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之间有哪些矛盾?

揭秘: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之间有哪些矛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82 更新时间:2024/2/11 11:14:09

清朝有很多宫廷历史疑案,如雍正上位、光绪之崩、慈安爆薨等等,这些疑案史学界一直都在努力寻求答案,但至今都没有最终的结论。就慈安太后之死来说,大多数影视和文学作品都反映是由慈禧下毒害死的,但缺乏历史资料的确切印证,大都是根据“野史”或传说推断出来的。

慈安太后究竟是因何而死,她的死与慈禧有什么关系?慈禧害死慈安的结论是如何推断出来的,证据是什么呢?笔者根据所掌握的历史资料和最新研究之发现,对这些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供读者参考。

在讨论慈安死因之前,先介绍一下她的身世,以便对其生平有更深刻的了解。

慈安是满洲镶黄旗人,钮钴禄氏,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咸丰二年被选秀入宫为贞嫔,四个月封为贵妃,半年后封授皇后,时年16岁。慈安从入宫到封后,半年之中连升四级,这在有清以来皇后晋升中是绝无仅有的,足以说明慈安是一个聪明贤惠,才华非凡之人。

慈安一生没有子女,咸丰帝驾崩后,唯一的6岁儿子载淳(慈禧生)继位,是为同治皇帝,她被上徽号“慈安”,尊为“母后皇太后”。慈安与慈禧(圣母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击败“顾命八大臣”,两宫太后开始“垂帘听政”,执掌朝政大权。

光绪七年,年仅45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薨,朝廷上下无不惊愕,对她的死百般揣测。慈禧按皇太后的规格料理了慈安的后事,被葬于普祥峪定东陵。据“官书”记载慈安死于现在所说的心脑血管病,但是对于她的暴亡,朝廷上下议论纷纷,传到社会上产生了种种推测,加之慈安生前与慈禧的关系,“野史”中不免出现了慈安之死与慈禧有关的传说,且被多数人所认同。

这个传说的根据是什么呢?我们从两宫太后失和的几个方面分析,可得出结论。

一、太监安德海之死

安德海是宫内太监总管,慈禧的心腹红人,他依仗宠信在宫中胡作非为且肆无忌惮,朝中大臣及同治帝对他恨之入骨。

同治八年,安德海请求慈禧得到去苏州采办龙衣的差事,他一路大肆招摇,扰乱地方,被山东巡抚丁宝祯拿获。对安如何处置,丁上奏朝廷请旨,慈禧有意袒护,但慈安以违反“太监不得出京”的祖制下令“就地正法”,朝野上下,人心大快。因此事,慈禧对慈安开始产生了看法并怀恨在心,但顾忌到慈安的“尊位”和自己的“羽翼”还未丰满,故敢怒而不敢言。

二、同治帝的选后问题

同治帝17岁大婚选后时,慈安喜欢既漂亮而又文静的侍讲崇绮之女阿鲁特氏。慈禧则要选立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两宫太后在选立皇后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皇亲和朝臣们奏请,皇后要同治帝自己选,结果阿鲁特氏被选中,对此慈禧极为不满,但表面上不敢表示出来,内心里却对慈安更加愤恨。慈禧把仇恨发泄在新皇后身上,对她百般刁难,同治帝驾崩不久,找茬处死了皇后,而且皇嗣也被扼杀在腹中。

三、关于“朱谕”问题

咸丰帝知道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临终时赐给慈安一枚“御赏”,同治帝一枚“同道堂”印章,奏折诏旨两章同钤方能生效,因同治帝年龄尚小“同道堂”印章暂有慈禧代管。相传咸丰帝还密赐慈安一道“朱谕”,大意为:他死后如果慈禧敢胡作非为,就按祖宗之法处置。

咸丰帝想用这两种方法来平衡朝中权力和制约慈禧的僭权行为。慈安不像人民说的那样,柔弱无能,不问政事,而只是不愿与人所争,性格内向而已。因慈禧自知身居“西宫”,故行为比较收敛,办事谨慎,对慈安非常恭敬,取得了好感。慈安心善,对慈禧透露了“朱谕”的内容并当面烧掉,以示对她的信任。“朱谕”虽然被毁,但慈禧对此总是心有余悸,耿耿于怀。

四、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几个问题使两宫太后产生更大龃龉,致慈禧对慈安怨恨加深

光绪帝少年时,常常去东宫,跟慈安太后比较亲近,宫中传说是因慈安性情温和,不像慈禧那么严厉,慈禧听后心里不是滋味,认为这是慈安和恭亲王奕訢从中挑拨的,愤怒不已。慈禧害怕光绪帝亲政后与慈安联合,削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便派心腹对光绪帝的行动严加监视,将其一举一动汇报给她,以便掌握主动权。

自慈安把“朱谕”烧掉以后,慈禧的的心稍安了一些,她的本性开始逐步显露出来。

光绪六年发生的一件事,再次大大加深了两宫太后的矛盾。一次清宫嫔妃们去致祭咸丰陵寝,祭奠时,按规矩慈安应居后宫的首位(咸丰时为皇后),慈禧在侧位,慈禧不从,因此两宫太后发生争执。慈安听从奕訢之说,坚持不让,慈禧无奈只得屈就,但是心里又增添了对慈安及恭王的愤恨。

慈禧使用手段把太监总管李莲英笼络在自己的身边,成为心腹。李莲英依仗慈禧的权势兴风作浪,横行朝野,人称“九千岁”。他唯慈禧马首是瞻,眼中没有慈安,其他太监也仿效之。慈安要求慈禧对李莲英和太监们严加管束,慈禧不但不听,反认为慈安干涉和限制了她的权力。慈禧心中积压多年的怒气顿时迸发出来,两宫太后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竟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由于两人矛盾的加深,慈禧认为慈安是妨碍她专权的最大绊脚石。事也凑巧,不久慈安便暴死在钟粹宫中。

从以上几个事例来看,慈禧是有动机、有机会、有迹象杀害慈安太后的,这可能就是“野史”和民间传闻的根据吧。“根据”如此“充分”,为什么“官书”中没有记载和一丝的透露呢?这是因为宫廷档案是由官家而写的,因慈禧当时健在,记载中是不能流露出半点对她不利言辞的。又由于史学界一般对实际已发生,但对官书中没有详载,而证据不十分充分的案例,往往被定为疑案,故对于其真实性,后人也只能从其他渠道挖掘发现端倪,找出“根据”进行推断了。

现在虽然大多数人们认可,慈安太后之死与慈禧有关,甚至说是她在食物中下毒害死的,但其证据还有所欠缺,理由还不够确切充分。如若要找到慈安的真正死因,还需史学界更进一步的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真相一定会大白于天下。

标签: 清朝慈禧慈安太后

更多文章

  • 雍正临死前下了什么样的圣旨,竟然能让乾隆坐稳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雍正,乾隆

    雍正是清朝的第五个皇帝,经历了九龙夺嫡才当了皇帝,现在有很多的清宫剧也用极其夸张荒诞的手法描写了清朝宫廷。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清朝很多贤明的好皇帝,而雍正也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经常批折子批到深夜两三点。正是因为他们的勤政爱民,所以才有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的最高期,远超贞观之治,文景之

  • 康熙为何说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他到底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康熙,索额图

    康熙恨索额图的原因没别的,就是因为索额图把康熙呕心沥血30年培养起来、本性十分仁孝的皇太子教唆引诱到了企图弑父篡位的叛逆之路。更可怕的是,因为父子反目,导致其他皇阿哥费尽心机争夺嫡位,把皇室的家丑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这是康熙深恶痛绝透顶的。康熙8岁丧父、9岁丧母,亲兄弟姐妹也没几个,虽然贵为皇子,却没

  • 为什么清朝的太监清一色是汉人?汉人为什么要去当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太监

    太监这个职业,对历史上的影响是非常深远,有些太监甚至能够左右历史的发展,比如说大明太监魏忠贤。不过太监在社会中却是属于下等人,往往会受尽歧视,会去当太监,有些人是因为无奈,有些人是因为被强迫。但当太监这个职业延续到清朝之后,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整个清朝后宫里的太监,几乎是清一色的汉人,没有一个满

  • 清朝妃子侍寝时,为什么要裹着被子抱进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妃子

    宫墙之内,数不尽的明争暗斗:朝廷之中大臣们尔虞我诈、后宫之中妃子们争芳斗艳,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若是是后宫之中没有约束妃子们的规章制度,那后宫便真的要乱了套。其实万人之上的皇帝也有专门管理他私生活的机构,这个机构便是敬事房。虽说它能够管理皇帝的私生活,可是并没有太多的权利,却也是让娘娘们争相巴结

  • 纪晓岚在山海经中到底发现了什么,为何要极力的销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纪晓岚,山海经

    提到《山海经》,很多人都会好奇不已,其中描述着大量的动植物、山川大河、人文风貌等,这些记载有很多不能在现实中发现,不少人都认定其为神话故事,也有人认为是外星球的面貌。不过古人的交通十分闭塞,他们是如何将各个地区的风貌描述出来的?如果是随意编造的话,为什么描述这么详细呢?在古人的眼里,他们并不认为《山

  • 乾隆的几万首诗都是自己写的吗?会不会有人代笔?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乾隆

    乾隆的一生,写过的诗多达数万首,但是能够流传下来的也不多,而且总共也只有一首诗入选小学课本,而且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还是别人帮他续上的,说出来实在是有些可笑了。但是如果按照平均来算,乾隆差不多六十年的时间里,每天写两首诗还不能间断,他的几万首诗真的都是他自己写的吗?会不会出现有人代笔的情况?乾隆在位64

  • 张郃不惧关羽张飞,为何唯独却怕赵云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东汉,三国,张郃,赵云

    张郃,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

  • 赵云一生为什么都得不到重用,难道真的是一个女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蜀汉,赵云

    赵云作为最受欢迎的三国武将,他这一生实际上并没有受到刘备的重用,更甚至于在刘备去世前赵云找蜀汉也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杂号将军罢了。对于赵云不受重用的原因,无论是民间还是史学家可谓是众说纷纭,最夸张的曾有人说过,赵云其实本身是一名女子。也因此刘备才放心的让他掌管自己的后宫和妻妾,但是重男轻女的古代身为女

  • 刘禅统治蜀汉41年,还有诸葛亮辅佐,为什么却不替父亲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蜀汉,刘禅

    三国时期,尽管表面上是3方对峙,但事实上不论是人数还是质量,曹魏与东吴都要比蜀汉强太多。尤其是刘备战败返回白帝城后,整个蜀汉都面临非常危险的境遇,在夷陵一战中,蜀汉损失四万精兵,长江北岸的一万防守军全部投降魏国。三年前关羽痛失荆州,刘封又接连失守三个郡县,细细算来刘备损失的兵力至少在十万以上。刘备作

  • 韩信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吕后为什么还是要坚持除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朝,西汉,吕雉,韩信

    韩信是用兵的。他一生只做一件事打仗,一生只有一个目的称王。跟陈郗说的是要他趁乱打仗。跟樊哙真正要交流的,也就是要他们协助自己打仗。因为太子问题,刘邦集团已经逐渐分裂了。韩信最恨的,也是剥夺他诸侯王之位的刘邦。因此韩信争取的即是樊哙及其身后吕氏集团的协助,发动一场新战争。韩信的计划是,以事成封王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