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瞻临死前后悔没有除掉姜维,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仇怨

诸葛瞻临死前后悔没有除掉姜维,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仇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864 更新时间:2024/1/16 3:06:25

《三国志·蜀志·诸葛瞻传》记载:“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县。其间,写信给哥哥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之前说诸葛瞻以后难成大器,或许存在一定的自谦之意。但是,或许是一语成谶,在公元263年的绵竹之战中,诸葛瞻率领蜀汉精锐的御林军,反而败给了邓艾的疲惫之师。正是因为诸葛瞻的失败,导致邓艾兵临成都,乃至于后主刘禅放弃抵抗。值得注意的是,在诸葛瞻临死前,曾表示后悔没有除掉姜维。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儿子诸葛瞻,为什么和姜维“水火不容”呢?

首先,根据《三国志》、《华阳之战》等史料的记载,在绵竹之战被邓艾击败后,诸葛瞻悲愤地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最终,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都战死沙场。对于诸葛瞻来说,表示自己有三个罪过,一是没有除掉黄皓,二是没有除掉姜维,三是没有抵挡邓艾的进攻。对此,在很多人看来,没有除掉黄皓和没有抵挡邓艾的进攻,显然是比较容易让人理解的。但是,诸葛瞻作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儿子,为什么后悔没有除掉诸葛亮的传人姜维呢?换而言之,诸葛瞻和姜维之间的关系,怎么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呢?

对此,在笔者看来,诸葛瞻之所以这么表示,很可能是因为他认为姜维是导致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北伐败回,诸葛瞻与董厥等人认为姜维好战无功,致使国内疲弊,于是上表给后主刘禅,要求让姜维担任益州刺史,并削夺他的兵权。由此,在诸葛瞻、董厥等蜀汉大臣看来,姜维多次北伐中原,不仅没有立下什么战功,反而损耗了蜀汉的国力。基于此,诸葛瞻与董厥希望后主刘禅可以削夺姜维的兵权。所以,非常明显的是,诸葛瞻和姜维之间的矛盾,应该不是私人恩怨,而是理念不同所致。

那么,进一步来说,诸葛瞻反对姜维北伐,是否有道理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姜维北伐是没有错的,这是在践行诸葛亮“攻势防御”的理论。但是,姜维错在北伐的频次实在太高了。就诸葛亮来说,在治国才能上可谓一流,即便如此,在恢复蜀汉国力后,诸葛亮也只是五次北伐曹魏。与此相对应的是,姜维不管是军事才能,还是治国本领,都不如诸葛亮。在此基础上,《三国志》记载: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在蜀汉国力远远不如曹魏的背景下,姜维太过频繁的用兵,显然是穷兵黩武了。

最后,在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中,蜀汉之所以兵败如山多,自然也和姜维长期北伐损耗蜀汉国力存在直接的关系,而这,才让诸葛瞻发出了后悔没有除掉姜维的叹息。另一方面,姜维改变汉中的防御策略,也可能是诸葛瞻怪罪他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和咽喉,汉中一旦有失,益州自然就会门户大开。在魏延王平吴懿等将领镇守汉中期间,奉行的是拒敌于门外的策略。不过,在蜀汉灭亡前,姜维改变了这一策略,想要诱敌深入,从而歼灭来犯的曹魏大军,结果,因为实力上的差距,这一招反而导致汉中迅速丢失,从而加快了蜀汉的灭亡。所以,诸葛瞻后悔没有除掉姜维,也可能是因为汉中在姜维手中迅速失守。

标签: 三国蜀汉诸葛瞻姜维

更多文章

  • 刘备只是一个打感情牌的人吗,事实证明他的武功比两兄弟还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蜀汉,刘备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定位是“仁慈”,关羽定位是“忠心”,诸葛亮的定位是“多智近乎妖”,曹操则是“奸诈”。每个人物,不论多么复杂,作者都给他们安排了明确的定位。而刘备这个人物常常令人诟病,也有人戏称他为&l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什么不杀了父亲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李世民,李渊

    唐太宗为什么高占了自己的弟媳,却没有杀死自己的父亲李渊?答案有三点:不想,不敢,没有必要。唐太宗不想这样做为什么说唐太宗不想杀死自己的父亲李渊?说点题外话,喜欢读历史的朋友可能听过这样一个词“脏唐乱宋”,这又话从何来?众所周知,大唐王朝的李氏本是胡族出身,在礼义廉耻这方面稍微

  • 刘备托孤将兵权交给李严,诸葛亮是如何从他手中夺取兵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蜀汉,刘备,李严,诸葛亮

    刘备托孤,内政交给了诸葛亮,兵权给了李严,让他们辅佐刘禅。刘备临死前并不信任诸葛亮,故意试探一下他。据《三国志》:章武三年,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

  • 司马昭称帝后为何不杀刘禅,难道真的是因为那句话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晋朝,西晋,司马昭,刘禅

    当年,刘禅在位的时候,非常信任一个小人,这个小人名叫黄皓。当时,在刘禅的手下,有一员猛将,非常忠心,也非常有能力,但是不被刘禅重用,这个叫做姜维。当时姜维曾经看出了黄皓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只能是一个奸臣,误君误国。所以说,他曾经上书刘禅,想让刘禅尽早的除掉这个没有能力,只会献媚的小人。但是刘禅因为

  • 李白和杨贵妃到底是什么关系,真的有暧昧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李白,杨贵妃

    李白活着时,就已经是一位名气很响的人物了,为此,唐玄宗还专门把他招进皇宫,成为身边御用的文人,因此,才有了种种戏耍权贵的传说故事,但其实这些故事都不怎么可信,唐玄宗招李白的真实原因就是希望他能写出好的诗歌来助自己和杨贵妃的娱乐兴趣,而李白也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李白待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身边大概有一

  • 尉迟恭和李建成之间有什么仇怨,为何李建成死后还砍了他的头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尉迟恭,李建成

    大家知道李世民身为一代帝王,也算是马背上得天下的,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箭术了得,他的箭术也后来其实一定程度上也为他能够成为帝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说到他能够当上帝王,还要从玄武门之战开始说起,众所周知当时本应该称王的应该是李建成,因为他是名副其实的太子。不过虽然李建成是太子,但是他的声望远远没有李世

  • 五代十国的南汉到底是什么样的,最后是怎么被消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五代十国,南汉

    历史上有两个王国曾在广州定都,一个是秦末汉初的南越,一个是五代十国的南汉。南汉是十国中较为强大的,最强盛时控制两广地区,自称“小南强”。不过,南汉从弱小发展到极盛时的时间,较为漫长。南汉的创业之祖名叫刘谦,因为攻打黄巢有功,唐中和三年(883年)出任封州刺史。封州,在如今的广

  • 揭秘唐朝长安城是被谁毁掉的,他们分别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长安城

    唐朝国力强盛,都城长安更是繁盛无比,据相关资料称长安的常住人口185万,流动人口51万之多,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但长安城依然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然而到了唐朝灭亡,长安城居然沦为一片废墟,那么到底是哪些人毁掉了长安城呢?城市最怕的就是战争,而到了唐朝中后期,战乱不

  • 被俘虏的八年中宋徽宗是怎么度过的,他的生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北宋,宋徽宗

    历史上记录在册的皇帝有四百多位,在这四百多位皇帝中,大部分皇帝是没有名留青史的。这其中出现了很多昏君、暴君,比如说隋炀帝以及五代十国和南北朝时期的一些皇帝。这些皇帝做的事,是后人们无法想象的。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非常辉煌的,这些皇帝中出现了很多千古一帝,比如说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等等,这些皇帝都是非

  • 唐朝之后的少数民族为何越来越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少数民族

    翻开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你会发现,自从宋朝之后,中国古代很难再现强汉盛唐之风,汉民族越来越弱,而少数民族越来越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最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的原因就是,第一、中原政权统治思想的转变,即,皇族政权主要的治国思想为为重文抑武、以文统武,直接导致国家在军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