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谈清朝政治制度:清代借用考试制度推行愚民政策

浅谈清朝政治制度:清代借用考试制度推行愚民政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64 更新时间:2024/2/11 5:04:47

清朝的政治制度大体沿袭明代,中央皇权更加集中。但明朝是汉人统治,清朝是满族人统治,算是异族入侵中原,清政治治理的方式就带有了种族色彩,与以前朝代的士人政权不同,清是部族政权,多用法术而不是制度。

清朝的部族政治带有浓重的种族色彩

中国的政治讲职责不讲主权,以往朝代的政府大权都通过考试由读书人掌控,汉代起,贵族政治已不明显,也没有了世袭特权,社会相对平等,而清朝是满族的,所以政权有满族人掌控,而统治阶级又有私心,联合蒙古人抑制汉族人的力量,有才能的人因为是汉族而不能得到重用,一般汉族的仕途也会受限,带有部族专制色彩。

清朝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1、清中央有内阁、议政大臣、南书房,军机处,各机构相互牵制,集中于皇权,雍正还设有密折制度,派遣特务人员到各地,将地方长官甚至日常琐事都掌控其中。清代政府的上谕有明发上谕和寄信上谕,明发上谕公正公开,寄信上谕为清代特有,是私密指令,用于军事机密,由皇帝军机处直接到接受人,但后来非军事任务盖印“办理军机处”密折发出,旁人没有了知情权,政治变成了秘密政治,影响了政府正常运转。

2、六部尚书继承明朝,明虽废了相权,但六部权力大,清朝六部权力很小,六部尚书不能直接对下方下令,而且六部尚书和侍郎可以单独皇帝上书,在官位设置上满汉占比一比一,因为单独上奏,是官僚集团敌友不分,内生嫌隙,注重政治斗争忽视了自己的职责,行政效率大减。清朝的监察制度也失其本责,成为皇帝的附庸。

3、地方政府在明制的基础上又加总督和巡抚,有战事时中央又派经略大臣、参赞大臣,可见地方权力被架空,权责不明,都受控于中央,我认为这样导致地方大事无人决断,易发生变乱。“八旗军”是国家军队主力,统帅是满族人,绿营是中国军队,将领也是满族人,因为满族的优势,军队的战斗力难保证。清朝还设置了禁区,关东三省、台湾察哈尔和绥远、新疆,不准汉人越禁,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发展。

4、外交部为理藩院,处理宗师事务的是宗人府,理藩院为满蒙管理。

清代借用考试制度推行愚民政策

满洲人在中国,不过十八行省中最小一部分;而其官于朝者,则以最小部分敌十八行省而有。今试以京官满汉缺额观之:自大学士、侍郎、尚书满汉二缺平列外,如内阁,则满学士六,汉学士四。满蒙侍读学士六,汉侍读学士二。满侍读十二,汉侍读二。满蒙中书九十四,汉中书三十。又如六部衙门,则满郎中、员外、主事缺额约四百名;吏部三十余,户部百余,礼部三十余,兵部四十,刑部七十余,工部八十余。其余各部堂主事皆满人,无一汉人。

考试原本要选有才能之人治理国家,但清为维护部族政治的权威,不想把官位给汉人,考试成为一种权术,八股考试,僵化了知识分子的思维,官员的满汉占比更是加大汉人入仕的难度。字狱扼杀了社会活力,府学、县学明伦堂里的“卧碑”让民间不能有言论自由,底层民众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积怨已久。

所以,清王朝我认为清朝以外来者自居,既想容纳汉文化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又提防汉族人民,煞费苦心的压制汉人,用权术巩固地位,有要给自己留后路,在长期的种族压抑下,反抗是必然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心态,后来的预备立宪也失败了。

标签: 清朝清朝制度

更多文章

  • 赫舍里氏本来被皇帝看中,为何最后却嫁给了王爷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赫舍里氏

    清朝是我们历史当中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正是因为距离现在的历史并不远,所以很多人对于清朝的皇宫特别的感兴趣。满清实际上一直都存在着严格的选妃制度,只要是在八旗女子中,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都要参加妃嫔的选拔。而这也是大多数女子进宫的唯一渠道,假如说能够被皇帝给选中的话,那无异于是飞上了枝头变凤凰。而落选的

  • 太平天国覆灭后,洪秀全真的一个后人都没留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洪秀全,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初期,在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带领下,起义军势如破竹,攻占了全国不少省市。就在运动前途一片大好时,天王洪秀全开始过奢靡的生活,贪图享乐,把大权交给东王杨秀清。同时,几大天王内部开始出现分裂,争权夺利,起了内讧。1856年8月,杨秀清居功自傲,逼

  • 秦国时期大良造的权利有多大?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国,秦国,大良造

    武安君白起号称杀神,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武庙十哲左列第一人。白起一生未尝败绩,其名扬天下之首战是伊阙之战,面对二十四万魏韩联军,白起以不到一半的兵力,全歼对手。此战后次年,白起被秦昭襄王任命为大良造。大良造这个官名也叫大上造,名称源自“主上造之士”。在秦孝公在位之时,大良造同

  • 揭秘鲁班书为何无人敢学?如果稍有不慎,就会轻易丧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周,春秋,鲁国,鲁班,鲁班书

    鲁班,是古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发明了数不清的东西,被古人称为“鲁国七圣”,被后人尊称为“百业之祖”。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鲁班可以说是很牛逼了,鲁班在各个行业都表现出了突出的成就,导致很多现代人都对他顶礼膜拜。关于鲁班书有一个传闻,传

  • 秦昭襄王本来就是一个贤明之主,他什么会杀大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东周,战国,秦国,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被后世认为是一代明君,他在位的时间非常地长,差一点就到六十年了。要知道,那可是战国时期,当时人的寿命,活得长点的也才五十多岁呢。不过他虽然在位这么多年,可是最初的十多年里,大权并没有真正掌握到他的手里,因为他继位之时,年纪幼小,都是他的母亲以及舅舅在处理秦国的大事,故而当范睢去投靠的时候,就

  • 揭秘: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的师傅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朝,东周,战国,齐国,扁鹊

    扁鹊从小就干宾馆,当舍长,并且一干就是十几年。在这期间,有位名叫长桑君的老者,经常下榻该宾馆。别人都拿他不当一回事,只有扁鹊看出他不是寻常的客人,十几年如一日,一直恭恭敬敬地接待他。扁鹊的态度感动了长桑君,这位老者终于将自己珍藏的医药秘方全部传授给他。战国时期,我国出了一位神医,名叫扁鹊。他发觉齐桓

  • 春秋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勾践的逆袭成功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朝,东周,春秋,越国,勾践,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在成为霸主之前,经历了十分艰难而屈辱的一段时日。后世卧薪尝胆的励志故事,就是越王勾践做主角。勾践的父亲允常和吴王阖闾在世之时,两国之间多次征战。允常去世之后,勾践继位。阖闾听闻这个消息,就想趁越国新君继位,国家不稳之时将越国灭了。得到消息的勾践,派出敢死的勇士与吴军作

  • 周平王迁都洛邑延续周朝的统治却失掌控天下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朝,东周,春秋,周平王

    周幽王因为烽火戏诸侯的事情,天子的威信在诸侯中大减,本来作为预警的烽火被用来博美人一笑,诸侯们也对这个人天子失望了吧。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到了之后周朝基本上算是灭亡了,这也是历史的西周,周幽王的儿子姬宜臼即位,他就是周平王,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延续周朝的统治,也开启了春秋的序幕

  • 公叔痤的妻子是魏国公主吗,他为什么要阻止吴起迎娶魏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朝,东周,战国,魏国,公叔痤,吴起

    战国时期,魏国相国公叔痤感到很不安,因为他当上了相国。本来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欢呼庆祝的喜事,但是在他看来,这是一件极其困扰的事情,他惹上了大麻烦。这个大麻烦来自魏国西河郡守吴起,因为吴起的地位和威望以及所建立的功劳等等,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吴起才是担任魏国相国的最佳人选。可是,魏武侯时期,魏武侯似乎并

  • 里克和申生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没有阻止申生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朝,东周,晋国,里克,申生

    里克,是我国古代春秋晋国的臣子,是能征善战的出色将领。要说这位晋国臣子和晋国太子之间的关系,首先要从里克在晋国的地位来说起。里克侍奉的晋国国君是晋献公,在献公时代下,晋国四方征战,扩张了领土,实力大增。晋献公在位时期能够创下“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功绩,身为助手兼将领的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