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48岁造反54岁称帝,刘邦是如何做到的?

48岁造反54岁称帝,刘邦是如何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588 更新时间:2024/2/12 19:33:01

48岁造反54岁称帝,刘邦是如何做到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作为一枚骨灰级的无赖,论勇武、论智谋、论才华之类,40多岁的刘邦还真没什么惊艳之处。既然如此,刘邦48岁造反54岁称帝,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对此,韩信一语道出。

有一次,韩信和刘邦聊天,谈到了领兵多少问题,这就是著名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其中就谈及了刘邦的核心竞争力。

上(刘邦)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有辖制、趋势之意)?”信(韩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一句“不能将兵,而善将将”,道出了刘邦的竞争力。其实,刘邦何止“善将将”,从起义反秦、楚汉争霸来看,刘邦非常善于识人用人。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事实上,在任何时代,都是人才最重要,只要手下有足够的人才,能团结一致的往前走,夺取天下并非难事,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刘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识人用人。

和刘邦相比,项羽手下曾有范增、韩信、陈平英布等人,却都不能很好的使用,范增被逼走,韩信陈平英布等人投靠了刘邦,所以最终项羽乌江自刎。韩信评价项羽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在领导能力上,项羽可谓一塌糊涂;陈平的评价是“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项羽识人用人能力一目了然。

正因如此,有学者感慨,在识人用人上,如果刘邦能得9分(十分满分)的话,那么项羽最多只能得5分,刘邦比项羽要高明的多。

关于刘邦识人用人的案列有很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韩信。

韩信命运极为坎坷,在家乡年代不必多说,参加起义军之后,项梁“未得知名”就兵败,项羽对韩信的计策谋略不屑一顾,所谓“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所以,韩信投靠了刘邦,历经万苦、差点被砍头,以及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韩信才正式被刘邦认识。

从史料来看,韩信应该缺乏独立领军的机会,不然以韩信之才,在项羽手下早就脱颖而出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沙场“初哥”,却在萧何建议之下,刘邦直接拜韩信为“大将军”,相当于是军方第一人。

古往今来,将一个没有实战经验之人,骤然推上了第一元帅的位置,还有比刘邦胆子更大、心胸更开阔的豪杰吗?但如果刘邦不重视韩信,那么还能击败项羽,夺取江山吗?

其实,萧何、张良、曹参周勃、樊哙、雍齿等人,刘邦首先是认识到他们的能力,其次基本做到了“人尽其位,人尽其才”,或知人善用,将这些人摆在合适的岗位上。尤其刘邦对萧何、张良、韩信三人的评价,说明了刘邦对才人认识和使用极为合理,有独特的眼光。

刘邦究竟有怎样的用人之道呢?有学者总结为“三不用”,即无才之人、不忠之人、完美之人。

其实,大家别觉得简单,首先要辨别出“无才之人、不忠之人”,其次才谈得上用不用。另外,完美之人为何不用?原因很简单,天下没有完美之人,且政坛上的完美之人,对刘邦来说可能就是想要夺取他的江山。

《史记》中记载了二个故事,就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刘邦的这种用人之道。季布和丁公是甥舅俩,都是项羽手下,但季布多次毫不留情的击败刘邦,丁公却在战争中放过刘邦。汉朝建立之后,按照常理而言,这两人的命运应该很简单:丁公高官厚爵,季布死路一条。

然而,汉朝建立之后,刘邦放过了季布,认为季布这是尽其所职,却将对他有恩情的丁公处死,所谓“使後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丁公是投机取巧,属于“不忠之人”。

显然,从季布和丁公的遭遇来看,刘邦在识人用人这一点上,的确非同一般,比较“逆向思维”。

总而言之,从刘邦夺取江山的过程中来看,主要是因为张良、萧何、韩信等人,但这些人的被认可和任用,却又是刘邦之功。当然,也别觉得这些人才亏了。没有刘邦的整合和正确使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分散到其他大小势力之中,他们可能也就史上无名了,或做不出如此大的功绩。

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韩信之类的人才很多,但刘邦这样的伯乐却稀少。如果你能遇到一个伯乐,或许就能还世界一个奇迹,很多时候,并非你能力真不行。

纵观古今历史,刘邦这种领导型人才一直极为稀罕,属于高级才能,古今成大事业者莫不精通此道。即便你的才能一般,但如果你能遇到这样的领导,或也能混个“公司元老”之类,能够功成名就。否则,即便才华横溢,若无人赏识,也难以出头。所以说,很多寂寂无名之人,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缺少一个伯乐,将他摆在合适的岗位上,给他一个发挥的机会!

标签: 汉朝西汉刘邦

更多文章

  • 盘点三国时期的十一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蜀汉,刘禅

    东汉末年,曹操长期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于公元220年称帝,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另外一个时代:三国时代。曹魏建国后,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定年号为“章武”,史称蜀汉。公元222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中,持

  • 霍去病17岁深入匈奴一千余里,斩杀匈奴两千多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西汉,霍去病

    汉武帝的时候,国力强盛了,“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粮食多得从粮仓漏出来,都烂了,打开国库一看,串铜钱的绳都烂了,铜钱洒了满地没法数,太有钱了。关键是马,汉武帝的时候军马60万匹。高祖刘邦的时候才3000匹,所以“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

  • 中华历史名将如云,他凭什么是千古第一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朝,项羽

    千古公认的第一猛将,是项羽!凭什么?衡量一个人猛不猛,要看他的对手。项羽登场一战封神,在巨鹿,也就是“破釜沉舟”那次。他的对手是谁?章邯和王离。破釜沉舟章邯有多猛?陈胜称王,大将周文带着几十万军队进逼咸阳。章邯武装了骊山的刑徒和苦工,正面把周文干趴下,追到曹阳,破曹阳,追到渑

  • 刘邦起兵前在干什么?难道真的是好吃懒做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西汉,刘邦

    刘邦起兵反抗秦朝前,在老家的形象就是好吃懒做,吃啥啥没够,干嘛嘛不行。秦末那会儿能干的标准主要下地干活。这事儿刘邦是最不爱干的,即使后来娶了吕雉,下地干活的任务也是吕雉承担。刘邦日常爱干的事儿就是呼朋引伴的去喝酒。但是喝酒还没钱,经常赊账,他常去喝酒的地方有两个,一个酒铺的老板叫武负,一个酒店老板叫

  • 战国时期匈奴都打不赢,为何汉朝初年却被打的狼狈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朝,西汉,匈奴,刘邦

    战国后期,秦国、赵国、燕国,一边要忙于内部征战,一边还要修筑长城,派军打击匈奴,而且效果还非常好。尤其是赵国,更是把匈奴打到远远地逃遁。秦朝一统天下以后,也干了筑长城、打匈奴两件事情,而且效果也非常明显。但是刘邦统一天下以后,在打匈奴的时候,竟然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毫无脾气。若不是最后陈平用

  • 他救了刘邦儿女的性命,刘邦却挥剑想要杀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朝,西汉,刘邦,夏侯婴

    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没有项羽那样的身世背景,他完全是靠着一帮哥们打天下的。他这些哥们包括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卢绾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但是刘邦居然曾想杀死自己的一位铁哥们,那人而且还是自己的大恩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刘邦曾想要杀死的那个人就是夏侯婴!根据史料记载,夏侯婴是沛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汉朝名将李广:历经百场战役最后才被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朝,西汉,李广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道出了李广多少辛酸,忠心耿耿,戎马一生,经历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经历了大大小小70多场战役,照理说也是三朝元老了,为什么到死也未被封侯,究竟是实力不够还是有其他隐情导致李广未能被封侯呢?这就不难看出李广未能被封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运气不佳,在汉文帝

  • 西汉最倒霉的皇帝刘贺,被大臣废黜成废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西汉,刘贺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刘贺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去世,因为他没有留下子嗣,但是国不可一日无主,在大臣霍光的建议下,百官决定立昌邑王刘贺为新帝,随后,霍光立诏刘贺前来京城主持汉昭帝的丧礼,丧礼过后,刘贺正式成为皇帝,史称&

  • 刘邦论功封赏时,张良为何要选贫穷落后的留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西汉,刘邦,张良

    刘邦在当了皇帝之后,就开始封赏了,此时他特意提出了一人,那便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为此,他特意让张良从齐地选择三万户,结果张良却说只愿受封留县(今江苏省沛县东南)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要知道齐国自古就有鱼盐之利,富庶的很,远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留县所能比的

  • 张飞燕云十八骑是怎样的队伍,为何会消失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蜀汉,张飞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明争暗夺。在那样一个烽烟四起的年代,是个人物都会有些保命的底牌,譬如亲兵。像是曹操的虎卫营、孙权的车下虎士、刘备的白毦近卫都属于亲兵的一种。而其他的一些统兵的将领也有类似的亲兵,比如关羽的五百校刀手、高顺的陷阵营等等。张飞也有一支这样的亲兵部队,这支部队战斗力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