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建国后出现危机,士兵们居然都打不了仗

北宋建国后出现危机,士兵们居然都打不了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142 更新时间:2023/12/5 3:46:28

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北宋初年的时候,突然爆发了一次严重的社会危机。这次危机不仅暴露了北宋原有制度的缺陷,还加剧了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次危机的三大主要表现。

第一,穷人和富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负担日益沉重。

在唐朝统治的后期,因为,政府既不设立田制,也不管理土地,所以,百姓拥有多少土地就上交多少税,没有土地的不用交税,人民的负担还不算太重。

而到了宋朝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出身于上层阶级,属于高干子弟。他之所以能够坐上皇帝宝座,是因为皇帝纪尚小,太后在朝又没有什么援助,他趁机谋权篡位抢回来的。所以,他并不了解人民生活的疾苦和艰难,也没见过农民因为过度受迫后,站起来反抗的力量有多强大。

因此,他在建立了宋朝以后,依旧不把田地分给人民耕作。

有一个北宋皇帝甚至这样认为:“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尓。”也就是说,他觉得:“有钱的人越多越好,因为有钱的人多了,国家就可以他们大笔大笔地征税了。”但是,这可能吗?没错,美国的个人所得税,超过一半确实是由那些年收入过十万美元的有钱人交的。可是,要知道,这可是在现今的美国才现象的啊。

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税制并不完善,税务主要是由普通的工薪阶层缴纳的。至于那些有钱的公司老总们,个个都精明得很,他们把自己的工资定到交税标准以下。虽然,他们坐飞机头等舱什么的,但是,那些都是公司的钱,由公司来报销。政府想让这些人缴税,简直就是难上加难。俗话说得好:“为富者不仁。”所以,中国是很难指望有钱人多缴税为国家贡献力量的。

当然,这个道理在北宋也同样适用。

所以,这就造成了北宋第一个社会危机:有钱的人把钱财都藏了起来,没钱的人却总是要被官府催促缴税。而到了这一步,政府依然不管不顾,自然就激化了人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了。

第二,过度剥削人民,搜刮民脂民膏。

历朝历代都存在统治者剥削人民的现象,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到了北宋的时候,统治者不仅不体谅人民,还大加征税,把地方的财政都搬到中央去。如果,百姓想耕作,就得向地主支付高额的租金,导致交完所有费用后,剩下的钱连吃饱饭都成了一种奢望。在这种情况之下,奈于饥饿的农民要站起来起义反抗,那也是被逼无奈的。

第三,北宋固有的制度缺陷,所谓的“三冗”。

所谓的“三冗”是为林大钦指出的。嘉靖十一年(1532年)二月林大钦赴京参加会试,被录为第十二名进士,是年三月参加廷试。《廷试策》中直指时弊,指出“昏混衰世之政”可概括为“三冗”,也就是指:冗官、冗兵和冗费。

冗官:所谓的冗官就是指,国家养了过多官员的意思。在北宋,政府设置了许多官员的职位,但是,这些官员之中大部分只是来占个官位,拿俸禄的,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有统计,唐太宗时代,中央的官员是六百三十四人,到了宋仁宗时代,中央内外属官已超过一万七千人。

冗兵:赵匡胤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所以,他养了许多士兵以防止国家内部忧患。每年一闹灾荒,政府就会派一些人到灾区招募和鼓励难民们当兵。以至于,宋朝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多却无力。

可以说,这些部队根本就没有战斗能力,因为,士兵全是由饥民组成的,他们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来的力气打仗呢?

在过去,有一个口号叫作:“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立起旗帜,自然就会有人来给我粮食吃,如果,吃不到粮食,就要起兵造反。”所以,北宋的军队经发生哗变。尽管,士兵们在闹造反,但是,他们造反的结果根本就不能成功。

原因很简单,如果朝廷真的拨款、给粮食了,那么,长官怎么着也得自己先拿走一大部分以后,再让士兵们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岳家军在后来打仗打得那么厉害的原因,因为,他们宁愿被冻死也不拆掉房子,宁愿挨饿也不抢别人的吃食,所以,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宋朝历来把内患看作比外敌入侵更为可怕的事情,“先平内寇,然后可以御外侮”的主张在高层很有市场。只要官员不谋反,贪污受贿,吃喝玩乐什么都可以做。所以,北宋的军队往往比金军、辽军更可恶、更过分,他们只会欺压百姓,抢百姓的东西,见到敌人的时候就秒怂。

像这样御敌无方,扰民有术又怎么会受人民的欢迎呢?

至于冗费就更加容易理解了。在北宋的时候,因为官员太多,所以,朝廷的财政支出百分之八十都花在了官员的俸禄之上。

从以上这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北宋这三大问题不仅加剧了其社会矛盾,还演变成了一次严重的社会危机,动摇了北宋统治根基。

标签: 北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没有喇叭音响古人是怎样给万人军士训话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看过古装电视剧的朋友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大战在即都会有一个誓师大会的,一般由军中统帅给将士们讲话。但是古代也不会像今天一样有喇叭音响之类的他们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大家都能听到统帅们的讲话呢?在古代将军经常会在出征前开一些誓师大会,就是打鸡血洗脑之类的,但是其实激励士兵并不是只有这样一种方式的。比如说用

  • 气死周瑜的不是诸葛亮,其实是孙权和鲁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周瑜,三国,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至此,三足鼎立的局势开始逐渐形成。赤壁之战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次战役,对各怀鬼胎的参战各方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三国演义》中,围绕赤壁之战的渲染与细节描写,前前后后占据了全书近七分之一的章节;而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对这一段的记载也颇为详细。司马光的《资治通

  • 悬空寺有何奇妙之处?悬空寺有着怎样的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悬空寺,明朝,历史解密

    该寺现为明、清重修,共有楼阁殿宇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叠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峡谷河床砂石沉积,现高度为40余米。全寺建于悬崖绝壁半腰间的岩石凹陷层中,依山势分为两组;一组自下而上对称分布,有钟楼、鼓楼、送子观音殿、伽蓝殿、地藏殿和千手观音殿,以及同居一室的大雄宝殿(我见

  • 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一,富察·景寿是怎么保住性命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富察·景寿,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有三类大臣与皇帝最亲近: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和总管内务府大臣。这其中位于班列最前的还是御前大臣,当皇帝有什么重大决策的时候,御前大臣一般都是最先知道的。咸丰皇帝临终前任命了八位顾命大臣,前四位就是四位御前大臣,而这四位大臣其中就有驸马爷景寿。那么,这位驸马爷又有什么背景呢?景寿的父亲是道光朝御前大

  • 凭借一首绝句在平叛后免于惩罚,王维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维,唐朝,历史解密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曾担任尚书右丞,时人称之为“王右丞”,他是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派,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为笃信佛教,后世称之为“诗佛”。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维的故事吧。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在20岁的时候就因才华横溢而享誉京城长安,并于次年(开

  • 康熙帝说我死后,这两个儿子必须除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康熙帝是清朝前期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父亲,他的儿子们经过严格的教育,在各个方面都很有才能,几乎没有一个纨绔子弟。儿子们太优秀,却成为康熙帝晚年“最幸福的烦恼”。诸多皇子们为了争夺储君之位,明争暗斗,竞争十分激烈!康熙帝为此甚至要杀儿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话说康熙帝晚年,他被储位

  • 诰命夫人是干什么的?到底有没有实权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诰命夫人,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现代许多的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女子被封为“诰命夫人”,那么“诰命夫人”是干什么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在古代帝王制度下,女性能有官爵在身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事,像各个朝代一些官员的妻子能被封封为“诰命夫人”。“诰命夫人”是没有实权的,但是受到的待遇让很多女子羡慕。

  • 乐进的实力如何?为何能位列五子良将之一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在陈寿撰写《三国志》的时候,特别将曹魏阵营中的五位外姓将领,并且表示:“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这就是著名的五子良将,在这五人中,张辽、徐晃非常有名,而乐进就显得有些低调,很多人一直不理解他为何能与张辽等人齐名。严格意义上,乐进还不能算是曹魏政权的将领,因为他是死在曹丕开国之前,感兴趣

  • 此人是康熙心腹,雍正登基后将其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寅,清朝,历史解密

    曹寅曾任江宁织造,幼时入宫近身服侍过康熙,关系跟现代人的常说的发小一般,跟康熙帝很有情分。康熙一生南巡过六次,其中有五次都住在曹家。这在当时可是莫大的荣耀,由此也足见曹寅在康熙心目中的分量。江宁织造一职是个肥差,中间有不少油水可以捞。康熙明明知道曹寅贪墨过银两,但是却不计较。曹寅在世的时候,有大臣写

  • 李定国抗清 为什么他自己的儿子李嗣兴会投降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定国,明朝,历史解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树倒猢狲散这种事,只能站在道德的角度上去谴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文死谏武死战”。李定国我们都耳熟能详,为了文章的完整,简单说两句。李定国本是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养子,张献忠死后和其他三个养子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联合南明,共同抵御满清。在李定国等人的帮助下,抗清曾取得辉煌的战果,李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