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有个癖好袁术听了嗤之以鼻,孔明见了倍感丢人

刘备有个癖好袁术听了嗤之以鼻,孔明见了倍感丢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156 更新时间:2024/1/26 8:36:06

在三国的主要都有各自的个性,也有各自的癖好。比如说曹操喜欢人妻,吕布喜欢杀干爹,周郎喜欢修曲,这些有的高大上,有的则是难以齿。刘备作为三国演义中的正面人物他也有一个癖好,这个癖好让袁术嗤之以鼻,就连诸葛亮看了也感到丢脸,然而老百姓看了无不觉得刘备接地气实在人。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出场的时候是一个卖草鞋的小贩,在三国的开国君主中他的出身可以说是最卑贱的。后来刘备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在战争中刘备立下大功并因此走向仕途。然而东汉末年腐朽的政治让他心灰意冷,最终鞭打都邮辞去官职,投奔公孙瓒

到了建安时期,曹操以天子名义封刘备为徐州牧并命其讨伐袁术。袁术一听到刘备要来打他便嗤之以鼻孔称刘备为“织席贩履之徒”。然而当时刘备已经出仕多年,并且占据大郡,袁术怎么知道刘备的出身呢?这其实要从刘备的这个癖好说起。

刘备做官之后虽然衣食无忧,但却不忘当年做小贩时候织席贩履的生活,因此在有空的时候便亲自做起的老本行将自己的技术活发扬下去。当然刘备作为地方长官再织席贩履就有点丢人了,刘备是不会再做,自己的手艺活当然要做高大上的东西。

那什么东西高大上呢?自然就是军旗、毦衣之类的军用物资。刘备在做州牧的时候亲自动手做这两件东西。而且刘备一直以爱民著称,因此有很多百姓听说刘备喜欢做手工便都会送一些材料来资助刘备,这样刘备亲自做军旗、毦便传到袁术耳中,因此袁术每次提到刘备都说其为“织席贩履之徒”。

刘备的这个癖好不但袁术鄙视就连自己的手下诸葛亮也感到丢脸。诸葛亮虽然是刘备的幕僚但也是出身在官宦家庭,对于这种低贱人的劳动诸葛亮自然不敢恭维。诸葛亮虽然躬耕于南阳,但在当时的观念看来就算做农夫也比做织席贩履的小贩强,可是自己的老板就好这一口自己也没有办法。其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昭烈(刘备)性好结毦,有以髦牛尾见饷者,因手自结之。一日方独居深念,侯(诸葛亮)入见曰:亮以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耶?昭烈投毦谢曰:是何言欤,吾聊以忘忧耳。

原来诸葛亮刚刚到刘备手下做事情的时候就发现刘备这个爱好,顿时感到丢人便借机劝谏刘备不要再做这种下人才做的事情,应该图谋大事,刘备当时虽然觉得不好意思,但可以想象刘备并没有因此忘掉自己做了数十年的老本行。

为什么说刘备没有忘掉自己的老本行呢?刘备入蜀后有这么一支军队名为白毦军,在蜀军中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最强,是蜀国最神秘的特种部队。不难想象蜀国这支白毦军的装备军服军旗是怎么来了,大部分应该是刘备亲手织出来了。可想而知这支军队战斗力为什么这么强,那还不是因为士兵所有穿着都是刘备亲手做了,即使做得不好也都是御赐之物,这样的部队能不为刘备出生入死吗?无怪乎这支军队是蜀国最强的军队。

刘备虽然是汉室之后,但却出身于最底层,因此对于底层的需求非常清楚也非常细致,他不畏嘲讽亲自结毦,这不仅为自己结出了一支强大的特种部队,也因此和普通民众结出的阶级感情,在这一点看刘备可以说是深谋远虑。无怪乎曹操无论刘备落魄到什么情况都认为刘备是自己最大的对手。

标签: 三国蜀汉刘备

更多文章

  • 刘备为何能成为一国之君,原因出在他的用人之道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蜀汉,刘备

    提到三国,想必很多喜欢历史的人都会兴奋起来,因为在三国当中有着太多值得我们去探讨的故事,也有着太多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人物,并且这些故事这些人物都非常的有意思,可以说他们能够给我们很大的乐趣,也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就比如刘备,他本来是一个已经没落的皇族,已经沦落到了去卖草鞋的地步,但是之后又成为了一国

  • 她是汉献帝的皇后,她在三国之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东汉,汉献帝,曹节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今天小编说的这位献穆皇后曹节,她的父亲正是曹操。(213年)曹操将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同时入宫中,封为夫人。(214年)并封为贵人,曹操废掉伏寿皇后,

  • 诛吕行动刘襄立下大功,为什么大臣反而选择了毫无功绩的刘桓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西汉,刘襄,汉文帝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朝政由她的侄子吕产、吕禄把持,这引起了开国功臣、刘姓宗室的不满。于是,周勃、陈平等人发动政变,除掉了吕氏外戚集团,这就是西汉历史上的所谓的“诸吕之乱”。然而,西汉第一任皇帝既不是功勋卓著的齐王刘襄,也不是辈分极高的楚王刘交,而是毫无功绩的代王刘恒!代

  • 徐州之战刘备为什么会被曹操打败,他败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蜀汉,刘备,曹魏,曹操

    公元199年,是曹操差一点成为历史尘埃的一年,这一年袁绍统一河北以后兴兵南下,刘备又在后方叛乱,占据了整个徐州。于是,曹操采取先平定后方之后再全力迎战袁绍的策略,率领大军亲赴徐州。这一战可以说打的异常轻松,刘备兵败如山倒,甚至没有反抗的能力。后人对于此事,一直归根于曹操兵多将广,刘备兵少将缺,双方实

  • 孙权为什么要砍掉关羽的头,关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东吴,蜀汉,孙权,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末,曹操认为汉献帝在许昌,和关羽的驻军很近,便有了迁都避其锋芒的想法。司马懿、蒋济得知后极力劝阻,他们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得志,可以将江南封给孙权为条件让他从背后出兵攻打关羽。同时曹操再派遣徐晃、赵俨等大将率军救援樊城。开战后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源不足,便认为其很难再和关

  • 昆阳之战到底有没有陨石降落,刘秀使用的陨石术是真的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东汉,刘秀,刘秀召唤陨石,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刘秀一举成名的战役,在我国新朝末年刘秀、王莽两军在昆阳一决胜负的一场战役,因在昆阳所以成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中的比较著名的战役,这次战役最大的收益者是刘秀,作为偏将军的刘秀一夜成名,还为他日后的夺天下奠定了基础。由于当时新莽王朝的大军有四十三万,而绿林军只有一

  • 汉武帝为什么要废除与匈奴的和亲,只因为一个计划的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朝,西汉,汉武帝,匈奴

    从夏朝开始,匈奴就成为我华夏族的祸患,当然之前它不叫匈奴,秦朝才得名。汉刘邦何等威武,但是在白登跟匈奴打了一仗,差点连老命都赔进去,刘邦只得采取和亲策略,期望通过这种办法让汉凶成为亲戚,消除两国的战争。和亲的献计者娄敬的想法就更是一厢情愿,他对汉武帝说,把公主嫁给单于,你就是他老丈人,他还能打老丈人

  • 张飞为什么喜欢挑衅吕布?挑衅过后为什么总能相安无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东汉,张飞,吕布

    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期,除了谋士之间的运筹帷幄,令我们直呼过瘾之外,武将之间的打斗也令我们血脉喷张。在三国的历史上,流传着“一吕二赵三典韦”的说法,这“一吕”说的就是飞将军吕布。吕布被人们称为三国第一猛将,单挑基本上无人能出其右,但是张飞多次挑衅吕布却相

  • 刘邦为何将女儿嫁给张敖而没将之嫁给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西汉,刘邦,张敖,韩信,鲁元公主

    对于权力官场来说,婚姻就是政治。在鸿门宴前夕,刘邦为保住性命,拉拢项伯,而与项伯约为婚姻。可以推定,刘邦是以鲁元公主为筹码的。一则,政治盟约,为示诚意与敬重,得是嫡出子女,即是吕雉所出。而吕雉只有一子一女,即刘盈与鲁元公主。二则,鲁元公主要年长於刘盈。三则,当处於劣势的一方,主动提出欲结为秦晋之好,

  • 曹操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为何没有人推荐诸葛亮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曹魏,曹操,诸葛亮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其中魏、蜀、吴三国鼎立,曹操、刘备、孙权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们自身出众的能力与机智的头脑是一个统领的必备要求,此外手下的谋士、将军更是重中之重。纵观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一个成功的君主手下必定有许多贤良之士的帮助,才能成就一番伟业。曹魏作为三国时期最大的赢家,曹操手下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