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为什么修长城?有人说与卢生有关,其实不然

秦始皇为什么修长城?有人说与卢生有关,其实不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83 更新时间:2024/2/29 1:58:48

秦始皇为什么修长城?谁知道在那个极不发达的年代,搞这么大工程意味着什么,作为刚刚一统天下的皇帝,再没有谁比秦始皇更明白,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叫卢生,原齐国的方士,是秦始皇在巡游天下的时候碰到的。方士在当时是一种神秘的存在,他们身怀异术,对于这个世界有着非同一般的想法认知,秦始皇虽然是千古一帝,对于方士也还是怀有某种与平民百姓类似的敬意,但这不是卢生成为秦始皇宠臣的原因。

卢生在碰到秦始皇后,做了两件事,让人很怀疑这货是不是在为齐国报仇,一是让秦始皇相信这世上有长生不死药存在,后来派福和三千童男童女东渡,主要就是卢生的作用,二是鼓动秦始皇修长城,因为有一回秦始皇派卢生出海寻找不死药,卢生回来进献《录图书》,上有一句“灭秦者,胡也”,使秦始皇大受触动,因此征匈奴,修长城。

以上两件事,都是史学家认为亡秦的主要原因,可是,那可是秦始皇啊,他会那么容易被卢生忽悠吗?

我个人认为,不管哪个朝代的政治家,能达到秦始皇那样成就的,举凡心智、才能、远见卓识,都是上上之选,识人辨事,也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不说是半仙之体吧,少说也是个人精,而且,这样的人一般很有自己的想法,所谓的从谏如流,只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这一点,大家可以参考民国时多名军阀、枭雄的传记,所以,就算秦始皇对方士卢生有所尊敬,也仅限于尊敬而已。

统一六国时,秦始皇正值壮年,这个年纪的人表面上事业有成,实则内心慌得一批,就像剑客中的独孤求败,已经站在人生的最高点了,结果“拔剑四顾心茫然”,下一步该怎么走?秦始皇需要一个新的人生目标,因此,他才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巡幸天下,与其说是散心,不如说是想要换一下环境,找寻人生的意义。

卢生从秦始皇的行为中,猜中了他的心意,所以,他的第一步就是忽悠秦始皇,这世上有不死药的存在,不是为了长生不老,而是为了给秦始皇实现人生新目标提供一个可能,只要死不了,你就有很多时间做你想做的事,想不到就慢慢想,反正有时间。

与此同时,卢生也没闲着,他除了到处瞎逛,为秦始皇找不死药,可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这是没影儿的事,老是找不到,指不定哪天秦始皇烦了,卢生小命也就到头了,所以,他还得为秦始皇找点事做,省得他天天惦记不死药,经过一番试探,卢生准确地猜出了秦始皇的另一种心思。

秦始皇的个人简历想必不用我说大家也清楚。他生于忧患,长于忧患,从小到大都处于极度不安全的环境中,这样的人,永远都活在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中,所以,享受自己成功的果实,绝不是秦始皇想要的生活,他也不可能在这样的生活中放松自己绷紧几十年的神经,他需要新的敌人,在与敌人作战时,他才会感到有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就算仍然不安全,他也有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于是,卢生预言的“灭秦者,胡也”,可谓正中秦始皇的内心。

六国已平,能当秦始皇敌人的人,已经几乎绝迹,唯一算得上对手,且极难消灭的,非匈奴莫属。在秦统一六国之时,草原上的匈奴也几乎扫平了境内反对势力,基本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早在秦昭襄时,“胡人”就屡犯秦国边境,算是有过前科的,如果不是匈奴西有大月氏,东接东胡,南面强秦,不敢妄动,在统一六国之战开始时,秦国就可能要面临亡国的危险。

从一个成熟政治家的眼光来看,匈奴够资格成为秦国最大的威胁,而且也的确是个真实存在的威胁,消灭他们,或者至少削弱他们,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有重要意义。

可是,该怎么打匈奴?那时的秦国,步兵天下无敌,断无舍弃步兵,改练骑兵之理,可匈奴骑射独步天下,神出鬼没的战术也让人颇为头疼,修长城,给步兵以发挥的空间,同时限制敌方活动空间,迫敌以己之短,攻我之长,似乎是个不错的法子。不得不说,秦始皇起了个坏头,后来的每个朝代,直到清朝为止,都在修缮长城上花费颇大,成效却并不明显,不过,这是后话。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历史书上对于卢生的作用,评价有些过于夸,秦始皇所做的事,说到底,都是他个人所为,是一个政治家对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谋划。

标签: 秦朝秦始皇卢生

更多文章

  • 秦王政、赵王迁、楚王悍的母亲都私通,赵国女人风气这么开放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赵国

    在大秦赋当中我们注意到这么三个国家秦赵楚,这三个国家可谓是当时战国时期的三剑客。三国当时实力在七国当中都是翘楚,但是这里却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三国君王的目前无一例外的都是赵国人,并且无一例外地与朝臣通奸。赵姬是秦王政的母亲,出生在邯郸。有人说赵姬是邯郸豪富的女儿,也有人说是吕不韦的舞姬,不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真的是心疼马谡这个人才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蜀汉,诸葛亮,马谡

    胜败乃兵家常事,马谡为何会因一场战败而被斩杀?爱民如子的诸葛亮,怎么会因为一场失败就冒然斩杀蜀国大将?这一仗的失败竟然成为了蜀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男儿有泪不轻弹,诸葛亮这一次的眼泪到底在哭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今天小编带大家回顾一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马谡是谁?他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绝不仅仅是军师与

  • 关羽大意失荆州,到底是性格原因还是其他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蜀汉,关羽

    煮酒论三国前面几回都是襄樊之战的事情,这次我们说说襄樊之战的主角关羽,说起关羽的是吧,大部分可能会涌现出这样一个词语,大意失荆州,关羽因为性格问题导致最后败走麦城,兵败被杀,那我们抛开关羽的性格问题来分析下,关羽为什么会导致最后的大意失荆州了。《孙子兵法》上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

  • 刘备有卧龙凤雏相助,刘备最后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蜀汉,刘备

    三国时期诞生了很多能力极强的谋士,比如一语乱天下的毒士贾诩,他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安全不惜用天下人的性命做交换,由此掀开了乱世的序幕。还有王佐之才荀彧,他作为颍川士族的代表,加盟曹操后为曹操带来了庞大的谋士集团和士族的支持,曹操凭借这些优势吞并一个又一个诸侯。荆州方向同样人杰地灵,除开“马

  • 为什么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再牛的编剧也编不出这样的开挂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东汉,刘秀

    公元前8年,王莽废掉了刘婴自己登上了皇位,正式代汉称帝,建立了新朝。此后王莽开始了许多不明智的超前改革,严重侵犯了世家门阀的利益,进而被世家门阀所抛弃,而整个大汉疆域也因此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公元22年十月,刘秀在起义浪潮的推动下,扛起了自己的大旗。在起义初期由于起步资本限制,刘秀部队兵少将寡、装备

  • 刘封为什么会自裁?他没死的话,蜀汉的北伐会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东汉,刘封

    东汉末年,神州大地风起云涌,诸侯群雄纷纷出世,在无数人杰的共同推动之下,时经一个甲子,九州动荡局势才稍微平缓,但随着三国各自霸主的逐渐离世,蜀汉贤相诸葛武侯为了实现先主遗愿,也为西蜀未来,六次挥师北伐,意灭曹魏,恢复汉室正统。但天意难违,六次劳民伤财的出兵,都是无功而返,导致这种结果最重要的一点,就

  • 蜀汉灭亡的时候,作为刘备的后代他们又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蜀汉,刘备

    我们知道,刘备有个扶不起的儿子,叫做刘禅,这个刘禅后来成为蜀汉的皇帝,最后投降了魏国。但是,我们不熟悉的是,刘备实际上不止刘禅一个儿子,除去养子刘封外,他还有两个亲生儿子。一个叫刘理,一个叫刘永。这是刘备的儿子,至于刘禅,他则有七子二女。那么,这些刘备的后代,在蜀汉灭亡后,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呢?刘理是

  • 许攸与曹操十分交好,为什么最后会被曹操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东汉,曹魏,许攸,曹操

    众所周知,官渡之战对曹操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正是此战让他击溃袁军主力,为他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基础。在此之前,一直是袁绍的实力强于曹操,为何曹操在官渡能以少量的兵力击溃5倍于己的敌人呢?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许攸的背叛。许攸,字子远,在年轻时与袁绍和曹操交好。单从友谊的角度讲,许攸与曹操的感情可能要胜过与袁

  • 李斯本来是个忠臣,为何秦始皇死后却要祸害秦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朝,李斯

    蒙恬是秦始皇的大将,战功卓著,属于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蒙恬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秦始皇想调他回京城,给他更大的官儿。有人说,西北边塞不能没有蒙恬,再说您的公子扶苏也在西北,有蒙恬在,扶苏的安全就有保障。此事就放下了。西北的气候,夏天赤日炎炎似火烧,冬天风吹石头遍地跑。但俩人都知道这是组织上对他

  • 庞德为什么宁死也不投降于蜀汉呢?背后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东汉,曹魏,庞德

    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大将他刚直勇敢,武艺也非常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十足的“铁汉子”,不仅如此,此人生平最大的功劳便是力斗关羽,并且用箭射伤了关羽中额,单是这一点战绩,在三国之中就很少有人可以做到!这个铁汉子是谁?其实此人正是当年曹操帐下的大先锋庞德公。说到庞德,最让人心痛