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元仁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元仁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36 更新时间:2024/1/22 18:01:56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

大德十一年,元成宗去世,因为元成宗的太子早在之前已经先于成宗一步而逝,所以成宗去世之后,没有直系继承人,导致皇位空虚的情况出现。依照元朝旧制,元成宗的皇后卜鲁罕皇后主持召开库里尔台大会另选新君,宗室诸大臣都会参加。

当时卜鲁罕和左丞相阿忽台准备拥立成宗铁穆耳的堂弟安西王阿难答继位,但是元仁宗与其母以奔丧的名义回到大都,先皇后一步带兵闯入内宫,并将皇后与左丞相阿忽台擒拿,最后将两人处死。后来仁宗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合谋,拥立统军北边的长兄海山登基为帝。海山登基为帝之后,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元武宗去世之后,以皇太弟身份继承皇位,成为元朝的第四位皇帝。

元仁宗是一位聪明而看的清形势的皇帝。当初他带领兵士入宫,将卜鲁罕和左丞相阿忽台擒拿,并将两人处死,大局已定之后,诸位宗室大臣都一致推举他继任新皇,但是当时他知道自己的哥哥海山手握重兵,若是自己登基后,也不一定保的住皇位,于是推辞不受,并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哥哥海山,自己只是代管朝政。海山入京之时,带着三万精兵,元仁宗将皇位让个海山后,相约兄终弟及,他最终还是登上了皇位,而且这个皇位极为稳妥。

元仁宗是元朝少有的亲儒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在一段时期内也亲近儒士,重用儒家大臣,但是到了后来因为汉族一位将领的反叛,使得忽必烈改变了亲汉政策,改而实施种族制度,亲近色目人。

元仁宗也许是因为早年从太常少卿李孟学习儒家典籍,更是受太子詹事王约辅导后,继位之后对儒家极为亲近,并且推行“以儒治国”的制度。不仅自己崇尚汉学,而且还开始实施本草官僚的汉化,先是恢复科举,随后将儒家经典翻译成蒙古文,供蒙古人和色目人传阅学习,到了最后甚至还出资赞助儒家学说的出版发行。可以这样说,仁宗一朝能取得那么大的成绩,使元朝的国力达到鼎盛,绝对有“以儒治国”的功劳。

元仁宗是一位励精图治,具有雄心壮志的皇帝。继位之后,就开始革除前朝弊政,大张旗鼓的进行改革,取消尚书省,停用至大银钞,减裁冗员,整顿朝政。使得因为前朝大量发行钞票而造成的物价上涨,国库空虚,财政困难,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况得以改善。不仅如此,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仁宗下狠心的将自己的手伸向了蒙古贵族之中。元朝的蒙古贵族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极高的自治权,虽然忽必烈推行了中央集权的政策,但是蒙古诸王仍然拥有对他们领地相当多的行政、军事、财政、司法权。由于蒙古贵族的特权实在太大,元仁宗最后推行的限制贵族的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便已经形同虚设。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这里看见这位帝王,想要真正掌控天下的野心。

元朝的国力在仁宗一朝达到了鼎盛,而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仁宗推行“以儒治国”的政策,推动元朝的汉化进程。然而在延右四年七月,仁宗允李孟所请,免去平章政事,复授翰林承旨。李孟退出中书,标志仁宗推行的汉化改革中止。明明汉化对元朝的益处如此明显,元仁宗为什么会中止元朝的汉化进程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追根溯源至元武宗继位之初。元武宗继位之后,与仁宗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承。到了元仁宗百年之后,皇帝之位就该有武宗的子嗣继承了。但是到了仁宗统治的后期,他不想将皇位传给武宗的后嗣,而是想要传给自己的子孙,于是就有了一个交易。

当时虽然仁宗实行汉化,元朝的汉化进程很快,但是仍然存在着以太后及宗室大臣为主的顽固守旧势力,他们想要固守蒙古族的习惯,而不愿意继续汉化。为了使自己的儿子能顺利继位,元仁宗结束汉化政策,宗室大臣相应的支持他的儿子继位。于是就这样,元朝的汉化进程终止了。

标签: 元朝元仁宗

更多文章

  • 胡惟庸才担任了三年丞相,为何被朱元璋下令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胡惟庸

    胡惟庸并非一个普通的明朝官吏,他是明朝开国功臣,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自胡惟庸之后,丞相权力逐渐减弱,再也没有秦汉以来的地位。然而,胡惟庸的下场很凄惨,被朱元璋诛杀,这在历史上也不常见。胡惟庸并非一个普通的明朝官吏,他是明朝开国功臣,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自胡惟庸之后,丞相权力逐渐减

  • 李自成推翻明朝之后,最后为何几十天后就逃跑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李自成

    李自成推翻了明代,为何几十天之后就被逼逃窜,这是为何?在明代快要灭亡的时候,由于连年干旱还有多方面的原因吧,很多人吃不上饭,没有办法就选择起义了,李自成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他的工作没有了,所以也要为生计发愁,于是铤而走险,选择了这条道路,估计连他自己都想不到,自己之后居然做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吧。

  • 戚继光那么厉害为什么会被万历皇帝罢官弃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戚继光

    戚继光是明代后期的名将,他在嘉靖年间平定东南沿海的倭寇,立下了大功,万历年间他又来到北方,驻守蓟镇,兴修长城防线,抗击蒙古的入侵。当时,戚继光与辽东的李成梁并称为“南戚北李”,成为明代当时最厉害的两位名将!可是到了1584年,戚继光却被罢官,遭到了万历皇帝的弃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戚继光后半生

  • 李世民敢反李渊,为何朱棣不敢反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朱棣

    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与永乐帝朱棣虽然分属不同王朝,却有许多相同点。李世民和朱棣两人都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却都做上了皇帝;两人都非常能干,文武双全,开创了盛世。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李世民敢反李渊,而朱棣却不敢反朱元璋?有以下四点原因。李世民的地位比朱棣更高贵李世民虽然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却是嫡子,与李

  • 朱元璋为什么对太子朱标很放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朱元璋

    做了皇帝的人,难道就真的不会有慈父之心吗?其实也不是的,有的皇帝还是很疼儿子的,当然也有的皇帝更看重位子,所以对儿子也会有猜忌之心。就说朱元璋和康熙两位帝王,他们对待自家孩子就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朱元璋的猜忌之心也很重,更何况他本来就是平民坐上帝位的,内心会有一种不安,因此一直防备身边跟随他很多年

  • 朱棣的军事才能不亚于朱元璋,为何朱元璋不传位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朱棣,朱元璋

    朱棣的军事政治之才不弱于朱元璋,但朱元璋却没有传位给朱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去世前把皇位传给了皇长孙朱允炆。仅隔一年,燕王朱棣就在北平起兵反叛,这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朱元璋有22位后妃,生育了不少子女,根据《明史》记载,共有26位儿子和16位公主,可是精明能干的却屈指

  • 咸丰帝真的很平庸吗,刚登基就扳倒两位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咸丰

    在世人的眼中,咸丰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平庸皇帝。面对内忧外患,他不思进取,一心扑到酒色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以至国家更加混乱。其实,在咸丰帝即位之初,也有一颗雄心壮志,也誓言要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而且,为此他还在即位一年之内,除掉了两个手握实权、但却假公济私、不干活的权臣。这两个权臣分别是内阁首辅穆

  • 顺治帝到底有没有去当和尚,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顺治

    在诸多民间传说中,顺治帝出家是清朝十大谜案之一,根据史料的记载,顺治帝24岁去世,跟着7岁的玄烨继位,即康熙皇帝,根据野史的传说,顺治帝并没有死,而是出家当了和尚,而且还有说法,顺治帝因董鄂妃去世悲伤过度,像一灯大师一样避位为僧了,到底是不是呢?顺治帝到底有没有去当过和尚,其实在他心中,是有当和尚的

  • 康熙是怎么死的,康熙真的是寿终正寝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康熙

    康熙帝是清朝第二个皇帝,君临天下61年,正是清初的隆盛时期,封建的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一个新的顶点。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69岁的老皇帝玄烨兴致勃勃地到南苑去打猎。他偶感身体不适,即命驾返回京师西郊的皇家苑囿——畅春园休憩,不料病情日渐加剧,延至十一月十三日晚上溘然长逝。当夜,遗体送还紫禁城,

  • 乾隆明知道和珅贪污,为何还把最疼爱的女儿嫁给他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乾隆

    乾隆当然知道和珅又奸又贪。卻任将心爱的十公主下嫁和珅儿子丰绅殷德。乾隆知道,满朝文武大臣中,唯和珅最富有,富可敌国。女儿下嫁和府,有自己照着和珅,女儿一辈子自会衣食无忧。富贵终身。和珅与乾隆结为亲家,相互照应,心领神会。因为乾隆也贪,生活侈奢,六下江南,耗资无数。乾隆身后,万没想到,和珅倒台。嘉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