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太极和明朝议和,为何崇祯皇帝最后却不答应

皇太极和明朝议和,为何崇祯皇帝最后却不答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225 更新时间:2024/1/31 11:19:31

皇太极和明朝议和的事情,发生在1642年。

这一年,皇太极和明朝之间发生的,历时两年的松锦大战终于结束了。松锦大战之后,明朝最重要的将领祖大寿洪承畴都相继投降了清军。明朝精心打造的九边军镇的精锐力量,几乎全部被剿灭。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军事力量的,只有吴三桂驻扎在宁远的三万残兵。关外的防御城池,除了吴三桂宁远的一座孤城外,已经全部丧失殆尽。

也就在这时候,皇太极提出了和明朝议和的想法。但是崇祯最终没有答应,还杀掉了参与议和的陈新甲。这样,明朝失去了最后一次和清军议和的机会。

要知道,1642年的明朝,已经处在危在旦夕的时刻。不仅仅清军已经占据了整个关外之地,只等皇太极一声号令,就往关内打来。而且国内的形势也岌岌可危。李自成已经把西北搅得翻天覆地,张献忠在西南也打得风生水起。可以说,整个国内都不得安宁。

皇太极和明朝的议和条件,后来记载在《清太宗实录》里面。这个议和条件,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内容:一是遇到吉凶大事,双方派使者庆吊。二是明朝要每年给清国黄金万两、白银百万两,清国则给明朝人参千斤、貂皮千张。三是明朝要把入境的清人送回清国,清国也一样。四是双方重新划分国界,明朝承认清国打下的地盘为清国所有。

这个议和条件中,第一条,实际上是要求明朝要把清国和它摆在平等的地位,而不再是之前的宗藩关系。第二条,不管是不是等价交换,但至少是互相送东西,而不是要求明朝割地赔款。第三条,清国是为了保持人口基数,明朝也不吃亏。第四条,就算明朝不想重新划定国界,但清国已经实际占有了明朝的土地,明朝不承认也没有办法。

总体来说,清朝的这个议和条件,也不算苛刻。而且前面我们也说了,当时明朝正遭受国内农民起义的强力冲击。如果明朝和清军真正能实现和谈,明朝缓过气来,集中力量打击农民军。把农民军消灭以后,再回过头来对待清军,不是更好吗?为何崇祯不这样做呢?

准确地说,实际上崇祯并没有不答应,当时他也悄悄派了边关大将陈新甲去和皇太极谈判。陈新甲又推荐马绍愉、李御兰具体去和皇太极谈判。马绍愉、李御兰去了清国后,皇太极看见并没有崇祯皇帝给他的国书,很不高兴,说明朝不诚心。马绍愉、李御兰只得回到塔山,把清国议和的条件,带信给陈新甲。而陈新甲并没有引起重视,随手放在桌上,结果这件事泄露了出去。

朝中大臣知道后,都纷纷上奏表示反对。崇祯在这时候,也不好意思说“议和”这事是他让陈新甲他们去干的,于是把陈新甲抓起来,后来又把他处死。陈新甲一方面当了崇祯皇帝的替死鬼,同时也是他自己没有把事情做好,造成了事情的泄露。也就是说,算是他自己咎由自取。

不过,从崇祯皇帝羞羞答答做事情的作风来看,他当时在议和这件事上,表现得确实不够坚决。那么,崇祯当时为什么表现得不够坚决呢?

当然了,面子思想崇祯肯定是有的。毕竟明朝一直号称上邦大国,结果一个“藩属国”打下它不少土地后,它居然承认这些土地确实归人家所有,承认这个“藩属国”具有和它平等的关系。无论如何,这是非常失面子的事情。

后来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外的时候,也和崇祯有过谈判,希望崇祯封他为西北王,这样他就撤军。当时崇祯也不同意。一个造反的“贼”被他封为王,这是崇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接受的。

不过,面子思想其实是很少的一部分,实际上,崇祯皇帝也明白,和皇太极和谈,是根本没有用的。当时皇太极之所以要和谈,其实也是因为他明白,明朝的力量还非常强大,要想一鼓作气灭掉明朝,还是很难的。如果明朝一直在边关囤积重兵,清军打进关来,实在是很困难的。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明朝能够把边关的军队调去攻打农民军。这样清军才会有机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皇太极所提的条件就不可能太过分,他是希望能够尽快达成,等待明朝新的行动。

崇祯也明白皇太极的阴谋,加上崇祯又多疑好面子,因此最终这件事没有做成。

标签: 明朝崇祯皇太极

更多文章

  • 元朝时期的百姓十户人家才有一把刀,为何还能推翻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蒙古,元朝农民起义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一共九个大一统王朝,其中元朝和清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蒙古族,清朝是满族。而满清在入关之后也同样被汉人的文化同化,那么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却依靠“汉人治汉”,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蒙古文化。当时元朝的统治者把社

  • 如果朱标没有英年早逝,燕王朱棣还敢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朱标,朱棣

    毫无疑问,朱允炆在朱元璋死之后迅速丢掉帝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削藩政策执行得操之过急,导致燕王朱棣造反,史称“靖难之役”。那么如果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撤藩政策由他来推行,燕王还会谋反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很有必要在历史中去寻找朱标的人设。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他出生时正好朱元璋

  • 崇祯为何最后会成为亡国之君,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崇祯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也是令后世惦念无比的盛世。可是盛世总有衰落时,虽说明朝时的中华文明已经发展到了很繁盛的程度,但最终还是迎来了消亡和毁灭。都说一代王朝的倾颓是由于皇帝的昏庸而导致的,这个说法的确不假,但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平时借鉴勤政,的确没有什么昏庸之处,但是为什么还

  • 北宋不到两年就灭国了,为何南宋却能坚持百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北宋,南宋

    北宋王朝从赵匡胤建立之始,就面临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其中,契丹与西夏政权互为表里、狼狈为奸。宋朝廷背腹受敌,苦不堪言。等到宋徽宗在位时期,已然是内忧外患、积重难返。面对金国,为何北宋两年就灭国,而南宋却能坚持一百多年呢?首先是武将之间的区别。在北宋时,朝廷对武将非常不信任。众所周知,宋朝的

  • 朱元璋请功臣徐达喝酒,却下令处死他的妻子谢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朱元璋,徐达

    徐达一生共有两个正妻,第一个是她的元配张氏,是在徐达闹革命之前所娶的结发妻子,但因史料不全,张氏的出身和死因皆不详,我们只知道她在明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去世。在张氏去世后,朱元璋就亲自做媒,将他手下大将谢再兴的次女谢氏赐给徐达做正妻。当时,谢再兴共有两个女儿,长女被朱元璋赐给他的侄子朱文正做老婆,次女

  • 宋理宗头骨为何会在外漂泊近90年?还得从此人开始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南宋,宋理宗

    至正二十七(1367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次年,徐达攻入元大都。时任一品翰林学士承旨的危素得知消息后,来到报恩寺,准备投井自尽。这时,报恩寺的僧侣阻拦道,“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危素向徐达投降后,被送到南京,朱元璋召见了他。两

  • 南宋为何不救宋钦宗,为何到死都没有能回到宋朝的土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南宋,宋钦宗

    大家应该都知道发生在在北宋的末年时期,那一件让整个宋朝的百姓们都蒙受了巨大的耻辱的事情吧。伴随着金兵顺利的攻进了北宋的都城,当时的皇帝宋钦宗还有已经当上太上皇的宋徽宗也被金人抓了回去。同时,这也宣告着北宋的灭亡,他们这两个皇帝就这样开始了自己非常悲催的后半生。在他们被掳走之后不久,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就

  • 宋仁宗为什么连一个子嗣都没有,真相却不是世人想的那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北宋,宋仁宗

    不管是现在和以前,对于那些宽厚的人,大家都是相当喜欢。对于古代的百姓来说,有一个宽厚又仁慈的皇帝,对他们来说是着重重要的。那么对于百姓非常好的帝王,后世的人都会对他相当赞扬的。比如说唐代的太宗,或者是西汉的武帝等等。在他们死后很多年以后,依旧会被大家所称赞,所流传,名垂青史。那么即便是观众的眼睛再过

  • 鄱阳湖大战朱元璋是怎么以少胜多的?事后想想很是凶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朱元璋,鄱阳湖大战

    鄱阳湖大战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了争夺鄱阳湖而进行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是中世纪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次水战。最后朱元璋以少胜多击败陈友谅,明军顺势拿下湖南、湖北,此前势均力敌的局面也被打破,朱元璋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不过当时朱元璋只有20万兵力,他是如何击败陈友谅65万大军的呢?历史上只要发生以少胜多

  • 西夏和东夏有什么区别 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西夏,东夏

    说起西夏,知道的人不少;谈到东夏,知道的人估计就屈指可数了。实际上,西夏之所以被称之为“西夏”,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东边还有一个东夏。西夏的建立者我们都知道,是著名的李元昊,他发扬了他祖父李继迁和父亲李德明的精神,在定难五州搞了一波大事情,并且把他祖父定下的“夏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