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孙皇后:武则天唯一无法超越的女人

长孙皇后:武则天唯一无法超越的女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24 更新时间:2024/2/11 23:19:22

武则天,一生永远无法超越的两个人,一个是李世民,另一个就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雄才伟略,十六岁便横刀立马、名扬天下。运筹帷幄,玄武政变,开创大唐盛世,造就华夏民族璀璨历史。他薄情、亦多情。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春游曲》

能写出如此美丽的诗句,该是怎样的女子呢?绝代风华?一笑倾城?我想,应该是一个自信、美丽、生动、娇美的女子,或妩媚,或灵黠,或兰心蕙质,或端秀从容……这个女子,便是载誉千古的唐太宗皇后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600年-636年),小名观音婢。生于开皇二十年,卒于贞观十年,只有36岁。13岁嫁给李世民,是大业九年(613),当时李世民16岁。长孙一生为唐太宗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承乾,次子李泰(李世民第四子),三子李治(李世民第九子)。

长孙皇后的家族是北魏的皇室拓跋氏,后来因为当了宗室长,所以号长孙,最后成为姓氏。皇后的曾祖父长孙裕,曾经封爵平原公。父亲长孙晟,史书没有记载长孙晟袭封,可能长孙晟不是爵位继承人。长孙晟是隋朝右骁卫将军,在隋朝离间突厥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母亲是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女,她的舅舅在贞观时代也很有名,叫高士廉

长孙晟官右骁卫将军,李世民父亲李渊在大业九年的时候,官职是卫尉少卿,到十二年的时候也是右骁卫将军。看来,长孙晟的官职应该高于李渊。不过,李渊另有爵位,七岁的时候已经袭爵唐国公。总之,两家应该是门当户对的。

长孙皇后绝非一般的女人。她气度宽宏,谦虚待人,还有过人的机智。她以非同一般的智慧,点点滴滴,像雨露一样济助李世民。她的贤淑和美德深受后人赞扬。

百家讲坛《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列有专讲评述长孙皇后,他说道:

贞观时期,唐太宗治理天下,长孙皇后掌管内廷,那也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长孙皇后自始至终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唐太宗,是太宗的贤内助和方面军。在唐代的皇后中,长孙皇后绝不是最有权力的,但却是最受尊敬和爱戴的。后来的武则天,早期都笼罩在长孙皇后的光环下,一路跟着长孙皇后东施效颦。长孙皇后贤淑、优雅、智慧、大度,用现代最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知性女人。

贞观时期,后宫在长孙皇后管理之下,一直是风平浪静。不是这里改变了性质,不是这里缺少了资源,只是因为长孙皇后掌控有力。那是一种柔性的力量,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这是长孙氏的力量,也是长孙氏的智慧。

长孙氏勤奋读书,一年四季保持不变。读书使她增强智慧,积累知识,增广见闻。她生活简朴,需求不多。无欲则刚,这是人所共知的。她树立了一个俭朴的榜样,在那个时代特别重要。

长孙氏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她的自我定位。长孙皇后的自我定位是什么呢?就是以唐太宗为准绳,以皇帝的大业为目标。她自己和自己管理的后宫,都是皇帝大业的一部分。这就是说,长孙氏始终是唐太宗的一个方面军。这就是很标准的母仪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讲,长孙皇后与其他大臣一样,也是李世民的部下。只要是部下,就有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问题。稳定后宫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不要对朝廷治理天下形成干扰。

后宫问题众多,稳定是绝对的大局。古来乱局,因中央与地方关系搞不好而造成重大问题的有,但是涉及皇权稳定的问题,多来自内宫。皇帝妻妾众多,不仅争风吃醋,更有争夺继承权的问题。长孙皇后十分自信,从容不迫地管理后宫,为保证李世民全力以赴地治理天下,起到了十分显著的辅助作用。

纳谏的唐太宗和理性的皇后,真是一对难得的男女主角,他们的价值观如此接近,难怪会为后世称道。长孙作为皇后,她思考的问题仅限于后宫吗?不,在很多问题上,她都是唐太宗的高参。

(636)六月二十一日,皇后崩于立政殿。宫中女官把皇后编撰的《女则》一书呈给唐太宗,说:皇后生前把历代妇人参政得失的历史编成此书,自觉文字尚不精练,不敢呈献,不想皇后还没有来得及修完就……太宗打开书卷,不禁失声痛哭。史书记载:“上览之悲恸”,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内心悲伤,放声痛哭。

武则天以政治铁腕统治天下,长孙皇后以征服自己所爱的男人征服天下、征服后世。她的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透过她的夫君大放异彩,她的娴雅淑惠与端秀从容将唐太宗的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后宫的每一个如花女子。

或许,也有野心勃勃、觊觎皇后宝座的嫔妃,然而,长孙皇后以她的柔而韧的特质融入后宫的殿宇廊阁,令众多嫔妃感佩。

正是这样一个柔而韧的智慧女子,外表柔软,甚至柔弱,内心坚韧,就像藤蔓,润物细无声一般的,一点一滴的收服睥睨众生、霸气凛凛的唐太宗,紧紧的捆住他,让他无可遁形;且将自己的智慧,以一种柔性的方式,传达给夫君,助其开创盛世、成就一番伟业、一代清明政治。(据全球通史佚名《长孙皇后:武则天唯一无法超越的女人》)

标签: 唐朝武则天长孙皇后

更多文章

  • 南齐基业始自萧道成:揭秘南齐高帝​萧道成​的登极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北朝,南齐,萧道成

    南齐高帝​萧道成南齐的基业,始自萧道成。萧道成之所以日后建国,也是因刘宋的后废帝刘昱(死后被贬为苍梧王)滥杀而起变端所至。宋明帝死后第二年(474),桂阳王刘休范谋反,右卫将军萧道成临危受命,平灭反叛。476年,萧道成升任尚书左仆射(宰相)。南朝宋国后废帝刘昱即位时,才12岁。在太子东宫,这个孩子自

  • 高洋因何由英明之主转变为绝世暴君?“导火索”竟然是这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北朝,北齐,高洋

    高洋即位初,本是奋发有为的皇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性情突变,一个普通人性情的突变,必定是在其人生道路上受到了某种极深的刺激。这种判断,用来分析北齐“变态”皇帝高洋如何由英明之主退变为暴君,完全适用。高洋在位的前六年时间里(550-5

  • 武则天选男宠的特殊要求 年轻、貌美、健壮是三个必备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武则天

    在古代,男人可以光明正大地招妻纳妾,可以堂而皇之地招嫔纳妃;而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女人只能与其他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甚至几万个女人共同分享一个男人,能不能分得一杯羹还两说。究其本质,还是一个“权”字。男人打盹的时候,女人偶尔也会掌权,但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以及女性在传统

  • 东晋平定谯蜀之战的战争过程,谯蜀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晋,谯蜀,谯蜀之战

    消灭了刘毅等人后,刘裕开始筹划讨伐收复蜀地。选择元帅的时候,觉得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他认为西阳太守朱龄石既有勇武,又熟悉胜任官吏的职责,打算任用他。大家却认为朱龄石的资历名望还轻,难以承当重任,刘裕却很看好他。十二月,刘裕任命朱龄石为益州刺史,统帅臧熹、蒯恩、刘钟等人前去讨伐蜀地,并把自己大军的一半

  • 《推背图》预言了人类未来,其中说到“王杀王”,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李淳风,推背图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伟大的预言家,他们拥有预示未来的能力,其中最传奇的就是鬼谷子,鬼谷子是个谜一样的人物,相传为纵横家之鼻祖,通天彻地,人不能及,姜子牙也是古代预言家的达标,姜子牙的《乾坤万年歌》很少有人知道,但却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个预言社会兴衰的大预言,刘伯温也是大预言家,他的《烧饼歌》用四十余首隐语

  • 李世民兵变能成功 在玄武门禁军中安插的钉子最为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李世民

    我们看玄武门之变,有一点百思不得其解:李世民等人是怎么事先埋伏在玄武门里面的。要知道把守玄武门的禁军可是李渊的人,不是李建成的,也不是李世民的。而禁军可是一支独立的武装,不可能受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的调遣指挥。但是李世民却能够顺利埋伏在玄武门内,原因只有一个,他早就把禁军中的关键人物或多数人物掌握了。

  • 李世民敢对自己的老爹下手,为何朱棣不敢动朱元璋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朱元璋,朱棣

    说到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朝的永乐大帝朱棣,大家一定都是知道他们两个人的大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他当皇帝期间创造出了我们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了非常坚厚的基础。而明成祖朱棣在他当皇帝期间,曾经派自己的太监郑和下西洋,访问了十几个国家,从此宣扬了我们大天朝的国威,而且郑和还从这些

  • 揭秘:朱棣当了皇帝后为什么非要千里迁都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朱棣

    大明立国以后,朱元璋瞅准了南京这么个风水宝地做了都城。这个选择好啊,南京地处江南富饶之地,南京城也是易守难攻的绝佳位置。南京一直是大明的都城,直到朱棣上位后却火速迁到了北京。现在北京基本处于我国的上中央位置辐射全国,地理位置非常好。可是在明朝那会儿,北京可算是危险之地。再往北就是元人的老巢。朱棣为什

  • 朱元璋出门暗访,为什么回宫之后连杀几十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朱元璋

    俗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能够拥护你,是因为你能了解大众的贫苦,做事情能为百姓着想。而明朝皇帝朱元璋,很多人都说他是个暴君,但我认为他是个明君。朱元璋早年家里面很穷,穷到只能靠要饭来糊口。就算是后来飞黄腾达,也从来没有忘记过要饭的日子。但是自从做了皇帝,他发现自己耳朵似乎是“聋了

  • 赵匡胤真的是历史上所有皇帝中武功最高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北宋,赵匡胤,宋太祖

    既然好多人说赵匡胤的武功最高,那么有何依据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出生于洛阳,父亲赵弘殷,官宦世家,从小随父亲学习武术,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出来闯荡江湖。后来投军郭威将军账下,后来郭威废汉建周,赵匡胤跟随其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到(960年)元月初一,北汉与契丹联合发兵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