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为何要迁都到北京呢,他是如何考虑的?

朱棣为何要迁都到北京呢,他是如何考虑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899 更新时间:2024/2/19 0:51:04

北京在元代时期俗称元大都。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曾把首都建在汴都关中,只是年事已高,又不想劳民,才没有下决心从南京迁都。成祖朱棣上台不久,即着手迁都北京。朱棣与北京有着特殊的关系,迁都的原因虽显得十分复杂,但原因无非这几点。

其一,明成祖迁都与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物产丰富有关。如郑晓在《今言》中说:“京畿负重山,面平地,饶鱼盐谷与果窳之利,又转漕东南,财货骈集,天险地位,足制诸胡。”古人常认为北京是朱棣的龙兴之地,物产丰富,供给方便,朱棣的迁都也是必然的。

其二,迁都是抵御蒙古人入侵的需要。以北京作为一个政治、军事中心,就近指挥长城一线的军事防御,抵抗蒙古的军事进攻,保证国家的统一,从这一点来说,“明成祖迁都北京是正确的”。很多人都支持这种观点,认为明成祖迁都与当时边防形势有关。朱棣有二十余年的藩王生涯,他在北方筑城、屯田,与北元打了多次仗,感到北平是天时地利之所在。他深深地体会到北元残余势力的威胁,当他一登上皇帝宝座,就马上确立了开拓进取的国策,在与北元接近的地理位置建都,把全国政治中心放在战争的前线,与元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求得边防的安宁和王朝的巩固。北平的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可以俯视大河上下,兼顾漠北,还放眼于东北的黑龙江、贝加尔湖一带,以及西北的哈密或更远的地域。

其三,明成祖迁都的重要因素是为了巩固北部边疆。永乐元年九月,贵州镇远侯顾成对朱棣说,云南、两广远在边陲,民间虽有变乱,不足系心。东南海道,虽倭寇时常出没,但都是一时的剽掠,只要令海防部队严加提防,也不足虑。而北部的故元势力会成为明朝的主要威胁。朱棣对顾成的建议十分重视,从此以后他有了迁都的准备。维护北部边疆的稳定,造福子孙后代,看来是他迁都的主要原因,因而他就不惜耗费巨大的物力、财力、人力疏通运河,为北京输运粮饷。他营建北京宫殿、迁都的主要动机,并不是考虑北京的经济、交通等条件,而主要出于当时政治、军事的需要。

其四,北京是燕王发迹之地。朱棣起事时的宿将谋臣,多为燕邸、北平都司及燕山三卫所属的将校,功成之后难免有恋乡之情,长期驻在南京就不太合适。另一方面,朱棣的靖难,表面上看义正词严,但其得位后大量戮杀建帝的臣子和家属,按照封建伦理,难免有失忠、恕、仁、义之嫌,这给朱棣的心理带来了一种不安的感觉。因此离开南京,将京师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北京,心理上也会得到某种平衡。

其五,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初登大位时,朝野汹汹,天下不稳,无人知道建文帝在哪里,朱棣十分担心反对势力会东山再起,因而很有必要巩固自己的基础地盘。为此他一方面大规模地北京移民、屯田,安抚流民复业,另一方面又调集各地精兵至北京,以加强守卫力量,毫无疑问,永乐帝迁都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

永乐十九年(1421),北平的改建基本完成。以紫禁城为中心,外面环绕着周长18里的皇城,再外是周长45里的京城,宏伟壮丽,超越前代。这年正月,成祖及文武百官迁到北平,诏令改北平为北京。此后,北京就成为明清两朝的京城。朱棣迁都的行为在当时招到了众人的反对,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迁都对明王朝的安宁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明清两代直到今天,北京一直作为政治中心,其实已经说明永乐帝的迁都是十分正确的。

标签: 明朝朱棣

更多文章

  • 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是宋徽宗、宋钦宗过于无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北宋,宋徽宗,宋钦宗

    说到北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通过阅读宋朝的历史故事,让我有了很多的感慨。背诵的宋徽宗、宋钦宗是两位特别昏庸无能的皇帝,他们亲手葬送了大好的河山。让宋朝的老百姓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最后徽钦二帝被金兵给捉去,死在了异国他乡也是罪有应得。宋朝绝对称得上是国富民强的朝代,虽然说是军队

  • 李清照为什么宁愿入狱也要离婚呢?张汝舟是怎么对她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南宋,李清照,张汝舟

    若是要说中国历史上主动提出离婚的女人,能与文绣其名的那肯定就要属李清照了。文绣之所以一下子出名了,那是因为她队溥仪皇帝提出了离婚,还差点让天津地方法院做出了离婚判决。而李清照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她不惜自己入狱,也要离婚的勇气。先不说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声声慢,随便信手拈来,就是很厉害的词:“薄

  • 嘉靖皇帝的历史评价如何,他是明君还是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嘉靖

    说起明朝皇帝的评价,那还真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得清的,明朝皇帝勤政的也有,昏庸的也有,奇葩的也有,蠢货也有,可以说之综合了中国历代王朝帝王的群像了。嘉靖是明代一个绕不过去的皇帝,在位时间长达45年,仅次于他的孙子万历。在嘉靖皇帝即位之初,就革除先朝蠢政,使朝政为之一新。嘉靖的资质被认为是非凡的。他爱学

  • 揭秘宋哲宗将岳母处斩背后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北宋,宋哲宗

    宋哲宗名叫赵煦,是北宋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以父皇宋神宗为榜样,继续推行变法,在政治、军事上颇有一番作为。可是在1096年,这位19岁的少年天子,做出了一个让世人震惊的举动,他把自己的岳母,也就是皇后的母亲公开处斩!宋哲宗为何做出这样的举动呢?原来这背后隐藏着一件鲜为人知的宫廷阴谋!事情还得从宋哲宗的

  • 皇位被夺、年号被废的明朝皇帝:建文帝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朱允炆

    明朝享国276年,先后有16位皇帝,其中有一位皇帝,他比崇祯帝还要悲惨,他不仅被人夺去皇位、废去年号,就连个人形象也遭到抹黑,被人们骂成昏君。其实这位皇帝虽然是一位失败者,但颇有一番作为。此人就是在位仅有4年时间的建文帝朱允炆!那么朱允炆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话说1402年6月,燕王朱棣通过&l

  • 朱棣劳人伤财的派郑和下西洋,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朱棣,郑和

    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成功篡位登基,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几年后朱棣便下令郑和下西洋,名义上是彰显国威,实则是为了寻找并追杀失踪的建文帝也很有可能。为什么明成祖朱棣会派遣郑和下西洋?流传最广的解释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明史·郑和传》透露了有关信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

  • 你不知道的北宋,揭秘北宋那些奇葩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北宋

    许多人觉得在中国古代娶到公主是件好事,毕竟是攀龙附凤,和皇家结成亲戚关系。然而,历史上却并非如此!公主毕竟是皇帝女儿,和她们结婚并不完全是好事。比如唐朝时期,甚至没人愿意娶公主,导致不少公主被迫出家,常伴青灯古佛。在北宋时期,也有一项非常奇葩的制度,甚至饱受后世的诟病!历史上称这种制度为&ldquo

  • 银票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什么发展的必然产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北宋,银票

    银票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银票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

  • 北宋一代名相寇准最后为何会客死异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北宋,寇准

    寇准是北宋时期的名相,也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先后辅佐宋太宗、宋真宗两位皇帝,是北宋前期杰出的政治家。宋真宗年间,契丹大军入侵,正是寇准力主皇帝御驾亲征,才成功击退辽军,并且达成了“澶渊之盟”。应该说,寇准是北宋的大功臣,但是他为何晚景凄凉,甚至被贬到南方,客死异乡呢?事情

  • 朱元璋称帝后为什么搞文字狱?完全是玻璃心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出身那真是纯路人,当过放牛娃、当过云游和尚,最终投身戎武,登基称帝,可以说完美的诠释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这句话,没什么文化的朱元璋在称帝之后却搞起了文字狱,这又是为何呢?谈到朱元璋,很多金庸迷都能想到在《倚天屠龙记》里那个最终窃取明教成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