次攻打齐国。一开始就攻破了齐国的一只大军。后来赵国又去攻打魏国,并且占领了防陵,安阳一带。在长平之战6年之后,廉颇又攻打魏国,占领繁阳。纵观廉颇的一生,只要是没有跟秦国打,就一定能够完胜。
[var1]
2.跟秦国对战,不敢战,也战不胜。
秦国袭击了阏与之后,赵王就赶紧召集了廉颇商议,想寻求他的救援,但是廉颇却说道路艰险遥远,难救。国家的一元武将都作罢了,逼得财税部的部长赵奢出面迎战,也正是在这一场战争当中,他大破秦军,成就了军神的荣誉。在长平之战过后,廉颇便与秦国的三流将领王龁对阵。结局却非常的不理想,一败再败,坚守着不出来应战,做了缩头乌龟。
[var1]
3.如果廉颇和秦军对阵的话,势必比赵括败得更惨。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廉颇在历史上对阵过秦国并不知名的将领王龁,并且在战争当中失败,如果面对战神白起,他赢的胜算又有多少呢?可想而知,这一场战争根本就是不成立的。
其次,以廉颇的性格来说,如果两方的实力悬殊很大的话,他一定会选择坚守不出,那么决战,一定会被围攻,但是赵国一直不派出援军去救援。但是即使赵国派出了援军,面对强大的秦军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扭转局面,而廉颇是否能够做到像赵括那样,在如此窘境之下还坚守了46天。在断粮断水的情况之下,还能够稳如泰山,这个情况我们就不好判断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在断粮之后,廉颇肯定会命令全军投降,或者是在突围的时候被秦军歼灭,肯定无法做到像赵括那样,还斩杀了秦国的大部分兵力。
[var1]
这样一来,秦军在本次战争仍然保持着大部分实力,攻打赵国也在预料之中。而赵国面对秦国就像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面对第一名强悍男子。如果没有赵括,廉颇仅凭一己之力也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