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灭亡时,虎狼秦军去哪了?曾经吊打六国,如今却被项羽吊打

秦朝灭亡时,虎狼秦军去哪了?曾经吊打六国,如今却被项羽吊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373 更新时间:2024/1/16 9:48:57

秦灭的本质,就是秦国输给了曾经的老对手——山东六国。对此赵高可是深有体会,他谋害胡亥、改立子婴时,主张把子婴的称号定为“王”,理由也很充分:“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

那么问题来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当初秦灭六国就像虐菜,到了秦末怎么风水轮流转了?难道真的像一些人所说:这时的秦军主力遵守秦始皇的遗命、仍旧镇守在边境,用来平叛的都是老弱病残,所以让项羽“竖子成名”?

这种说法当然是以讹传讹。

[var1]

战国时期,虽然出现齐技击、魏武卒等高度专业化的军队,但由于战事规模空前,各国都形成了兵农合一、全民皆兵的局面,成年男丁闲事务农、战时从军,严格而言并没有什么“主力部队”之说。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消除六国的潜在抵抗,采取了这么几条举措:

没收民间的兵器,销毁后铸造为十二座1000石重的塑像;

解除原各国武装,地方仅保留维持治安的力量;

修建了两条驰道,以咸阳为起点,分别通往东北向的燕、齐,东南方的吴楚。一旦山东有事,可第一时间征调关中军队、沿着驰道前去扫平。

[var1]

如果保持这种状态,山东各国想要起事并不容易。但作为雄才之主,相对于守成,秦始皇更锐意于开拓。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发关中之兵、北伐匈奴;下一年,蒙恬收复河套,就地设立44县、连接原各国长城,大军长期驻扎、威慑匈奴。同一年,秦始皇征集“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攻取南越,随后迁移“谪徙民五十万人”开发当地。

由上可见,当时严格意义上的常备“秦军”不到30万,也就是由蒙恬率领、对付匈奴的队伍。至于南边的那支,则是由各国的“边缘人”拼凑成的拓边中原移民,并非关中人组成的秦军。

随着反秦起义在崤山以东遍地开花,对于秦军来说,原本不是什么大问题:不就是再来一次秦灭六国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秦朝廷在初期的应对思路相当清晰。

[var1]

在陈胜起事之初,为了避免惹秦二世发怒,朝廷使者调低调门,把起义轻描淡写为“群盗鼠窃狗偷”,并没有大规模调集军队应对,只是依靠地方治安人员处理,给了义军发展壮大的空档期;

随着起义军滚雪球般膨胀,周文带着数十万人向关中杀来时,秦二世这才恍然大悟。但如章邯所说:“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按照常规流程在关中征兵肯定是来不及了,于是便就地取材、武装骊山刑徒,轻轻松松就击溃了周文。

但山东战事并没有因此偃旗息鼓,甚至由于六国勋贵纷纷复辟而愈演愈烈,新一轮的秦VS六国再度上演。在这种形势下,秦朝廷不可能一直倚仗刑徒军,他们被用来一时应急可以,若想挽留大秦危亡,但凡思维正常的政治家,都会选择调动关中基本盘的力量。(据史书记载,骊山刑徒军随后大多逃离,比如英布就与其中的豪杰“亡之江中为群盗。”)

[var1]

因此,随后的秦朝廷采取了两手应对:

一方面,跟过去一样,大规模征调关中秦人,“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无已”;

另一方面,调回北伐大军。在随后的巨鹿之战中,跟章邯配合的,就是当初接替蒙恬的王离。根据常理,统帅怎会丢下大军、只身南下平叛?同时,《汉书.匈奴传》也提到,“十有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边者皆复去”,边境的秦军已经回撤。

至于南越的戍边的几十万人,则在赵佗的带领下“诛秦所置吏”,成了自立门户的小王国。

那么,同样是秦对六国,战国时期的秦军可谓所向无敌,到了如今为啥看似不堪一击呢?

[var1]

其实即使在战国时期,秦国也从来做不到以一敌六。

秦庄襄王(嬴异人,嬴政之父)时期,蒙骜带领的秦军主力曾被信陵君魏无忌的五国联军打得落花流水,联军甚至势如破竹、一路追杀到函谷关;

嬴政在位期间,最担心的仍然是六国联手:“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一旦稍有不慎,搞不好就会重演吴王夫差、齐湣王等人在巅峰时期突然被人联手瓜分的悲剧。

然而,政权间的博弈,从来不仅仅取决于客观的实力对比,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主观层面的战略战术更具主导意义。战国阶段的态势,可以概括为:一个拧成一股绳的秦国VS各怀鬼胎的六国。

[var1]

嬴政之前,秦与六国的博弈向来有两条战线,其一是外交层面的“连横“”对阵“合纵”,其二才是战场上的搏杀。一般来说,当连横占据上风时,秦军在战场上无往而不利(如长平之战);一旦合纵成功,秦军就得吃瘪(如上文所提信陵君攻秦)。

根据历史来看,想让各怀战略目标的六国长期团结一致,可谓难度登天;相反,秦国想要拉拢、威逼利诱一两个国家,几乎没啥技术难度。比如,由于齐国吞掉了宋国,曾经的盟友就立即翻脸,他们同仇敌忾、携手秦军,差点把齐国打得亡国。

而在嬴政期间,除了继续延续连横战略外,还采用李斯、尉缭的主张,采取了如下行动纲领:

首先,分化瓦解。拿出大量的金钱财宝,收买山东各国的重要人物,让他们里应外合、配合秦国灭掉所在国;胆敢拒绝,就派刺客将其杀掉;随后,秦国大军浩浩荡荡西决而来,如同摧枯拉朽、所向无敌。

反应上述思路的最典型案例,莫过于赵国的郭开与李牧。就这样,嬴政只用了二十多年就一鼓作气统一了天下。

[var1]

所以后世认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秦灭六国,本质是“一个团结的秦国,对阵支离破碎的六国”。

然而到了秦末,这种局面发生了颠覆性转变。陈胜揭竿而起后,各地的贵族几乎同时发难,意味着秦朝无法复制过去分化瓦解的那套做法,只能依靠武力镇压,这种局面对秦朝廷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不过,由于当时各国势力大体上处于各自为战的模式,甚至还经常发生内讧(如陈胜被杀,陈余张耳翻脸等等),所以那一阶段的秦军背靠关中源源不断的输血,整体上处于“乘胜逐北”的优势局面。但由于两件事的发生,这一态势发生了逆转。

其一,李斯被杀,秦朝廷从此再也没有一个强势、有能力的人物主持局面,前线秦军的后续支持被切断,赵高甚至与章邯互相提防,秦朝军政基本瓦解,前线战斗力随之锐减;

其二,项羽杀掉宋义、夺取楚军指挥权,随后经过巨鹿之战成为诸侯的盟主,山东六国首次被拧成了一股绳,对关中形成了实力优势。

[var1]

至此,天下的局面与战国时完全相反,变成了“内讧的秦国,对阵同仇敌忾的六国”。秦人士气全无,一部分主力被歼,另一部分跟着章邯投降后被坑杀,人心浮动的关中被刘邦轻易拿下,曾经横行天下的秦国被六国联手灭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假使秦地政局稳定,会不会再次重演秦灭六国?

更多文章

  • 孔子原来是国外人?韩学者:是的!中国网友的话让人拍案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孔子,西方学者评价孔子,孔子是个什么样的学者

    孔子被我们尊称为孔圣人,他乃“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var1]然而,随着我们的文化不断发展进步,却也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起了嫉妒之心。国外就认为孔子是他们国家的,韩学者一本正经地拿出三大“铁证”,以证实他们所说的不是假的,怎奈,中国网友的一番话,让人拍案叫绝。国外的经济算是发达,但很可惜,文化底

  • 刘备得知关羽身死,当场昏厥,但听闻张飞死后,为何仅说了四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和张飞谁最厉害,张飞关羽刘备搞笑结拜,关羽的死刘备有责任吗

    导语:作为义字的代表,三国时期刘关张三兄弟可谓是典型。三人年轻时在涿州相遇,本来以为是路人,但却一场比试让三人惺惺先息,发现不论是三观还是志向都一样之后结为异性兄弟,从此走上争霸天下的道路。几十年来经过多次战败并走散,不论身在何处三人总是相互牵挂,不远千里重新聚在一起。后来终于经过无数的血汗和努力终

  • 刘备生平最信任的顶级名将,仅这4人,其他都不被刘备倚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一生投奔过几个人,刘备麾下的五大猛将,刘备十大良才照片

    三国演义之所以至今都为人所熟知,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风流人物数不胜数。而由于作者看重蜀汉刘备,所以蜀汉的英雄人物自然也就不在少数。而在作者的刻画下,在蜀汉称帝的刘备及手下,自然也是让人称颂的一代英雄。刘备身为蜀汉集团的领导人,其最为重要的才能就是知人善用。但是纵观刘备那一时期的作为,其实在他

  • 刘秀被王莽逼到绝路,一条鱼救了他的肚子,却留下噩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但汉朝并不是一以贯之的,她的中间被新朝的皇帝王莽拦腰截断,分为西汉和东汉,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刘启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刘秀虽然是龙子龙孙,但到了他这里,也就是个县令的儿子了,但刘秀跟大哥刘縯都不是一般人,在王莽改制后的乱局中,他们蠢蠢欲动。新朝地皇三年(22

  • 刘备野心究竟有多大?诸葛亮:将他四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刘备的4个儿子是谁,梦想三国刘备诸葛亮

    导语:三国蜀汉皇帝刘备,他给我们的印象一直都是一个仁义之主。拥有皇家血统的他虽然流传到这这一代已经得不到任何利益加成,但他还是心系国家。得知爆发黄巾起义后带着关羽张飞投军平叛,后来又在幽州剿匪。参加反董联盟的他们预料即将天下大乱,于是怀揣着匡扶汉室的理想征战天下。经历无数场失败和挫折之后,终于成功建

  • 刘备武艺高于张飞、关羽,是否真实?正史记载早有迹可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关羽张飞历史上真有其人吗,关羽刘备简历,张飞刘备关羽资料

    我们首先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位人物,刘备曾今师从于卢植,卢植作为当时那个朝代之中的一位著名将士,其声誉响彻四方。刘备在卢植的督促教学之下,自身的身体素质很棒。卢植最早一直长期都在并州抵御匈奴,当时在他的领导下,并州当地的治安十分稳定。后来被调回朝廷,由于本人比较光明磊落,不愿意攀附权贵。最后卢植被朝

  • 刘备入川,为何只带庞统而不带诸葛亮,多年后司马懿道出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庞统与司马懿,庞统入川完整版,刘备与诸葛亮真实关系

    众所周知,在当时的三国时期一直有着一句话,说刘备手下的这两个人只要获得其中一个便可以获得天下,由此也能够看得出来当时的刘备究竟多有能力让这两个人都甘愿的为他做事,在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就向刘备提出了一个建议,让他先把荆州给拿下了,最后再去夺取西川,然后便可以统一这天下,庞统也为刘备献了几个计策,但是

  • 刘备如果一统天下,可能会杀了这几个人,诸葛亮其实心知肚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刘备一统天下,假如刘备一统天下完整版视频,假如刘备一统天下会怎样

    出身于民间的刘备,从小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后成就伟业,有着极大的野心,相比于曹操和孙权来说,刘备丝毫没有背景可言,从小跟着母亲编草鞋为生。后来机缘巧合以中山靖王的名号被大家认识,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对于刘备而言,皇帝更多只是一个傀儡一般的存在,想要夺得天下,有几个人肯定是要除掉的,对于刘备

  • 刘禅死后,司马炎送了三件陪葬品,其中每一件都打脸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如果刘备把刘禅摔死了,司马炎放三件东西在刘禅的棺材里,刘禅死后司马炎送什么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乃是世间常态,倘若一个人成为了失败的一方,即使他贵为天子,最终也会成为对方侮辱的对象。蜀国灭亡之后,刘禅便成为了司马家族的俘虏。虽然刘禅并非是个良君,同时还乐不思蜀,引得众人鄙夷。但是这或许正是他的计策,也正是因为刘禅没有表现出对于蜀国的思念之情,因此司马昭家族才能够容忍他,没有对

  • 刘禅真是个草包?隐忍多年后,一个制度让蜀汉多活30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禅真实资料,刘禅的实力有多大,刘禅最终统一天下了吗

    其实刘禅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草包,他只不过是擅于隐忍,是一个大智若愚之人。其实刘备在建立蜀汉之后没多久,就因病离世。而诸葛亮受刘备所托,辅助刘禅管理蜀汉江山,继续完成刘备匡扶汉室的遗志。可诸葛亮在蜀汉也不过做了十多年的丞相,便在攻打魏国的路上与世长辞了。最后只留下刘禅一个人来治理国家。可小小蜀汉,还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