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秦桧到底能不能翻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定论

揭秘秦桧到底能不能翻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定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84 更新时间:2024/2/10 8:21:41

历史中有着很多真真假假的故事,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给历史上的一些坏人翻案,其目的就是为了博得众人眼球,从而来炒作自己从中牟取利益而已。

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奸臣秦桧,就是一些人比较喜欢翻案的对象。由于,秦桧是人尽皆知的大奸臣,也是很多人关注的对象,那么,关于秦桧的很多东西也都是非常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特别是那些与众不同的观点,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更加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

关于秦桧,其实,历史上就有定论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是将岳飞害死的罪魁祸首之一。虽然,从现在的史料来看,高宗才最有动机去杀掉岳飞的人,但是,秦桧也是宋高宗的最大帮凶,完全没有一点公正之心,不是一个合格的臣子,对于皇帝的错误没有加以阻止。

归根结底,秦桧本身就不是一个正人君子,不是那种为了保护好人,而敢于违背领导的人。他只会根据领导的喜好去做事情,完全不问是非曲直。他见宋高宗讨厌岳飞,就开始迎合宋高宗,并且,充当宋高宗的走狗,颠倒黑白将岳飞害死。

有些人说:秦桧对于南宋是有功的,如果,不是秦桧主持与金国人和平谈判,那么,南宋也会很快亡国,遭殃的还是最底层的老百姓,毕竟,达官贵人跑得更快些。如果说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和平的生活,议和这种手段倒也不是不可以,因为,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也多了去了。但是,议和也是有区分的,有的议和是真的议和,有的却是投降式的议和。

真的议和是在双方势均力敌,双方都没有办法打赢对方,最终,只能以议和的方式收场,这种议和双方都有面子,不存在谁是屈辱的一方。但是,在世界历史上的这种议和很少见,更多的是那种略微丧失尊严的议和,并从中损失一些东西。比如:在近代史上,清政府就与很多西方列强签订了屈辱的议和条约,要么是割地,要么是赔款,搞得那段时间连皇帝都抑郁而终。

此外,议和也有很大区别,有的议和就是为了议和而议和,这种出发点是短视的,只看到了短期利益。有的议和是为了从长计议,将现在的议和作为一种休养生息的时机,比如:当时汉高祖刘邦被匈奴人打败,毕竟,双方实力悬殊,于是,刘邦就与匈奴人议和,给匈奴人很多金银财宝并与之和亲,让汉朝有了一个稳定发展的周边环境。

最终,经过几代人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的时候,汉朝终于打败了匈奴人。所以,南宋最好的策略就是像汉朝这样达成一个战略性的议和,而不是那种投降意义上的议和。但是,秦桧所主导的南宋与金国的议和就是那种投降意义上的议和,而且,是为了议和而议和,并非是为了南宋的广大老百姓着想。可以说,他们的议和纯粹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假如,南宋在议和之后可以积极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打败金国人也是可能的。但是,秦桧主导的议和并非是为了休养生息,而是为了贪图享乐。“自桧再相,密谕诸路,暗增民税七八,故民力重困,饿死者众”,他并没有想着怎么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让这里老百姓的生活的更加幸福,而是变本加厉的压榨、剥削老百姓,并把这些搜刮的钱财奉送给金国人。

同时,秦桧为了让南宋的人一直安心与金国人议和,竟然自废武功,他千方百计将那些主张抗击金国的大臣和将领消灭掉,这期间,很多人都死在了他的毒手之中,“桧密使人杀之,人皆巷哭,为之罢市。其部曲陈简为立祠於金州,隆知兵机,善料敌,能得士卒心,每战必鼓作忠义之气,故战和有功。”

而且,那些原来是北宋的子民,后来,被金国统治的人逃到南宋,秦桧竟然乖乖的将其给金国人又送了回去,最终,使得很多人都遭了殃。失去了原来金国统治区域里的汉人的支持,在南宋军队里的北方汉人也逐渐对这个国家失去了信心,从而,很多人都不再愿意当兵,转而去别处寻找人生价值去了,比如:开始学习经商,“二十年间,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几”,毕竟,享受生活谁不会啊。

可以说,此时以秦桧等奸臣为主导的南宋朝廷一片乌烟瘴气,官场的逆淘汰定律开始发挥作用,那些正直的人才开始被秦桧排挤出朝廷,那些溜须拍马但没有能力的人开始发挥作用,国家日益衰弱。而且,秦桧还敢于公开买官卖官,搞得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没有办法走上仕途,施展自己的报复,“秦桧卖官必数万贯,乃得差遣”。

终于,在秦桧这种奸臣的折腾之下,南宋朝廷越来越衰弱了,在这种情况下,不与金国人议和也不行了,因为,它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击败金国人了。当然,最后南宋还是耍了小聪明,与蒙古人合作消灭了金国,但却没想到,蒙古人顺道把南宋差点灭掉了。所以,像秦桧这种奸臣绝不能翻案,他自私、无耻、贪婪,这样的人是永远也翻不了案的。

参考资料:【《宋史》、《三朝北盟会编》、《续资治通鉴》】

标签: 宋朝南宋秦桧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帝为何不让百姓吃猪肉,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明武宗,朱元璋

    中国历史上明朝皇帝的姓氏是朱,而且还和我们家中饲养的猪还是同音。猪肉也是我们家庭中常吃的肉类,会把它制作成各种美食来让我们品尝。但是在明朝的时候是不可以的,若是那个时候你说来吃猪肉,那是对皇帝的不敬。出生在农村,而且还是贫农出身的朱元璋,坐上皇帝后,知道百姓的生活中,想要改善生活,基本上都是家中买些

  • 燕云十六州具体是哪些地方?明朝是如何在一年内收复燕云十六州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燕云十六州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宋朝是一个相对积弱的朝代,曾经经历过无法统一河山的痛,而宋朝经常遭到外部势力打压,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没有燕云十六州。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宋朝国境也就失去了自然屏障,敌人进攻宋朝,犹如一马平川,无任何阻挡。很多人对于燕云十六州可能并不熟悉,但是倘若说起北京、天津等地区的

  • 曹吉祥为什么会落到被凌迟的下场,他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太监,曹吉祥

    明朝的宦官至王振以来便开始有了一定的权力。有些皇帝会重用宦官,这些宦官便开始在朝中为非作歹。可是,即使他们在朝中的权力很大,但都不太敢妄想夺取皇位。一旦威胁到了皇上的地位,肯定是难逃一死。而明朝宦官曹吉祥就是妄想夺取皇位,最后却惨遭了凌迟的处分。曹吉祥最开始是在王振的手里当差,朝廷派人前往征讨思任发

  • 朱元璋上香问和尚要不要跪拜佛,和尚是怎么回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朱元璋,和尚

    现在的很多人还在信奉着不同的宗教。中国古代的三大宗教,至今为止最被世人信奉的大概就是佛教了。佛教作为印度传来的宗教,中原本土的古代人民原本是没有接触过的。直到印度的两位大师入驻中原,白马驮着厚厚的经书远道而来,佛教才逐渐被古代的中国人所了解。儒教、道教虽然是中原土生土长的宗教,但是它们却并没有受到大

  • 岳家军的军饷是怎么来,十万军队的正常开支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南宋,岳飞,岳家军

    岳飞将军世人皆知,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之一。在岳家军与金兵的正面战场上,岳家军所向披靡,就连金军都无奈感慨到“撼山容易,撼岳家军难”。可是南宋当时正是经济十分落败的时期,岳飞是通过什么办法保证将近十万的军队正常开支呢?军队可是需要大量粮饷的。在古代打仗可不是闹着玩,三军未

  • 满城之战中,北宋能大破辽军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北宋,辽朝,满城之战

    979年7月,宋太宗亲率大军北伐,想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在高粱河之战中,宋军遭到惨败,赵光义差点丧命。宋太宗逃到定州后,担心辽军进行报复,于是在定州、镇州、关南三地派重兵驻守。果不其然,辽景宗派出军队南下,准备先攻满城,后取镇州,于是宋辽双方爆发了满城之战!谁也没有想到,在满城之战中,北宋军队居

  • 既然满清没有昏君,为何王朝存在时间没有超过三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昏君

    昏君是历史上非常残暴的皇帝,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昏君,在这种皇帝在任期间,百姓的生活是苦不堪言,出昏君最多的时期就是乱世中,比如说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中,除此之外,出现昏君多的朝代就是一个朝代的末期。秦始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可惜的是秦二世而亡,仅仅存在了15年的时间,由于秦二世的残暴,导致了各个

  • 清朝时期的出现诡异现象,为何官怕洋人,而洋人怕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百姓

    正所谓一物降一物,遍历清朝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循环怪象。百姓怕他们的父母官,拿着国家工资的官员害怕侵占他们国土的洋人,而拿着先进武器的洋人却又怕手无寸铁的百姓。尊卑等级制度严格分明的封建时代,百姓怕官的现象由来已久,只不过在晚清时期达到了一种巅峰。都说,官员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可历史上大多数官员都

  • 浅谈清代的官场陋俗到底是什么样的,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官场

    社交礼俗中的各种行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相互增进友情,以礼节密切情感,因而自然诚朴。但也有些礼节行为,不一定具有诚挚的礼敬之意,还有的社交行为,不过是利用交往礼俗去达到某种目的,属于交往中的陋俗,这些陋俗体现在方方面面。一、官场礼俗中的陋俗称谓礼俗中,某人为了恭维或讨好对方,往往用超过对方身份的尊称相

  • 嘉庆要赐死和珅,和珅拿出乾隆的信,上面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嘉庆,和珅

    清朝时期的乾隆皇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不像雍正一样经历了九子夺嫡才夺得皇位,而且康熙年间为清朝开启了康熙盛世,雍正也帮他平定了各地叛乱。乾隆这个皇帝,当得非常轻松,以至于导致清朝开始走向衰败。和珅是乾隆的宠臣,和珅这个人放在清朝,乃至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贪官。乾隆也知道和珅贪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