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人当初连北宋都能灭掉了,为何就是灭不掉南宋

金人当初连北宋都能灭掉了,为何就是灭不掉南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001 更新时间:2024/1/20 5:48:48

靖康二年,金军南下攻取北宋都城,宋徽宗宋钦宗等三千多人被金人掳走,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亦称“靖康之耻”。这场巨变导致神州陆沉,宋朝也落得“弱宋”的评价。在金人面前,宋军不堪一击,就连都城都成为金人的猎场,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如此强大的金人在灭亡北宋以后,为何没有灭掉南宋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与北宋和南宋的形势不同有关,也与金人后方崛起的蒙古人有关。

金人在马踏东京以后,不可一世,而由赵构临时建立的南宋在金人面前似乎弱不禁风,金人发兵即可攻取。然而实际上,金人想要灭掉南宋却困难重重。北宋比南宋国土更为辽阔,实力更加强大,但幽云十六州丢失以后,北宋面对金军根本就没有防御纵深,金军一昼夜即可兵临东京城下。然而南宋却与北宋不一样,北方国土虽然大量沦陷,但长江天险却成为南宋的天然屏障。

金军面对宋军的优势是他们强大的骑兵,然而南方水路密集的特点却让金人难以发挥骑兵的优势。南宋的水军相较金军更加强大,因此金军在面对南宋时占不到优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军在金兀术的率领下挥师南下,赵构落荒而逃,入海逃难。然而曾经睥睨东京城的金军在南方却寸步难行。金军打算撤军,却被南宋将领韩世忠切断后路,被逼入黄天荡。南宋以八千人围困金军十万人,金军却无法挣脱,损失惨重。若不是有汉奸指引,金兀术等人恐怕都要死在黄天荡。

金兀术认为黄天荡之战是自己疏忽大意,于是他再次南下,但在建康又被岳飞大败,只能狼狈北返。自此以后,金军再不敢渡江。绍兴十年,金人再度撕毁合约南侵,却被宋军大败,岳飞趁机收复大量失地,一度兵临开封,金兀术落荒而逃,金人哀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史》)

与北宋相比,南宋拥有长江等天然屏障,水军在河网密布的南方可以发挥出优势。除此以外,南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将领,他们以岳飞为代表,率领宋军多次大败金军,如果不是赵构担心迎回二圣将对自己的地位产生威胁,岳飞完全可以收复北地。由此可见,金人并非是不想灭亡南宋,而是不能。

更令金人头疼的是,与北宋相比南宋的抵抗意志更加坚定。金军灭亡北宋时将宋徽宗与宋钦宗掳走,并在东京城中烧杀抢掠,沦陷地的百姓受到金人惨无人道的剥削与欺压。宋人在经历亡国灭种的劫难以后民族情绪高涨,士大夫也意识到气节的重要性。在南宋时官方十分重视爱国教育,南宋人对于金人的抵触情绪也愈发强烈。岳飞就著词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实际上这首壮怀激烈的词作是许多南宋将领与百姓的心声,北宋失地是所有宋人心中的痛,就连主和的宋高宗赵构在听到秦桧‘如欲天下无事,须南自南,北自北,则无事矣”的言语以后亦愤怒道:“如此,则朕亦北人,将安归乎?”(《大宋宣和遗事》)

金人在灭掉北宋准备南侵时以为南宋百姓会像北宋时一样惊慌失措,不敢反抗。然而当金军南侵以后,当地军民却联合起来反抗金军,让金军损失惨重。在得到北宋大量土地与财富以后,金朝关于是否南侵本就存在争议,而南宋的抵抗无疑让他们更加动摇。

而且,赵构对于金人许诺的优厚条件也让金人十分心动。即使金军数次被宋军大败,但赵构心中依旧惧怕金人,更重要的是他不可能允许岳飞迎回宋徽宗与宋钦宗,否则他的皇位将产生动摇。因此赵构重用秦桧等投降派,与金人寻求议和,向金人称臣并缴纳岁贡。金人本就是游牧民族,北宋的大量国土以及百姓已经让金人焦头烂额,他们不得不扶持汉人,建立伪齐,从而统治中原。南宋的土地对于金人来说并不是非要不可,更何况它也无法攻下南宋,既然如此金人就同意议和,享受南宋每年进贡的大量岁贡。

除南宋自身的因素以外,金人方面也出现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在女真族被奢靡的生活日益腐蚀的情况下,蒙古人却在不断崛起。对于金人来说,蒙古人的威胁远比偏安一隅的南宋更大。蒙古族与女真族存在血仇,在女真人强大的时候,蒙古人是他们的奴隶,女真人对他们进行残酷的剥削,《蒙鞑备录》载:“极于穷荒,出兵剿之。每三岁遣兵向北剿杀,谓之减丁。”因此蒙古人对于女真人恨之入骨,无人不想灭亡女真。在铁木真逐步统一蒙古各部落以后,女真人逐渐意识到了蒙古人的威胁,因此金人发兵攻打蒙古人。然而曾经骁勇善战的女真人在灭亡北宋以后却沉醉在纸醉金迷当中,他们面对从大草原中走出来的蒙古人,就如同当初北宋人面对他们一样。

因此,轻而易举就将北宋灭亡的金人之所以迟迟无法灭亡南宋,是因为它缺乏实力与时机。当金人数次南侵失败以后,统治者就开始沉浸在声色犬马当中,最终被北方崛起的蒙古人所灭,就连南宋抵抗的时间都远比它更长,这对于曾经强大的女真族来说,不可谓不悲哀。

标签: 金朝南宋

更多文章

  • 明熹宗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位给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明熹宗

    大家都知道明朝开国之后,太祖朱元璋为了避免后世为了皇位而自相残杀,就立下了长子继位的皇位传袭法则,及时在长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也没打破这一法则,将皇位传于其他儿子,而是传给了长子朱标的长子建文帝朱允炆。纵观明朝16位皇帝,大多数都是以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但是有4个皇帝例外,其中一个就是深受后世同情的

  • 刘瑾的权势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何会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刘瑾

    刘瑾本姓谈,陕西兴平人,自幼入宫,投靠在一个姓刘的太监门下,因此冒姓刘,在东宫太子朱厚照身边做玩件。朱厚照即位后,刘瑾利用和皇帝一起游玩的感情得明武宗宠信,把持朝政。他的所作所为与前朝的王振相比更加无法无天。刘瑾是武宗朝“八虎”之首,因得武宗的宠信,胡作非为,一手遮天、甚至代

  • 明朝官员袁凯是怎么辞官还乡,当着别人的面公然吃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袁凯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前深知贫苦百姓的不易,因此他一直都是与万民之间平等相处,对待自己的下属也是非常和睦,广纳天下能人,但是当上皇帝之后朱元璋的性情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帮助他建立明朝的功臣都被朱元璋残忍杀害,朱元璋的性格变得日益暴躁,朝中的很多大臣都变得惶惶不可终日。朱元璋成立了锦衣卫之后更是不断扩大

  • 如果崇祯帝与皇太极议和会怎么样,崇祯能使大明再次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崇祯

    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建朝以来,就给后世子孙立下了“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的祖训。尤其是明成祖朱棣夺取皇位后,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又给后世子孙立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约。因此,明朝二百多年,前后经历了十几个皇帝,没有一个皇帝违背祖训

  • 朱棣明明那么的优秀,为什么朱元璋还是将皇位传给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朱棣,朱元璋,朱允炆

    朱标是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朱标刚出生的时候朱元璋还是一方诸侯,这时候朱元璋已经把朱标做为自己的继承人了,因为朱标对朱元璋来说不仅是自己的嫡长子,更是他对未来的希望,而且朱标一直跟随朱元璋在兵荒马乱中长大,更是让朱元璋觉得朱标与马皇后才是与自己共患难的一家人,至于其她的嫔妃和儿子则都少了这一层

  • 武大郎捉奸潘金莲时为何西门庆被吓得钻桌子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北宋,武大郎,潘金莲,西门庆

    武大郎是古代无能的,窝囊的男人代表。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本就是个水性杨花的女子,在家乡名声太臭,武大郎住不下去了,才搬迁到了阳谷县。来到新家没安分几天,就对叔叔武松动手动脚。遭到拒绝之后更是对武松打击报复。后来,遭遇了阳谷县大款西门庆,和西门庆更是一拍即合。经常在武大郎出门走街串巷卖炊饼的时候跑去邻

  • 明朝的地震到底有多可怕,光余震就持续了十七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嘉靖

    明嘉靖关中大地震是指发生于中国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的大地震。现代科学家根据历史的记录,推断当时的地震强度为地震矩8至8.3,烈度为11度。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陕西华县,祸延97个县,包括山西、陕西、河南、甘肃、河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及安徽十个省亦受到影响。这次大地震的

  • 李自成为何遇到清军就一蹶不振,主要是因为这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李自成

    在明末的时候,李自成带领大顺军以一种摧枯拉朽的力量,将明朝持续了几百年的统治推翻,进入北京,建立了新的政权。李自成从此名声大噪,成为农民起义中的传奇人物。但是,好景不长,那一年注定会发生许许多多波涛叠起的大事件。而刚刚推翻明朝的统治崛起的李自成起义军,却在遇到清军之后开始一蹶不振,这是为什么呢?当然

  • 马皇后不死朱棣能造反成功,事实证明是不可能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马皇后,朱棣

    孝慈高皇后马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马皇后贤良淑德识大体,她与朱元璋患难与共感情极深,成为朱元璋逐鹿天下创建帝业的重要助手。马皇后病逝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寿享51岁,我们现在假设马皇后活到了建文年间,而朱棣又起兵造反了,那他造反能不能成功呢?马皇后是大户人家出生,自幼

  • 朱元璋是怎么防止铜钱造假,仅仅用了一个字就解决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在位期间曾经下令,收缴前朝铜币,将货币统一改铸为“洪武通宝”,由于当时的货币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全国各地都按照朱元璋的要求制造了大量的铜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铜钱的弊端也就逐渐的体现了出来。那么是什么问题呢?实际上,很多地方在铸造货币的过程之中,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