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伴君如伴虎,初汉三杰为何唯有张良能独善其身?

伴君如伴虎,初汉三杰为何唯有张良能独善其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21 更新时间:2024/1/19 9:48:04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汉高祖刘邦的疑心极大,张良陪伴皇帝左右还能够自保,这确实是一大奇迹!张良为什么能够在危机重重的宫廷斗争中得以善始善终,也成为一个千古之迷。

刘邦能够战胜强大的项羽,建立起辉煌的汉朝,韩信萧何、张良功不可没。大汉王朝正式建立后不久,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张良虽然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功劳不及萧何、韩信。怪就怪在刘邦偏将张良推为初汉三杰之首。还应注意一个细节,刘邦提到张良的时候,没有直呼其名,而是使用了敬称,称呼张良的字“子房”。萧何、韩信则没有享受相同的待遇。这还不算,“汉初三杰”之中,韩信以谋反罪名被杀,还诛灭其三族;萧何也被治罪下狱,惟有留侯张良,自始至终,都深得刘邦的信任,同时也赢得了吕后的尊敬,以至于张良死后还获得了文成侯的谥号,儿子张不疑也袭封为侯。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张良的存在对于刘邦有什么特殊意义呢?这要从张良的身份说起。张良的先人是韩国人,其祖父和父亲加在一起做过五代韩王之相。可是等张良长大的时候,已经没有在韩国做官的可能了,因为秦国在统一的过程中,早把韩国给灭掉了。亡了国的张良决定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最后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制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埋伏在秦始皇巡游必经之地。张良和大力士在博浪沙断然出手,像掷铅球一样把铁锤掷了出去,可惜仅仅命中了秦始皇的副车。

此后,时代风云变幻,张良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他设计击败秦军,劝谏刘邦撤出秦宫,争取黥布、彭越,笼络韩信,进而灭楚。刘邦称帝后,他四两拨千斤,建议封赏与刘邦有宿怨的雍齿,从而彻底安定了人心,将祸患消灭在了萌芽之中。然而,这些都不足以刘邦高度评价他“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说白了,刘邦正是看中了张良显赫贵族+“职业革命家”的身份和经历。

如此良好的个人信用,如此卓越的斗争经历,必然让张良的每一句话都具有了无可争议的说服力。张良在很多场合大说特说过至关重要的一句话:“沛公刘邦大概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吧!”这是一句非同小可的话,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有效地神话了刘邦,而发出这一声音的是德高望重的“职业革命家”张良。刘邦是一个平民英雄,早年的刘邦就是一个“好酒及色”的不良男人,所以他需要一个光环,否则很难服众。在此之前,刘邦一直在做着类似的努力。譬如,他通过父亲的口,对外宣扬自己是人神杂交,是蛟龙的儿子,堪称转基因品种;他还通过妻子吕后的口,对外宣传自己有王气。有时,刘邦自己也会亲自上阵,掀开衣服,炫耀自己大腿上的七十六颗黑痣,说这就是龙的象征。至此,说刘邦是神不是人的,都是刘邦家人或者刘邦本人。这时,秦末汉初最著名的“职业革命家”张良出现了,他四处对别人讲,刘邦的确是神人啊!这就等于从第三者那里验证了刘邦的话、刘邦老婆的话、刘邦父亲的话统统都是真的,绝不忽悠!刘邦怎么会不感恩戴德?更何况说这话的人是资深的“职业革命家”张良同志!

以上说明刘邦与张良互相吹捧是各取所需,就张良自身而论,进退自如才是他保命的关键。刘邦封赏功臣时,对张良的封赏是“自择齐三万户”,张良谢绝,只要了“留”这个地方。功成名就的张良此时已形同隐居,除了在封赏功臣、建都问题上出了点主意外,就是后来在保护太子上发挥了作用。在刘邦的三杰中,张子房精通黄老之学,深知功成身退的道理,不留恋权位,避免了韩信、彭越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下场。这与朱元璋滥杀功臣唯有汤和能寿终正寝是一个道理。

张良能安然无恙,刘邦的老婆吕后也起了很大作用。有段时间,刘邦欲废掉吕后的儿子,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吕后想保住儿子的王位,却束手无策,情急之下,她找到张良求教。张良给吕后出主意说:“当今天下有4位大贤人,皇上想见却见不到。太子若能请他们为上宾,皇上看见了肯定会对太子刮目相看,就不会废掉太子了。”吕后按照张良的计谋而行,果然使儿子的王位得以保全,吕后当然对张良十分感激。通过这件事情,颇有计谋的张良自然又多了一把“安全锁”。从这一点上说,还是张良的智谋救了他自己!

标签: 汉朝西汉张良

更多文章

  • 项羽为何当初不能定都关中?入关中者为王的骗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朝,西楚,项羽

    项羽入关中后不久就东归彭城,还曾言:“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于是项羽不王关中而都彭城一直被视为目光短浅、政治幼稚的表现,也被看作是项羽最终失去天下的一个重大原因。韩信也曾说项羽弃咸阳而都彭城为项羽的一大失策,此行为更被韩生讥笑为楚人“沐猴而冠"。然细分析当时情

  • 秦二世胡亥:喜怒无常、推诿国事缘于极度的自卑和恐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朝,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胡亥这位荒唐的傀儡皇帝,21岁就糊里糊涂地登基,把本来不属于他的皇位抢到手里,但面对偌大的一个摊子,却缺乏治国的才能。有李斯、冯劫这样的“中佐”之才而始用终弃,却去信任一个为人阴险而狡猾的宦者赵高,结果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把父亲殚精竭虑打下的万里河山拱手交付人手,&ldq

  • 上方谷之战,诸葛亮为什么没有烧死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蜀汉,诸葛亮,司马懿

    我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其中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可是,真的能够走入人们内心的历史人物,还是非常有限的,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后世对他的评价非常高,几乎达到了神人的级别。做人不仅文才好,口才好,而且谋术非常高明,更难得的是,他精通天文学,这一点非常难得。古人在遇到一些没法理解的现象时,就会和天上的星

  • 刘备为何坚持三顾茅庐 看了诸葛亮真实背景你就彻底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蜀汉,刘备,诸葛亮

    说起三国时期的刘备和诸葛亮,那在中国可能知名度最高的一个组合了,尤其两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问题来了,刘备当年为何要“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这里插一句,大家别被小说《三国演义》所误导,真实的历史跟小说演义里有着很大的差距。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咱们的刘皇叔已

  • 被屠尽三族,还被曹操带了绿帽子,蜀汉五虎上将他的下场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蜀汉,马超

    蜀汉的五虎上将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这五人最后的下场,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关羽和张飞的下场是最惨的。毕竟关羽败走麦城,义薄云天的关二爷落得个身首异处,而张飞被手下割了脑袋,也是落得身首异处。但我觉得五虎上将中下场最惨的应该是马超,虽然马超没有身首异处,但他因为投奔刘备全族两百多人被曹操屠杀殆尽,而自己在刘备

  • 为什么英布会背叛刘邦 最终落得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西汉,英布,刘邦

    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是属于容易叛变的类型,这类人自古以来被大众所唾弃,西汉初期的英布就是这样一个人。英布曾经是项羽的部下,后来背叛项羽,投靠了刘邦。西汉建立后,英布又起兵造反,背叛了刘邦。当然,接二连三反叛的英布,最终也没有落得好下场。英布是秦代的六(今安徽省六安市)人。据《史记·黥布

  • 周亚夫曾平叛吴楚七国之乱,他是怎样一步步沦为阶下囚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西汉,周亚夫

    对于周亚夫这个人物,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呢?他是汉朝开国名将周勃的儿子,他同自己的父亲周勃一样,为自己博取了侯爵的职位。汉文帝时期,周亚夫因驻军细柳营,军纪严明,有大将之风。被汉文帝赏识,并且把他提拔到了京城担任守卫都城安全的将领的。但是,汉文帝并没有重用周亚夫。他要把周亚夫这种社稷之臣,留给自己的儿

  • 古代养死士可是死罪,为何司马懿明知这违法还要去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曹魏,司马懿

    司马懿是曹魏时期的一大重臣,他照顾并保护了当年年仅8岁的曹芳。而曹叡的托孤也将注定曹魏的天下会在不久的将来重新以司马为姓。后来司马懿又用自己所养的三千死士发动了所谓的高陵之战,同时在战争的过程当中消灭了和自己不分伯仲的曹爽。其实在古代养死士是死罪,可是司马懿为什么明知这违法还去做呢?还有,这广为流传

  • 汉武帝刘彻之所以能登上皇位,居然是靠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西汉,汉武帝

    在我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是极少的,汉武帝只是其中的一个。不过,刘彻之所以能登上皇位,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母亲的阴险善断。王夫人如何邀宠汉武帝的母亲姓王。外公叫王仲,是槐里人(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外婆出身王室,名臧儿,是原燕王臧荼的孙女。臧儿嫁给王仲,生了一男两女,长女后来就是汉武帝的母亲。臧儿与王仲未

  • 两千年前汉朝公主远嫁他乡中途生子建国,现是我国哪所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西汉,公主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在古代汉朝时期的时候,公主远嫁他乡,在达到目的地的途中却怀上了太子。倘若等公主到达目的地后生下孩子,漫漫长路,公主和孩子肯定不能存活。要是返回公主的国家,结果也是一样。进退两难,让公主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在古代的时候,古人把和亲当做很重要的外交手段,主要是扩大自己的江山,防止兵变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